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報融媒記者 胡明慧 通訊員 李成 賀廣雷
「把小臂伸到機器裡,不要說話。」在銅山區柳泉鎮衛生院健康管理中心大夫的指導下,柳泉鎮柳泉村村民權保國正在進行每年一次的體檢。
「數據還不錯,血壓、體重、骨密度都在正常範圍。」了解到身體各項指標都不錯,71歲的權保國老人很高興,「醫生服務態度很好,檢查的項目也比以往要多、速度還快,不耽誤什麼事,對我們農村老百姓來說真是方便多了」。
整個體檢過程,權保國從進門刷身份證開始,到體檢結束大約20分鐘,這是柳泉鎮衛生院健康管理中心日常服務群眾的一個縮影。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銅山區堅持走以人民為中心的「健康之路」,組織發動全區力量,進行積極的實踐探索。2019年至今,區財政投入1421.23萬元,為28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381個村衛生室購買了28套居民健康管理中心設備及381臺可攜式健康觸控一體機,做到鎮、村兩級醫療機構居民體檢服務全覆蓋。
據了解,銅山區從2019年開始在全區範圍建立居民健康管理中心,該中心作為公共健康管理和醫療共享服務平臺,利用多種醫療檢測設備、健康管理系統以及大數據、雲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為居民構建專業、安全、高效的健康管理體系,實現自助健康檢測、健康檔案建立、慢性病篩查等服務內容,向上下級醫療部門傳送共享信息,為群眾提供精準的醫療健康管理服務。
「除血常規、肝腎功能這些項目需要化驗室進一步檢測外,其他基礎數據當場就能出結果,系統會自動出具一份檢測報告。」柳泉鎮衛生院醫療負責人陳玉芹說。
為了滿足不同群眾的需求,居民健康管理中心提供兩種檔案維護服務。老年人不會用手機,可以列印紙質報告;年輕人可以通過手機端查閱信息,維護個人健康檔案。
「我們去年10月份開始啟用居民健康管理中心,及時發現了百餘例存在風險的慢性病例,並將數據轉到門診為病人提供更具針對性的醫療服務。」陳玉芹告訴記者,突出信息化,與智慧醫療相結合是銅山建設居民健康管理中心的一大特色。
據介紹,銅山區以「網際網路+」為手段,建設與完善智慧醫療體系,聚焦醫療健康數位化、網絡化發展方向,積極構建網際網路健康醫療服務模式,對居民健康大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和科學研判,對發病率高的慢性病進行綜合科學有效防控。
「按照『徐州市十二大體系』考核要求,我們積極開展遠程心電檢查服務。今年1—11月,通過28家居民健康管理中心檢查並上傳了12796例遠程心電檢查。」銅山區衛生健康委主任張永說。
在銅山區大許鎮衛生院,記者看到上百平方米的居民健康管理中心內,嶄新的設備擺放整齊,體檢環境舒適整潔。作為銅山區第一批建成並投入使用的居民健康管理中心,2019年6月運行以來,這裡每個月要服務400多位群眾。「我們的健康管理中心配備3名專職醫護人員,血脂、動脈硬化、心電圖、血壓、生化三項、骨密度、中醫體質等檢測項目全覆蓋,周一到周五老百姓隨到隨檢,群眾滿意,我們也省心。」大許鎮衛生院院長賀廣偉說。
賀廣偉告訴記者,居民健康管理中心建成使用之前,老百姓體檢效率低下,要麼是統一時間讓群眾集中在衛生院體檢,要麼是醫護人員攜帶設備走村串巷為群眾上門體檢,醫護人員費時費力,老百姓也覺得很麻煩,「現在不少群眾到鎮裡趕集,順道就把體檢做了」。
據統計,今年,銅山區12.62萬名65歲以上老年人通過居民健康管理中心完成體檢,完成率100%。低收入人口及65歲以上老年人居民健康管理中心體檢全覆蓋,居民體檢流程也充分簡化,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
針對年紀較大或行動不便的群眾,銅山區以行政村為單位,給每個村衛生室都配備一臺可攜式健康觸控一體機。
在大許鎮後王村衛生室,醫生胡顯春正在給村民張紹臣做心電圖檢測。幾分鐘時間,數據便傳入系統。
張紹臣平時靠種地和收蚯蚓為生,長時間低頭工作讓他近來感到頭疼,在兒女的勸說下,他當天來到村衛生室做了體檢。
「剛才的數據已經共享到門診系統,張紹臣如果在銅山區內的大醫院看病,大夫就能查到他的心電圖數據。」胡顯春指著健康觸控一體機的顯示屏對記者說。
得益於信息化、網絡化的普及應用,往年一人一份的紙質家庭醫生籤約書,現在統一由一體機器錄入系統,減少了紙張的浪費,簡化了群眾的辦事流程。
「以往每個村民每年需要籤訂一份紙質的確認書,現在大家只要到衛生室在一體機上填報信息就行了,系統會自動更新年齡等基本信息,老百姓在屏幕上簽字就行了,實現無紙化籤約。」胡顯春指著一摞摞往年的家庭醫生籤約書告訴記者。
2020年,銅山區居民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均通過可攜式健康一體機進行籤約,2020年全人群籤約497108人,其中,重點人群和低收入人口籤約率均達到100%。
「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居民健康管理中心建設,使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時、準確把握轄區居民的健康狀況,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同時,提高居民健康意識,實現居民健康自我管理、自我監測,達到群眾滿意、醫院滿意、政府滿意。」張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