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的篇【下】現在還有必要區分「的地得」嗎?

2020-12-14 騰訊網

這篇文章和上篇文章都是為一個比我還年輕的年輕人寫的。

(上篇文章:得的篇【上】——「的地得」的前世今生)

不要問我,是他還是她,是Ta。

之所以隔了一周才更新,一個原因是已經寫了三分之一的下被我搞丟了。

不要相信電腦,不然下面就沒有了……

哭十五塊錢兒的。

到底有沒有必要區分

是時候說說長好看的豬老師自己的看法了。

還是嚴格區分「的地得」比較好。原因如下:

我們學中文的本來就沒什麼一技之長,如果再取消了「的地得」,我們就更沒有什麼好直接顯擺的技能了。

這是最重要的理由,下面說說幾個不重要的理由:

第一,「的地得」可以區別詞性,消除歧義。

比如上次舉過的例子,賣西瓜的寫了個招牌:

1甜捨不得賣。(意思是,只捨得賣不甜的)

2甜捨不得賣。(意思是,雖然捨不得但還是要賣)

例子就不多舉了,可以自行腦補。

第二,「的地得」有語法提示作用,有利於提高閱讀速度。

舉個例子:

雖然德才兼備色藝雙絕內外兼修文韜武略的豬老師長好看這件事是一個不需要討論也不容懷疑的客觀事實,但當一些居心叵測心懷鬼胎莫名其妙的人幼稚無聊徒勞無功地攻擊豬老師的外貌時,他總是會淺淺地露出神秘而不易察覺的笑靨。

點擊播放 GIF 1.8M

試想一下,在上面這個長句裡,如果沒有「的地得」作為區別「定語+中心詞」「狀語+中心詞」「中心詞+補語」的標誌。您能快速找著中心詞嗎?和要表達的核心意思嗎?核心意思如下:

豬老師長好看。

第三.區別「的地得」是龜腚,規定!

語言這東西是需要一些硬性規定的——以國家語委、語文教學、工具書和權威媒體編輯準則為準。

胡適先生是白話文的激進倡導者,他主張不用典故,不用成語,多用俗語,宣揚語言的實用主義。但就算是他,也並沒有主張通用「的地得」。他1921年在《新青年》第9卷上的一篇《國語文法概論》中專門討論過「的地得」的問題,他說:「語言文字的自然變化是無意的,是沒有意識作用的,是莫名其妙的。」

所以需要規定,區別使用的規定、讀音的規定、異體字的、繁體字的規定等等。

「的地得」的官方規定和學術爭論

上回說了可以把「的地得」的「三國殺」簡化成只區別「的得」(的=地)的「兩頭堵」,但是否能再簡化成通用「的」(的=地=得)的「一根筋」呢?

歷史上提出這種「一根筋」觀點的人,有,但是不多。

1984 年,《中學教學語法系統提要(試用)》公布。文中指出,對於「的」 和「地」,「不作硬性規定,願意分寫的儘管分寫,只要分得對就行」。

1987 年,不區分「的」、「地」寫入中小學語文課本。

這些是到目前為止所有關於「的地得」官方規定。

最近有網絡謠言說國家語委宣布不再區別使用「的地得」,我沒有找到任何能證明這種說法的書面證據。

我採訪了兩個我的大學同學,他們一個在中學教語文,一個在小學教語文,我想知道現在在教學一線是否還嚴格區別「的地得」。

高中語文老師回答得很概括:「基本用不錯,錯了也無妨」。意思是「的地得」這種錯別字在語文高考作文中要累積好幾個才減0.5分,這是「錯了也無妨」。「基本用不錯」是說學生們能嚴格區別使用「的地得」,這是小學老師的功勞。

於是我又去問了那個我在小學教語文的同學,他說肯定現在還是要求學生區分使用「的地得」,雖然小學生不太容易理解「根據詞性使用的地得」的原則。

除了官方規定和語文教學兩個層面,有些學者提出過「的=地=得」的觀點。

1980年,陳汝立提出,三字分用只是在大的類別上起了標誌作用,並不能表明其內部的各種結構類型。語言中的歧義現象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可以通過口語的語調、停頓、輕重以及書面語裡的上下文來消除歧義。通用一個「的」不會造成語言的混亂。這樣方便教學,又適合於實用,而且是行得通的。

1984年,吳宗淵認為呂叔湘把「的」和「地」都寫成「的」的建議很有見地的,並且認為連「得」也可寫成「的」,也就是說把三者合併。他說,文字是記錄語音的,「的」和「得」拼音相同,都讀輕聲,語法上都作為結構助詞,不會影響交際,不會妨礙閱讀的效果。

2009年,於冠深提出, de的區分沒有必要,因為混用不影響表情達意,而且很多人在使用時掰扯不清。因此,他認為應該合為一個,即「的」字「一身三任」。

結語:當代漢語的超級活躍性

語言和文字,尤其是在網際網路時代,變化非常快。文字的變化中包括實詞的變化和虛詞的變化。2015年出版了一本《100年漢語新詞新語大辭典》,其中收錄了1.1萬個詞條,其中絕大部分是實詞。虛詞的使用變化比較慢,「的地得」的變化就是一例。

五四以來的現代漢語中的虛詞多經歷了「語法化」的過程。受「西學東漸」和文獻翻譯的影響,「的」「地」就是在古代漢語用法的基礎上,吸收了西方語言語法的特點,發生了「語法化」的轉型。

點擊播放 GIF 0.2M

中國語法出現得很晚,「像樣」的語法書只有一本清代的《馬氏文通》。原因大約如胡適所說「中國語言文字孤立幾千年,不曾有和他種高等語言文字相比較的機會。只有梵文與中文接觸最早,但梵文文法太難,與中文文法相去太遠,故不成為比較的材料。」

網際網路時代的漢語面臨著另外一次新的轉型,就是受網絡交流和語言使用環境的影響,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之間,又產生了一種活躍度極高、規範程度較低的網絡語言。這是由於網絡語言的正式性介於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之間,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對「的地得」的使用,就不那麼認真了。

語法的變化來自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約定俗成;二是硬性規定;將來「的地得」能不能通用,恐怕還要看能約定俗成到何種程度。

但,並不一定越簡單就越是語言的進化。胡適在上面提到的那篇文章中說:

該變繁的,都變繁了;該變簡的,都變簡了。就是那些該變而不曾變的,也都有一個不能改變的理由。改變的動機是實用上的困難;改變的目的是要補救這種實用上的困難;改變的結果是應用能力的加多。這是中國國語的進化小史。

什麼,Ta到底是誰?

人民群眾。

【end】

相關焦點

  • 得的篇【上】——「的地得」的前世今生
    點擊藍色字勾搭本號這篇文章是為一個比我還年輕的年輕人寫的。不要問我,是他還是她,是Ta。Ta的文字我受累看過一些,的地得不分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相信現在很多比我年輕的年輕人都不太分,甚至有些編輯記者、中文系學生也不分,讓人有點兒吃驚。他們也不一定是不會,主要是覺得沒必要。一天,Ta帶著這樣的心理,向豬老師發出了「世紀之問」:為什麼非要區分的地得,有必要嗎?
  • 你是一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嗎?
    今天我們聊聊拿得起和放得下這個話題吧。該圖片來源於網絡在情感生活中總有些人會因為種種原因離你而去,當你把這段感情拿起之後你可以灑脫的放下嗎?可能說起來非常的簡單,很多人都說那有什麼放不下的,分開都分開了,可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你真的能不回憶嗎?每一段情感中肯定都會有哭有笑,有百般滋味,情到濃時的甜蜜,爭吵時的憤怒,不理解時的爭執,這都是情感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正因為有歡聲笑語,有淚流滿面,才顯得一段感情的難能可貴。
  • 古話說的「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是什麼含義嗎?
    美麗口袋古話說的「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是什麼含義嗎?自古流行著一句話那就是娶媳婦要娶一個「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不過這上得廳堂我們好理解,可是為什麼去廚房要用「下」呢?所以這就很是讓人納悶了,乾淨的充滿香氣的地方用「下」,臭的讓人不願意進的地方卻用「上」。其實這種說法是從古代傳到現在的,古代人家尤其是大戶人家通常會把廁所建在庭院的西南或者西北角,因為當時的庭院都是坐北朝南,而廁所是供人方便的地方,是髒亂的,汙穢的,所以要隱蔽一些。而西南和東南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這樣讓人從正門是不會看到的。
  • 放得下過去,拿得起現在
    但沒多久,我就發現一個問題,只要哪一天,有一個數字他感覺寫得不好,這天的練字任務就沒辦法如期完成。比如昨天,我讓他練習寫得不是很溜的3、5、6,他也很配合。結果寫到5時,有兩個5寫得歪出了田字格,他就越寫越坐立不安,每隔一會就要回頭來看一下這兩個字。可想而知,接下來的寫字進度也變慢了很多。檢查作業時,我問他為什麼?
  • 地耐得乳膏含激素嗎?
    地耐得乳膏是一種很常見的藥物,在使用時要注意禁忌,注意用藥安全,不能盲目濫用藥物或過度使用,該藥不適合所有患者服用,特別是老年人,應禁止使用,以免發生意外。那麼地耐得乳膏含激素嗎,接下來我就到大家了解一下相關知識。一、地耐得乳膏含激素地奈德乳膏是一種抗生素藥物,含有大量的激素。
  • 不會吧,不會吧,現在還有人因為作文立意得不了52+嗎?那也太爛了吧?
    不會吧,現在還有人因為作文立意得不了52+嗎?那也太爛了吧?太爛了吧?太爛了吧?你到底寫過多少作文呀~給老師改過多少作文呀~ 不會吧,不會吧,你不會覺得拿那可憐的40幾分就夠好了吧?那也太慘了……QAQ 話不多說,我先來亮一下自己的水平。
  • 現在想要結婚,必須得雅思聽力過關了嗎?
    這忍不住讓趴趴感嘆到,現在的雅思考試真是用途越來越多了... 從一開始的出國留學必備到後面的抵學分和外企招聘,再到現在的文化人接親活動,雅思考試的百變性真是在不斷層層遞進中。根據去年發布的《當代國人英語學習調研報告》,英語能力和薪資成正比關係,即在相同的條件下,如果你有一個不錯的雅思成績,那你能比僅有四六級成績的學生更受外企青睞,獲取更豐厚的報酬。如果你說並不想去外企工作所以用不著雅思了,那你可就天真了!實際上,我國的國考以及飛行員考試都已經接受了雅思成績。
  • 想念我的外婆:「我現在過得很好,你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好嗎?」
    我現在還清楚的記得,當時在和外婆聊天的間隙中,我的腦海裡突然閃過一個念頭:外婆已經90多歲了,她覺得自己過得幸福嗎?我沒有問過這個問題,只是依稀記得外婆曾經向家裡人抱怨過:有時候人活得太久也不好,會受罪,還不如像她的一些老朋友那樣,活到80多歲就差不多了。我知道,外婆說這番話只是隨口一說。
  • 農村俗語「男吾得子時,女吾得午時」,是什麼意思?現在還適用嗎
    現在還適用嗎過去幾十年裡很多人都嚮往著大城市的生活,畢竟大城市燈紅酒綠讓年輕人流連忘返,而且配套的生活設施也非常齊全,所以相對來說會比較便利。但多年後的今天情況卻在悄然發生著變化,現在越來越多的城裡人開始嚮往農村的安逸與恬淡,可以說人們對真正高質量的生活又有了新的定義。
  • 在你的營銷現念中,如何理解舍與得,你正確地運用了嗎
    每一個人其實都在經營,區別在於是經營本人,而貨物這是一個介質,而能夠決定一筆買賣成交的是我們在座的經營者與顧客,貨物的價值是人造就的,你還記得二分錢一盒的火柴嗎,五毛一斤的豬肉嗎,以至到現在一元一個打火機,二十三元一斤的豬肉,這說明什麼呢?貨價在不斷的提高,而經營理念我們是不是也要改變。
  • 「的、地、得」用法你知道嗎?
    「的、地、得」這三個字在現代漢語中各自有著各自的讀音,但當三個字附著在詞或詞組後面,在句子中起結構作用時,讀音都一樣,都讀「de」,而三個字書寫完全不同,用得恰到好處就能使意思更明確,用得不對,就會使句子意思產生變化。
  • 「的、地、得」的區別與用法
    漢字中的「的地得」作為一級字表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常用字,經測算,每100個漢字中就會出現四次。可是,我們在使用的時候卻經常出錯!今天,朱老師為大家重點講解「的地得」的用法。二、問題與疑惑:1.使用錯誤:  我地表現好,老師高興得獎勵我一顆星,相信我會表現地更好!  疑問:這個句子哪裡出問題了呢?
  • 「的、地、得」你學會如何使用了嗎?
    拼命學英語的你,母語學好了嗎? 相信大家上學的時候,都學習了語法,中小學語文考試中必不可少的一道題就是改病句。改病句是啥啊?就是漢語語法的學習效果的檢驗啊。今天首先說說「的、地、得」的用法。看看下面這句例句:介紹幾種做豆漿的用法,讓你吃的好的同時,又不失營養。分析:一句話裡有三個的,只有最好一個可以保留,第一個完全沒有必要用,第二個應該用「得」。
  • 懷念過去,說明你現在過得不好
    ,問我這文章寫得怎麼樣。她又看了看我,問這幾篇和我現在寫的路子有什麼區別。我這下仔細一看,老實說讀到四五段的時候,就讀不下去了。作!太作了!怎麼這些句子這麼蹩腳啊!我說。她笑了笑說,這幾篇就是從你很早以前的文章裡找出來的。我很尷尬,一邊拒絕說我沒寫過,一邊低著頭,裝作仔細看稿子的樣子。她則繼續偷著笑,沒再回應。
  • 88平小三房住得下嗎 新房除甲醛的介紹
    我們在選購房子的時候,會根據自己想要的戶型去選擇戶型不相同,那麼做出來的效果不一樣,畢竟每個人的眼光都是不相同的,在這裡我們大家要看一下88平小三房住的下嗎,因為,在購買的時候也要決定要購買多大平米的房子,除此之外,還要看一下新房除甲醛的介紹有什麼。接下來看看介紹。
  • 那些奉子成婚的姑娘,現在過得還好嗎?
    1結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很多人在結婚之前的相處中都會認真地考慮過對方是否適合自己,兩人結婚是否會幸福,也考慮過兩人結婚之後的人生計劃等等才會去結婚。而結婚本也是感情水到渠成的一個結果。奉子成婚這個現狀在我們生活中越來越多,那麼奉子成婚的姑娘現在過得怎麼樣?2看過一期愛情保衛戰,裡面有一對夫妻丁女士和趙先生,他們就是奉子成婚。
  • The difference between 「的」「地」「得」
    「的」「地」「得」的不同 1 「的」「地」「得」的用法 01 「的」字的用法
  • 京劇貓:雪下得那麼深,下得那麼認真,倒映著站在雪中惆悵的西門
    遠遠地可以聽到,眼宗宗宮內傳來的音樂:雪下得那麼深,下得那麼認真~~突然,天空飄下了朵朵桃花,冰天雪地消失了,突然傳來了小青的尖叫聲:「這桃花我認得,西門要來了西門要來了。」頓時,整個京劇貓旅遊團像開了鍋一樣,再也沒有貓覺得冷了。
  • 拿得起放不下那叫壓力,拿得起放得下那叫助力
    當一隻羚羊剛剛學會奔跑的時候,由於奔跑的強度不大,它的腹肌並沒有被最大化地拉開,所以即使它拼命奔跑,步幅也不過三米左右。這些幼小的羚羊在獅子或獵豹的追逐下,當後無退路前面只有懸崖時,隨著成年羚羊的一躍而過,它們也只能跟著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