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滿足廣大家長對優質學前教育的需求,讓每一位幼兒都能享受到公平優質的學前教育。近日,蘭山區學前教育質量提升項目跟隨園啟動,56所幼兒園確定為學前教育質量提升項目跟隨園,蘭山區學前教育從「普及普惠」邁上「內涵提升」。
據介紹,由幼兒園申報,在各鎮街推薦的基礎上,經蘭山區教體局審核,確定金雀山街道中心幼兒園等56幼兒園為學前教育質量提升項目跟隨園。
2018年10月,教育部-聯合國兒基會流動兒童學前教育質量提升項目落地臨沂,蘭山區有3所幼兒園成為試點園,分別是半程鎮任家莊幼兒園、半程鎮中心幼兒園、蘭山街道宋王莊社區幼兒園。兩年來,國家級專家、省級專家定期前來指導。
作為學前教育質量提升項目試點區,蘭山區學前教育在國家、省專家的指導下,認真探索,努力踐行「遊戲為基本活動」,「一日生活皆課程」兩個基本理念;開展了專家跟班、問題教研、遊戲自主、生活放手、環材整改、視頻解讀等系列教學教研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
今後,56家跟隨園將繼續貫徹落實遊戲作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的課程理念,持續推進幼兒園課程改革,在自主遊戲、一日生活放手、園本教研、去除「小學化」現象等方面總結階段性經驗,建構區域質量提升體制機制,引領全區幼兒園質量提升。
2020年,是蘭山區學前教育質量提升年。蘭山區一手抓擴充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一手抓幼兒園深化改革,強化項目示範引領作用,以「八個率先」夯實學前教育發展基礎。
近年來,蘭山區重視學前教育,加大學前教育投入,擴充學前教育資源,完善幼兒園管理體制,建立健全管理隊伍,運用「雙軸作戰、六子合圍」工作法,大力推進城鎮居住區配套幼兒園整治,取得了可喜的階段性成績,成為全國破解百姓「入園難、入園貴」的典範。
相關連結:
調查:
放手兒童、發現兒童,推行自主遊戲
幼兒園保教質量一直備受社會關注,近年來,部分幼兒園在教育教學中,重上課輕遊戲,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普遍存在,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得不到有效保障。蘭山區以試點園為抓手,改造優化環境和材料,提升教師識別幼兒發展的能力,解放教師,同化家長,初步架構教師專業發展培養體系和保障機制,實現放手兒童,發現兒童,逐漸形成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課程觀。同時,在全區推行自主遊戲,落實以遊戲為基本活動,讓適齡幼兒在享受普惠優質的保育教育中快樂健康成長。
半程鎮中心幼兒園:一日生活皆課程,教師幸福感提升
一日生活皆課程,蘭山區半程鎮中心幼兒園堅持全面兒童為本的理念,梳理落實一日生活皆課程的理念,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教師基於幼兒的生活、幼兒的遊戲、幼兒的交流建構課程,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得經驗,在一日生活中學習與發展。
幼兒園大班孩子畢業後,有位學生家長在朋友圈發布了一個視頻,視頻裡,大班畢業的孩子在床上抱著畢業照一邊哭一邊說:「想老師了,想幼兒園了」,在半程鎮中心園教學改革後,這樣的場景似乎就很常見了。
和普通幼兒園的教學模式相比,該中心幼兒園更注重讓孩子在獨立自主中感受生活的樂趣。「主動問好,主動洗手,主動做晨間檢查,主動晨間籤到。」該幼兒園園長陳廣亮說,這些簡單的日常活動也培養了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
陳廣亮稱,見到人能主動打招呼問好,入園第一關能積極主動的按7步洗手法洗手再做晨檢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預防傳染疾病的發生。每天籤到後,孩子們會在天氣記錄本上,記錄今天的天氣情況,值日生會在班級的天氣預報表上記錄當天的氣溫和天氣情況。這個過程滲透著孩子們對天氣,氣溫的感知,以及對氣溫計的使用和了解,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們對天氣的關注以及對統計學習的興趣。
「兒童也會通過遊戲觀察、認識遊戲與學習的關係,遊戲就是學習,在遊戲中我們可以看到了不起的兒童。」陳廣亮說,孩子們在幼兒園每天有三次就餐,孩子們進行自主取餐,就餐結束自己收拾餐具整理桌面,收拾衛生,培養孩子獨立的自我服務能力。少了過多的粗糲的生活管理,孩子們充分地培養了自己的自主能力,也發揮了孩童的天性。
每次家長會,家長們在分享環節都會表示自己對老師的認可和肯定。一位家長說:「在幼兒園感受到了教師的專業後,本來想把廠子般到浙江來,考慮孩子需要換幼兒園,就沒有搬。後來搬回老家住之後,每天堅持跨越一個鄉鎮送孩子到幼兒園上學。」
作為試點幼兒園,該中心幼兒園老師的職業自豪感得到了提升,中心園的朱樹青老師表示,「2015年從100多人競爭中考上幼兒園老師,但是當了三年的老師,發現了與家長交流的都是都是吃的怎麼樣?睡得怎麼樣?感覺自己就是一個保姆。項目來了以後,我看到了教師專業的價值,也更多地得到了家長的認可,感覺到了幼兒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宋王莊社區幼兒園:幼兒在遊戲中學習和成長
2018年8月6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姜瑾司長到園指導和考察後,宋王莊社區幼兒園就徹底改變了以往幼兒園傳統的教學模式,把遊戲作為幼兒的基本學習活動,將「一日生活皆課程」的教育理念貫徹到了整個教學活動中。
據宋王莊社區幼兒園園長劉霞介紹,宋王莊社區幼兒園堅持「放手兒童,發現兒童」,讓兒童通過遊戲的方式在感知體驗中學習和發展,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發現兒童的能力,支持促進兒童的發展。
「在孩子們進行戶外積木搭建時,積木區搭建的高樓能搭到18層高,孩子們會探究積木的穩定性和受力面。」劉霞說,在玩滾筒時,孩子們不僅有出眾的平衡能力,他們還會探究很多新的玩法從無規則到自己制定規則,遵守規則。而繩索區的孩子們不僅促進了肢體動作的發展,還培養了他們的精神。此外,沙水區孩子們會挖渠通水,利用工具,還會利用連通器原理,把底處的水引到高處。
劉霞稱,在雨後,孩子們會去室外捉蝸牛,放到瓶子裡養起來觀察蝸牛,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孩子們會和老師、家長一起查閱資料了解蝸牛。孩子們還會給蝸牛畫像,生成關於蝸牛的一系列課程。
據了解,該幼兒園的孩子們在建構區不僅僅搭建積木,當孩子們玩了足夠的時間以後,孩子們就會在搭建作品的基礎上進行角色遊戲和規則遊戲。比如,孩子們會搭建戰壕模仿戰爭的遊戲。「孩子們也會拼搭成茶室,邀請你進到他們的茶室喝茶。」劉霞說,在孩子們表演的過程中,可以看到語言的交流、情境的投入,還有以物代物。
同時,孩子們還會搭建一個大舞臺,跳出各種的動作和舞姿,把表演和戶外搭建結合在一起進行遊戲表演,這些更大程度地釋放出了孩子內心想要的東西,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意願真正自由自主地創意出了許多的玩法。
「這種模式下,孩子在前,老師給予默默的支持和引導,下一秒孩子們就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驚奇」幼兒園園長劉霞說,「放手兒童,發現兒童,支持兒童在遊戲的感知體驗中學習,這會是我們永遠堅持的辦學創新點」。
半程鎮任家莊幼兒園:走進流動兒童生活,關注流動兒童發展
走進流動兒童生活,深入了解流動兒童生活背景。蘭山區半程鎮任家莊幼兒園地處半程鎮工業園區。生源來自全國各地,48%的幼兒為流動人口,流動人口中又有32%的孩子來自貧困山區。地域差異、文化背景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習慣不同,致使幼兒的發展差異較大。
「無論幼兒來自哪裡,任家莊幼兒園創造機會和條件為他們提供公平而有質量教育!」今年1月11日,該幼兒園李正璽園長與業務園長王利紅親自參與家訪活動,深入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特點,生活習俗及生活現狀,增強幼兒的自我認同感和自豪感,在幼兒園開展「我的家鄉」系列活動,讓孩子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風土人情,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
為流動兒童做最適合的教育,該幼兒園根據幼兒家長工作及生活現狀做出調整。從時間節點上,尤其是離園時間,為更高的服務流動兒童家長,放學後,組織幼兒進行自主遊戲,減少放學後幼兒的等待焦慮。同時,根據生活習慣的不同,調整飲食,讓流動兒童儘快適應集體生活,教師直接告訴或指導,增加師幼親和感,消除兒童心理的距離感,讓幼兒「一幫一」帶動外來幼兒儘快融入到集體。
李正璽園長稱,為放假前早離園的外地幼兒制定家庭發展指導計劃,他們已開展144期「書香家庭」親子閱讀活動,以荔枝語音繪本結合美篇圖文繪本故事,既生動又有豐富的畫面色彩。「一邊看美篇繪本展示,一邊聽荔枝繪本語音故事,孩子在家人的陪伴下參與閱讀,培養閱讀能力,增進親子情感。」李正璽園長說,在園裡為孩子搭建交流分享的平臺,以提高孩子的表達和表現能力。
此外,該幼兒園挖掘本土資源,充分利用地域化材料,加強家園溝通,讓孩子將小型拼插材料帶回家,人手一套拼插材料,人手一套繪畫材料,幼兒在家也可以建構遊戲,並繪畫遊戲故事。李正璽園長表示,如此一來,將流動兒童入園離園時間不規律導致遊戲進行不徹底得以有效改善,並把自主遊戲有效延伸,形成家園合力促進幼兒的發展。
臨報融媒記者 龐尊利 實習生 崔恩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