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小區域——馬達加斯加島

2020-12-11 地理興說

典型例題一:(2020·天水市第一中學高三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馬達加斯加是印度洋的島國,該島沿海為平原,中部為山地,氣候類型多樣。近代以來,甘蔗一直是馬達加斯加的主要經濟作物,佔比極大,但該島東部生產的甘蔗含糖量比西部地區低,工業以製糖和出口加工為主,外匯收入佔50%以上。該國石油、天然氣等完全需要進口。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的建設,中國對馬達加斯加的投資不斷加大,中國多家企業在此租用土地種植甘蔗,加工後運往國內。下圖為馬達加斯加島及周邊區域圖。

(1)分析馬達加斯加東部地區甘蔗含糖量比西部地區低的原因。

(2)指出馬達加斯加發展製糖出口加工業的不利條件。

(3)近幾年馬達加斯加大力發展以甘蔗為原料生產乙醇作為汽車燃料,試對此行為做出合理評價。

(4)簡析我國企業在馬達加斯加租地發展製糖業的原因。

參考答案:

(1)該島東部位於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年降水量豐富,光照較少,晝夜溫差小,甘蔗含糖量較低;西部位於背風坡,年降水量較東部少,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有利於甘蔗糖分的積累,甘蔗含糖量較高。

(2)印度洋島國,距國際消費市場遠;工業發展水平較低,加工能力弱;本國人口較少,勞動力素質較低;交通等基礎設施落後。(答出兩點)

(3)利:緩解能源緊張的狀況;優化能源結構,減輕大氣汙染;減少對石油、天然氣的依賴,利於國家能源安全。(答出兩點)弊:乙醇製造需要大量甘蔗,甘蔗種植面積加大,可能導致糧食短缺,不利於糧食安全;擴大種植面積,易造成生態破壞;導致國內產業結構單一,經濟畸形發展。(答出兩點)

(4)充分利用馬達加斯加的原料;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打破貿易壁壘,降低交易成本;當地地價和勞動力成本低。

典型例題二:(2019·新疆高三)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馬達加斯加是一個非洲島國,其中2/5的土地上覆蓋著熱帶雨林,獨特物種多樣。該國工業基礎薄弱,以農業為主,農業人口佔全國總人口80%以上。如圖為馬達加斯加島的位置、水系分布圖。

材料二:我國某著名羊絨服飾M公司的產品65%出口美國、歐洲、日韓等國際高端市場。歐美國家未對非洲設置配額限制,該公司因羊絨衫出口配額不足而走進非洲,在馬達加斯加投資建廠。馬達加斯加政府在制定包括稅收、海關等國家政策時,都會到該公司實地調研。

(1)分析馬達加斯加生物多樣性豐富且獨特物種多的原因。

(2)分析該國首都位於圖中T處的原因。

(3)分析馬達加斯加發展毛紡織業的優勢條件。

參考答案:

(1)緯度較低《熱帶)。熱量豐富;東部地區降水豐富,形成雨林:境內地形相對高差大,垂直地域分異明顯,適宜多種生物生存;該島與非洲大陸相隔海峽,受外界影響小。

(2)緯度低,氣候潮溼悶熱;海拔高,氣候涼爽,適於人類居住。

(3)土地租金低;勞動力價格低;政策支持;避開出口配額限制。

典型例題三:(2019·山東高三專題練習)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

馬達加斯加是一個位於印度洋上「既窮又富」的非洲島國。該國「窮」在工業基礎薄弱,以採礦業、農產品加工業和手工業為主;「富」在地理位置好,蘊藏著豐富的礦產、森林和漁業資源,有眾多的旅遊勝地;2/5的土地上覆蓋著熱帶雨林,80%的物種在世界的其他地方見不到。但近年來馬達加斯加島的生態環境已經遭到很大破壞,礦產資源濫挖亂掘的現狀十分嚴重。下圖示意馬達加斯加島的位置、水系及雨林分布。

(1)簡述馬達加斯加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主要表現。

(2)分析馬達加斯加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主要原因。

(3)說明馬達加斯加島生態環境惡化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危害。

(4)請就如何推進馬達加斯加島資源開發、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提出合理建議。

參考答案:

(1)水土流失嚴重,土壤變薄,肥力下降;大氣降水變率增大,旱澇災害多發;河流流量變化大,含沙量增加;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生物多樣性受損,有些物種瀕臨滅絕。

(2)人類過度墾殖放牧、過度砍伐雨林、濫挖亂掘礦產資源,使地表裸露,流水侵蝕加劇;雨林的大面積砍伐,使動植物棲息地縮小,物種瀕臨滅絕,生物多樣性受損。

(3)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都會影響農作物產量;河流暴漲暴落,引起旱澇災害,影響農作物的穩產和高產;環境惡化和生物多樣性減少,降低旅遊資源價值,直接影響旅遊業發展;濫挖亂掘礦產資源,造成資源浪費,影響採礦業和加工工業的發展:環境惡化影響居民的生活與身體健康,生活環境質量差。

(4)將資源開發、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進行統一規劃,建立與實施相關法律制度,加大執法力度;嚴格依法採礦,禁止亂採濫挖、破壞性開發資源現象;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生態農業、綠色旅遊和循環經濟,減輕環境汙染,保持生態平衡;大力推進生態環境的恢復與重建;加強宣傳與教育,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積極引導公眾參與環境保護。

典型例題四:(2020·安徽六安一中高三月考)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馬達加斯加(下圖)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該國森林資源豐富,其中生長在島嶼東北部地區的紫酸枝(又名玫瑰木或紅木),材質重硬,其有紫紅至紫黑色澤。由於政局動蕩,非法採伐現象一直沒有停止,森林資源破壞嚴重。馬達加斯加政府迫於國際環境調查署的壓力於2010年3月頒布禁止砍伐和出口珍貴木材的法令,一直沿用至今。

(1)說明馬達加斯加島東北部地區雨林植被分布典型的主要原因。

(2)分析馬達加斯加大量原始紫酸枝樹木遭受大量砍伐的原因。

(3)簡述馬達加斯加政府頒布木材出口禁止令的原因及其帶來的有利影響。

(4)有人建議在馬達加斯加進行人工栽種紫酸枝來擴大木材資源儲量,你是否贊同這一觀點?並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該島東北部地處東南信風迎風坡;東南信風來自海洋,溫暖溼潤;沿岸馬達加斯加暖流經過,增溫增溼。

(2)經濟發展落後;紫酸枝木質好,市場需求量大;政局動蕩,管理措施不到位。

(3)原因:國際環境調查署的壓力;保護雨林及珍貴生物資源。有利影響:亂砍濫伐現象得到抑制;雨林生態環境得到保護。

(4)觀點一:贊同。理由:氣候條件適宜紫酸枝生長;利於保護現有珍貴木材資源;利於增加紫酸枝木材蓄積量等。

觀點二:不贊同。理由:紫酸枝生長周期長,難以短期恢復木材蓄積量;國家經濟落後,人工栽種技術不成熟。

典型例題五:(2020·天津高三期中)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馬達加斯加島是世界第四大島,島上動植物種類非常豐富,其中80%為特有物種。馬達加斯加經濟以農業為主,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目前該國人口已超過2000萬,年增長率為3%。近年來,馬達加斯加島一些動植物資源面臨滅絕威脅,引起世界的關注。

材料二:非洲大陸氣候類型分布簡圖和馬達加斯加島位置示意圖

(1)說出圖中沿AB線分布的自然帶所反映的地帶性規律及影響因素。

(2)說出馬達加斯加島東西兩側自然植被類型並分析形成原因。

(3)分析馬達加斯加島動植物資源面臨滅絕威脅的人為原因。

參考答案:

(1)規律: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即緯度地帶性分異規律。影響因素:熱量。

(2)自然植被類型:東側為熱帶雨林;西側為熱帶草原。原因:東側處於東南信風的迎風地帶,氣流受縱貫南北的山地抬升,易形成降水,加之沿岸暖流流經增溫增溼,終年降水較多,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發育熱帶雨林;西側處於背風地帶,降水少,形成熱帶草原氣候,發育熱帶草原。

(3)人類活動使森林、草原面積減少,動植物生存空間減少;掠奪式獵殺某些種類動物或採伐某些種類植物,致使其數量急劇下降;生產、生活活動造成環境汙染,動植物生存環境受到破壞。(任答2點)

典型例題六:(2020·河北高三)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馬達加斯加島位於印度洋西南部,地形以高原為主,高原東部是斷層邊緣,海拔急劇下降,東部沿海地區呈狹長帶狀(16-80千米),平原與丘陵地形相間;西部是高原緩坡,呈階梯狀逐漸下降至寬闊的濱海平原(100-200千米)。農業是馬達加斯加島重要支柱產業。適宜耕種的土地佔國土面積的71.2%.實際耕地面積僅佔國土面積的6.9%,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和木薯。水稻喜高溫,喜水肥;木薯造應性廣,耐早耐瘠。馬達加斯加島是印度洋南部地區的農業發展中心。模里西斯、葛摩及馬約特等周邊鄰國(地區)多為火山島國。每年需從馬達加斯加島進口大量農產品。雖然如此,馬達加斯加島的農業生產技術仍比較落後,農產品的單位面積產量較低。下圖示意馬達加斯加島水稻和木薯種植區。

(1)概括馬達加斯加島水稻與木薯種植區的空間分布差異。

(2)分析水稻與木薯種植區空間分布差異的自然原因。

(3)馬達加斯加島農業發展潛力較大,請做出合理解釋。

(4)說明馬達加斯加島成為南部非洲重要農產品出口國的區位條件。

參考答案:

(1)水稻種植區主要分布在島嶼北部和東部;木薯種植區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南部。

(2)島嶼北部與東部大多屬於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光、熱、水充足且配置良好;低緩地帶土壤深厚肥沃,適宜水稻生長。南部和西南部,降水較少,土壤貧瘠,適宜種植木薯。

(3)馬達加斯加島分布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光、熱、水等農業資源豐富,但由於生產技術落後,光、熱、水利用率較低,增產潛力大;地形以高原為主,平坦地形面積較大,利於耕作;適宜開闢為耕地的面積佔比高,耕地後備資源豐富;水稻等農作物良種化低,單位面積產量低,增產潛力大。

(4)馬達加斯加島位於印度洋西南側、非洲大陸東側,周邊多鄰國;這些國家多為火山島,農業發展條件差,成為馬達加斯加島主要的農產品出口地;馬達加斯加島與周邊鄰國海運便利,運輸費用低。

典型例題七:(2019·東臺市創新學校高二月考) 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馬達加斯加,這座非洲世外桃源般的神奇島嶼,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該國 4.6億平方米的森林保護區竟然在短時間內有1億多平方米的珍貴木材永遠消失,被砍伐下的大多數紫檀木都主要銷往中國。在2012年7月進行的一次評估發現,如若採伐依舊持續,馬達加斯加除保護區和東部最陡峭山坡外的所有的熱帶雨林在2025年將被砍伐殆盡。2013年馬達加斯加政府頒布禁令限制紅木出口。中國商務部也發表申明,要求有關單位和個人嚴格遵守馬國有關法律法規,不參與任何相關木材物種的採伐、運輸、貿易及出口活動。2014年1月新上任的馬達加斯加總統宣布對非法砍伐珍稀木材貿易的「戰爭」。

材料二

(1)馬達加斯加珍貴木材大量被砍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熱帶雨林大量砍伐對馬達加斯加不利影響有哪些?

(3)據材料分析,應採取哪些措施保護馬達加斯加的森林資源?

參考答案:

(1)人口眾多,經濟貧困;珍貴樹木價格高,收益大;市場需求量大;環保意識淡薄;管理滯後。

(2)降水減少,氣候變幹;水土流失加劇,洪災頻發;生物多樣性減少;土壤肥力下降等。

(3)限制珍貴木材出口;禁止亂砍亂伐;加強國際合作;加強森林保護;發展經濟。

典型例題八:(2020·安徽六安一中高二期中)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香草是一種多年生熱帶藤本香料植物,分布在炎熱、潮溼、海拔在1500m以下且有一定遮陰的坡地,有「食品香料之王,的稱號。馬達加斯加香草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品質最佳的香草,在全球市場上,80%以上的香草產自馬達加斯加。香草從種植到產出豆莢需要三四年時間,過程中須進行人工授粉才能結莢,大約需要手工授粉600朵花才能得到1千克的香草豆莢。受多種因素影響,香草的價格波動很大,且近兩年價格持續飆升,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農民們為了擴大種植面積,不斷侵佔國家森林生態保育區'並在培育和加工過程中過度追求經濟效益,因此有些專家認為香草價格的不斷上漲可能會扼殺馬達加斯加香草出口產業。下圖為馬達加斯加島等高線圖。

(1)分析馬達加斯加島地形對植被的影響。

(2)判斷圖中甲、乙兩地哪個地區比較適合香草的生長,並分析其適合香草生長的自然原因。

(3)簡述香草價格的持續上漲可能會扼殺馬達加斯加香草出口產業的原因。

參考答案:

(1)馬達加斯加島以山地為主,山脈大致呈南北走向(或東北—西南走向),阻擋來自海洋的東南信風,東部降水豐富,形成了熱帶雨林植被景觀:西部地處背風坡,形成熱帶草原植被景觀;地勢高差大,水熱狀況隨海拔髮生變化,形成植被的垂直分布,植被類型豐富。

(2)甲地。原因:甲地緯度較低,熱量條件好;地處山地迎風坡,降水豐富,形成熱帶雨林氣候,水熱條件好;森林豐富,有較好的遮陰條件;山地地形有利於排水。

(3)價格的上漲會導致香草被提前採摘上市,加工不合理,質量變差;替代香料出現和增多;與其他生產國的競爭加劇;大面積種植,破壞生態,影響香草產業的發展。

典型例題九:(2017·河南高三月考)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馬達加斯加1991年開設免稅工業區,吸引國際投資,產業以紡織、普通服裝製造為主。歐美對進口我國的羊絨衫等紡織產品設置配額,我國某羊絨企業在該免稅工業區投資辦廠,生產羊絨衫等紡織品,產品直接面向歐美市場。馬達加斯加經濟以農業為主,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目前該國人口超過兩千萬,年增長率為3%。馬達加斯加島是世界第四大島,島上動植物資源豐富。其中80%為特有種。近年來這個世外桃源般的國家動植物,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下為馬達加斯加島地形示意圖。

(1)說明馬達加斯加島地形對氣候區域差異的影響。

(2)分析該島動植物資源瀕臨滅絕威脅的原因。

(3)分析免稅工業區吸引我國某羊絨企業的區位優勢。

參考答案:

(1)馬達加斯加島地形以山地為主,山脈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擋來自海洋的東南信風,東岸迎風坡多雨,西部背風坡少雨(或形成多雨區和雨影區),形成氣候東西差異;地勢高差大(或山地相對高度大),形成氣候垂直差異(或隨著海拔升高,氣溫遞減,降水量發生變化)。

(2)人類活動使森林、草原面積減少,動植物生存空間減少;掠奪式獵殺、採伐,致使其生存數量下降;人類生產活動帶來環境汙染;全球氣候變化,動植物生存環境改變;動植物為特有種,生存進化能力弱。

(3)免稅工業區有國家政策支持;馬達加斯加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在非洲建廠可以避開貿易壁壘;土地價格低,投資成本低等。

典型例題十:(2019·湖南長沙一中高二開學考試)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馬達加斯加(如下圖)為非洲島國,國民經濟以農業為主,宜農荒地面積廣,水稻是最主要的糧食作物,全國所有地區幾乎都有水稻種植,但大多數分布在海攫800-1000m的高地。由於種植和管理粗放、基礎設施落後等原因,水稻產量較低,糧食不能自給。近年來,來自我國沿海地區的企業引入我國雜交水稻技術到馬達加斯加租地僱人種植水稻獲得成功,種植的水稻部分供應當地居民。

(1)馬達加斯加地理環境多樣,自然災害多發。推測當地水稻種植面臨的主要自然災害,並說明判斷依據。

(2)分析馬達加斯加水稻種植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000m高地的原因。

(3)指出與我國沿海地區相比,我國企業到馬達加斯加租地僱人種植水稻的優勢條件。

(4)簡述我國企業到馬達加斯加種植水稻給當地帶來的有利影響。

參考答案:

(1)乾旱:島嶼西部為熱帶草原氣候,乾季降水少,蒸發旺盛;洪澇:東部為熱帶雨林氣候,降水量大,西部熱帶草原氣候的溼季降水量大,河谷和沿海平原地區易被洪水淹沒;滑坡泥石流:山區地勢起伏大,毀林開荒會破壞植被,誘發滑坡、泥石流;颶風(熱帶風暴):東部及西南部沿海地區每年遭受不同規模熱帶颶風的侵襲,部分水稻產區尚未進入收穫季節,易造成農田被淹、水利設施被毀等(任答其中3點)

(2)馬達加斯加地處熱帶,海拔較高處氣候涼爽,人口較多,勞動力豐富;地勢相對平坦,便於耕作;緯度位置低,海拔較高處的熱量條件能夠滿足水稻的生長;西部沿海地區易受洪澇和乾旱威脅,東部沿海地區易受洪澇威脅(任答其中3點)

(3)馬達加斯加緯度位置更低,水熱條件優越,大部分地區一年四季都適宜水稻種植;宜農荒地面積廣,地租低廉;勞動力豐富廉價,生產成本較低,(4)交通和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帶來先進的水稻種植技術和田間管理經驗;增加水稻產量,緩解糧食緊張狀況;增加就業,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等。(任答其中3點,其他答案合理可酌情給分)

典型例題十一:(2020·山東高三)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上,我國政府承諾,在3年時間內為非洲援建10個有特色的農業示範中心,為維護世界糧食安全、促進共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從2007年開始,我國多批農業技術專家到馬達加斯加推廣雜交水稻種植技術。

馬達加斯加農業人口佔80%,水稻種植面積約150萬公頃,水稻單產約3噸/公頃,居非洲第二位,但每年糧食缺口為20~40萬噸。該島國自然環境特殊,農業技術專家在我國36種優良雜交水稻基礎上,經過10多年艱難研究,研發出5種高產、耐旱、耐淹、抗倒伏等適應當地環境的優良品種。2019年農業技術專家抽樣調查該國某鄉鎮5公頃雜交水稻的單產為10.8噸/公頃。目前馬達加斯加已經成為非洲雜交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國家,並成為首個實現雜交水稻育種、制種、種植、加工和銷售全產業鏈發展的非洲國家。下圖示意馬達加斯加區位。

(1)分析在馬達加斯加進行雜交水稻育種的優勢區位條件。

(2)說明我國農業技術專家在馬達加斯加研發水稻優良品種難度大的原因。

(3)簡述我國援建農業示範中心對馬達加斯加的社會經濟意義。

參考答案:

(1)熱量豐富,全年可育種(縮短雜交育種周期);地形、氣候覆雜,培育種子類型多樣;中非合作背景下,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2)與我國相比,自然環境差異大(我國水稻種植區以亞熱帶為主,該國以熱帶為主);地形、氣候覆雜,對品種普適性的要求高;旱澇、颶風等自然災害多發,對品種的抗災性要求高。(任答其中2點)

(3)提高技術水平,增加糧食產量,保障糧食安全;延長水稻全產業鏈,優化產業結構;減少外匯流出,增加經濟收入,提高經濟實力。(任答其中2點)

典型例題十二:(2018·安徽高三)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咖啡樹是熱帶性植物,不耐寒,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坡所栽種者品質較好,咖啡樹最適合生長在平均溫度為20℃左右,年降水量為1500~ 2000mm,土壤透水性強,日照適宜的環境裡,咖啡性懼霜降及寒冬。非洲島國馬達加斯加是世界咖啡的主要產區之一。下圖為馬達加斯加位置和地形簡圖。

(1)比較圖中①②兩處降水量的差異並分析成因。

(2)分析馬達加斯加種植咖啡的優勢區位條件。

(3)簡述馬達加斯加推廣咖啡種植所帶來的好處。

參考答案:

(1)①降水總量少,②降水總量多。成因:中部出脈南北延伸;①地位於東南信風背風坡;②位於東南信風迎風坡,多地形雨;東部沿海有暖洋流經過,增溫增溼等。

(2)咖啡不耐寒,馬達加斯加地處低緯,屬於熱帶氣候,全年熱量充足;馬達加斯加屬熱帶草原和雨林氣候,降水豐富;馬達加斯加有山地,排灌方便,適宜種植咖啡。

(3)提高咖啡的產量,大量出口,賺取外匯,提高百姓經濟收入,促進該國經濟發展;有利於促進該國就業;有利於促進咖啡相關產業的發展。

典型例題十三:(2015·浙江高三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非洲南部七月和一月海平面氣壓(單位:百帕)分布圖。

材料二 馬達加斯加島河流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圖

材料三 水稻是好暖喜溼的短日照作物,雙季稻要求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旱稻性喜高溫耐旱。馬達加斯加水稻種植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全國各地都有栽培,水稻和旱稻種植面積達到130萬公頃,但水稻單產低,稻米仍不能完全自給。近幾年來,中國援助馬達加斯加雜交水稻試種成功並獲得高產。

(1)①地氣壓值為 。據材料一分析①地所在氣壓帶位置變化對②地氣候的影響。

(2)結合材料一、二分析馬達加斯加島降水空間分布特徵及對東西兩側河流水文特徵的影響。

(3)結合材料分析甲地水稻種植的優勢自然條件及應注意的問題。

參考答案:

(1)1022.5-1025(2分) ①地所在氣壓帶為副熱帶高氣壓帶(2分) 冬季(7月)②地被副高控制,降水少(2分)。夏季(1月)副熱帶高氣壓帶南移(2分),副熱帶高氣壓帶與低緯度的低氣壓帶存在氣壓差,②地被東南信風控制,降水豐富(2分)。

(2)特徵:降水總體從東向西遞減(2分),東北最多,西南最少(2分)。

原因:東側全年都位於東南信風的迎風坡,降水豐富,西側位於背風坡降水少(2分);

南部冬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降水更少(2分)。

影響:使東側河流水量大,汛期長,西側河流水量少,汛期短(2分)

(3)緯度低,全年高溫,熱量充足;有灌溉水源;地形平坦。(每點2分,共6分)

甲地應注意的問題:要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合理灌溉(或加強水利設施建設)(2分);要積極加強國際合作,引進糧食新品種;(2分)要加強遺傳育種工程等的研究,提高糧食單產(2分)。(寫出兩點給4分)

典型例題十四:(2018·山東高三期中)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馬達加斯加為非洲島國,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該國森林資源豐富,東北部的熱帶雨林典型分布區的紫酸枝(又名玫瑰木或紅木)是一種用於製作高檔家具的名貴樹種,其生長周期長,材質重硬,具有紫紅至紫黑色澤。由於政局動蕩,非法採伐現象一直沒有停止,森林破壞嚴重。一些珍稀特有的動物也瀕臨滅絕。馬達加斯加政府迫於國際環境調查署的壓力,於2010年3月頒布禁止砍伐和出口珍貴木材的法令,一直沿用至今。圖14示意該島降水和水系分布。

(1)說明馬達加斯加島東北部地區雨林植被分布典型的原因。

(2)分析馬達加斯加原始紫酸枝樹木遭受大量砍伐的原因以及頒布木材出口禁令帶來的有利影響。

(3)有專家建議在馬達加斯加島進行人工栽種紫酸枝來擴大木材資源儲量。你是否贊同這一觀點,並闡述理由。

參考答案:

(l)東北部緯度更低,熱量條件更好;地處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地形的抬升作用更明顯,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溫增溼,形成了典型的雨林氣候。

(2)經濟落後,依賴資源的出口;紫酸枝木材質好,市場需求址大;政局動蕩,管理措施不到位。

有利影響:亂砍濫伐現象得到抑制;雨林生態環境得到保護。

(3)贊同。理由:氣候條件適合紫酸枝生長;有利於保護現有珍貴木材資源和生態環境;有利於增加木材蓄積量,增加經濟效益。

或不贊同。理由:紫酸枝生長周期長,難以短期恢復木材蓄積量;國家經濟落後,人工栽植技術不成熟。

典型例題十五:(2017·全國高三)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馬達加斯加島是位於非洲大陸的東南海面上的世界第四大島嶼,隔莫三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島上東部熱帶雨林蔥蔥鬱鬱,中部高原氣候涼爽,西部稀樹草原廣袤。安格洛卡象龜是完全的草食性陸龜,主要分布在馬達加斯加島西北部,人類活動嚴重影響了它們的生存環境,目前的野生數量不超過400隻。下圖示意馬達加斯加島的地形和水系(左圖)及安格洛卡象龜生存的環境示意圖(右圖)。

(1)說明人類活動使安格洛卡象龜數量銳減的原因。

(2)分析馬達加斯加島自東向西自然環境差異明顯的原因。

(3)某徒步旅行分隊由島西北部馬任加經塔那那利佛前往圖阿馬西納進行穿島旅行,請列舉至少3種途中可能遇到的危險,並就其中之一加以說明。

參考答案:

(1)人類過度放牧和過度開墾等生產活動,佔據了象龜的生存環境;人類生產活動中的環境汙染影響了象龜的生命健康;人類的濫捕濫殺減少了象龜的種群數量;人類的活動阻隔了象龜種群基因的交換,象龜基因退化。(每點2分,任答三點得6分,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給分)

(2)馬達加斯加島東部位於東南信風的迎風坡,又受沿岸暖流的影響,降水豐富,且緯度較低,熱量充足,形成雨林景觀;島中部為高大山地,垂直地帶性明顯,中部高原氣候涼爽;(3分)西部位於背風坡,且受到東南信風和赤道低壓交替控制,降水有明顯的乾濕季節,形成熱帶稀樹草原景觀。(3分)

(3)可能遇到的為現有:洪水、乾旱、滑坡、泥石流、溼瘴、熱帶流行疾病等(任答3種得3分)

洪水——西部乾季時降水集中,河流進入汛期;乾旱——跨越中部山區,山地垂直高度大,山高坡陡,易發生地質災害;溼瘴——東部雨林區,炎熱潮溼,空氣溼度大,易發溼瘴;熱帶流行性疾病——熱帶地區炎熱潮溼,流行性疾病如瘧疾、猩紅熱等易發。(就其中危險之一展開原因的正確說明,即可得3分,其他危險的說明合理也可得分)

典型例題十六:(2017·浙江高三)【加試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馬達加斯加是一個非洲島國,總人口約1850萬,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人口佔全國總人口80%以上,工業和交通基礎非常薄弱。2000年1月在首都塔那那利佛南郊建了第一個免稅工業區, 區內共進駐6家企業,以紡織、皮革企業為主。

材料一 馬達加斯加示意圖

材料二 去年年底以來,馬達加斯加遭遇嚴重氣象災害,糧食歉收嚴重。當地時間6月初我國政府援助馬達加斯加的糧食交接儀式在港口城市塔馬塔夫舉行。馬國政府答應將及時分發糧食至受災嚴重的K地附近災民手中。

材料三 在首都附近的免稅工業園區中,一家羊絨衫加工企業經營困難

(1)與港口城市塔馬塔夫比較,說明首都選址的自然區位優勢。

(2)推測K地發生的主要氣象災害,並分析產生的自然原因。

(3)從市場因素分析羊絨衫加工企業經營困難的原因。

(4)判斷當地處於區域發展哪一階段,並說明判斷依據。

參考答案:

(1)平坦地形面積更廣闊;地處高原,氣候相對涼爽,降水少(或不溼熱);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或地處內陸海洋災害影響少

(2)乾旱,地處南回歸線附近,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又位於東南信風的背風坡,降水少,地處低緯,蒸發強

(3)當地地處低緯,常年氣溫高,市場需求小;當地人口數量少;經濟落後,購買力弱;交通設施落後,外運不便

(4)以傳統農業為主體的發展階段。依據: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人口佔全國總人口80%以上;工業和交通基礎非常薄弱;工業以資源型和勞動密集型加工為主

典型例題十七:(2018·全國南安華僑中學高三課時練習)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馬達加斯加島是世界第四大島,島上動植物種類非常豐富,其中80%為特有種。

馬達加斯加經濟以農業為主,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目前該國人口已超過2千萬,年增長率為3%。近年來,馬達加斯加島一些動植物資源面臨滅絕威脅,引起世界的關注。

(1)說出島嶼東西兩側自然植被類型並分析形成原因。

(2)分析該島動植物多特有種的原因。

(3)分析該島動植物資源面臨滅絕威脅的原因。

(4)簡述保護該島動植物資源應採取的措施。

參考答案:

(1)自然植被:島東為熱帶雨林;島西為熱帶草原。原因:島東處東南信風迎風地帶,受縱貫南北的山地抬升,加之沿岸暖流流經,增溫增溼,因而終年降水多,形成熱帶雨林氣候,發育熱帶雨林;島西處於背風地帶,降水少,為熱帶草原氣候,發育熱帶草原

(2)該島長期與大陸隔離,地域相對孤立,形成獨立的生物進化環境;島嶼面積大,多山地,自然條件空間差異較大

(3)人類活動使森林、草原面積減少,動植物生存空間(棲息地)減少;掠奪式獵殺、採伐某些種類動植物,致使其數量急劇下降;生產、生活活動造成環境汙染,動植物生存環境受到破壞;全球氣候變化,動植物生存環境改變

(4)建立自然保護區;控制人口增長;保護性開發,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居民保護意識;制定並執行好相關法律法規;開展國際合作,加大保護投入

溫馨提示

相關焦點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馬達加斯加島,洋流,非洲的氣候)
    01知識點1、馬達加斯加島的洋流馬達加斯加島位於非洲的東南部馬達加斯加島的洋流,主要有四支:①北側:為南赤道暖流;②西側:非洲本土與馬達加斯加島之間,為莫三比克海峽,流經著莫三比克暖流;③東側:為馬達加斯加暖流;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馬達加斯加島、洋流、漁場、氣候)
    知識點1、世界洋流的分布沿著一定方向的大規模海水運動,叫做洋流。按照洋流的性質(冷、暖),可以將洋流分為兩種類型:暖流、寒流。圖2 暖流與寒流的判斷例題下圖為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①馬達加斯加島的東側為馬達加斯加暖流,西側為莫三比克暖流,匯合後為厄加勒斯暖流;②甲地位於馬達加斯加島的東側,因此未馬達加斯加暖流;③甲地位於南回歸線附近(南半球),因此海水錶層溫度「北高南低」,即北側靠近赤道,溫度更高一些,因此自北向南,溫度依次為a、b、c,即第二幅和第四幅正確;④暖流,應該由水溫高的海區流向水溫低的海區,因此流向為a——>c,因此第四幅正確。
  • 【熱點地理第281期】馬達加斯加香草
    馬達加斯加是全世界最重要也是最優質的香草產地,世界上約75%的香草莢都來自馬達加斯加地區,這也是世界最佳品質的香草莢。馬達加斯加香草莢口感最為細膩,香甜的同時還會帶點奶香氣息,深咖啡色,香味濃鬱,色澤美,柔軟度與溼度都是極佳的。香草,學名稱作香子蘭,法文名為la vanille(過去曾經被稱為華尼拉),是一種多年生熱帶藤本植物。
  • 世界地理小區域——索科特拉島
    典型例題三:(2015·浙江高三期末)索科特拉島位於印度洋西北部,1800萬年前從非洲大陸分離,島上氣候乾旱,多大風,植被低矮稀少多可作珍貴藥材,200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下圖示意索科特拉島的地理位置及島上的典型植被。完成(1)~(3)題。(28分)(1)簡述索科特拉島地理位置的主要特點。
  • 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的十個島嶼之三:蘇門答臘島和馬達加斯加島
    我們這個系列是盤點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十個島嶼,之前我們已經介紹了人口最多的島嶼第十名至第七名,分別是加裡曼丹島、斯裡蘭卡島、海地島和臺灣島,這四個島嶼的人口數量都在2000多萬。馬達加斯加島今天我們來介紹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十個島嶼中的第六名和第五名島嶼。
  • 盤點各大洲最大的島嶼:歐洲的大不列顛島和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
    ,是世界上面積第二小大洲,僅比大洋洲大,而非洲的面積達到了3020萬平方公裡,大約是歐洲面積的3倍,是世界上面積第二大洲,僅次於亞洲。非洲地形圖非洲雖然面積巨大,但是非洲是世界上海岸線最為平直的大洲,所以就少有海灣、半島和島嶼,主要的島嶼包括非洲東部印度洋上的馬達加斯加島
  • 非洲最大島嶼馬達加斯加島,比歐洲最大島嶼大不列顛島大三倍
    大不列顛島位置圖歐洲和非洲面積相差巨大,歐洲面積僅為1016萬平方公裡,是世界上面積第二小大洲,僅比大洋洲大,而非洲的面積達到了3020萬平方公裡,大約是歐洲面積的3倍,是世界上面積第二大洲,僅次於亞洲。
  • 非洲第一大島「馬達加斯加島」的淡水資源真的很豐富嗎?
    馬達加斯加是位於非洲東南部印度洋上的一個島國,它的主要領土包括非洲最大的島嶼馬達加斯加,馬達加斯加總面積約58.7萬平方公裡,比中國四川省還大,它是世界上第四大島,僅次於格陵蘭島、紐幾內亞島和加裡曼丹島,今天我們就聊一下非洲第一大島「馬達加斯加島」的淡水資源真的很豐富嗎?
  • 飛機和火車共用跑道,奇特的馬達加斯加島馬納卡拉機場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連在交通運輸中速度最快的飛機,起飛和降落的機場都各有稀奇。之前我們介紹了世界上佔地面積最大的達777平方千米的沙特土豪飛機場,也介紹了能夠感受飛機在頭頂掠過的聖馬丁島茱莉安娜公主國際機場。今天我們來介紹一個奇特的飛機場,位於馬達加斯加島的馬納卡拉機場,竟然飛機和火車共用跑道。
  • 行走世界第四大島馬達加斯加東北角-香草之都(圖)
    原標題:行走世界第四大島馬達加斯加東北角-香草之都(圖)   vanilla bean中文被稱為香草豆莢,香草棒,或音譯為梵尼蘭、範雲拿等,16世紀以前就被人們應用在香料飲品中。直到現在仍是唯一被利用在香料的蘭花科植物,有著香料皇后的美譽,也與藏紅花並列被稱為世界上最貴重的香料之一。  馬達加斯加Bourbon香草豆(/棒)是目前世界上公認品質最佳的香草豆,沉穩的香甜味道帶有點奶香氣息,是製作甜點最好的原料之一。而東北的薩瓦區的桑巴瓦、安塔拉哈、安塔帕等地區則是馬達加斯加出產質量最好、數量最穩定的香草產地,被稱為香草之都。
  • 問答 |非洲第一大島「馬達加斯加島」的淡水資源豐富嗎?
    馬達加斯加是一個位於非洲東南部印度洋上的島嶼國家,主要的領土包括非洲最大的島嶼馬達加斯加島,馬達加斯加島的總面積約為58.7萬平方千米,比我國四川省的面積還要大,是世界第四大島嶼,僅次於格陵蘭島、紐幾內亞島和加裡曼丹島。
  • 分布於世界各地數量眾多的「大陸島」,也有著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徵
    島嶼是指四面環水並在高潮時高於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陸地區域,島嶼和大陸的最大區別在於面積大小,我們把面積比澳大利亞大陸(面積為769萬平方千米)還要小的陸地都稱為島嶼,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是格陵蘭島,總面積約為216萬平方千米,全球的島嶼總數超過5萬多個,約佔全球陸地總面積的十五分之一。
  • 世界地理小區域——西西里島
    材料一義大利西西里島隔墨西拿海峽與亞平寧豐島相望,是地中海內第一大島,人口約500萬,也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島。西西里島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夏季島嶼南部較乾熱。島上植被類型豐富,大多是次生植物(即原來的植物群落由於各種原因消失後,由其他地方進入或殘存的根系、種子等重新生長的植物)。
  • 通往馬達加斯加的神奇旅行,馬達加斯加最強攻略
    馬達加斯加這個地方也不是在電視上聽說過幾百遍了,最有名的還是馬達加斯加的小企鵝,今天我就帶大家去深入體驗一下馬達加斯加這個地方,馬達加斯加實際是一座非洲的一座島嶼,它也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島嶼,它是動物世界的天堂,那裡很多的都是自然環境,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景區,世界上的百分十八十的動物是馬達加斯加獨有的
  • 世界地理小區域——科隆群島(加拉帕戈斯群島)
    197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島上生存著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之一——加拉帕戈斯象龜。該群島野生動物種類豐富,海鳥、海獅以及鬣蜥等其他爬行動物也共同生活在這個「自然博物館」裡,下圖為科隆群島位置圖。(1)分析科隆群島氣候特徵的形成原因。(2)簡析科隆群島存在古老物種的原因。
  • 「資源匯集」地理老師特製:如何學好世界地理?世界地理識圖填空大...
    二、構建知識體系,培養地理思維對一個區域,我們要在了解其區域位置、地形的基礎上,根據氣候形成和分布的規律,認識本地區的氣候,並由此掌握其植被、水文等自然地理狀況,進一步地可以了解該地區農業生產、人口、城市、經濟等人類活動因受自然條件影響而呈現出的特點。
  • 牧牧看世界2:馬達加斯加,一個與世無爭的神秘國度與奇怪的節日
    馬達加斯加島全島由火山巖構成,作為非洲第一、世界第四大的島嶼,馬達加斯加島旅遊資源豐富。國土面積59萬平方公裡,大致有半個內蒙古的面積;人口2500多萬人,相當於甘肅省的人口。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國民經濟以農業為主,工業基礎非常薄弱。
  • 世界地理小區域——的的喀喀湖(波波湖)
    曾經受印加人侵略的烏魯族人用當地生長的香蒲草(一種類似於蘆葦的多年生植物)綑紮成一座座漂浮島,並居住在島上。下面分別為的的喀喀湖湖區位置圖、烏魯族人漂浮島實景圖及的的喀喀湖湖區降水資料統計圖。(1)推測的的喀喀湖湖區氣溫年變化和日變化特點,並簡述原因。(2)說明的的喀喀湖處於內陸而不鹹的原因。(3)推測烏魯族人用香蒲草建造漂浮島的原因。
  • 獨特不是罪,僅存在於馬達加斯加的10種珍稀動物 | 世界地球日
    第50個世界地球日,每年這個節日都在提醒人們: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如果仍不愛惜,它將與你同歸沉寂。全世界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每一小時就有3個物種被貼上種群永遠死亡的標籤……馬達加斯加的動物,同樣也是如此。
  • 中國地理小區域——南海
    紅樹林是世界上最富有生物多樣性、生產力最高的海洋生態系統之一,素有「海岸衛士」「造陸先鋒」等美稱,對地區生態起著平衡作用,對保護環境有著重要意義。我國南海海岸為我國紅樹林的重要分布區。下圖為南海及周邊地區示意圖。(1)描述我國南海區域地理位置的特點。(2)簡述我國南海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地理條件。(3)簡述紅樹林的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