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閉症孩子很少主動、自發地去關注身邊的人,而是常把注意力放在TA感興趣的東西上。
「喊他他不理,問他他不應。使出渾身解數還是沒辦法讓TA理我……」是多少家長頭疼的感受。
」
我們小時候應該都玩過「過家家」的遊戲:幾個小夥伴在一起扮演爸爸、媽媽、醫生、老師等角色,或者各自創造各種各樣的情節和人物,還可以摻雜好幾種的遊戲玩法,興致盎然。
然而,自閉症孩子似乎很少會玩這樣的假想遊戲,更別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扮演各種角色了。
1.什麼是假想能力?
假想能力是指孩子通過模仿、想像、思考進而通過玩具或者其他的物品進行一系列的動作或遊戲的能力。18個月以後的孩子就可以假裝餵洋娃娃吃飯,哄布偶睡覺,用梳子去梳理玩具娃娃的頭髮,用遙控器假裝打電話聊天……到5歲以上時假想能力就能變得十分豐富。
普通孩子具備的這種假想能力,在自閉症孩子身上卻存在一些困難,自閉症孩子的假扮遊戲非常少,不僅與同齡的正常兒童相比,而且與年齡稍小的正常兒童相比,甚至與具有同樣技能和語言能力的弱智兒童相比,自閉症孩子所玩的假扮遊戲都是非常有限的。
從普通孩子的發展階段可以看出,自閉症孩子在假想能力方面欠缺是比較多的。假想能力很重要,可以讓自閉症孩子輕鬆獲得社交。
2.如何訓練假想能力?
自閉症孩子的假想遊戲天生就很弱,那家長應該如何幫孩子開發這項能力呢?
1.發展先備技能
假想能力並不是說來就來的。其實假想能力比應名、指物,甚至仿說都要複雜困難得多。
激發自閉症孩子的假想能力,首先對孩子本身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 基礎認知能力: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和類別。
✘ 模仿能力:可模仿他人玩不同的物品。
✘ 聽指令:可以理解我們的指令並作出相應動作。
✘ 功能性理解力:可以理解不同物品的功能以及互相轉換能力。例如水杯是用來喝水的,而不是用來敲打的。
✘ 大動作的能力:如跳、蹲、拍、滾、爬。
✘ 小動作的能力:如拉、推、敲、指、捏、搓、轉。
2.生活中教學
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時時刻刻教孩子學習,教導孩子多留意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物的變化以及規律,例如天氣的變化、情緒的變化等。
並及時給孩子講解這些變化的原理,還可以適時的創造一些情景教學,讓孩子理解這些細節,並積累生活經驗。
3.假想遊戲
分為前期假想遊戲和後期假想遊戲。
前期假想遊戲是指把仿真的玩具當做真實的物品在遊戲中使用。例如拿起玩具電話假裝打電話、拿起玩具蛋糕假裝吃蛋糕。
後期假想遊戲是指孩子可以用一個不是仿真的物品,去替代現實中的一樣東西。例如拿起一個香蕉,發現它彎彎的和家裡的電話很像,就可以把香蕉假裝成電話。或者不用任何玩具,只依靠手勢,用手比出6的手勢。
家長在指導孩子玩假想遊戲時,需要給予孩子適當的引導,讓孩子理解遊戲規則,並提升孩子相應的理解能力。例如玩假裝給娃娃洗澡的遊戲,我們要告訴TA把娃娃放在浴缸裡,娃娃要洗澡了。再繼續引導孩子洗娃娃的身體,幫布娃娃洗腳、洗頭髮,洗完澡後要用毛巾把娃娃擦乾。
與初期假想遊戲相比,後期假想遊戲則需要更多的想像力,對孩子語言的要求也更高。這一階段需要家長來想一些東西來和孩子互動。
4.角色扮演
這類型的遊戲對於孩子的認知理解、邏輯思維、社交能力也有要求。不僅僅要選擇一種玩具,更需要融入一個故事情節之中。
————慶祝生日————
Q:
準備物品:黏土、塑料玩具刀、硬紙條、蠟燭、盤子
玩法:媽媽可拿出物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當孩子加入後,引導孩子模仿我們的動作,拿黏土進行拉拍捏等,當黏土變成一種形狀後,可把他想像成蛋糕,再由蛋糕擴展到帶上生日帽,繼續完成插蠟燭-唱生日歌-吹蠟燭-切蛋糕-把蛋糕放到盤子裡-分蛋糕等一系列活動。
————一起吃飯————
Q:
引導孩子布置好餐桌,擺放好食物和碗筷,可以邀請家裡的玩偶一起「吃飯」。在餐桌上孩子使用筷子夾「菜」,使用勺子喝「湯」,並且可以給玩偶餵好吃的食物。
如果孩子掌握得較好,也可不斷增加難度,如「給媽媽夾一點西紅柿吧」「媽媽口渴了」「爸爸想吃雞蛋」「爸爸還想吃米飯,你能給爸爸加一些米飯嗎」等等。進餐遊戲後,還可以引導孩子使用毛巾擦嘴巴,清理餐桌等等。
進餐遊戲不僅能夠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還能夠增強孩子的邏輯思維和認知。
如果您遇到孩子有自閉症傾向或者自閉症孩子所出現的問題,您可以關注+【私信】我來幫助您解決所有的問題。
同時也歡迎大家加入我們的【自閉症家長互助群】裡面有專業的特教老師為大家解答所有問題,我們旨在用專業的知識幫助家長解決生活當中碰到的所有孩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