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個外賣小哥的「三伏天」
這一單外賣量比較大,朱子午小心翼翼地將它們放好。 /晨報記者 任國強
8月的上海市中心,商務樓寫字樓林立。驕陽似火令很多白領不願下樓「覓食」,外賣成了他們解決午餐的主要方式。在靜安區江寧路北京西路路口,有一個叫「食博匯」的美食城,匯聚了各種類型的餐品。
中午時分,無數外賣騎手在樓內外穿行。他們有人袒露著兩條黝黑的手臂,有人精心地戴起防曬袖套;有人空著手小跑進樓取餐,有人拎著幾大包外賣飛奔而出;有人臉上還未脫稚氣,也有的人頭髮已經灰白……這座城市高溫天氣裡外賣騎手的「眾生相」,記錄著他們每日送餐的辛苦,同時騎手們也期待遇見更多人與人之間的包容與善意。
「三伏」裡一天能接50單
美團外賣的騎手小哥朱子午今年35歲,住在康定路泰興路附近。早晨,他騎著電瓶車先去買了兩個包子,然後去參加在康定路泰興路路口以北100米的一片綠地前的晨會。
上午9點20分,數十名騎手分三個橫排站立,統一的黃色著裝,兩腿岔開雙手背後,看上去氣宇軒昂。每人面前的地上放著一隻送餐箱。
晨會分三個部分,先點名,再一起進行送餐箱的清潔,最後由美團外賣靜安站站長夏本銀向騎手們交代送餐過程中可能遇到各種突發事件的應對方法:「如果送餐過程中因為顛簸餐食灑了,那麼就要回到商家重新取餐,不可把灑掉的餐食再送到顧客手裡」,「萬一路上發生剮蹭事故,要第一時間報警,每個騎手均購買了保險不用擔心賠償問題……」
盛夏季節,雖然每個騎手都配備了防曬衣,但是 35℃的天氣,有些人還是穿著便捷的短袖「上陣」。袖口內側露出的皮膚,比手臂外側黝黑的膚色要白上好幾個色號。頭盔是必須要戴的,雖然有部分防曬的作用,但其實戴著會比不戴更熱。
晨會結束後,騎手們紛紛到馬路對面取電瓶車。人行道邊擺的一長溜兒的電瓶車很快被騎手們各自騎走了。
朱子午把送餐箱搬上電瓶車固定好,一擰把手,電瓶車就匯入了馬路上的車流裡。他來到一兩公裡外的「食博匯」,先站在露天樹蔭下,吃了自己那兩隻包子當早餐,然後進入「食博匯」等單。
每天中午是最忙的時候。這個區域以商務寫字樓的白領點單居多,4-5月春季,朱子午一天差不多接上30單。到了夏季,更多白領窩在空調間裡懶得外出「覓食」,朱子午一天最多能接上50單。
最重一單送了15人的飯
公司後臺的系統,會根據每人的GPS定位,把附近的訂單發送到他們手機上。如果一時不方便接單,可以將這個訂單轉成「互助單」,讓別的騎手來領。10點41分,朱子午就看到了一單被轉出來的任務,一家定位在人民廣場的廣告公司向「食博匯」的一家港式餐廳下了一大筆訂單。訂單金額高達780元,羅列的各種菜餚讓手機屏幕得翻過幾屏才能看完,僅香米飯就要了15碗。
對於商家來說,這或許是一筆大生意,但對於外賣騎手卻不一樣。他們每單的提成是固定的,訂單越大,意味著相同所得之下的負荷更重,運送途中要付出的精力更多。部分顧客會為大訂單「打賞」,但也不一定。朱子午還是接下了這單,手機地圖顯示,這單的距離是1.9公裡。但是朱子午知道這並不是真正的行程距離:部分路段限行,因此需要從旁邊的路繞過去,實際距離會更長。
當這單下鍋的時候,又一個訂單跳進了朱子午的手機。是江寧路對面一個寫字樓下的單,朱子午趁前一個大單還在燒的空當,送了這單生意。他說,雖然距離很近,但這單也有點麻煩:那個寫字樓每天中午客梯爆滿,騎手只能走旁邊的貨梯,但是貨梯很難等。而且這麼近距離點外賣的顧客一般是不願意下樓取餐的。
送完那一單再匆匆趕回來,朱子午從港式餐廳的外賣窗口拎出了大包小包的餐食。他分了兩次才把所有的餐盒取出來。接著,他的電瓶車就開到了街上,淹沒在密集的車水馬龍之中。
這是一天中最繁忙時段,通常他的午飯時間是下午3點。
最牽掛家裡的一對兒女
朱子午是江西修水人。來上海以前,他在廬山西海一個親戚的工廠打工,每天從住處要騎上一個小時的摩託車才能抵達工廠。為了讓自己的妻子和一雙兒女過上更好的生活,去年年中,他隻身來到上海,成為了一名外賣騎手。
他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熟悉了所在的靜安站的每一條馬路、每一棟寫字樓和每一家外賣餐廳,不再走彎路,不再被限行規則困擾,知道每家餐廳的出餐快慢,精確地計算每一單外賣路上花費的時間……他還經歷過去年7月持續11天的酷暑「連擊」,以及40.9℃的極端高溫。和去年相比,今年雖然高溫日也很多,但35℃左右的炎熱已經習慣了的他,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把活幹好。
每天早上晨會的時候,站點會為每名騎手發一瓶礦泉水。在長壽新村的休息站,也預備了水和各種防暑降溫的物品。但是朱子午只是偶爾去那裡,更多時候,他會每天為自己備上兩大瓶礦泉水,加起來有3升。他還隨身攜帶著一個小斜挎包,但包裡只有一個電池容量3.7V的很重的充電寶。在一天的時間裡,他要不停地接單、接電話,手機電量用得很快,不得不時刻連接著充電寶。
朱子午每天都和家裡聯繫,一對可愛的兒女讓他深深牽掛。兒子大些在讀小學,女兒還在學齡前,活潑可愛「很愛臭美」。最近,女兒要求買一條公主紗裙,為了滿足女兒的願望,朱子午給妻子匯了錢,讓她帶女兒去買。妻子發過來的小女兒穿著藍色公主裙的照片,朱子午藏在手機裡反覆地看。
記者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在外賣騎手這一行,最多的是20年齡段和40年齡段的人,30年齡段的人較少。20年齡段的多為外出打工尋找機會的年輕人,而40年齡段的則多是上有老、下有小,靠這份職業來養家。朱子午笑著說自己就是來養家的。在公司APP「我的統計」一項可見,朱子午的顧客滿意率一直是100%,在靜安站二三百人的配送隊伍中,朱子午上月的送單量排名第十四,本月排名第五。
遇到很多暖心的人和事
在一年多的送餐經歷中,朱子午碰到過很多突發事件,遇到過形形色色的人。他想,對於他們這一行來說,雖然辛苦,但也能得到很多的體諒和理解,這讓他頗為暖心。
對於外賣騎手來說,送餐時往往會暫時離開電瓶車,而有時就是這短短的一分、半分鐘,等到他們回到車邊,發現送餐箱內的其餘餐食被偷了。朱子午也碰上過幾次。「有一次我下車到樓道門口,送一下餐再回來,兩分鐘都不到的時間裡,另一位顧客的餐品就已經丟失了。旁邊的人都說沒看見誰拿走的。然後我就馬上聯繫顧客,這位顧客讓我再送一份就好。我趕回商家時,商家已把菜品準備好,並且打折賣給了我。那一單大概晚了2個小時,但顧客沒說什麼後來還給我打賞了。」
當騎手出現外賣被盜的情況返回商家再取餐時,有的商家會打折賣出第二份,有的商家會直接再做一份讓騎手拿走,不收他們的錢。這令他們非常感動。但這樣的幸運也不是一直都有。有時候,他們會自己貼錢,把外賣費轉給顧客進行賠償。
還有一個雨天,路面打滑,他一不小心連人帶車摔倒,腿磨破流了很多血,車也摔壞了。為了儘快把外賣送到,他顧不得修車,推著車往顧客家走。途中因為超時,顧客屢屢打來電話催促,後來終於送到了,顧客看見他的模樣,收下了外賣也沒再提超時的事。
最近氣溫高,有些商家和顧客體諒騎手的辛苦,會主動給騎手送飲料和水。「有個客人給了我一瓶可樂,我沒捨得喝,結果第二家送餐時,顧客的飲料在顛簸時灑了,我就把這瓶可樂賠給客人了。」說起這事,朱子午自己也感覺有些好笑。
他還曾得到過交警的體諒。那時候他剛開始送外賣,不熟悉道路,結果駛入了機動車道,還因為圍欄而無法出來,被交警抓個正著。本來該罰款,在交警在了解他的情況後,批評教育後就放他走了。
騎手之間的互助和友誼也讓他覺得溫暖。待在這片區域的時間久了,不僅自家公司的騎手都熟悉,跨平臺的騎手間也有交情。有時候時間實在太趕,樓下遇到可靠的哥們要送同一棟樓,彼此幫忙帶一下。或是業餘時間,一起出去吃個飯聊聊天,也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