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發布《公園城市街道設計導則》 未來成都啥樣看這裡

2020-12-22 四川在線

我市發布《成都市公園城市街道一體化設計導則(公示版)》——

成都街道 分類打造

生活型街道 車速宜限制在40公裡/小時以內

商業型街道 滿足多樣化消費、休閒和體驗需求

交通型街道 保障慢行安全和機動車高效通行

產業型街道 保障物流運輸車輛的通行

特定型街道 環境設計人性化,突出不同場景

近日,成都發布了《成都市公園城市街道一體化設計導則(公示版)》(以下簡稱《導則》)。單從名字來看,成都也意識到打造更宜居的公園城市,人們最容易觸及的街道至關重要。

比如,要修多寬的路才能讓車和人都感到舒適?街道的綠化率是多少才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儘管過去成都已圍繞濱水街道、特色街道等開展以街道一體化的設計探索,但要把經驗變為規則,甚至上升到城市戰略、專門研究發布公園城市街道一體化設計的導則,在大多城市並不常見。

隨著《導則》正式公示,我們將關注,未來成都究竟需要什麼樣的街道?和過去相比,新的規劃為什麼會讓成都更宜居?

街道主力:由「車」變「人」

對於成都而言,打造街道一體化有一個簡單直接的原因——城市軌交處於加速成網階段,未來街道的主力可能由「車」變「人」。

《導則》恰好用數據印證了成都人出行理念的變化:根據成都市綜合交通調查,全市非通勤出行比例高達56%,居民出行比例中慢行比例達47.5%。然而,人們愛走,但城市仍「以車為本」,有限的道路空間資源過多地分配給了機動車交通;而在現有的道路中,慢行安全、形態風貌、人文特色、景觀綠化、街道方面都還存在嚴重問題。例如,城市沒有將街道空間與兩側的建築風貌等進行考慮,造成了街道空間尺寸不宜人、沿街風貌不協調。 此次發布的《導則》,明確適用於成都市包含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支路和街巷在內的城市街道。它首先將街道按人們的生活場景和城市需求,分成生活、商業、產業等六大類。

非機動車道不宜小於2.5米

《導則》對街道的第一個要求,就談到了要打造慢行優先的安全街道,「因為只有交通安全了,才有行人願意停留在街道空間」。其中,成都一改車道越來越寬的情況,提出通勤功能的新建街道非機動車道不宜小於3.5米,其他街道非機動車道不小於2.5米。而在生活型、商業型街道,機動車車道寬度在設計時,可由3.5米縮窄至3米。

隨之提升的則是人行空間的體驗感。可以注意到,界面優美、低碳健康也和慢行優先一同被列入到成都街道的規劃共性中來。

比如,分配道路空間,應優先保障綠色交通空間和設施,其中步行排在首位,其次是非機動車、公共運輸。在獨立型綠道中,步行、騎行可分開設置,寬度不宜少於2.5米、1.5米。此外,公交停靠站距車站出入口不宜小於15米且不大於100米,同時軌道交通站點出入口周邊一個街區內的道路,不應設置路內機動車停車位。

又比如,生活型和商業型街道的過街設施間距不宜大於250米,且以平面過街為主,減小道路轉彎半徑,讓過街路線更短。

顯然,「被開刀」的城市機動車道有著改變城市交通布局的意味,也可以說是寄託了成都在城市建設上「以人為本」和綠色宜居的兩大發展方向。

將公共運輸結合物業開發

在成都的街道一體化方案中,你也能看到其他城市的影子。

東京銀座在《導則》關於打造「多元複合的活力街區」的部分就被點名,「要借鑑該地區的做法,對有條件路段允許通過分時管理措施,提高道路的使用彈性。」

成都的做法是,在人流量較大時段進行機動車分時段限行,在人流量較小時允許設施臨時共享停車位。目前,紗帽街段已經通過採用機動車限時通行,緩解行人與機動車交通的衝突。

另一個「他山之石」是TOD,即一種以公共運輸為導向,將公共運輸結合物業進行開發的模式。在日本東京JR澀谷TOD街區改造設計中,就聯通車站、地面、連廊、空中走廊及「城市核」建築,構造地上地下連貫的步行空間。

據不完全統計,《導則》中出現了十次以上的TOD。其中結合日本經驗,成都在解決安全過街問題時,就採用了設置地上二層連廊和地下過街通道,並提出要與站點出入口及通道一體規劃、與客流需求分布相吻合,聯繫站點周邊大型客流集散與換乘點等,構建地上地下一體化步行系統網絡,方便站點間換乘、交通接駁。

當然,成都也有一些因地制宜的特色和方法,比如結合城市現有的歷史文化資源,打造特色鮮明的人文街道。

多個道路類型 多個城市窗口

按照交通屬性和功能屬性,成都把街道分成了6種不同的類型。生活型街道是指通過為居民創造生活娛樂、休閒交流的公共空間,塑造溫馨舒適的場景。《導則》明確,寧靜安全的街道環境是重點,包括要有合理的機動車管理、安全的過街設計、便捷的非機動車出行以及寬敞舒適的步行空間。

例如,這類街區的機動車車速宜限制在40公裡/小時以內,過街設施間距不宜大於250米。而步行道路則應得到保障,寬度宜大於4米,獨立非機動車道的寬度也不宜小於2.5米。

商業型、交通型、產業型則應分別滿足多樣化消費、休閒和體驗需求,保障慢行安全和機動車高效通行,以及保障物流運輸車輛的通行。而商業中心步行街、濱水步行街和街巷等特定類型街道,則要以人性化的街道環境設計,突出不同的街道場景。

上述六類街道,也反映了成都的形象是多元的。街道的作用不僅是市民通行,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相關焦點

  • 打造特色街道場景 蒲江推進公園城市街道一體化設計
    公園城市街道一體化設計專題培訓會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 劉傑 羅同)5月27日報導 街道,是城市最基本的公共產品,也是城市居民關係最為密切的公共活動空間為貫徹落實成都市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要求,蒲江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從規劃理念轉變、專題培訓導入以及聯動合力推進三個方面入手,全方位、多渠道、深角度落實街道一體化設計工作要求。
  • 成都高新區的公園城市建設法則
    交子公園、錦城湖公園、大源中央公園、新川溼地公園……從高空由北向南俯瞰成都高新區,一座座公園如翡翠般嵌於繁華都市的高樓中。生機盎然的天府美景圖,得益於成都高新區堅持踐行新發展理念,推進高品質公園城市建設。剛剛舉行的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承載力。
  • 打造公園城市裡的「潮想·山社」 成都高新區騎龍創新園城市深度...
    今年4月,成都高新區啟動騎龍創新園城市深度設計方案國際徵集,面向全球徵集騎龍創新園的總體城市設計方案及策劃方案、分區詳細城市設計、建築方案導引和規劃建設實施導則。  9月18日,記者從成都高新區獲悉,經過初步遴選和多場專家評審,作為中日(成都)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起步建設區,騎龍片區騎龍創新園城市深度設計方案日前正式出爐。
  • 成都少城片區規劃導則公布 嚴格保護"魚骨狀"路網
    作為成都市歷史最為悠久的城市片區,少城2300多年來城名城址不變,街巷格局三百年傳承。9月6日,成都市規劃局與青羊區政府聯合發布了由聯合國人居署與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共同編制的《成都市少城片區有機更新規劃導則》。未來,少城將建設成為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公園社區示範區。
  • 成都100個新建公園面向全球徵集方案 規劃設計導則正式發布
    封面新聞記者 謝燃岸6月6日,成都市規劃局正式發布《成都市100個公園概念設計方案全球徵集公告》,開始啟動100個新建公園設計方案的徵集工作。這些公園分布在成都市22個區(市)縣和空港新城、簡州新城、淮州新城轄區內,包括錦江區的劼人公園、青羊區的康河公園、金牛區的鳳凰山公園、武侯區的未來廣場公園、成華區的白蓮池文化公園、高新區的騎龍公園等等。
  • 成都,一座城市的三個坐標
    向前看三年,向後看千年。三年間,地理意義上的成都打開了向東的新空間,發展意義上的成都城市坐標,也在不斷變幻著內涵和外延。坐標02:中國的成都一個「看不見的東部新區」承載的未來2020年4月11日,天府大道西側的山丘高地,全球首個以公園城市為概念的展廳——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展示廳正式向公眾開放。
  • 專訪成都5G智慧先導區城市深度設計方案主創團隊:為未來提供更多...
    今年4月,成都高新區啟動成都5G智慧城先導區深度城市設計方案國際徵集,面向全球徵集成都5G智慧城先導區的總體城市設計方案及策劃方案、分區詳細城市設計、建築方案導引和規劃建設實施導則
  • 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
    李先生一家正「搶」著和「城市之眼」合影,讚嘆著:「景色和視野都太棒了!」這裡是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心臟」。立於此,向後看,是這座城市中央公園的一面;向前看,是東部新區這一「未來之城」正加速騰飛的模樣——天府國際機場、天府奧體公園、三岔湖等東進新地標盡收眼底。和李先生動作同步,郭羽也掏出手機,用視頻記錄下這不同角度呈現出的不同風景。
  • 細緻到樹與地面間的尺寸,成都為建公園城市出了本「說明書」
    日前,《成都市美麗宜居公園城市規劃建設導則(試行版)》(以下簡稱《導則》)出臺。公園怎麼建?樹木如何種?在《導則》中,我們能看到未來公園城市的具體模樣。分四類建設公園綠地《導則》對山地公園、郊野公園、城市公園綠地、天府綠道四類公園綠地和綠道的設計方向給出了詳細的指導。
  • 成都新南商圈可能變成這樣?11組設計方案雲展覽
    據四川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南商圈位於城市軸線,集商貿、辦公、居住、體育休閒為一體,是成都唯一由專業賣場與購物中心合理形成的商業集群。未來,伴隨火車南站TOD開發,將迎來發展新機遇。
  • 成都公園城市建設對未來城市發展方向具有非常大的參考意義
    &nbsp&nbsp&nbsp&nbsp風景園林是公園城市生態建設的重要載體。11月21日,以「風景園林·公園城市·健康生活」為主題的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20年會在成都開幕。
  • 關注|未來,成都校園怎麼建?一起來看專家解讀
    成都的學校應該怎麼建設,如何更好地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怎樣創造更加適合學生全面發展的育人環境?今天我們幾位嘉賓一起來探討我們本期的主題。在這兒我想首先請問一下亢主任,《成都市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技術導則》和《成都市幼兒園建設技術導則》,這兩份技術導向可以說對我們成都市未來學校的建設提出了一個任務書和說明書,在這兒想請您對我們這兩份技術導則做一個全面的解讀。
  • 中心城區城市家具設計導則,徵求你的意見!
    老城復興風貌區、現代活力風貌區、未來都市風貌區……衢州中心城區城市家具風貌如何設計?
  • 全球徵集方案 成都高新區將建5G智慧城先導區
    作為成都新經濟發展主陣地,成都高新區進一步強化硬核科技引領,規劃成都5G智慧城先導區,加大5G、人工智慧等「新基建」項目布局,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經濟策源地和活力區。4月9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獲悉,成都高新區啟動成都5G智慧城先導區深度城市設計方案國際徵集,面向全球徵集成都5G智慧城先導區的總體城市設計方案及策劃方案、分區詳細城市設計、建築方案導引和規劃建設實施導則。
  • 2020年的成都長啥樣?看完這十個關鍵詞,秒懂!
    我們未來生活啥樣?未來的成都將有哪些重要發展和改變?看完這樣的成都,我徹底心動了…為了答疑解惑,商妹兒特意梳理出十個關鍵詞,搞懂它們,對成都未來發展瞭然於心這兒給你答案↓未來,成都將聚焦智能經濟、綠色經濟等六大經濟形態和智慧城市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等七大應用場景,到2020年,基本構建形成「人工智慧+」「大數據+」「5G+」「清潔能源+」「現代供應鏈+」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開放型產業體系。
  • 公園社區怎麼建?看成都首個公園城市示範街區「和美」答案
    12月1日,由華西社區報、川觀新聞社區發布、封面新聞社區頻道聯合主辦的2020成都社治優秀案例展播系列報導正式啟動,我們將從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城鄉社區防疫抗疫、公園城市場景營造、「愛成都迎大運」辦賽營城、黨建引領社區共建等多個維度全面發掘標杆示範社區故事;共同探討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提升社區治理能力,持續推進品質社區、活力社區、美麗社區、人文社區、和諧社區建設。
  • 【成都「十三五」答卷(二)】公園城市示範區 讓城市自然有序生長
    2018年8月來到這裡工作的她經歷了從「成都市林業和園林管理局」到「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的變化,施玉潔體驗到的不僅僅是名稱的改變,還有工作內容的擴展和更新,「這樣的轉換打開了城市建設思路,是集規劃、建設和管理等公園城市建設的全階段職責。」 2019年1月14日,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掛牌成立。與此同時,成都市區兩級公園城市建設管理機構相繼組建。
  • 成都新南商圈可能變成這樣!11組設計方案你pick哪個?
    6月20日,記者從四川省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SADI)獲悉,成都高新區「新南商圈提升改造城市設計雲展覽」20日正式上線啦,參與投票還有機會獲得精美禮品。
  • 探索特大城市轉型方向,成都用「公園城市」演繹「Better City」
    在城鎮化的驅動之下,中國城市經歷了快速擴張階段,目前,已有16個城市的城區常住人口超過500萬。下一步,這些特大城市應該如何轉型,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命題。 2018年,習近平在天府新區視察時首次提出「公園城市」的理念,以此理念為始,成都繼而將「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確定為未來轉型的方向。
  • 保護魚骨狀路網+借鑑巴塞隆納經驗 2300歲少城這樣留成都味
    如今,少城片區的沿街茶館、特色餐館、寬窄巷子等傳統街巷空間,依然蘊含著最具生活氣息的成都味道。而活力十足的文創產業,也給少城片區帶來了新的氣象。目前,成都市正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天府錦城是公園城市建設的三大示範工程之一,少城又是天府錦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少城將建設成為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公園社區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