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設計:陳文龍
課件製作:陳文龍
微課錄製:陳文龍
微課點評:吳玉霞
《迢迢牽牛星》是一首東漢時期的五言詩,是《古詩十九首》中極為動人的篇章。這首詩借牛郎織女隔河相望不得相會的神話傳說,表達夫婦之間的離情別意,或也可認為是一種相思而不可得的愁緒。詩歌大量運用疊字來渲染氣氛,抒發情感。這些疊字的運用,細膩、傳神地描繪了種種情態,讓人浮想聯翩;同時,疊字都用在句首,使詩歌節奏鮮明,韻律優美舒緩。
古詩詞中疊字法的運用還是較為常見的。對即將升入初中的六年級學生而言,在他們今後的學習中,也會時常遇到運用疊字手法的古詩詞。因此,在《迢迢牽牛星》的教學中加入疊字的朗讀指導與賞析,也就十分有必要了。
一、初讀詩歌,正音析字
1. 讀題,了解《古詩十九首》
師:五年級的時候,我們學習了一個神話傳說——牛郎織女,相信同學們一定還記得這個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五言古詩——《迢迢牽牛星》,就和這個傳說有關。請同學們跟著老師,讀一讀這首詩的題目:迢迢牽牛星。
同學們發現了嗎?這首詩以第一句「迢迢牽牛星」作為標題,和《詩經》很像。一千五百年前,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文選》,後人稱這組詩為《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正是其中的一首。
2. 出示詩歌,讀準字音
師:這首詩中有些字不太好讀,同學們一定要跟著老師,把它們讀準確。
區分多音字:「纖」「xiān」「qiàn」;「間」「jiān」「jiàn」;「脈脈」「màimài」「mòmò」。
3. 再讀詩歌,讀順詩句
師:字音讀準了,同學們再跟著老師一起,把這首詩的停頓讀好吧。五言詩歌的朗讀,慣用的節奏通常是二三、二二一或者二一二,同學們可以邊讀邊在書本上標註好停頓的節奏。
二、關注疊字,品析妙用
師:細心的同學一定已經發現,這首詩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疊音詞,即「迢迢」「皎皎」「纖纖」「札札」「盈盈」「脈脈」。而這些疊字,都是形容詞的疊加。可以說,只有把這些疊字讀好、讀透,我們才能感悟詩人傳遞的情感。那麼,這些疊字到底該怎麼讀呢?讀的時候我們又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1. 藉助傳說,理解詩歌大意
出示牛郎織女傳說,快速瀏覽、回顧,理解詩歌大意。
2. 理解詞意,感受疊字效果
(1)理解「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師:「迢迢」意為遙遠,是織女心裡的感覺,情人眼裡的咫尺天涯,因此這一句要讀得慢一些,長一些;「皎皎」不僅寫出了銀河的清亮,同時也寫出了織女整體形象的嬌美姿態,因此二字起調要讀得稍高、稍短,表現出織女星潔白明亮的樣子。
(2)理解「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師:「纖纖」一詞,寫織女手的形態,纖細柔長,因此語氣要放得輕柔,讀出其中的柔美之感。「札札」疊詞寫出織女織布時不停的織機聲,可以讀得稍微短促些。
(3)理解「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師:寫出織女織布的結果和織布時的情態,描繪織女因愛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4)理解「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師:「盈盈」解釋為形容水之清淺,「脈脈」意為相顧無言的樣子。前一句要讀得低緩些,最後一句適當拖長語調,邊讀邊想像織女望眼欲穿的場景。
師:詩人借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相隔而不得相見的故事,抒發了因愛情遭受挫折而痛苦憂傷的心情。詩中大量運用疊字來渲染氣氛,抒發感情。同時,疊字都用在句首,使詩歌節奏鮮明,韻律優美舒緩。可以說,疊字的大量運用不僅展示了詩歌的韻律美、節奏美和音樂美,而且也使詩歌表達的情感更加動人。
3. 朗讀感悟,嘗試背誦詩歌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詩歌,嘗試把這首詩背誦下來。課後,請同學們去搜集運用疊字的詩詞,選擇一首,朗讀感受其中蘊含的豐富情感。
品疊詞之唯美 賞古詩之韻味
吳玉霞
《迢迢牽牛星》是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古詩三首中的一首。這首詩產生於漢代,是一首文人五言詩。這首詩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疊音詞,這些疊音詞使這首詩質樸、清麗,情趣盎然,特別是後兩句,一個飽含離愁的少婦形象若現於紙上,意蘊深沉風格渾成,是極難得的佳句。疊音詞的運用是本詩的藝術特色,這些詞語細緻而生動地描繪了外在的情景,又抒發了主人公真摯深沉的情感,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也增添了詩歌的音律美和修辭美。陳老師設計的這堂微課,以疊詞為學習的主線,帶著學生走進詩歌,感悟詩歌的魅力。
一、讀準疊詞 讀通古詩
古詩文無論是五言絕句還是七言律詩,不管是何種句式,它們都平仄有序,簡短精煉,風格明朗,讀來琅琅上口,兒童非常喜歡。學生在熟讀的過程中,培養他們對古詩句的語感,把古詩的語言納入自己的語言中來。體會它的語言的精美,還能感受到詩人表達的細膩的情感,領略意境美。讀通古詩,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陳老師藉助學生熟悉的神話故事《牛郎織女》引出本課學習的內容,拉進學生與古詩之間的距離,然後以題目入手,帶學生走進古詩,引導學生讀好疊詞,字音讀準了,按照一定的節奏方式,在書本上標註好停頓,多次的誦讀,為後面的背誦掃清障礙,為理解古詩奠定基礎。
二、品味疊詞 感悟古詩
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提高兒童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要求教學應「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培養語感」。疊詞在古詩文中增強詩歌的音韻美,形式美,增強詩意強化意境,幫助詩人更好的表達思想情感。陳老師緊扣疊詞,先解釋疊詞的意思,再通過範讀,引導學生發揮想像,把學生悄然帶入意境中,有景而生,遇景生情,有感而發,朗讀也就水到渠成了。
短短的幾分鐘微課,陳老師始終抓住本首詩的疊詞,引導學生品味疊詞的妙用,啟發而有序,教學過程條理清晰,很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課後要求學生去收集積累有關的詩詞,選擇一首,朗讀感受其中蘊含的豐富情感,課內延伸到課外,學以致用,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個人語文素養。在教學完疊詞的運用之後,如果能恰當的引入其他內容相近、寫作手法相似的含有疊詞的詩句,通過對照,學生感受體會不同疊詞的表達效果,感悟情感會更加細膩深刻些。
供稿:六年級語文教研組
編輯:範耀楚
審核:李 瑋 謝志紅
作者單位:南平市建陽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