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臥龍會 關羽兄弟
硬體測試就是打雜的,其實是接觸的還有限
硬體測試工程師們出來聊聊現狀
作者:臥龍會 關羽兄弟
|| 前言寫了多篇設計和仿真方面的文章,例如HDMI一期專題(設計、測試、認證)和三四篇實際問題問題文章,POE電路兩篇相應文章,電源設計和保護電路幾篇文章,同時電路仿真和電磁仿真也洋洋灑灑的寫了幾篇。唯一遺憾的是,沒有與大家一起分享過硬體測試方面的文章。
因為硬體測試在行業大多數情況下要求比較奇葩,處境比較尷尬,待遇也看到生氣,一直是一個輔助崗位,類似與最近網上吵的的比較熱的話題中HR在公司的地位一樣。所以硬體測試工程師,難啊!原創微信公眾號:臥龍會IT技術
|| 正文小公司(消費類低利潤型)基本沒有這個職位,中等公司這個職位是打醬油的居多,大公司這個職位要求比較變態。
小規模公司
小公司為什麼沒有這個職位,不需要啊!為什麼不需要,因為他們都是多面手,原理圖設計、Layout、軟體設計(底層例如C、FPGA)都是同一個人,這些人同時還兼任著NPI、PMC、不良分析、產品認證、失效分析、可靠性測試等等各種職位。這些職位都兼著,還差一個硬體測試弄不了嗎?
他們難道不比硬體測試人員更懂硬體,這話沒法接啊!
中等規模公司
中等規模公司,又是個什麼樣的尷尬處境了。公司規模已經上百人,每年也有上千萬出貨了,利潤也有上千萬了。
項目多,要正規化了,同時也要避免小公司存在的那種風險(硬體工程師頂半邊天啊)。基本上硬體分成了硬體設計、Layout、NPI、項目經理等等,硬體測試同時也在這個階段產生了。有規模了,也有鳥槍鳥炮了(500M的示波器、恆溫恆溼試驗機、老化房、二手頻譜儀、二手網分等等)
基本上可以分三類了:第一類,有人有設備了,但是傳統觀念還沒有轉換過來。測試下電源紋波、信號電平、輔助硬體工程師趕項目進度(焊板、裝配、驗證、工廠趕進度等等)。測試基本是憑感覺,啥測試用例、測試判定指標、測試計劃、測試報告等等,都是憑感覺、憑傳說、憑經驗、憑喜好、憑安排來進行的。測試水平基本在縣大隊、區小隊水平。測試質量、測試覆蓋率、測試針對性、測試手段都聊勝於無吧,大多數時間處於打醬油角色!
第二類,資本家,一直不斷的再追逐利潤,假如我這個質量再好點(客退少、投訴少)、成本再低點(上千萬出貨了,每臺降個三五快不得了、不得了哦)。
懷揣著美好想法,那就開始幹了。先分析諸多不良客退品吧,分析到最後質量部說質量不是檢驗出來的,是設計出來的。比如,你設計的HDMI兼容性不好導致使用不佳客退、你設計的浪湧保護等級不夠高導致損壞客退、你設計的產品長線差線高溫下導致狀態異常客退、你設計的產品器件裕量不夠(降額不夠)導致壽命短客退、你設計的產品用的Y5V電容溫度特性差導致噪聲客退(這個好專業,是抄硬體客退分析報告的吧)、你軟體bug導致升級後變成磚了客退、你信號時序、信號質量不夠導致產品在部分場合不能用客退、你物料假貨導致流出產品天生存在缺陷導致客退(幸虧質量部發現早)等等等!
領導聽的頭痛,那聽起來質量部看起來比硬體部門專業多了,這不都分析得出結論,且有明確定論甚至方案都有了嗎!這很好呀,例如兼容性不好、電容類型不對這都可以看出解決方案了,這個明顯是質量部在背後付出了很大努力。那這個改進提升項目就質量部牽頭來完成,其他軟體、硬體、商務、結構等等部門全力配合。半年後我們要看到初步效果,一年半後要看到明顯效果!
但是質量部還是很誠懇的,這個太專業和小眾了,質量部還是在成品、批量、進出等等環節上繼續提升。專業的問題就讓專業的人來辦,比如兼容性了、裕量了、環境了、信號質量了還是硬體負責比較合適。從此半專業的硬體測試產生了!
這個階段硬體工程師(DQE/DQA)已經半洋半土了,不過都是一碼事。但是已經有前提限定了,得帶著問題測試了,已經有了目標了(電源質量、信號質量、溫度特性、設計裕量、器件裕量、兼容性等等)。
聽起來簡單,做起來處處受制衡。這時候公司招硬體測試不像以前那麼隨意了,得有相關經驗了但是還是覺得直接從設計轉向測試更好,設計人員專業能力更強。願望是好的,但是其實是不合適的。
設計人員做測試是拼命證明產品在常規條件下沒有問題,硬體測試工程師測試是費勁找各種下限、常規條件、上限證明產品有問題有風險;硬體工程師判定指標是取規格書上限指標以當時看不到問題產品沒有壞進行判定,硬體測試工程師是以推薦值或者行業指標進行判定;
硬體工程師取RMS功耗,硬體測試工程師功耗取Peak功耗;
硬體工程師高溫以Spec上限進行普通運行測試結果進行判定,硬體測試工程師高溫以Spec上限預留5℃進行壓力運行滿載測試結果進行判定。原創微信公眾號:臥龍會IT技術
此時硬體測試和硬體設計存在著諸多需要溝通和平衡,這個時候硬體工程師處境相對於來說太難了,支持有限。有時候是眼睜睜看著風險流出,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感覺時常有。這個時候更多是一種平衡,因為測試工程師完全屬於硬體部,話語權有限。此階段的硬體測試也是最難的一個階段,面臨各種挑戰和平衡,但是也是一個快速提升自己的階段。
其實這個階段也是硬體測試工程師轉行或者換工作的一個高發點!
第三類,整個公司對於產品質量有嚴格目標,且不是停留在口頭上。高層有非常了解硬體測試,可以明確傳遞出硬體測試是一個需要技術含量專業燒錢的職位,且產出不是很明顯但是需要強力支持才能有效進行的,同時產品開發周期中必須預留硬體測試周期。這個階段的硬體測試和硬體設計基本是分開了,有可能是一個部門,也有可能同在一個部門但是是完全獨立的。不能運動員和裁判員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測試到問題基本按照bug流程管理了。
這個階段,硬體測試工程師和硬體工程師之間關於指標的爭議會很少很少了,基本上從公司層面已經定下基調了。此階段硬體測試工程師的壓力會愈來愈大!
1,明確可行的測試計劃,需要與產品開發計劃中關鍵時間點一致;
測試進度必須可控且與產品開發計劃一致
2,各個階段資源分配及側重
EVT、DVT、PVT各個階段測試聚焦關注點
3,專業測試設計能力
電源質量、電源時序、信號質量、信號時序、電磁環境、溫溼環境、耐久性、破壞性、電路設計裕量、器件設計裕量、兼容性測試、一致性測試、行業標準測試等等
4,專業測試技能
紋波測試需要滿負荷、紋波測試需要1:1探頭、紋波測試需要最短環路、紋波測試測試點選取、紋波測試高溫條件、紋波測試同軸電纜測試方法等等
5,協調管控能力
測試進度管控、測試資源分配調整、問題管理流程、問題風險評估等等。原創微信公眾號:臥龍會IT技術
這個時候的硬體測試工程師有可能快到了迎娶高富美的階段了,加油。雖然累,但確實是一個體現技術及綜合能力的時候了,還等什麼了。歡迎入坑!
大公司
沒有正兒八經的呆過,一直很嚮往了!估計是從來沒有缺設備和測試環境這種憂慮了,可能天天談的是比較高尚深入的延遲、反射、插損、眼高、眼寬、jitter、swing、噪聲、PDN、衰減、TDR、TDT等等前沿術語。他們用的測試設備一根示波器探頭我賠上一年工資都不夠了,所以看看就好了!
|| 總結如果還有選擇,建議大家遠離這個行業吧。起得比雞早,混的比狗背!論廣度不如做產品的,論深度不如做硬體的,論仿真比不過仿真的,論layout比不過layout的,論工藝比不過NPI的,論數據比不過做質量的。
但是這些都得了解,都得會呀,沒有這些設計不出有效完整的測試用例哦!儘管有諸多怨氣,但是我們是一群有職業道德的硬體測試工程師哦!
原創:臥龍會 關羽兄弟
請關注我們。分享IT,電子方面的技術知識,精彩內容繼續。。。
臥龍會,臥虎藏龍!IT,電子行業高手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