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面對一個脾氣暴躁、陰晴不定、動輒生氣的中年女性時,我們往往會用「更年期」這個詞語去形容她,在這樣的語境裡「更年期」似乎變成了一個貶義詞。
但其實「更年期」只是大多數女性都會經歷的一個生命階段。
那麼更年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
被「誤解」的更年期
許多人對「更年期」的第一印象,就是脾氣暴躁。
在某個問答類網站,像是「快被更年期老媽逼瘋了,怎麼辦?」「更年期媽媽究竟有多可怕?」「如何應對更年期母親?」這樣的提問層出不窮,但實際上,並不是每個女性在這一時期都會變得易怒。
一個名為「媽媽正在更年期」的豆瓣小組有近3000名成員
感覺大家面對一個不是很好相處,或者跟自己期待中不一樣的中年女性的時候,就很容易第一反應,她是不是更年期。
當「更年期」變成一個形容詞,它常常代表著「無理取鬧」、「討人厭」。然而,這些偏見掩蓋了更年期潛在的疾病風險和情感需求。
根據中華預防醫學會婦女保健分會發布的《更年期婦女保健指南》,女性在絕經過渡期中新發抑鬱的風險會顯著提高,更年期抑鬱症的發生率是絕經前的4倍,有50%的女性在這一階段會出現抑鬱症狀,26%達到診斷標準。
被汙名化的「更年期」,讓許多女性即使經歷著,也不願意告訴家人。但更年期對女性來講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生理階段,沒有必要對「更年期」上高度、貼標籤。
女性更年期:普遍提前,可長達14年
更年期,也叫圍絕經期,一般女性會在44~55歲之間經歷絕經,這個階段女性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和黃體酮分泌減少,衰老速度加快。
近年來,男女更年期有提前的趨勢,1%的女性在40歲甚至更早就進入更年期。這個過程會持續6~14年之久。
「中年女人除了沒人疼身上哪兒都疼。」曾有女性網友自嘲道。除了心理疾病,更年期的生理問題也接踵而至。更年期需要科學地評估,如果你懷疑更年期到來,不妨先通過自測表自查:
女性更年期自測表
1.年齡在40歲以上。
2.睡眠質量低,夜夢多;睡眠時間不少,仍覺疲勞。
3.皮膚乾燥,缺乏彈性和光澤。
4.月經周期不規則或停經。
5.記憶力減退,丟三落四。
6.性衝動減少或缺乏,性親密有疼痛不適感,以至厭煩。
7.有陣發性上身發熱發紅、出汗或夜間盜汗現象,有時伴心慌。
8.情緒易波動,較之前易落淚。
9.容易焦慮,對孩子外出比以往更擔心。
10.常覺身體不適,醫學檢查指標在正常範圍。
11.常常想起小時候或年輕時的經歷。
12.對以往感興趣的事失去興趣。
13.開始擔心退休後的生活和經濟問題。
14.有時感覺生活失去意義和動力,陰雨天尤其如此。
15.擬定的計劃常常完不成。
如果以上15點有6點符合,表明你的更年期已經來了。
對於每一個女性而言,更年期都是不可避免的生命階段。儘管我們的身體對於這一時期各種神經內分泌的失調也會做出相應的調整,但是神經內分泌調節的紊亂也可能促進某些疾病的發生,因此早期的預防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女性更年期的症狀其實非常多,以致到目前為止居然有135種不同症狀。那麼,哪些常見情況出現預示著女性更年期的到來呢?
面對更年期,女性要謹防三個症狀:
1.體重增加。脂肪容易堆積在腹部。而胸部、臀部脂肪下降,身材走樣。
2.貧血。月經周期紊亂、出血量時多時少,可能造成更年期女性貧血。
3.高血壓。高血壓是更年期症候群的症狀之一,內分泌失調引起的睡眠不佳、情緒不穩、煩躁不安,令血壓波動。有家族病史、肥胖的女性高血壓發病率更高。
男性更年期:易被忽視、難以啟齒
很多男性都是在不知不覺中度過的「更年期」,往往對更年期知識欠缺了解。約四成40~70歲的男性會經歷某種程度的神經性功能紊亂、抑鬱、失眠、潮熱、易怒、難以達到以及維持勃起等症狀。內分泌紊亂嚴重則會導致「男性更年期症候群」。
有相關困惑的男性,可以通過男性更年期自測量表初步判斷:
男性更年期自測表
1.使用原來的近視眼鏡已無法閱讀書報,摘眼鏡放近看反而清楚,說明已有「老化」。
2.眼睛容易疲勞,看書久後感到頭痛、頭昏。
3.睡眠比以前減少,早睡早醒。
4.飲酒者酒量大不如前。
5.聽力明顯減弱。
6.牙齒鬆動,咬不動較硬的食品。有假牙者要經常換假牙。
7.對食物口味發生改變,愛吃甜、酸、辣、鹹等重口味飲食,說明味覺有減退。
8.嗜吃零食,特別是蜜餞類,這與口味減退有關。
9.性慾減退。
10.記憶力減退。
11.開始懷念童年往事。
12.學習與工作精力不如以前,甚至有力不從心的感覺。
如果12點中有4點以上符合,表明你已進入更年期。
總體來說,男性更年期要關注四個信號:
1.體重增加:全身肌肉開始鬆弛,皮下脂肪較以前豐富,尤其是腹部脂肪增多。
2.心血管系統症狀:表現為心悸、血壓波動、頭暈耳鳴、烘熱出汗多。
3.精神心理症狀: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焦慮、抑鬱、缺乏自信。如出現情緒不穩定、易激動、乏力、失眠等現象。
4.性功能下降:男性更年期症狀中,性功能衰退是最常見的症狀,表現為性慾降低、勃起功能障礙。
小建議順利度過更年期
注意飲食和運動永遠是健康的不二法則,適量的戶外活動還可以調節神經,放鬆心情,緩解緊張情緒。
除此之外,要定期檢查。很多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都會造成或加重更年期症狀。這個階段也是一些惡性腫瘤的高發期。
重要的是多多溝通:更年期女性容易緊張、抑鬱、煩躁,要注意勞逸結合,情緒不好時多傾訴。男性這一時期更要注重與配偶的溝通,減少心理壓力。
症狀較重 要看醫生
如果症狀較重,千萬不要忍,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就診。規範的治療,不僅能迅速緩解更年期症狀,還能預防與之相關的老年病。
補充激素 合理有效
補充雌激素是改善女性更年期症狀的有效手段,但很多人對激素治療有誤解,覺得激素很恐怖。其實人體本身也會分泌激素來維護身體正常的功能,激素少了要補充,多了要抑制。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使用激素,是利大於弊的。
更年期不是貶義詞,認識它,接受它,改變它,才能輕鬆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