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記者從自治區林業局了解到,佔縣份總數不足半數的廣西54個貧困縣,2018年分配到中央和自治區涉林專項資金22.5億元,佔比達到60.3%。對比中央、自治區關於涉農項目資金投向貧困縣要高於50%的要求,廣西林業部門向貧困縣傾斜安排的資金多了10個百分點。
廣西積極落實中央要求林業部門「發展生產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的精神,具體細化為一條條實施路徑,將中央和自治區財政及其他渠道分下來的「綠色蛋糕」大塊切給貧困縣。在去年底召開的全國生態扶貧暨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專項工作會議上,廣西作了典型經驗介紹。
2018年,國家儲備林二期項目在廣西全力推進,「服務脫貧攻堅」被定位為主要目標和工作重點。國家開發銀行200億元專項貸款在建設區域上重點安排深度貧困地區和生態脆弱地區,在就業安排上主要吸納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收益分配上努力增加貧困戶資產收益、股權收益和造林管護等勞務收入。初步預測,二期項目每年可提供1584萬個工日,安排6.33萬個勞動力就業,投工投勞增收17.42億元,產生林地租金6.86億元。
2018年,廣西油茶千萬畝面積、千億元產值「雙千計劃」啟動實施,54個貧困縣新建油茶高產高效示範園60個,示範點20個;帶動新造油茶林30.6萬畝,實施油茶低產林改造19.3萬畝,分別佔全區的93.8%和100%。目前,54個貧困縣油茶種植總面積達到540萬畝,佔全區的79%。
石漠化與貧困化長期伴生、互為因果。近年廣西將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理念融入治理石漠化實踐中,外來適生樹種核桃得到政府推動和資金支持,在石山地區迅速發展成為一個特色產業。目前全區270多萬畝新種植的核桃,全部分布在貧困地區。
緊隨油茶之後,同屬經濟林的核桃,也已穩定成為貧困農戶的「致富樹」「搖錢樹」和「長期糧票」。2017年主打油茶的百色市被評為首個「全國木本油料特色示範市」,2018年主打核桃的河池市接踵獲得這一稱號。在全國獲此殊榮的7個市縣中,廣西佔據兩席。
林業部門在全區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補助縣、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大範圍開展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目前,已經聘用34526人,管護生態林6606萬畝,使這部分貧困人口實現「山上就業」,帶動13萬名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家門口脫貧」。(袁琳 張健軍 張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