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聞不如一見的美景——織金洞
織金洞洞口有一迎賓廳,雙獅蹲坐,玉蟾望月,栩栩如生。穿過大廳,便是30多萬平方米的景區。全溶洞共分9大片、19個廳、49室、114個景點。其中最大的廳堂達10萬平方米,長300米,寬170米, 高50米,洞內最高處150米,最大跨度175米。萬壽山、望山湖、南天門、廣寒宮、靈霄殿、塔林洞、十萬大山、水鄉澤國.....宛如到了一個無邊無際的巖溶世界。
-
百聞不如一見!來丹鳳的每一次邂逅都值得回憶
就像是被大自然寵愛的孩子,獨得秦嶺庇護,處處可見鍾靈毓秀的寶藏山水,綠水青山一年又一年的守護這一方沃土,就這樣形成了丹鳳的獨特風光,來這裡邂逅的每一處景點都足夠我們回味無窮。鳳冠山 來丹鳳邂逅有「山城之父、鬧市幽靜」之譽的鳳冠山景區內冠山似雄雞昂首欲鳴山勢千巒嵯峨、參差嶙峋、偉岸挺秀遇雨煙嵐幻化,尤見神韻這裡一步一景
-
睡前成語故事9-百聞不如一見
.」 → 點選「設為星標 ★/ 置頂」百聞不如一見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bǎi wén bù rú yí jiàn,意思是指聽別人說多少遍,也不如自己親自看一下,表示多聽不如親見的可靠。出自《漢書·趙充國傳》。出 處《漢書·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隃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例 句1. 我生平第一次過三峽,那瑰奇的景象令我激動不已,真是~。
-
乾隆去過32次的地方,百聞不如一見
大家都知道,歷史上的帝王如乾隆康熙皇帝都喜歡下江南,大家在古裝電視劇中也經常能看到皇帝下江南微服私服,被江南美景所吸引的畫面。而其實在北方也有一座山,深受帝王將相的喜歡,文人墨客更是多次來此尋找靈感,寫下1700多首詩句。
-
每天諺語:百聞不如一見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天諺語:百聞不如一見 2013-01-28 16:22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韓國有句古話:百聞不如一見。啥時候連中國名句也要「借」了?
2020年因新冠疫情,全球旅遊業幾近停擺,即使在疫情後復甦最快的幾個國家,跨國旅行也都成了空談。在全球經濟本就下滑、多數國家失業率高企的大背景下,很多以發展旅遊為重頭戲的國家紛紛抓破了頭,想盡各種辦法推銷自己的國家。
-
百聞不如一見的黃花梨龍紋中牌子大衣架
可見,這百聞後的一見尤為重要。上周五,某拍賣公司的古典家具在北京國際飯店預展。抱著百聞不如一見的心態前去近距離感觸這些精美的古典家具。進門第一件,便是一件黃花梨龍紋中牌子大衣架。這件衣架大氣別致, 雕工細膩溫潤,今天我們來詳細鑑賞一下這件不一般的黃花梨中牌子大衣架。明代的衣架,據《魯班經匠家鏡》所述,有素衣架和雕花衣架兩種,此衣架便為雕花衣架。
-
俗語「百聞不如一見」,下一句道理更透徹,很多人因此吃虧!
俗語「百聞不如一見」,背後典故意義深刻,可惜十人九不知!在《俗語辭典》中有收錄一句俗語「百聞不如一見」,雖然人盡皆知但卻止於表明,對於它的下一句和背後的故事知之甚少。這句俗語其實出自《漢書·趙充國傳》,背後不僅有故事還寓意深刻,可惜十人九不知。漢宣帝時期羌族經常擾亂內地,於是光祿大夫義渠安國就被派去視察,不過問題沒解決他人就回了朝。
-
在希臘,是什麼讓習近平「百聞不如一見」?
作者:馬學玲 郭金超 「百聞不如一見。今天我在這裡看到,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不是口號和傳說,而是成功的實踐和精彩的現實。」這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參觀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時所言。 當地時間11月11日,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夫婦陪同下,共同參觀中遠海運比雷埃夫斯港項目。
-
每日一句 | 「百聞不如一見」用英語怎麼說?
picture paints a thousand words百聞不如一見
-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其實它的後半句才是經典,卻總被人忽略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沉澱為後世留下了諸多文化瑰寶,其中民間俗語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語言文化,它植根於最樸實的市井小巷,應用的人群都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不需要高標準高水平,在日常的交流中誰就能毫不經意地蹦出幾個來。
-
「百聞不如一見」的宮廷點心,比名氣更重要的,是好吃和高品質!
「百聞不如一見」的宮廷點心,比名氣更重要的,是好吃和高品質!最近幾年來,外國的點心在中國是出盡了風頭,像馬卡龍、甜甜圈等,因為超高的顏值成為了眾人追捧的網紅點心。但並不是每款走紅的美食都值得走進你的生活,因為比名氣更重要的,必須是好吃和高品質!今天,想與大家分享幾款「百聞不如一見」的宮廷點心,五一長假將至,也算是為宅家追劇。
-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下句話更加經典,卻總被人忽略
大家都熟悉的這句「百聞不如一見」流傳於漢朝,意在告訴人們,聽到一百次,也不如親自去看一次,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做事情不要盲目,凡事要調查研究之後才能下結論。漢宣帝時期,西北部邊境飽受羌患,羌族經常侵犯內地。漢宣帝派了許多將領皆以失敗告終。
-
趣味|為什麼說「百聞不如一見」?
答:都說「聞雞起舞」,單靠「聞」,你可能只是手舞足蹈,但如果一見面,說不定就得動「手撕」了呢。就像這樣...正解:成語出自《漢書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遙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大意為:聽得再多不如親眼所見,對方軍事上的情況如何,在後方很難準確地估計,還是需上前方金城了解了解情況再來制定策略!
-
Marvel Daily——英語裡的「百聞不如一見」怎麼說
百聞不如一見?(✕)Easy come, easy go.不對喔,「 Easy come, easy go. 」是形容「來得容易去得快」。百聞不如一見?「 Seeing is believing. 」正是指「百聞不如一見」或「眼見為憑」。(✕)Experience is the best teacher.
-
「百聞不如一見」 用英語怎麼說?
It’s worth a thousand words.」 這個說法第一次出現在1911年的報紙上,引用編輯 Arthur Brisbane關於新聞和宣傳業的討論,「一圖勝千言」。During the discussion, Brisbane was making a clear-cut case for the use of images to accompany stories.在討論中,Brisbane列舉了故事配圖的鮮明例子。
-
善良如斯,百聞不如一見是肖戰
果然,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感謝品牌方的厚愛,但正也是因為肖戰值得。有網友說:娛樂圈也就肖戰自身血厚,鋪天蓋地被欺負了3個月,還能一心向陽。肖戰現在是內娛風險最低的明星,被裡裡外外扒透了,卻什麼也沒有。換句話說,肖戰這個人是值得喜歡。反而是粉絲風險高,粉上他需要做好心理準備,小心被扒出點黑歷史。
-
「百聞不如一見」是韓國古話?西漢大將趙充國表示:我有話要說!
1月2日,認證為韓國旅遊發展局的帳號發布了一條旅遊宣傳視頻,在這條視頻的1分20秒處,宣傳畫面中出現了一行文案:「韓國有句古語叫』百聞不如一見』,意指聽一遍,不如親眼看一次。」先不說「百聞」是怎麼翻譯成「聽一遍」的,就是這句文案中的開頭一句立刻引起了網友的強烈質疑。「百聞不如一見」這不是漢語的成語典故嗎?什麼時候變成了「韓國古話」了?
-
海外華媒走進四川藏區:百聞不如一見
中新網阿壩5月25日電 題:海外華媒走進四川藏區:百聞不如一見 作者 王鵬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藏區行,我會說『心弦震蕩』。」在海拔3400多米的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73歲的美國海外電視臺副臺長莫利人稱,幾天來在藏區的所見所聞令她吃驚。
-
「按圖索驥」與「百聞不如一見」的故事,對我們還有實際意義
後來,伯樂把相馬的經驗寫成一本書叫《相馬經》。他的兒子以為,只要看懂相馬經就會識馬了。於是,他一邊看書上的圖,一邊兒到郊外去相馬。結果,他捉了一隻大蛤蟆,以為是良馬。按圖索驥本意是諷刺,墨守成規。《百聞不如一見》漢宣帝時,西北邊境時常發生騷亂。臨近邊境了,羌人屢屢搶掠燒殺。漢宣帝立刻召集文臣武將開會商議,大家說馬上派精兵強將去圍剿,哪位將領率兵前往?剛才主戰的人卻誰也不吭聲兒了,只有一位叫趙光國的老將願意去,漢宣帝問你要多少兵馬糧草,百聞不如一見,他說讓我到那裡看看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