負荊請罪(fù jīnɡ qǐnɡ zuì):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負:背著;荊:荊條。
故事內容:
戰國時期秦國非常強大,常常欺負弱小的趙國,趙國有位大臣叫藺相如( lìn xiānɡ rú),聰慧過人,能言善辯( nénɡ yán shàn biàn),曾經代表趙國出使過秦國,成果的挫敗(cuò bài)過秦國想霸佔(bà zhàn)趙國國寶和氏璧(hé shì bì)的陰謀(yīn móu)。因此,趙王十分信任藺相如,還拜他為上卿(shànɡ qīnɡ),地位在大將軍廉頗(lián pō)之上。
廉頗是趙國的名將,英勇善戰,曾帥兵擊敗了齊國,奪取了晉陽(jìn yánɡ),因為戰功卓著(zhàn ɡōnɡ zhuó zhù)而被任命為上卿。他對藺相如地位在自己之上很不服氣,私下對自己的門客說:「藺相如有什麼了不起,我們都是上卿,但他居然爬到了我頭上,專受大王的恩寵,哪天我見到藺相如,一定要給他點顏色看看!」
沒想到門客中有一個人與藺相如的一個門客是好朋友,有天他們在一起喝酒,不小心說漏了嘴,這件事被藺相如知道了,可他沒有像常人一般憤憤不平(),而是特意為了避免與廉頗發生衝突常常假裝生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廉頗得知藺相如要出門赴宴,很開心,心想:機會來了,看你往哪走?於是他就故意叫家僕駕車,跑到藺相如的必經之路上搗亂.
這時,藺相如正坐在馬車裡,突然車的窗簾被風吹起,他遠遠看見廉頗的車馬迎面而來,就連忙叫趕車的僕人,讓他把車退到小巷裡去,讓廉頗的車馬先過去.
這件事讓藺相如的門客知道了,以為是藺相如害怕廉頗,都很氣憤,他們聚在大廳裡問藺相如:「藺上卿,你怎麼這麼膽小怕事?竟然要躲那個老匹夫,要是傳出去,還不被別人恥笑?」
藺相如聽了門客的話,非但沒有生氣反而笑了笑淡然地說:「你們看,廉頗和秦王比,誰更厲害點?」門客都沒想到他會這樣問,都回答道:「當然是秦王厲害」.
藺相如點了點頭繼續說:「天下的諸侯都害怕秦王,但我卻不怕,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會害怕廉頗將軍呢?現在秦國不敢攻打我們趙國,你們知道是為什麼嗎?就是因為趙國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如果我這時候和廉將軍相互鬥爭,就會像二虎相爭,肯定必有一傷,那樣的話,秦國就會有可乘之機,趙國就危險了。」
門客們聽了藺相如的話,都對他的氣量非常佩服。
後來,有人把這話告訴了廉頗,廉頗聽了,感到十分慚愧,思來想去,還是覺得自己錯了。
於是,他就去給藺相如賠罪,只見他裸著上身,背著荊條,跪在藺相如家門口,門衛看到是廉頗將軍,都很吃驚,趕緊去請了藺相如,藺相如一出門,廉頗就對他說:「藺大人,我廉頗是個粗人,見識少,氣量窄,哪知道您這麼忍讓我,我實在是沒臉來見你,現在就請您用這個荊條來懲罰我吧!」
藺相如趕緊扶起廉頗,對他說:「咱們兩個都是趙國的大臣,老將軍更是德高望重,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向您請教呢,怎麼能讓您來給我請罪呢,真是當不起啊」廉頗聽了這話,更是無地自容,藺相如用自己的真誠打動了廉頗。
從那以後,他們都盡棄前嫌,還成了生死之交,兩人同心協力,共同輔助趙王。而廉頗將軍背著荊條去請罪的事情被後人流傳。
負荊請罪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做錯事情就要誠懇的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