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春晚上,每年都有經典小品逗得觀眾哈哈大笑,優秀的小品演員們也從此被人記住。
但是伴隨著時間的改變,現在的人們也都開始抱怨了起來,表示春晚已經不像是多年前一樣了,在質量上似乎也都沒有嚴控把關,沒有了以往的樂趣。
因為伴隨著流量明星的增多,缺少了老戲骨演員的存在,曾經的趙本山、宋丹丹、陳佩斯、朱時茂等等,他們都是春晚的釘子戶,只要他們在,春晚一定很精彩。
只可惜他們都因種種原因退出了春晚舞臺,但是今天說的這位春晚釘子戶也是,大家非常喜歡的小品演員,每年的春晚給大家帶來歡樂,最關鍵的是他幾乎年年春晚上換老婆,說到這,大家一定知道說的是誰了,對,他就是郭冬臨。
說到郭冬臨,相信很多觀眾都很喜歡他,正是因為搞怪的風格,再加上幽默的表現形式,使郭冬臨幾乎每年春晚都會帶來小品作品。
他在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登上舞臺了,連登春晚21次,成為春晚釘子戶,但是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在2016年之後郭冬臨就很少出現在大家眼前了,春晚上也不見有他的身影,作為一個春晚常客,為何就這樣銷聲匿跡了呢?
郭冬臨有個小品是叫《取錢》,劇情很簡單,主要講的就是,郭冬臨在銀行門口遇見一位正在和騙子打電話,準備給騙子取錢的大媽,郭冬臨勸阻大媽不要匯款,小品很有意思,逗樂了很多觀眾,還有也給老年人一個提醒,就是這麼好的一個小品卻讓郭冬臨退出春晚,還陪一億元?
原來,郭冬臨和小品裡騙子打電話時,騙子配的音是河南口音,河南人認為郭冬臨有地域歧視的意思,並起訴了郭冬臨,要求郭冬臨像河南人道歉,還要求向河南人沒人賠償一元錢,合計一億元。
郭冬臨說道小品純屬虛構,但是河南律師就是不依不饒,並表示:雖然小品是一種文藝作品,人物虛構,但是為什麼偏偏騙子就用河南漏印,顯然讓觀眾們認為河南就是騙子的代名詞。
就因為幾句話的臺詞招來這麼多麻煩,其實這也不是河南話,是編劇用自己家鄉話配的音,因為編劇是山東人,老家的方言很接近河南,因為別的放言編劇不會說,於是就用到了自己的方言,沒想到引起了誤會。
郭冬臨和編劇都向河南人和全國觀眾道歉,這件事讓事業巔峰的郭冬臨不得不離開舞臺,但是他沒有被封殺。
其實回到藝術創作上,方言就是一種藝術語言,小品本身就是一種創作題材,借用方言,只是為了使得作品更戲劇化,人物更有生活氣息,很多觀眾們還是很理解的,並支持郭冬臨。
如今郭冬臨很少出現在大家的視野了,但是他的幽默還照樣給大家帶來歡樂,只是不在舞臺了,他和網紅一樣,玩起了短視頻軟體,依舊給大家帶來幽默搞笑的段子,他現在已經擁有千萬粉絲。
像很多老戲骨老演員,在春晚上為了給我們帶來好的作品,背後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因為越演越害怕,壓力越來越大,年輕時候的自己上舞臺是沒有選擇的,而且上臺之後也是無知無畏,認為只要大家樂了,自己也就成功了。
現在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舞臺更是害怕,怕全國觀眾們不喜歡,所以很多老演員都退出了春晚舞臺,他們犧牲了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團聚除夕,我們在團圓看春晚的時候,一定要多理解他們,他們真的很不容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