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第3課《古詩三首》知識點+圖文解讀

2021-03-01 小學語文世界

名師教語文獨家整理

(轉發請備註來源:小學語文世界)

一、作者簡介

韓翃(719-788)字君平,唐代詩人。天寶13年(754)考中進士。建中年間,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賞識,晉升不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韓翃的詩筆法輕巧,寫景別致,在當時傳誦很廣泛。主要作品:《寒食》《河上寄故人》《寄柳氏》《同題仙遊觀》《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等。

王建(768-825):唐代詩人,字仲初。擅長樂府詩,與張籍齊名,世稱 「張王」。其以田家、蠶婦、織女、水夫等為題材的詩篇,對當時社會現實有所反映。主要作品:《田家行》《水夫謠》《羽林行》《射虎行》《古從軍》等。

二、我會寫組詞

侯:hóu(侯門、諸侯、王侯將相)

章:zhāng(樂章、篇章、雜亂無章)

泣:qì(哭泣、抽泣、泣不成聲)

盈:yíng(豐盈、盈利、熱淚盈眶)

脈:mò(脈脈含情、溫情脈脈)

棲:qī(棲身、棲息、兩棲動物)

鴉:yā(塗鴉、烏鴉、鴉雀無聲)

三、多音字

傳:chuán (傳說)zhuàn(傳記)

脈:mài(山脈)(mò(脈脈)

纖:xiān(纖維)qiàn(縴夫)

四、理解古詩

寒食

詩意:春天的京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城裡的柳樹。夜色降臨,宮裡忙著傳賜新火,嫋嫋輕煙散入權貴豪門的家裡。

迢迢牽牛星

詩意:遙遠的牽牛星,明亮的織女星。伸出纖細雪白的雙手,札札地穿梭織布。(織女)一整天也織不了完整的花紋,哭得淚如雨下。銀河又清又淺,相隔又有多遠呢。只隔一條清澈的河,相視而不能相互說話。

十五夜望月

詩意: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樹上棲息著烏鴉,秋天的露水無聲地打溼了庭院中的桂花。今夜明月當空,世間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這秋天的情思會落到誰的一邊?

五、問題歸納

1.《寒食》這首詩寫的是怎樣的景色?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

這首詩運用了白描手法,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風光,描寫了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和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景象,生動地描繪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

2.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這兩句在全詩中有什麼作用?

開頭兩句分別從兩處落筆,言牽牛曰"迢迢",狀織女曰"皎皎"。讓人聯想到遠在他鄉的遊子,和河邊苦苦等待的女子。

3.《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誰家」委婉地表達了遊子的思親之情。在你讀過的古詩詞中,還有哪些類似的詩句?和同學交流。

唐朝詩人王維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表達了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六、課文主題

《寒食》用白描手法寫實,刻畫皇室的氣派,充溢著對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對盛世承平的歌詠。 

《迢迢牽牛星》借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阻隔而不得會面的悲劇,抒發了女子離別相思之情,寫出了人間夫妻不得團聚的悲哀。

《十五夜望月》每兩句為一層意思,分別寫中秋月色和望月懷人的心情,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靜的中秋之夜的圖畫。此詩以寫景起,以抒情結,想像豐美,韻味無窮。

七、古詩賞析

寒食

開頭一句「春城無處不飛花」。「春城」指春天裡的都城長安。「飛花」即花瓣紛紛飄落,點明暮春季節。「無處不」,用雙重否定構成成肯定,進而寫出整個長安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第二句「寒食東風御柳斜」是寫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御柳」是指御苑裡的柳樹。當時風俗寒食日折柳插門,清明這天皇帝還要降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恩寵。所以詩人在無限的春光中特地剪取隨東風飄拂的「御柳」。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日暮」就是傍晚。「漢宮」是借古諷今,實指唐朝的皇宮。「五侯」一般指東漢時,同日封侯的五個宦官。這裡借漢喻唐,暗指中唐以來受皇帝寵幸、專權跋扈的宦官。這兩句是說寒食節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點燈,但皇宮卻例外,天還沒黑,宮裡就忙著分送蠟燭,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得到這份恩典。詩中用「傳」與「散」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國沿襲已久的習俗,但權貴大臣們卻可以破例地點蠟燭。詩人對這種腐敗的政治現象做出委婉的諷刺。

這首詩善於選取典型的題材,引用貼切的典故對宦官得寵專權的腐敗現象進行諷刺。雖然寫得很含蓄,但有了歷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會情況的印證,讀者還是能了解詩的主題的。

迢迢牽牛星

此詩寫天上一對夫婦牽牛和織女,視點卻在地上,是以第三者的角度觀察他們夫婦的離別之苦。開頭兩句分別從兩處落筆,言牽牛曰「迢迢」,狀織女曰「皎皎」。迢迢、皎皎互文見義,不可執著。牽牛也皎皎,織女也迢迢。他們都是那樣的遙遠,又是那樣的明亮。但以迢迢屬之牽牛,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遠在他鄉的遊子,而以皎皎屬之織女,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女性的美。如此說來,似乎又不能互換了。如果因為是互文,而改為「皎皎牽牛星,迢迢河漢女」,其意趣就減去了一半。詩歌語言的微妙於此可見一斑。稱織女為「河漢女」是為了湊成三個音節,而又避免用「織女星」在三字。上句已用了「牽牛星」,下句再說「織女星」,既不押韻,又顯得單調。「河漢女」就活脫多了。「河漢女」的意思是銀河邊上的那個女子,這說法更容易讓人聯想到一個真實的女人,而忽略了她本是一顆星。不知作者寫詩時是否有這番苦心,反正寫法不同,藝術效果亦迥異。總之,「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這十個字的安排,可以說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渾成的效果。

 

以下四句專就織女這一方面來寫,說她雖然整天在織,卻織不成匹,因為她心裡悲傷不已。「纖纖擢素手」意謂擢纖纖之素手,為了和下句「札札弄機杼」對仗,而改變了句子的結構。「擢」者,引也,抽也,接近伸出的意思。「札札」是機杼之聲。「杼」是織布機上的梭子。詩人在這裡用了一個「弄」字。《詩經·小雅·斯幹》:「乃生女子,載弄之瓦。」這弄字是玩、戲的意思。織女雖然伸出素手,但無心於機織,只是撫弄著機杼,泣涕如雨水一樣滴下來。「終日不成章」化用《詩經·大東》語意:「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最後四句是詩人的慨嘆:「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那阻隔了牽牛和織女的銀河既清且淺,牽牛與織女相去也並不遠,雖只一水之隔卻相視而不得語也。「盈盈」或解釋為形容水之清淺,或者不是形容水,字和下句的「脈脈」都是形容織女。《文選》六臣註:「盈盈,端麗貌。」是確切的。人多以為「盈盈」既置於「一水」之前,必是形容水的。但盈的本意是滿溢,如果是形容水,那麼也應該是形容水的充盈,而不是形容水的清淺。把盈盈解釋為清淺是受了上文「河漢清且淺」的影響,並不是盈盈的本意。《文選》中出現「盈盈」除了這首詩外,還有「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亦見於《古詩十九首》。李善註:「《廣雅》曰:『贏,容也。』盈與贏同,古字通。」這是形容女子儀態之美好,所以五臣注引申為「端麗」。又漢樂府《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趨。」也是形容人的儀態。織女既被稱為河漢女,則其儀容之美好亦映現於河漢之間,這就是「盈盈一水間」的意思。「脈脈」,李善註:「《爾雅》曰『脈,相視也』。郭璞曰『脈脈謂相視貌也』。」「脈脈不得語」是說河漢雖然清淺,但織女與牽牛隻能脈脈相視而不得語。 

這首詩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疊音詞,即「迢迢」、「皎皎」、「纖纖」、「札札」、「盈盈」、「脈脈」。這些疊音詞使這首詩質樸、清麗,情趣盎然。特別是後兩句,一個飽含離愁的少婦形象若現於紙上,意蘊深沉風格渾成,是極難得的佳句。 

十五夜望月

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遠的七言絕句。在民俗中,中秋節的形成歷史悠久。詩人望月興嘆,但寫法與其他中秋詠月詩完全不同,很有創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中庭地白樹棲鴉」,明寫賞月環境,暗寫人物情態,精煉而含蓄。「樹棲鴉」這三個字,樸實、簡潔、凝鍊,既寫了鴉鵲棲樹的情狀,又烘託了月夜的寂靜。「冷露無聲溼桂花」,緊承上句,藉助感受進一步渲染中秋之夜。描寫了冷氣襲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兩句採取了忽然宕開的寫法,從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聯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賞月的活動升華到思人懷遠,意境闊大,含蓄不露。「落」字新穎妥貼,不同凡響,它給人以生動形象的感覺,仿佛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

這首詩意境很美,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畫,用蘇軾的話來說就是「詩中有畫」。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委婉動人。

相關焦點

  • 教師資格考試面試 六年級下冊 第10課 古詩三首:竹石
    面試視頻:六年級下冊 第10課 古詩三首:竹石六年級下冊 第10課 古詩三首:竹石
  •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口語交際一《應對》圖文解讀
    電子課本點擊圖片→查看大圖▼▼▼圖文解讀點擊圖片→查看大圖▼▼▼2019年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目錄第一單元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第1課《社戲》圖文解讀!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第2課《回延安》知識點+圖文解讀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第3課《安塞腰鼓》知識點+圖文解讀4 燈籠寫作 學習仿寫口語交際 應對 第二單元
  • 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第11課《我是一隻小蟲子》教學視頻+同步練習
    1課《古詩二首》精講視頻+同步練習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2課《找春天》精講視頻+同步練習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3課《開滿鮮花的小路》精講視頻+同步練習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第4課《鄧小平爺爺植樹》精講視頻+同步練習
  •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3課《古詩三首》之《十五夜望月》預學單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3課《古詩三首》中的三首古詩均與我國傳統節日習俗或傳說有關。《十五夜望月》與中秋節有關。2.正確、流利朗讀,背誦這首古詩。3.理解重要字詞的含義,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大意。二、預學步驟,完成後自評(一)認識作者☆☆☆☆☆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潁川(今河南許昌)人,唐朝詩人。
  •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26課《憶讀書》圖文講解+知識點+練習題
    +知識點+練習題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2課《落花生》圖文講解+知識點+練習題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3課《桂花雨》圖文講解+知識點+練習題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4課《珍珠鳥》圖文講解+知識點+練習題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口語交際《制定班級公約》圖文講解+範文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我的心愛之物》寫作指導+範文評語+圖文講解
  • 三年級語文科下冊課本34-35頁第九課《古詩三首》預習案
    學習日期:2020年3月24日學習內容:課本34-35頁第九課《古詩三首》學習連結:三年級語文科下冊課本>活動一:聽錄音,會讀古詩。第一步:將古詩中的生字圈出來。第二步:關注「i小學」,點擊「課時精講」—「語文下冊」—「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全冊課文精講,選擇第9課,在電子教材上聽讀1-2遍《古詩三首》,注意聽準難讀的字音。然後大聲朗讀古詩2-3遍,把古詩讀正確、讀流利。
  • 一線老師整理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古詩二首知識點,讓孩子預習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古詩二首整理,講解細緻非常適合孩子預習在圍繞新課講解之前,我們先猜兩個謎語,第一個謎語「像蝴蝶,像飛鳥,乘著風兒天空飄。一根線兒拴住它,無風一栽往下掉。」這個謎底相信大家能很容易猜出來。接下來第二個謎語「小姑娘,手細長,身兒軟,頭髮長。
  • 【同步微課】統編版六年級下冊第3課《古詩三首》知識點+圖文解讀
    課文知識點一、作者簡介韓翃(719-788)字君平,唐代詩人。天寶13年(754)考中進士。建中年間,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賞識,晉升不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3.《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誰家」委婉地表達了遊子的思親之情。在你讀過的古詩詞中,還有哪些類似的詩句?和同學交流。唐朝詩人王維寫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表達了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 四年級下冊習作《我的「自畫像」》教學視頻+指導+範文
    》四年級下冊第2課《鄉下人家》四年級下冊第3課《天窗》四年級下冊第4課《三月桃花水》四年級下冊  口語交際1《轉述》四年級下冊  習作一《我的樂園》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四年級(下冊) 第1單元詞語聽寫四年級下冊第5課《琥珀》四年級下冊第6課《飛向藍天的恐龍》圖文講解+課文朗讀
  • ​【預習】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16課《 表裡的生物》同步教學視頻、生字、知識點、練習
    點擊下面藍色內容關注歷史消息【預習】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第1課《北京的春天》同步教學視頻、生字、知識點、練習【預習】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第
  • 九年級下冊語文24課《詩詞曲五首》微課+預習知識點
    九年級下冊語文1課《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微課+預習知識點九年級下冊語文3課《短詩 五 首》微課+預習知識點九年級下冊語文2課《梅嶺 三 章》微課+預習知識點九年級下冊語文4課《海燕》微課+預習知識點九年級下冊語文寫作一《學習擴寫》微課+例文九年級下冊語文5課《孔乙 己》微課+預習知識點九年級下冊語文6課《變色 龍》微課+預習知識點九年級下冊語文7課《 溜 索》微課+預習知識點九年級下冊語文8課《蒲 柳 人 家》微課+預習知識點九年級下冊語文寫作二《審題立意》微課+例文九年級下冊語文
  •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知識點+單元卷,測測孩子網課學得如何?
    考試熱點1、《古詩三首》以填空的形式考查詩人,補充詩句;以課內閱讀的形式考查對詩句的理解,古詩中反映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哪個節日及習俗。3.《趙州橋》以填空的形式考查第1自然段;以課內閱讀的形式考查第2、3自然段。4.《一幅名揚中外的畫》以填空的形式考查第1、5自然段;以課內閱讀的形式考查第3自然段。
  • 部編四下語文第17課《記金華的雙龍洞 》微課圖文講解+知識點習題
    部編四年級語文下冊 圖文微課講解目錄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部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電子課本第一單元第1課《古詩詞三首》朗讀精講第2課《鄉下人家》朗讀精講第3課《天窗》朗讀+知識點圖文精講第4課《三月桃花水》朗讀+知識精講
  •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16課《表裡的生物》課文筆記知識點複習摸底備考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16課是《表裡的生物》,這是作家馮至所寫的回憶兒童生活的散文。六年級語文下冊第15課《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筆記考點複習六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二則《學弈》《兩小兒辯日》課文筆記知識點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北京的春節》自學指導課文內容講解
  • 小學二年級語文第15課《古詩二首》全面解析,建議收藏
    昨天我們一起學習了第15課《古詩二首》字詞解析部分,課後請家長及時對孩子進行聽寫,錯誤的地方及時訂正,熟練掌握每一個生字。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下這篇課文的兩首詩,分別是:《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絕句》小學二年級語文第15課《古詩二首》全面解析,建議收藏詩句欣賞: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 《古詩三首》知識點解讀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三課《古詩三首》具體解析如下:圖片展示3.知識點解讀《宿建德江》詩意
  • 三年級上冊第4課《古詩三首》很重要,這份教學筆記幫孩子學習!
    三年級上冊第4課《古詩三首》很重要,這份教學筆記幫孩子學習!今天我們為三年級的同學來講一講第4課《古詩三首》的知識點,同學們要學習到《山行》《贈劉景文》《夜書所見》三首古詩,同學們要學會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其中《山行》這首詩還要求同學們要正確默寫。
  • 統編語文一年級下冊第3課《一個接一個》圖文解讀+教學視頻
    今天小學基礎知識庫就為大家分享統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3課《一個接一個》圖文解讀+微課視頻!希望對老師教學和孩子學習有所幫助。歡迎大家轉發、分享、收藏哦~《一個接一個》是一首兒童詩,用最接近兒童的語言表達簡單的內心世界。詩歌共4節,前三節格式相似,每節共3句話:第一句講孩子被成人世界驚擾後的不開心,第二句是孩子的希望,第三句是孩子轉念之後的喜悅。
  • 八年級下冊課文第7課《大雁歸來》視頻+同步練習
    2020「新冠疫情」作文題目近百個,範文+標題+時評彙編【最新】七年級下冊語文必背古詩文朗讀(原文+譯文)八年級下冊語文必背古詩文朗讀(原文+譯文)九年級下冊語文必背古詩文朗讀(原文+譯文)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上)第1-5課微課+知識點+同步練習八年級語文(上)第1-5課微課+知識點+同步練習
  • 二年級語文下冊1課《古詩二首》全課生字書寫示範
    二年級語文下冊1課《古詩二首》全課生字書寫示範疫情的原因,延遲開學,很多學生就只能宅在家裡上網課,而語文的生字書寫一直是大多數學生比較頭疼的事情,為了解決大家不能在課堂上跟隨老師學習書寫方法,品語文特地製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