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十三五」答卷(二)】公園城市示範區 讓城市自然有序生長

2020-12-25 騰訊網

從34平方米到100平方米,3年時間,吳韜的工作室大了2倍。他的業務也從單純的攝影,拓展到了策劃、包裝、拍攝、製作一條龍。工作室的展架上有一塊區域,存放了一沓厚厚的照片,記錄下吳韜與成都3年來的「成長」。吳韜的老家不在成都,大學畢業後選擇留下來,他戲稱自己是「用腳投票」的例子。在吳韜看來,成都建設公園城市,除了帶來最直觀的「宜居」,更帶來了「宜業」的環境和氛圍。

建設什麼樣的城市?

城市如何滿足人民群眾追求幸福生活的訴求?

這是城市發展過程中繞不開的時代命題。

成都的答案是:

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

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府新區時指出,要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規劃建設好天府新區。此後,成都在全國首次全面提出了建設「公園城市」。

公園城市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城市發展邏輯,是城市發展的新模式,彰顯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主動擔當公園城市首提地和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首倡地的政治責任,成都大膽闖、大膽試。圍繞服務「人」、建好「城」、美化「境」、拓展「業」等方面,積極探索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和實踐經驗。

公園城市為成都涵養了生活美學、刷新了城市品牌,讓城市自然有序生長。而成都,也為公園城市注入了豐富內涵。

破局

實現公園城市永續發展

作為「城市之眼」的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丹景臺景區,早已成了人氣爆棚的網紅新地標。鄭楊轉行當上了丹景臺景區的講解員。「我的家就在景區山腳下。」她喜歡給到訪的參觀者分享這樣的故事:家鄉有了全球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園,讓她可以在家門口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這片「城市綠心」見證著成都城市格局由「兩山夾一城」到「一山連兩翼」的千年之變。立於此,盡收眼底的綠,蒼茫遼遠,蔥鬱綿延;天府國際機場、天府奧體城、三岔湖等「東進」新地標盡收眼底,公園形態和城市空間有機融合。

跨越龍泉山「東進」,成都邁出破解大城市病的堅實步伐:對人口和產業分布進行重塑,打破盆地意識,打開城市永續發展空間,與重慶一起做強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突出城市特質,大力推動成都與德陽、眉山、資陽同城化發展,提升都市圈對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

如果說重塑經濟地理是城市發展格局的突破,那麼行政體制改革則是從內生管理上「破局」。組建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將公園城市建設上升到城市發展重要戰略,是成都的創新舉措。

施玉潔就職於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規劃管理處。2018年8月來到這裡工作的她經歷了從「成都市林業和園林管理局」到「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的變化,施玉潔體驗到的不僅僅是名稱的改變,還有工作內容的擴展和更新,「這樣的轉換打開了城市建設思路,是集規劃、建設和管理等公園城市建設的全階段職責。」

2019年1月14日,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掛牌成立。與此同時,成都市區兩級公園城市建設管理機構相繼組建。

為理順公園城市推進機制,2020年3月,我市還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成都市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成都市貫徹落實國家戰略部署,研判示範區總體方案、改革措施、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項目及年度推進計劃等工作。

今年9月,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公園城市研究中心掛牌成立,這意味著在努力推進公園城市建設規劃的前瞻研究方面,又邁出重要一步。

為民

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從星漢路拐進星科北街,在各色花卉、綠植圍繞簇擁下,一個「回家的路」的標牌,讓人感到溫馨。沿著道路,一家家鋪面規劃得宜、乾淨整潔。在240米長的街道中段,還有一個綠植環繞的小空間,既可供市民休憩,也可作為展示技藝的舞臺。通過街道、社區、運營公司、街區商家四方聯合的運營模式,街區不僅打造出了全方位的便民服務平臺,還引來了多功能的創新創業空間。

如星科北街這般,政府、社會、市民形成的共享共治共同體,在城市的角落隨處可見。成華區長天路一街口,原本的閒置地塊內雜草叢生,現在這裡成了綠意蔥蘢的開敞空間。市民可在綠地中體驗多功能輪滑跑道、攀巖運動場;還可在法治廣場看普法動漫、了解法治典故。

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充分尊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服務人的全面發展,是成都在公園城市示範區探索和實踐中的不變邏輯。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看來,公園城市的「公」有其重要的內涵,是「公共」,是為「公」,是服務人民。

這樣的思路體現了城市發展從工業邏輯回歸人本邏輯、從生產導向轉向生活導向的深刻轉變,而這種轉變也是公園城市示範區的應有之義。

12月7日,成都首個TOD綜合開發項目陸肖TOD取得預售許可證,正式上市亮相。從它的宣傳片中,不難窺見未來生活場景:背上書包,孩子每天早上和爸爸一起走出家門,就進入一個長長的「連廊」,這裡一端通往學校,一端連接爸爸的公司,不用過馬路等紅綠燈,也無需長距離通勤,步行就能到達公司、學校。

一個TOD項目就是一個公園城市社區——便捷、暢通的生活場景背後,是「以人為本」的營城理念始終引領著成都TOD綜合開發的設計和實施。目前,成都對全域700多個軌道交通站點及周邊區域進行合理安排,結合站點不同等級布局不同功能,打造出各具特色的TOD項目。

12月18日,隨著成都地鐵「五線齊發」,運營裡程突破500公裡,成都正式躋身國內軌道交通「第四城」;同步推進公交專用道「連線成網」,社區綠道「串街鏈戶」,進一步完善「軌道+公交+慢行」綠色交通體系,家門口的綠色福祉可感知可觸及。

興城

有景的地方就有新經濟

距離成都市中心約35公裡的天府明珠公園,草木林立、流水潺潺,更有豐富的水生植物和山地景觀。人才公寓、商業配套、總部研發等設施有機串聯,吸引了不少人前來遊玩。

另一邊,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郫都區域精心打造雙柏國際化社區,重點圍繞社區內居住的大量電子信息企業工作人員,通過「1+N」細胞式布局創智e站、e劇場、雙小柏的廚房、Block街區等一系列公共空間……

「成都通過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優勢的14個產業生態圈和66個產業功能區,實現了『城在園裡』。」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說,現在有個新的提法叫「有風景的地方就有新經濟」,當前成都已經出現了較多這樣的場景,在辦公園區、居住區以及很多地方都進行了產業植入,公園裡面是有業態的。

沒有圍牆沒有門票,隨時向市民和遊客發出邀——從誕生之初,錦城公園就跟傳統公園不一樣。而另一個看不到的特點還在於錦城公園遵循商業邏輯,具有「自我造血」功能。3年來,錦城公園裡的錦城湖、桂溪生態公園、中和溼地、江家藝苑等多個特色主題園區相繼開放,不僅給城市帶來了生態湖泊、休閒綠地,也帶來了世界頂級展覽、親子馬術、皮划艇、低空滑翔等新消費場景。

中國科學院成都環境研究所專家劉勤為錦城綠道算了一筆帳。「初步估算出錦城公園建成運營後每年生態服務價值量約為269億元,從城市綠地生態系統演替和管理維護周期來看,它還可以產生40年以上的持續性效益,也就是說總價值可以達到1萬億元以上。」劉勤表示,這個1萬億元是「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包括人類從生態系統中獲得的各種福祉和惠益。

生態價值的轉化是經濟帳,更是成都建設公園城市的理念轉變:「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商業化邏輯」。

根據來自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的一組數據

目前,68%的天府綠道項目社會投資佔比在50%以上,高新區江灘公園等項目社會投資佔比達到90%。

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教員、經濟學博士周躍輝認為,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把城市綠色理念、綠色生產、綠色生活方式有機聯繫起來,在滿足新時期城市居民物質生活富足的前提下,實現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創造出對優質生態產品需求的城市發展新動能、新業態。

通過近3年來的探索,公園城市建設效果已經彰顯出來。

2019年,全市經濟總量突破1.7萬億元,較2017年增長22.4%,居全國主要城市第7位;

據市場機構統計,2019年流入人口最多的前10個城市中,成都排第三,而且流入人口中,23歲—42歲的人佔比接近一半。森林覆蓋率達39.9%,空氣優良天數較2017年增加52天達287天。

2020年,成都連續12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被GaWC(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組織及網絡)評為世界城市Beta+級,躋身世界城市60強行列……

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正有力驅動著成都這座城市轉型、蝶變。

來源 | 成都日報

微信編輯 | 蔣莉

相關焦點

  • 以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為統領
    在《中共成都市委關於制定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成都把「人本化發展先行區、『人民城市』的幸福樣本」確立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提出力爭到2025年,基本建成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
  • 讓城市自然有序生長,天府怡心湖的價值何在?
    ,賦予了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示範區的歷史使命。今年10月,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範銳平在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上致辭,以「讓城市自然有序生長」為題,闡釋了公園城市示範區的建設路徑,讓我們更清晰地預見公園城市的美好模樣。
  • 天府怡心湖將亮相成都公園城市營城大會
    四川在線記者 丁寧11月23日,以「暢想城市自然有序生長的美好生活」為主題的中國公園營城發展大會暨成都怡心湖全球發布儀式(以下簡稱「中國公園營城大會」)新聞發布會在成都市雙流區舉行。中國公園城市營城大會將於12月1日在成都雙流區舉行,將力邀眾多業界大咖齊聚成都,共同暢想城市未來。「此次大會突出公園城市特點,將以『暢想城市自然有序生長的美好生活』為主題,充分發揮怡心湖『產城一體』優勢,將怡心湖打造成『美好場景之湖、產業高地之湖、經濟潮匯之湖』,刷新公園營城新高度。」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張瑞琴說。
  • 以公園城市為藍本,打造處處皆場景的幸福黃水
    本期走訪:成都市雙流區黃水鎮讓城市自然有序生長,是築城聚人之根,是美好生活之本。噪音汙染區變「網紅」景區、空殼社區變農商文旅體融合示範區、集中安置小區變新型城市社區……近年來,成都市雙流區黃水鎮轄區內一批城市建設項目正加速推進,從空間到場景,從生產到生活,從服務到規劃,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成為了助推黃水蝶變的加速器。如今,行走在黃水鎮的各個社區,可以發現以「巴適安逸和美」為特徵的公園城市社區新場景正在這裡生根發芽,黃水人正品嘗著鄉村振興帶來的甜頭。
  • 「十三五」期間 成都城市發展日新月異
    在成都,5年可以見證城市發展的日新月異。公園城市「首提地」、成都總地鐵裡程即將突破500公裡、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初見雛形、成都五環路全面開建……  即將收官的「十三五」,也是成都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著力提質增效,在經濟轉型升級、區域協同發展、社會民生改善、生態環境優化、城市品質提升等方面成效顯著的五年。  具體發生了哪些變化?一起去看看。
  • 【十三五答卷】十三五」這五年,成都高新區改變了什麼?
    創新,已經成為「十三五」期間成都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徵程中的高頻詞彙。五年來,成都高新區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為抓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科技創新要素聚集。瞪羚谷數字文創產業基地只是成都高新區五年來打造公園城市的一個縮影,在這背後,是公園綠地建設在高新區全域鋪開������累計建成投用綠道裡程達314公裡,累計建成桂溪生態公園、新川之心公園等10個城市公園,建成桂溪星河
  • 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
    時隔兩年後,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對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出重大戰略部署,明確要求支持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從首提「公園城市」理念,到支持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這其中,不僅飽含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成都踐行新發展理念、建設公園城市系列實踐的充分肯定和深化探索生態文明思想城市表達的殷切期許,更是為成都城市發展指引了方向,對於成都市更好理解把握、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更好把握城市發展規律,更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以公園城市定義新時代的「幸福之城」
    「至2030年,將每年投入不少於10億元專項資金用於「公園城市」建設,預計將建成公園350個,建成慢行系統100公裡,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7萬畝,實現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全覆蓋……」日前,廣東佛山南海區桂城街道對外發布「公園城市」戰略建設實施方案,引發廣泛關注。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 成都公園城市圖景 展示城市中的美好
    「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2300年前,古希臘哲人亞里斯多德如是說。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正是成都為了讓居民在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正在奮筆疾書的一張答卷。  公園城市,正在成都落地生根。作為公園城市重要抓手的天府綠道,截至去年底已累計建成2607公裡。
  • 公園城市理論探索更進一步!《公園城市·成都實踐》和《公園城市...
    10月24日,在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閉幕大會上,基於成都近年來對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探索和實踐,成都發布《公園城市·成都實踐》和《公園城市發展報告(2020)》。《公園城市·成都實踐》系統梳理總結了成都近三年來的公園城市建設成效和系列典型案例,並聯合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等研究機構,開展了公園城市「兩山」發展指數、公園城市與成都生態環境建設、公園城市與人居環境高質量發展等系列公園城市實踐研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這一成果。
  • 【成都,公園大城】興「市」:公園城市,產城新生
    2017年,成都確立新的城市發展戰略,把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作為推動城市轉型的戰略抉擇。三年時間倏然而過,成都成立新經濟發展委員會、提出應用場景理論,發展思路不斷創新,各項舉措落到實處。一系列的「新」和「興」, 隨著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的不斷深入,正顯示出勃勃生機。
  • 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理論探索分論壇 指引公園城市建設...
    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初具雛形,已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成果和實踐經驗。而在這過程中,明確的理論指引能「少走彎路」。10月24日下午,在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理論探索分論壇上,7位專家「大咖」便圍繞公園城市的發展溯源、演進脈絡、規劃建設的思路和策略等,就如何推進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公園城市示範區發表看法,分享經驗。中國社科院生態文明研究所可持續發展經濟學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廖茂林對公園城市的建設理念進行了解讀。
  • 成華區 高質量建設天府成都·文旅成華和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示範區
    【兩會聲音】抓好重大產業化項目建設,發揮比較優勢做強現代產業,是深入貫徹落實全市中優重大戰略部署的重要抓手,是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的必要舉措,更是高質量建設「天府成都·文旅成華」和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示範區的現實需要。
  • 【十三五故事】在城市綠心眺望「一山連兩翼」,這座森林公園漸長成
    如今,在丹景山山脊的最高處,佇立著網紅打卡地——「城市之眼」丹景臺。站在丹景臺極目遠眺,三岔湖和更遠處的天府國際機場盡收於眼底。這是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一隅。「十三五」期間,龍泉山,經歷了千年來最大的改變。
  • 關於支持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的意見
    編制體現「增存掛鈎」理念的國土空間規劃,完善用途轉用許可制度,建立具有公園城市特色的國土空間規劃管理體系。用好中央賦予省級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權政策。支持開展以「畝均論英雄」為導向的土地資源配置制度改革。  (九)統籌天府新區和成都東部新區建設。積極探索新區建設新模式新機制,構建分工合理、協作緊密的現代產業體系和城市功能體系。
  • 公園城市,產城新生
    本報記者 呂甲 攝 產 《瞭望東方周刊》關注公園城市—— 新動能 新業態 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把城市綠色理念
  • 生於十三五|在城市綠心眺望「一山連兩翼」,這座森林公園漸長成
    如今,在丹景山山脊的最高處,佇立著網紅打卡地——「城市之眼」丹景臺。站在丹景臺極目遠眺,三岔湖和更遠處的天府國際機場盡收於眼底。 這是成都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的一隅。「十三五」期間,龍泉山,經歷了千年來最大的改變。
  • 三年公園城市建設實踐結出理論成果,《公園城市·成都實踐》《公園...
    封面新聞 報導組10月24日,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在公園城市首提地——成都天府新區舉辦。論壇閉幕式上,成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謝瑞武發布《公園城市·成都實踐》《公園城市發展報(2020)》兩本研究報告。封面新聞記者現場了解到,上述兩本研究報告系統總結了成都近三年來公園城市建設的成效,和系列典型案例。據介紹,成都市聯合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等研究機構,開展了公園城市「兩山」發展指數,公園城市與成都生態環境建設,公園城市與人居環境高質量發展等系列研究。
  • 公園城市是城市發展的新模式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瞭望東方周刊》2020年第20-21期封面文章《成都:公園城市示範區》中寫道:城市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也是人類進步的結晶。如何建設現代化城市?
  • 「十三五」的安居答卷 |城市功能逐漸完善 城鄉發展日新月異
    城市建設取得較大突破   安居以建設全省公園城市示範區為抓手,城市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全國綠色發展優秀城市」等5張國家級名片、全國重點小城鎮1個、全省新型城鎮化「百鎮試點行動」鄉鎮3個,「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