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政策扶貧的「廣西路徑」

2020-12-24 廣西日報

日前,在南丹縣「千家瑤寨·萬戶瑤鄉」易地扶貧搬遷裡湖安置小區,28歲的白褲瑤移民何文兵正組織50名村民接受新一期農村實用職業技能培訓。

搬遷入住兩年多,何文兵由一名長年外出務工的農村貧困青年,變成農村電商的經營者、群眾致富的帶頭人。他的華麗轉身,與廣西自然資源部門推行的一項項特殊扶貧政策息息相關。

2016年以來,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創新推行脫貧攻堅項目用地「先用後報、邊建邊報」等特殊政策,以超常規辦法保障易地扶貧搬遷用地,為貧困地區發展籌措資金,助推54個貧困縣脫貧出列,走出了一條自然資源政策扶貧的「廣西路徑」。

邊建邊報,特殊政策力保71萬人易地而居

廣西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面對部分貧困縣裡的大石山區惡劣自然條件,自治區黨委、政府果斷決策:啃「硬骨頭」不如搬「硬骨頭」!「十三五」時期,我區將71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列入搬遷計劃,繁重的脫貧攻堅用地保障任務擺到了自然資源系統面前。

「在這麼短時間內搬遷那麼多人,如果按常規流程報批用地,是很難完成易地搬遷任務的。形勢倒逼我們必須先行先試,採取超常規辦法,快速解決搬遷用地問題。」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綜合處處長楊森濤介紹,2016年4月,該廳印發《全力支持脫貧攻堅的若干措施》,對符合條件的移民集中居住區及其配套道路、給排水、供電設施等基礎設施項目用地可「先用後報」。

這一臨時性的特殊政策,立即給脫貧攻堅項目用地解了「鎖」。列入廣西4個極度貧困縣之一的大化瑤族自治縣共實施易地搬遷項目17個,其用地全部按「邊建邊報」模式運作,安置點得以及時落地建設。容納1.35萬人的南丹縣「千家瑤寨·萬戶瑤鄉」易地扶貧搬遷裡湖安置小區,從立項到徵地到建成,僅用了180天,創造了異地搬遷的「南丹速度」。

在位于靖西市新靖鎮的老鄉家園,記者看到,住宅、商鋪、學校、醫院、廣場等一應俱全,儼然成了配套齊全的城鎮社區。靖西市自然資源局利用股股長梁斌說:「從最初的一片荒蕪變成嶄新的移民安置小區,僅用了兩年時間。」

在巴馬瑤族自治縣,自治區自然資源廳指導當地申請獲得易地扶貧搬遷及重大民生項目用地116.93公頃,保障了老鄉家園六一、六能等一批安置點用地。從西山鄉戈賢村移民出來的韓金仙住上了新房子,還在電子廠找到了工作。談到現在的新生活,她感慨萬千:「黨的扶貧政策好,讓我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現在出門買菜、孩子上學、老人看病,比在山旮旯裡方便多了。」

據統計,2016年以來,利用脫貧攻堅重點項目用地指標核銷制、單列貧困縣用地計劃指標和「邊建邊報」等特殊用地政策,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先後保障脫貧攻堅用地約1.46萬公頃,其中直接單列下達貧困縣年度用地指標7506.67公頃,全區54個貧困縣提出申請、符合核銷條件的易地扶貧搬遷及其配套設施、脫貧攻堅重大項目等用地指標全部足額保障。到2019年底,全區506個集中安置點約16萬套安置住房及時落地建成,71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提前一年實現搬遷入住。

廣西創新推行的用地「邊建邊報」等政策,得到自然資源部肯定並在全國深度貧困地區推廣應用。

增減掛鈎,制度供給促成211億元反哺農村

用地問題解決了,如何讓易地搬遷移民留得住、有收入、能致富?如何幫助留守農村的貧困戶實現脫貧?

對此,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強化政策制度供給,先後印發《關於支持貧困縣資金整合實施精準扶貧的意見》《自治區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節餘指標交易暫行細則》等系列文件,允許貧困縣預支增減掛鈎節餘指標入市交易,明確交易所得扣除成本和應得收入後,全部用於脫貧攻堅。

在暢通指標交易渠道上,該廳出臺了增減掛鈎與用地計劃掛鈎制度,要求商服商品住宅項目必須購買增減掛鈎節餘指標保障用地,激勵自治區內相對發達地區購買貧困縣節餘指標,在保障城市用地的同時,為貧困縣提供資金支持。

與此同時,對易地搬遷群眾加強後續扶持,將舊房拆除後具備復墾條件的地塊納入增減掛鈎實施範圍,推動增減掛鈎政策與易地扶貧搬遷有機銜接。

三江侗族自治縣是廣西20個深度貧困縣之一。該縣自然資源局局長李文雙介紹:「允許節餘指標入市交易後,三江僅2018—2020年就組織增減掛鈎節餘指標交易175.88公頃,收益7.743億元,其中僅跨省交易收益就達到5.88億元。」

革命老區百色市是廣西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截至今年11月底,該市共實施增減掛鈎項目257個,實施規模約6000公頃,累計交易節餘指標773.33公頃,收益34.65億元。「我們局利用收益所得,按照5000元/畝的標準,投入3億元配套實施了照明、道路、水利、文娛等設施建設,受益村莊超過500個,受益群眾在20萬人以上。」百色市自然資源局局長王國愛話裡充滿了自豪。

統計數據顯示,脫貧攻堅戰開展以來,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先後組織增減掛鈎節餘指標交易5055.88公頃,為脫貧攻堅籌措資金211.57億元。全區符合條件、已納入增減掛鈎項目的易地搬遷戶達3.2萬戶,完成復墾199.07公頃,通過項目實施為農村修建了一批道路、籃球場、太陽能路燈、飲用水蓄水池等基礎設施,構建形成了增減掛鈎反哺農村的新機制。

政策集成,勠力攻堅助推54個縣脫貧出列

據楊森濤介紹,為最大限度彰顯自然資源政策助推脫貧攻堅成果,該廳綜合施策、勠力攻堅,集成運用土地綜合整治、採礦權指標等現有行業政策,推動行業資源向54個貧困縣傾斜,以政策的集成效應換得「花開果熟」。

在傾斜支持貧困縣開展土地整治方面,「十三五」以來,該廳下達了第三期整縣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資金2.46億元,涉及12個貧困縣,資金佔比高達87%。爭取國家層面支持興邊富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涉及防城港、百色、崇左3個設區市13縣(市、區),實施規模達1.98萬公頃,總投資7.32億元,其中傾斜安排貧困縣5.9億元、佔80.6%。

據悉,2016年以來,廣西已通過自治區級補充耕地指標交易平臺獲取脫貧攻堅資金57.1億元,先後調劑保障了貴陽至南寧鐵路客運專線(河池段)等重大交通項目用地,調劑水田規模199.03公頃,實現調劑收入2.08億元,其中涉及貧困地區0.59億元。

與此同時,該廳還積極推進礦產資源產業扶貧,優先調劑保障貧困地區採礦權指標。「十三五」期間,共在貧困地區安排找礦項目110個,投入經費2.84億元,涉及鋁土、錳、碳酸鈣等地方優勢礦種。優先調劑保障貧困地區砂石採礦權指標8個,指導大化、隆林等貧困縣組織出讓採礦權17宗。

記者在河池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網上掛牌出讓公告中看到,針對礦權競買人有這樣的承諾條款:至少帶動3個村集體經濟發展,同意村集體投資150萬元,每年以12%分紅作為村集體收入;至少同意30戶貧困戶投資150萬元,每年以12%分紅支付貧困戶;至少提供30個就業崗位,底薪每月2500元;每年至少拿出9萬元專項扶貧資金,用於扶持村集體經濟和貧困戶……

大化瑤族自治縣大化鎮鳳翔村採石場總經理唐鳳黎表示,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貧困戶入股後,不需要參與採石場的日常生產管理,且投資自願、撤資自由,不用承擔任何風險。除了礦權出讓約定的幫扶條款,該縣自然資源局還號召20多家礦山企業主動幫扶貧困戶,今年以來已累計捐款捐物87萬元以上。

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廳長陳建軍表示,隨著一系列特殊政策、非常措施的出臺和落地,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脫貧攻堅戰中,全區自然資源系統為八桂壯鄉擺脫絕對貧困作出了歷史性貢獻,今後將一如既往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貢獻自然資源力量和智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國務院新聞辦就自然資源政策支持脫貧攻堅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先生,請他為大家介紹自然資源政策扶貧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還有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司負責人趙毓芳女士,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總工室主任吳登定先生,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委副書記、縣長沙英女士。下面我們首先請莊少勤先生作介紹。
  • 用好自然資源領域政策 推動鄉村振興
    本報記者 連 荷在12月15日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在介紹政策扶貧有關情況時表示,自然資源部計劃出臺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用地保障政策,以發展縣域經濟為統領,推動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 華容縣自然資源局深入調研駐村扶貧工作
    4月14日-15日,華容縣自然資源局黨委書記、局長李勁松一行分別前往梅田湖鎮金雞村和東山鎮明碧山村調研駐村幫扶工作。調研期間,李勁松認真聽取了兩個村幫扶工作開展情況。駐村工作隊的同志要學習掌握好扶貧政策,深入走訪貧困戶,妥善解決好群眾困難。同時,要加強黨建對扶貧工作的引領,積極開展「三聯一創」工作,建好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推進自然資源局機關和貧困村、重點村的文明實踐工作。
  • 自然資源部:增減掛鈎政策釋放千億紅利助力扶貧
    12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自然資源政策支持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自然資源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6年以來,允許集中連片的特困地區、國家級貧困縣以及省級貧困縣增減掛鈎節餘指標在省域範圍內流轉使用。通過實施跨區域的增減掛鈎政策,統籌了發達地區和貧困地區的空間資源,為貧困地區提供了超過千億人民幣的「真金白銀」。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通過優化資源和資金配置,建立起了以城帶鄉、以工哺農的利益機制,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 廣西以教育扶貧全力斬斷「窮根」
    廣西以教育扶貧全力斬斷「窮根」 原標題:   新華社南寧9月1日電 題:為了貧困孩子求學路——廣西以教育扶貧全力斬斷「窮根」  新華社記者林凡詩  近日,廣西桂平一中的應屆畢業生羅雨婷成功辦理了生源地助學貸款
  • 廣西手機報12月20日上午版
    (全文詳閱廣西新聞網壯觀客戶端)到2025年全區糖業營業收入將突破1000億---------12月16日,廣西糖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驗收評審會在南寧召開,規劃提出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和政策措施得到與會專家的高度肯定,一致同意通過規劃驗收,成為廣西第一個通過專家驗收的「十四五」重點專項產業規劃,為「十四五」時期廣西糖業早謀劃、早布局、早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 「賦權式扶貧」的價值追求與推進路徑
    如何激發脫貧的內生動力,尊重扶貧對象主體地位,需要通過「賦權」激發脫貧對象的自主積極性。脫貧對象「先天不足」環境因素制約。扶貧對象所處的農村地區多屬於自然災害頻發、自然資源稟賦不強、地理位置偏僻地區,交通、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數量不足、質量不高,基礎設施匱乏,制約了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
  • 我國教育扶貧政策的演進邏輯及未來展望
    基於歷史制度主義的視角,對改革開放以來教育扶貧政策的變遷歷程進行分析發現,我國教育扶貧政策主要經歷了向普及要成效、從質量探發展和以精準建鞏固三個主要階段。結合我國扶貧政策的歷史背景,學習效應、適應性預期、政策體系高昂的退出成本,以及貧困人口內生動力缺乏是造成我國教育扶貧政策路徑依賴的主要因素。
  •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進一步加強健康扶貧工作...
    2018年11月06日 17:17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編輯:潘曉明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
  • 四平市以新理念開闢健康扶貧新路徑
    設立「五道防線」  全力築好健康防護牆  「大病兜底政策真是為我解決了大難題啊。」伊通滿族自治縣小孤山鎮街西村八組貧困戶張有春說起大病兜底政策,臉上滿是欣慰。2016年,他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昂貴的治療費讓他的家庭處於崩潰邊緣,住院累計總醫療費用8萬餘元,各項政策補償後,個人自付費用3萬餘元。自2018年,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患者「一事一議」政策後,他獲得了兩次補償共計2萬元,極大減輕了他的就醫負擔。
  • 廣西機電工業學校到貴港市自然資源局交流學習 - 工作動態 - 廣西...
    2020-12-07 09:30     來源:市自然資源局
  • 廣西欽州:免費電政策惠及低保戶
    供電所工作人員宣傳免費電政策。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胡鴻宇 攝供電所工作人員粘貼宣傳海報。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胡鴻宇 攝廣西新聞網欽州7月27日訊(通訊員 褚夫耀 胡鴻宇)近日,欽州新區供電局組織人員對轄區內的「低保戶」「五保戶」免費電的減免情況進行全面現場核查,同時對免費電政策進一步宣傳,確保免費電實實在在惠及「低保戶」和「五保戶」家庭,以實際行動為扶貧工作出力。
  • 明確自然資源保護的當務之急
    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當下,我們迫切需要轉變對自然資源的態度,深化對自然資源保護內涵、基本路徑的認識,明確自然資源保護的當務之急,變過度開發利用為有效保護、合理開發與節約利用。在此基礎上,今後還要堅持依法保護自然資源,用最嚴格的耕地、水資源、森林和草原保護制度和法律,切實杜絕資源浪費破壞,注重資源節約保護的良好局面。  2.因地制宜選擇自然資源利用路徑  自然資源保護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具體實施起來可以有多條路徑供選擇和使用。  一是資源節約的路徑。
  • 美國教育扶貧的價值、路徑和特點
    發達國家教育扶貧的價值追求是什麼,扶貧的路徑有哪些,呈現哪些特點,了解這些不僅對於理論研究有價值,而且對我國脫貧攻堅及教育扶貧具有借鑑意義。美國教育扶貧的理論和法律依據在發達國家的教育扶貧中,美國不一定做得最好,但卻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扶貧經驗和教訓也相對較多。透過美國的教育扶貧,我們可以大致了解發達國家的相關情況。教育扶貧,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教育手段,來解決扶貧的政策及政策實施的過程。
  • 陽信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織收看自然資源規劃政策推介視頻會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秀利 見習記者 劉殿章 通訊員 杜清軒 濱州報導  為切實推進陽光、透明、開放、服務型政府機關建設,全方位推介自然資源規劃方面的政策舉措,更好的服務企業高效優質發展,12月24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舉行自然資源規劃政策推介會,陽信縣局組織開發區、各鄉鎮(街道)、縣府辦、發改局、工信局、商務科技局、工商聯分管領導及局中層以上幹部收看,會議還邀請了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30餘名駐陽企業家參加。
  • 廣西容縣:加強就業扶貧,鞏固脫貧成果
    「這裡距離縣城很近,周邊是經濟開發區,我們就業有了更多選擇……」12月11日,容縣易地扶貧移民搬遷安置區的搬遷戶黎永瓊高興地說,她從黎村鎮六揚村搬遷到這裡,自己進安置區旁邊的一家工廠上班,每月工資2000多元,丈夫在縣城附近從事建築工作
  • 為了貧困孩子求學路——廣西以教育扶貧全力斬斷「窮根」
    新華社南寧9月1日電題:為了貧困孩子求學路——廣西以教育扶貧全力斬斷「窮根」新華社記者林凡詩近日,廣西桂平一中的應屆畢業生羅雨婷成功辦理了生源地助學貸款,羅雨婷家住桂平市江口鎮胡村,家裡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她以優異成績考取了廣西師範大學。
  • 廣西機電工業學校到貴港市自然資源局交流學習
    在市農投集團召開座談交流會12月3日,廣西機電工業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張國華率隊到貴港市自然資源局交流學習。參觀貴港市嘉龍海傑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隨後來到廣西華奧汽車製造有限公司,考察團一邊聽取公司負責人介紹,一邊就企業產品生產、發展模式等問題進行深入交流。
  • 平安銀行 金融扶貧賦能產業扶貧
    剛剛過去的2018年,我國金融業秉承著拓荒牛的創新精神,不斷探索新路徑、開創新局面,為精準扶貧和定點扶貧做出了重要貢獻。平安銀行作為金融改革的探路者和先行者,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決策,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積極探索新時期金融扶貧工作路徑,讓金融助力脫貧攻堅工作再上新臺階。
  • 華僑城:精準扶貧的六大路徑|扶貧榜樣
    僅恆碧融三家龍頭房企在精準扶貧事業上的投入,就已經超過300億元。它們創新扶貧模式,探索出一條條企業公民新途;它們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創造出一個個扶貧攻堅的奇蹟。樂居財經特別策劃「2020中國責任房企」系列報導,發現中國「扶貧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