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設計:翁翔
課件製作:葉禹廷、周悉
微課錄製:陳宇
微課點評:周岐峻、暨娟娟
上肢分解練習
上肢輔助練習
跳繩 下肢分解練習
下肢輔助練習
完整動作練習
利用分解法將上、下肢動作分解成簡單的動作讓學生練習,降低了練習的難度,有助於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身體的一個部位,從而提升學生學習及定型動作的效率。同時,在輔助練習中使用限制法,讓學生更容易找到正確的手臂角度。一、上肢練習
1. 首先明確上肢搖繩的發力部位是腕關節,那麼我們上肢的所有動作都要為手腕的靈活轉動而服務。
2. 固定前臂與大臂以及大臂與身體的角度。
二、上肢輔助練習
1. 徒手練習(使搖繩動作定型)
2. 用水瓶搖旋渦練習(增強腕力)
三、下肢分解練習
1. 明確蹬跳時下肢的發力部位是踝關節。
2. 固定髖關節和膝關節,做到不收大腿,不勾小腿。
四、下肢輔助練習
1. 提踵(習慣跳繩的發力部位)
2. 直腿縱跳(提升踝關節力量)
五、完整動作練習
將上下肢動作結合起來進行練習,重點要讓搖繩配合蹬跳,手為主,腳為輔。
周岐峻 暨娟娟
這節微課,在教育教學中教師關注《走進新課程》「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課堂不僅是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養育的聖殿」。本案例始終關注學生的發展,以人為本,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光彩,充分地反映了這樣的教學思想、捕捉動態生成的契機,讓課堂變煥發生命的活力。
陳老師執教的這節水平二跳繩動作方法的總結和歸納分三步,先上肢分解練習,再輔助練習;其次下肢分解練習,再下肢輔助練習;最後完整練習。
首先進行拿繩練習。在練習的時候教師進行自由結合與指導性分組,將水平接近的同學分在一起,讓他們互相幫助練習。這樣就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而區別對待進行教學,保證了教學質量。練習的過程中教師進行觀察和指導,發現較差的同學在同學的幫助下也有了一些進步,教師給予了及時的鼓勵。讓他們體驗到了創新和成功的樂趣,在最後又針對每個人的情況安排了不同的課外練習,讓他們都能不斷的提高。
通過一節課的練習,部分學生很好的掌握了跳繩的基本技能,但是還有部分學生手腳不能協調配合,主要是手的搖繩動作跟不上跳的節奏,主要問題在於搖繩動作的不對。
有些學生是整個手臂在搖繩,而不是手腕發力,教師應進行個別糾正和指導。其次就是學生在跳繩的時候身體不適直立,而是彎曲的,這樣學生的重心就不穩,跳的時候身體重心往前傾,造成不能連續跳,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必須強調身體應該保持直立,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掌握好跳繩的動作,也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身體姿態。
供稿:體育教研組
編輯:範耀楚
審核:李 瑋 謝志紅
作者單位:南平市建陽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