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謝燃岸
6月6日,成都市規劃局正式發布《成都市100個公園概念設計方案全球徵集公告》,開始啟動100個新建公園設計方案的徵集工作。
這些公園分布在成都市22個區(市)縣和空港新城、簡州新城、淮州新城轄區內,包括錦江區的劼人公園、青羊區的康河公園、金牛區的鳳凰山公園、武侯區的未來廣場公園、成華區的白蓮池文化公園、高新區的騎龍公園等等。
根據《徵集公告》公布的進度安排,6月底,各區(市)縣政府、管委會將完成本區域內公園概念設計單位資格審查、開標,確定設計單位。
7月底,設計單位完成設計方案,各區(市)縣政府、管委會完成概念設計方案評審,評選優秀概念設計方案,並發布設計方案。
成都市規劃局還發布了《成都市公園規劃設計導則》,對「山地公園」「郊野公園」「城市公園綠地」「天府綠道」的設計方向給出了詳細指導。
其中,山地公園建築以低層為主,做到顯山露水、視線通透。《導則》中對「山地公園」的設計指導,適用於龍門山自然生態公園與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內的山地公園的規劃設計。
山地公園將按「生態保護區+特色鎮+服務節點」模式建設,特色鎮作為山地公園的服務中心及出入口,布局於山腳區域,形成「山上遊、山下住」的建設模式。
在旅遊服務配套方面,應結合服務半徑及交通轉接點設置服務節點,宜每5-10公裡設一處。還將結合服務中心、服務節點或山頂開闊處設置直升機停機坪,便於開展應急救援。
而郊野公園,則是通過「整田、護林、理水」 重塑川西田園風光。城市公園綠地,小朋友、青少年、老人的遊樂需求都要兼顧,功能主要以生態、休閒遊憩為主,兼具文化傳承、科普教育、應急避難、綠色基礎設施等。
據了解,城市公園綠地分為城市公園、小遊園和微綠地三大類。大型城市公園規模在 5公頃以上,一般城市公園規模在1-5公頃,建設形式為綜合性公園,或運動公園、科技公園、人才公園、藝術公園等主題公園。其服務半徑為1000米。小遊園規模在0.5-1公頃,建設形式為小區遊園、小型城市農場等,服務半徑 500米。微綠地規模在0.5公頃以下,建設形式為街頭綠地等,服務半徑300米。
而備受關注的天府綠道,作為成都市全域重要廊道,集生態保護功能、健康休閒功能、文化博覽功能、經濟發展功能、慢行交通功能、農業景觀功能、海綿城市功能和應急避難功能等八大功能於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