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帶自閉症孩子玩「過家家」?

2020-09-04 自閉症康復訓練許老師

自閉症孩子很少主動、自發地去關注身邊的人,而是常把注意力放在TA感興趣的東西上。

「喊他他不理,問他他不應。使出渾身解數還是沒辦法讓TA理我……」是多少家長頭疼的感受。

我們小時候應該都玩過「過家家」的遊戲:幾個小夥伴在一起扮演爸爸、媽媽、醫生、老師等角色,或者各自創造各種各樣的情節和人物,還可以摻雜好幾種的遊戲玩法,興致盎然。

然而,自閉症孩子似乎很少會玩這樣的假想遊戲,更別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扮演各種角色了。

1.什麼是假想能力?

假想能力是指孩子通過模仿、想像、思考進而通過玩具或者其他的物品進行一系列的動作或遊戲的能力。18個月以後的孩子就可以假裝餵洋娃娃吃飯,哄布偶睡覺,用梳子去梳理玩具娃娃的頭髮,用遙控器假裝打電話聊天……到5歲以上時假想能力就能變得十分豐富。

普通孩子具備的這種假想能力,在自閉症孩子身上卻存在一些困難,自閉症孩子的假扮遊戲非常少,不僅與同齡的正常兒童相比,而且與年齡稍小的正常兒童相比,甚至與具有同樣技能和語言能力的弱智兒童相比,自閉症孩子所玩的假扮遊戲都是非常有限的。

從普通孩子的發展階段可以看出,自閉症孩子在假想能力方面欠缺是比較多的。假想能力很重要,可以讓自閉症孩子輕鬆獲得社交。

2.如何訓練假想能力?

自閉症孩子的假想遊戲天生就很弱,那家長應該如何幫孩子開發這項能力呢?

1.發展先備技能

假想能力並不是說來就來的。其實假想能力比應名、指物,甚至仿說都要複雜困難得多。

激發自閉症孩子的假想能力,首先對孩子本身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基礎認知能力: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和類別。

模仿能力:可模仿他人玩不同的物品。

聽指令:可以理解我們的指令並作出相應動作。

功能性理解力:可以理解不同物品的功能以及互相轉換能力。例如水杯是用來喝水的,而不是用來敲打的。

大動作的能力:如跳、蹲、拍、滾、爬。

小動作的能力:如拉、推、敲、指、捏、搓、轉。

2.生活中教學

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時時刻刻教孩子學習,教導孩子多留意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物的變化以及規律,例如天氣的變化、情緒的變化等。

並及時給孩子講解這些變化的原理,還可以適時的創造一些情景教學,讓孩子理解這些細節,並積累生活經驗。

3.假想遊戲

分為前期假想遊戲和後期假想遊戲。

前期假想遊戲是指把仿真的玩具當做真實的物品在遊戲中使用。例如拿起玩具電話假裝打電話、拿起玩具蛋糕假裝吃蛋糕。

後期假想遊戲是指孩子可以用一個不是仿真的物品,去替代現實中的一樣東西。例如拿起一個香蕉,發現它彎彎的和家裡的電話很像,就可以把香蕉假裝成電話。或者不用任何玩具,只依靠手勢,用手比出6的手勢。

家長在指導孩子玩假想遊戲時,需要給予孩子適當的引導,讓孩子理解遊戲規則,並提升孩子相應的理解能力。例如玩假裝給娃娃洗澡的遊戲,我們要告訴TA把娃娃放在浴缸裡,娃娃要洗澡了。再繼續引導孩子洗娃娃的身體,幫布娃娃洗腳、洗頭髮,洗完澡後要用毛巾把娃娃擦乾。

與初期假想遊戲相比,後期假想遊戲則需要更多的想像力,對孩子語言的要求也更高。這一階段需要家長來想一些東西來和孩子互動。

4.角色扮演

這類型的遊戲對於孩子的認知理解、邏輯思維、社交能力也有要求。不僅僅要選擇一種玩具,更需要融入一個故事情節之中。

————慶祝生日————

Q:

準備物品:黏土、塑料玩具刀、硬紙條、蠟燭、盤子

玩法:媽媽可拿出物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當孩子加入後,引導孩子模仿我們的動作,拿黏土進行拉拍捏等,當黏土變成一種形狀後,可把他想像成蛋糕,再由蛋糕擴展到帶上生日帽,繼續完成插蠟燭-唱生日歌-吹蠟燭-切蛋糕-把蛋糕放到盤子裡-分蛋糕等一系列活動。

————一起吃飯————

Q:

引導孩子布置好餐桌,擺放好食物和碗筷,可以邀請家裡的玩偶一起「吃飯」。在餐桌上孩子使用筷子夾「菜」,使用勺子喝「湯」,並且可以給玩偶餵好吃的食物。

如果孩子掌握得較好,也可不斷增加難度,如「給媽媽夾一點西紅柿吧」「媽媽口渴了」「爸爸想吃雞蛋」「爸爸還想吃米飯,你能給爸爸加一些米飯嗎」等等。進餐遊戲後,還可以引導孩子使用毛巾擦嘴巴,清理餐桌等等。

進餐遊戲不僅能夠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還能夠增強孩子的邏輯思維和認知。

如果您遇到孩子有自閉症傾向或者自閉症孩子所出現的問題,您可以關注+【私信】我來幫助您解決所有的問題。

同時也歡迎大家加入我們的【自閉症家長互助群】裡面有專業的特教老師為大家解答所有問題,我們旨在用專業的知識幫助家長解決生活當中碰到的所有孩子的問題。

相關焦點

  • 自閉症孩子不會社交?這樣陪孩子勝過社交課
    眾所周知,自閉症的孩子是極少由社交能力的,不少自閉症的孩子被送入機構學習社交課,聽社交故事。我們小時候都會玩過家家的遊戲,幾個小夥伴湊在一起扮演爸爸、媽媽、小賣店店員等角色,一玩就是一下午甚至一天。總是,每次回家後都覺得意猶未盡。
  • 為啥不管哪的孩子,都會無師自通地玩「過家家」?深層心理很有趣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導語你家的孩子會不會玩「過家家」?相信大多數父母在自己小的時候也玩過這個遊戲,在那個沒有動畫片和各種各樣玩具的時代,「過家家」可以帶來很多歡樂。
  • 別小看孩子「過家家」,玩假裝遊戲可提升孩子語言、情感和創造力
    這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發現,有些孩子特別喜歡玩過家家的遊戲,有時候不只是一個人,孩子喜歡叫上好幾個小夥伴一起,進行角色扮演的遊戲,比如說有人會當醫生,有人會當病人,拿些玩具去當藥品等等,對於許多孩子來說,過家家幾乎成為了孩子小時候必玩的一種遊戲。
  • 「過家家」背後藏著你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一定要和孩子玩起來
    可能有的大人覺得玩過家家這麼幼稚的遊戲,怎麼就能幫孩子解決成長問題了呢? 過家家遊戲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可謂意義重大: 1、 讓孩子了解成人世界的規則 遊戲是孩子學習和參與社交的主要途徑,孩子們玩過家家遊戲時會根據自己的觀察和理解來設定遊戲難易程度,並在遊戲中通過模仿去掌握各個角色的溝通、交際、執行等能力。
  • "過家家"背後藏著你不知道的兒童心理學,一定要和孩子玩起來
    玩遊戲時,孩子不再是孩子,他可能是一國之主,也可能是一家之主。椅子不再是椅子,它可能是可以探索外太空的宇宙飛船,也可以是無所不能的戰鬥艇。  可能有的大人覺得玩過家家這麼幼稚的遊戲,怎麼就能幫孩子解決成長問題了呢?
  • 自閉症不代表性格內向,活潑的孩子可能也是!
    就是這樣一個「活潑」的小姑娘,3歲時卻被診斷為「輕度自閉症」。「怎麼可能,我的孩子明明這麼活潑!」這是我的第一反應。然而,我對自閉症的了解太少了,自閉症的診斷跟性格並沒有關係,這些被忽視的細節才是關鍵。
  • 玩過家家需謹慎 可能會讓孩子早熟
    過家家是幼兒園寶寶經常會玩的遊戲,它有著諸多的角色扮演,每次當爸爸媽媽的寶寶總是會很興奮,但是有些父母卻會很擔心,讓孩子從小接觸成人化的因素,例如結婚等會不會給孩子造成歧義的理解呢? 教育專家對於這個問題專門進行了解釋,孩子們玩過家家遊戲,對於孩子來說僅僅是一種模仿的行為,而他們的認知以及習慣對象都是父母,只要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規範行為,給孩子傳遞積極的影響,孩子是不會走偏的,家長們不必過於憂慮。
  • 你是怎樣的父母,陪孩子玩「過家家」就知道了
    《你是怎樣的父母,陪孩子玩「過家家」就知道了》文/空十年圖/網絡導讀:在玩「過家家」親子遊戲時,當角色互換,有沒有發生什麼,一瞬間觸動你的心?許多時候,我們會覺得孩子們的遊戲幼稚單調無聊,甚至不屑一顧。但,你是否留意過,那些玩「過家家」的孩子們,當他們扮演大人的角色時,究竟模仿著誰?
  • 自閉症兒童怎樣適應社交障礙?簡單有效的小方法送給自閉症家長
    歡迎來到星悟說自閉症,社交障礙是自閉症孩子的一大典型特徵。社交障礙讓自閉症孩子很難適應同齡人,更難以融入社會。作為自閉症家長或自閉症幹預師該如何幫助自閉症兒童適應社交及融入社會呢?一.和自閉症孩子一起玩自閉症孩子常常一個人玩,不會參加團隊遊戲,更不會玩假裝類的遊戲,如過家家。
  • 孩子愛玩「過家家」?推薦4款仿真玩具,玩出高情商
    「過家家」是孩子們在18-24個月之間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這階段的孩子習慣性模仿大人的行為,在這過程中體驗了大人的世界,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其實這是孩子孩子的早期學習的最好方法,那麼家長該怎麼引導配合孩子成長呢?柚小萌玩具城為大家推薦4款仿真玩具,讓你的孩子玩出高情商,一起看看吧!
  • 全世界的孩子都喜歡過家家,這個遊戲到底有什麼魔力?
    幾個小孩湊一塊,最喜歡玩的遊戲就是過家家。他們會給自己安排幾個角色來扮演,編一套遊戲規則,利用手邊現成的工具來演繹一個故事,如果你仔細傾聽,就會發現,所有的孩子都是戲精。1、為什麼孩子們都喜歡過家家?孩子在3-4歲以後,會開始發展認知能力,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
  • 玩「過家家」發現不良情緒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琚金民孩子的成長過程會面對很多問題,尤其是不善於表達的孩子,更是讓家長傷透了腦筋,不知道孩子究竟在想什麼。但其實,這個問題有一個比較好的克服方法,那就是玩大家都很熟悉的扮演遊戲——過家家。
  • 怎麼讓自閉症孩子加入小朋友的遊戲中?
    眾所周知,自閉症兒童存在社會交往障礙,而作為兒童他們的最重要的社交就是遊戲。而現實就是很多自閉症兒童不能和同齡孩子進行遊戲,這也是作為自閉症家長關係的一個問題。1、什麼時候是教孩子這項技能的最佳時機當孩子能夠接受別人一起玩的邀請,能夠主動向別人提出遊戲的邀請以及會玩一些玩具的時候, 他們還是會面對一些問題,例如:怎麼加入小朋友的遊戲中,怎麼理解遊戲規則
  • 為什麼全世界孩子都喜歡玩過家家遊戲?背後的心理動機不可不知
    有一種遊戲,不用教,也沒有普及過,但是無論是早年的我們,還是現在的孩子,是國外,還是國內的孩子,他們全都玩過,這個遊戲就是「過家家」。 我女兒3、4歲時經常抱著她的玩具小白熊,走到哪裡都帶著,說這是她的妹妹,她要照顧好她。吃飯時要摟著她,逛街的時候也不嫌麻煩的抱著她。
  • 孩子玩「過家家」是本能,別嘲笑他們幼稚,未來的發展就藏在裡面
    01孩子玩「過家家」是本能,這就是假裝遊戲「過家家」真的是個從沒被普及過卻延續了好多年,並且風靡全球比如讓孩子拿著布娃娃當小寶寶,自己假裝是爸爸媽媽,給「玩具寶寶」餵飯。這個過程中告訴「玩具寶寶」不可以挑食,睡覺前要刷牙,必須按時睡覺起床。2)提高社交技能孩子們玩過家家的時候,可能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這就給了他們「從別人的角度思考」的機會,這是平時生活中沒有的。比如在過家家時扮演媽媽這個角色,就會體會到媽媽的心情和想法。
  • 孩子的「過家家」,並非遊戲這麼簡單,玩對還能提升閱讀寫作能力
    「過家家」的玩法「過家家」是中國傳統民間兒童遊戲,臺灣稱之為「扮家家酒」。過家家是一種兒童的角色扮演遊戲。即幾個夥伴分別扮演同一個家庭的成員,如「爸爸」「媽媽」「孩子」「寵物」等等,利用簡單的道具(也可不用),模仿成人日常家庭活動。如:做飯、照顧孩子、結婚。
  • 孩子有這個症狀就是自閉症,專家說你想太多了
    「我家寶寶3歲半,喜歡自言自語,一個人玩過家家,這是不是一種病啊?」「女兒快5歲了,經常跟動畫片裡的人物玩具對話,還會假裝「嚶嚶嚶」地哭,我需要阻止她這種行為嗎?」....孩子的種種反應讓家長擔憂不已孩子自言自語,正常嗎?這會不會是自閉症的前兆?
  • 孩子不主動和別人玩,可能患了自閉症?聽聽兒科醫生怎麼說
    事情是這樣的,一天,文文的爸爸下班回來,帶著親戚家的孩子小文(化名)來家裡玩。兩個差不多大的孩子,正常的話是很快就玩兒到一起了,可是林林對於小文的到來幾乎沒有反應,甚至當小文不小心碰了他的積木時,林林居然動手打了小文,林林的爸爸很生氣,平時工作比較忙,經常加班,也沒怎麼管過孩子。但是他不允許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就吵了林林,林林爸爸表示,之前吵孩子,他至少還會說,可是,現在吵他,也不吭聲也不動,還繼續搭積木。
  • 自閉症兒童的表現:為什麼他們玩耍時和別人不一樣?有哪些挑戰?
    刻板行為是自閉症兒童症狀的表現之一他們和其他孩子玩玩具和遊戲表現十分不一樣,總是以常人不理解的方式自顧自的玩,不合群,即使是父母也很難參與到其中。星悟說自閉症幹預教程圖片來源於網絡雖然幼兒偶爾單獨玩耍很正常,但大多數孩子會尋找家人或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 有人問我:「孩子不和同齡小朋友玩,是不是有自閉症?」
    只光說孩子不和同齡孩子玩,而不看孩子和同齡孩子一起玩時的表現,就這樣下定義,肯定是不合適️的啦! 一般來說孩子不和同齡的小盆友玩,我們先初步認為是社交能力比較薄弱,而不是有自閉症!要判段一個孩子是不是自閉症,還是需要藉助權威的醫學來判斷的,後期️藉助醫學來幹預調整的。 我從事幼兒教育十幾年,孩子天生的自閉症和後天養成的自閉症是有很大差異的,如果是天生的自閉症,就屬於星星的孩子,對外界信息的對接是存在障礙的,只有個體有主動需求才可以對外部的人有對接,否則就是你怎麼和孩子說話,他都接受不到信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而我說的後天的自閉是因為教養習慣不恰當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