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題一:(2019·湖南高三期末)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索科特拉島曾經與大陸相連,在大約600萬年前,索科特拉島與大陸分離。索科特拉島內北岸平原狹窄,南岸平原較寬。哈吉爾山呈東北一西南走向,幾乎橫跨全島。索科特拉龍血樹是索科特拉島獨有的植物(如圖b所示),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但近些年由於山羊的不斷繁殖,大量啃食龍血樹幼苗,龍血樹面臨滅絕的危險。
(1)根據龍血樹的特徵,推斷該島嶼的氣候特徵。
(2)西南季風盛行時,船隻很難在索科特拉島靠岸,分析其原因。
(3)說明索科特拉龍血樹面臨滅絕的原因。
(4)歷史上,索科特拉島曾被很多國家作為軍事基地,分析其原因。
參考答案:
(1)龍血樹葉片細小甚至退化成刺,呈傘狀的 形態有利於為地表遮陰,減少水分的蒸發,可 以推斷該地氣候較乾旱。
(2)西南季風盛行時,北半球為夏季,索科特拉島北 部為阿拉伯半島,夏季氣溫高,西南季風風力強勁;索科特拉島南部為廣闊的海洋,對西南季風 產生的摩擦力小,風力較大;哈吉爾山呈東 北一西南走向,北岸、南岸均為平原,對西南季風阻 擋作用弱,南北岸的西南季風都比較大。
(3)索科特拉龍血樹是索科特拉島J4有的植物,生存空間;具有藥用價值,人類破壞嚴重;全球變曖背景下,龍血樹生存環境不斷變化;山羊的不斷繁 殖,大量啃食龍血樹幼苗,索科特拉龍血樹瀕臨滅。
(4)該地臨近亞丁灣,臨近紅海與阿拉伯海,地處印 度洋通往大西洋的要道,該地臨近亞洲、歐洲和非洲 三大洲的交匯處,地理位置優越;該島嶼周邊地區人 種、民族眾多,宗教信仰多樣,加劇了地區間的衝突;該島嶼獨特的物種資源,成為很多國家爭奪的要地;世界海洋運輸的發展,使該島嶼成為很多國家控制的要地。
典型例題二:(2018·四川高三)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索科特拉島被稱為與世隔絕的「地球上的外星世界」。它原本是非洲大陸的一部分,在1800萬年前,這裡發生了一系列劇烈的地殼運動,島嶼與非洲大陸分離,從此孤懸海外。來到島上,簡直就是到了另一個星球,一些奇怪的植物和動物見所未見。島上生存的動植物很多是特有的。龍血樹是索科特拉島上最引人注目的植物。島上遍布乾燥礫石,龍血樹卻長得枝繁葉茂。下圖示意索科特拉島位置、當地氣候統計和龍血樹照片。
(1)指出索科特拉島的氣候類型,簡述其氣候特徵。
(2)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分析龍血樹葉片和根系的顯著特點。
(3)分析索科特拉島多特有物種的原因。
參考答案:
(1)氣候類型:熱帶沙漠氣候。氣候特徵:全年高溫,降水稀少。
(2)為適應當地乾熱的氣候特點,龍血樹葉片較厚,表面有蠟質(以減少水分蒸騰);根系發達(,以吸收較深層的地下水)。
(3)與大陸分離時間長,物種演化空間獨立;人類活動少,幹擾小。
典型例題三:(2015·浙江高三期末)索科特拉島位於印度洋西北部,1800萬年前從非洲大陸分離,島上氣候乾旱,多大風,植被低矮稀少多可作珍貴藥材,200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下圖示意索科特拉島的地理位置及島上的典型植被。完成(1)~(3)題。(28分)
(1)簡述索科特拉島地理位置的主要特點。(8分)
(2)生態習性是生物與環境長期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固有適應屬性。依據材料信息,推測索科特拉島上植物的生態習性。(12分)
(3)如何利用索科特拉島的優勢條件促進地方經濟發展?(8分)
參考答案:
(1)位於10°N~15°N、50°E~55°E,地處熱帶;(2分)西臨非洲大陸,北靠亞歐大陸;(2分)印度洋西北部,亞丁灣東南端(2分),是印度洋通向東非和紅海的海上交通要道(2分)。
(2)索科特拉島處於熱帶,終年高溫,(2分)說明植被耐熱(2分);島上氣候乾旱,降水稀少(2分)植物葉少莖粗,說明植被耐旱(2分);植物多生長在亂石中(2分),說明植被耐貧瘠(2分);
樹木不高大,樹冠呈傘狀(2分),說明植被抗大風(2分)。(理由2分,習性2分,答出3方面即可)
(3)利用獨特的物種發展藥材加工工業;(2分)利用獨特的自然環境和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優勢發展旅遊業;(2分)利用海上交通要道的位置發展港口經濟(轉口貿易)。(2分)利用海洋資源,發展海產品加工業(2分)
典型例題四:(2019·信陽市第一高級中學高三月考)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索科特拉島擁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動植物物種,該島37%的植物、90%的爬行動物和95%的蝸牛都有其獨特性。下圖(左)為索科特拉島地理位置示意圖。
材料二 龍血樹是索科特拉島上的獨特植物,其樹冠茂密,形似雨傘(如上圖右),葉片為蠟質。該樹種主要分布於亞洲和非洲熱帶地區海拔較高的石灰巖地帶,通常生長在乾旱的半沙漠區,生長緩慢,幾百年才能長成一棵樹。龍血樹受傷時,會流出紅色的樹脂,可用於提煉名貴中藥——血竭。
材料三 野生龍血樹在我國廣東、廣西、雲南、海南、臺灣等地均有分布,但近年來數量銳減,成片的野生龍血樹只在海南昌江、三亞保存。
(1)分析索科特拉島獨有動植物物種豐富的原因。
(2)結合龍血樹的生存環境和形態特徵分析其對索科特拉島當地氣候的適應性。
(3)試推測近年來我國野生龍血樹數量銳減,但在海南昌江、三亞仍有成片分布的原因。
(4)簡述保護野生龍血樹的具體措施。
參考答案:
(1)索科特拉島長期的地理隔離利於獨有物種的形成;炎熱乾燥的氣候致使動植物具有獨特性;當地居民較少,對生長在海拔較高處的龍血樹幹擾小;島嶼經濟落後,所屬國政治不安定,遊客少,外來幹擾少。
(2)該島氣候炎熱乾燥,為此龍血樹向上生長的葉片和枝幹利於收集水分並將其導流至根系;巨大密集的樹冠使地面陰涼,減少蒸發;蠟質葉片有利於反射太陽光、減小蒸騰,保存水分;海拔較高的地區氣溫日較差大,晨霧較多,為龍血樹的生長提供了水分。
(3)龍血樹生長緩慢,成樹時間長,自然更新能力差;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其生長環境;龍血樹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人為破壞大;海南昌江、三亞的龍血樹發現較晚;政策的保護力度強,故有成片分布。
(4)加強教育,提高人們保護意識;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野生龍血樹環境,防止過度開發;加大對人工種植龍血樹的研究和利用;恢復野生龍血樹的環境,促進其自我更新能力。
典型例題五:(2017·遵義市南白中學高二期中)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位於印度洋西北部,1800萬年前從非洲大陸分離,島上氣候乾旱,多大風,植被低矮稀少多可作珍貴藥材,200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下圖為索科特拉島的地理位置及島上的典型植被。
(1)生態習性是生物與環境長期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固有適應屬性。請依據材料信息,推測索科特拉島上植物的生態習性及相應理由。
(2)簡述索科特拉島地理位置的主要特點。
(3)你認為如何利用索科特拉島的優勢條件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參考答案:
(1)索科特拉島處於熱帶,終年高溫,說明植被耐熱;島上氣候乾旱,降水稀少,植物葉少莖粗,說明植被耐旱;植物多生長在亂石中,說明植被耐貧瘠;樹木不高大,樹冠呈傘狀,說明植被抗大風。
(2)位於10°N~15°N、50°E~55°E,地處熱帶;西臨非洲大陸,北靠亞歐大陸;印度洋西北部,亞丁灣東南端,是印度洋通向東非和紅海的海上交通要道。
(3)利用獨特的物種發展藥材加工工業;利用獨特的自然環境和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優勢發展旅遊業;利用海上交通要道的位置發展港口經濟(轉口貿易)。利用海洋資源,發展海產品加工業
典型例題六:(2019·湖南岳陽一中高三)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索科特拉島與大陸板塊已經隔絕1800萬年,該島擁有世界上最奇特的動植物物種, 該島37%的植物、90%的爬行動物和95%的媧牛都是其所獨有的。下左圖為索科特拉島地理位置示意圖。
材料二龍血樹是索科特拉島上的獨特植物,其樹冠茂密,形似雨傘(如下右圖所示),葉片為蠟質。該樹種主要分布於亞洲和非洲熱帶地區海拔較高的石灰巖地帶,通常生長在乾旱的半沙漠區,生長緩慢,幾百年才能長成一棵樹。龍血樹受到損傷時,會流出紅色的樹脂, 可用於提煉名貴中藥——血竭。
材料三野生龍血樹在我國廣東、廣西、雲南、海南、臺灣等地均有分布,但近年來數量銳減,成片的野生龍血樹只在海南昌江、三亞保存。
(1)分析索科特拉島獨有動植物物種豐富的原因。
(2)結合龍血樹的生存環境和形態特徵,分析其對索科特拉島當地氣候的適應性。
(3)試推測近年來我國野生龍血樹數量銳減的原因。
(4)簡述保護野生龍血樹的具體措施。
參考答案:
(1)索科特拉島與大陸隔絕時間長,長期的地理隔離利於獨有物種的形成;當地居民較少,對自然環境幹擾小。
(2)該島所處緯度低,常年氣溫高,沿岸受索馬利亞寒流的影響,氣候乾燥;龍血樹向上生長的葉片和枝幹利於收集水分並將其導流至根系;巨大密集的樹冠使地面陰涼,利於落到地上的水分滲入地下;蠟質葉片有利於減小蒸騰,保存水分;海拔較高的地區氣溫日較差大,晨霧較多,為龍血樹的生長提供了水分。
(3)龍血樹生長緩慢,成樹時間長,自然更新能力差;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其生長環境;龍血樹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和觀賞價值,人為破壞大。
(4)建立 自然保護區,加大對野生龍血樹的保護力度;加強教育,提高人們保護珍稀物種的意識;保護野生龍血樹生境地,防止過度開發;加大對人工龍血樹的開發和利用,用人工龍血樹替代野生種;發現和重建野生龍血樹的適宜生境,提高其自我更新能力。
典型例題七:(2020·北京高三)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索科特拉島隸屬葉門,全年降水稀少,生物資源獨特,戰略地位突出,近年來政局不穩,軍事衝突不斷。2018 年該國人均GDP為936美元。(按世界銀行當年公布數據,人均GDP低於995英元為低收入國家)。
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輸出地區。
索科特拉島上835種植物中有37%的植物、90%的爬蟲動物和95%的蝸牛品種都是世界其他地方見所未見的,被稱作「獨特的活的生物進化博物館和陳列室」。2008 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島上不能興建大型人工建築,只有3條主要公路。
(1)概述索科特拉島的地理位置在區際聯繫中的重要性
(2)按順序寫出波斯灣沿岸石油運往日本或英國的最近海洋運輸線路途徑的重要海域、海峽、運河名稱。(日本、英國兩國任選其一作答)
(3)某年1月,一艘油輪在索科特拉島附近海域洩漏大量原油,油汙帶漂向非洲東海岸,說明其原因。
(4)依據圖文材料,評價該島發展旅遊業的條件。
參考答案:
(1)位於印度洋西北部,西臨非洲大陸,北靠亞歐大陸;是印度洋通向紅海和東非的海上交通要道;連接亞非歐三大洲的海上生命線,對外聯繫方便。
(2)日本航線:波斯灣→荷姆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太平洋→日本;英國航線: 波斯灣→荷姆茲海峽→阿拉伯海→曼德海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英國
(3)該島附近海域盛行季風洋流;一月盛行東北風;洋流呈逆時針方向流動;所以油汙會隨洋流漂向非洲東海岸。
(4)有利:該島珍稀動植物資源豐富,品種繁多;旅遊資源具有獨特性和非凡性;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科學價值。不利:該島經濟欠發達,交通等基礎設施薄弱,旅遊接待能力差;全年炎熱乾燥,生態環境脆弱,旅遊環境容量小;地區衝突不斷,旅遊安全保障差;該島遠離經濟發達地區,距離客源市場較遠。
典型例題八:(2019·四川省瀘縣第四中學高考模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索科特拉島(圖a)是葉門共和國在西印度洋上的一座島嶼,全年降水較少,平均海拔約500米,島上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擁有寬廣的沙質海灘和遍布全島的石灰巖層,風季來臨時船隻難以靠岸,無優良港口2008年7月,該島被聯合國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島上不能興建任何大型人工建築。島上廣泛分布著耐旱性較強的龍血樹(圖b)。該樹整體形態呈漏鬥狀,多刺的葉子像溝槽,利於水滴匯集及流動,樹葉被蠟質層所包裹。近年來,葉門共和國內戰頻繁,人民流離失所。
(1)判斷該島的氣候類型並分析其成因。
(2)分析索科特拉島缺少優良港口的自然原因。
(3)依據材料推斷,在乾旱環境下龍血樹是如何充分利用水分的。
(4)索科牛材立島地理位置優越、生物奇特,但每年遊客很少,試分析其原因。
參考答案:
(1)熱帶沙漠氣候;緯度低氣溫高;寒流流經減溼;地勢低,且山脈走向與風向大致平行,氣流抬升困難,難以形成顯著的地形降水。(答出2點即可)
(2)島嶼海岸線平直,缺少優良港灣;沿岸多沙質海灘和石灰巖,築港條件差;風力強,不利船舶停靠。(答出3點即可)
(3)樹冠較大(樹冠呈傘狀或漏鬥狀),利於截留降水或大氣中的水分;被蠟質層包裹的樹葉可減少水分的蒸騰;像溝槽的樹葉和樹枝形態利於將截留的水分匯集到樹幹;匯集到樹幹的水分流向地面並滲入地下,被根系吸收
(4)全年炎熱乾燥,氣候條件惡劣;受戰爭影響,安全缺乏保障;經濟落後,基礎設施較差(島內交通不便、接待能力差等);當地政府保護,不能興建旅遊設施(宗教因素、軍事因素等)
溫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