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扶貧的價值、路徑和特點

2020-12-22 中國教育新聞網

發達國家教育扶貧的價值追求是什麼,扶貧的路徑有哪些,呈現哪些特點,了解這些不僅對於理論研究有價值,而且對我國脫貧攻堅及教育扶貧具有借鑑意義。

美國教育扶貧的理論和法律依據

在發達國家的教育扶貧中,美國不一定做得最好,但卻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扶貧經驗和教訓也相對較多。透過美國的教育扶貧,我們可以大致了解發達國家的相關情況。

教育扶貧,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教育手段,來解決扶貧的政策及政策實施的過程。教育扶貧的基本理論依據的是人力資本理論,人力資本理論的基本主張是:教育是最好的投資,教育的投資回報率最高。為貧困家庭的孩子提供教育援助,是止住貧困、讓貧困不再代際發展再好不過的辦法。除此以外,美國的教育扶貧政策一直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無論扶貧採用哪種方式,其基本環節都必須經過法律議程而得以法定化,也就是必須通過國會審議才能得到聯邦財政撥款。

美國教育扶貧的另一個重要基礎是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中的公平和非隔離。無論何種膚色,都不能區別對待。換言之,任何形式的區別對待,都是不公平的。在公平思想主導下,所有大學都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絕有能力上大學的學生。就扶貧而言,美國需為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解決學費和生活費不足的問題,這就是佩爾助學金出臺的背景原則。

美國教育扶貧的具體操作方法

美國是西方最發達國家之一,雖然也有成片貧困地區,但是沒有發展中國家那麼嚴重。在美國,城市郊區是最好的地段,很多人在郊區購置房產從而獲得擇校權。而城市中心居住的貧困人口比例相對較大。在很多大城市,都有相對貧困甚至特別貧困的地區,比如紐約布朗克斯區和洛杉磯貧民窟都有數千無家可歸者在街區遊蕩,導致街區的衛生和治安狀況都很糟糕。美國的農村地區儘管沒有郊區富裕,但人們的生活比較殷實,一般也算不上貧困地區。當然,印第安人保留地的經濟條件仍然較差,聯邦政府設有專項扶貧撥款,以解決印第安人的生活和教育問題,例如《美國印第安人自主社區學院援助法案》等。雖然美國沒有明顯的貧困地區,但扶貧工作還是存在的,主要是提供免費午餐、助學金以及就業保障等。家庭貧困的學生可以享受聯邦政府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滿足基本的受教育權利。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基於學生免費午餐的教育扶貧。美國的貧困學生午餐計劃始於1946年,國會把兒童健康看作是國家利益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立法來解決兒童營養健康問題。如今,該計劃覆蓋了1.1萬多所中小學、3000多萬學生,其中1800萬學生能夠享受免費午餐。這些學生的家庭年收入有詳細的標準要求,兩口之家(單親家庭)年收入不得超過18941美元,三口之家不得超過23803美元,四口之家不得超過28655美元,五口之家不得超過38389美元,六口以上家庭也都有具體的規定。貧困家庭標準由農業部設定。

除貧困家庭外,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也可以低價享受午餐計劃,但與貧困家庭學生享受全免費午餐略有區別,即仍須繳納近1/3的飯費。低收入家庭的年收入標準是,兩口之家的最低收入是26955美元,三口之家33874美元,四口之家40793美元,五口之家47712美元,以此類推。可見,美國的免費午餐政策滿足了三方面需求,即國家對於未來人力資源身體素質的要求、學校控制輟學率的要求,以及貧困兒童入學的積極性需求。

基於「上得起大學」的教育扶貧。美國高等教育學費昂貴,州立大學大約每人每年4000-5000美元,私立大學學費更是高得驚人,多數私立大學學費每年高達五六萬美元。而對於午飯都吃不起的貧困學生,可能州立大學也上不起,即便上得起,完成學業的比例也不是很高。在美國,除少數私立學校外,中小學基本免費,只要學生願意,一般都可以讀完K-12課程。1972年,美國通過《高等教育修訂法案》,開始幫助貧困學生排除上大學的經濟障礙。此後,國會議員佩爾提出的法案得到批准,隨即產生了實施近半個世紀的美國聯邦政府佩爾助學金。起初,佩爾助學金為繼續深造的高中畢業生提供經濟資助,家庭年收入在1.5萬美元以下的學生,可獲得每年最高1400美元資助,資助額度不超過所在大學學費的一半。佩爾助學金的申請條件是:必須是擁有規定公民身份的貧困學生;所讀大學必須獲得政府認可,學習必須以獲得學位或證書為目的;必須具有高中畢業證書或政府認可的同等學歷;保證不擁有或買賣毒品;無不良貸款記錄和行政處罰記錄;無接受年限政策限制等。因時代發展和物價上漲等因素,佩爾助學金的標準和資助額度有所提高。在歐巴馬執政時期,佩爾助學金總額已達770億美元,年度資助額達到每人5550美元。因國會財政預算緊縮,雖然佩爾助學金目前仍在執行,但為其「瘦身」的呼聲還是比較高。

基於就業保障的教育扶貧。學生完成高等教育階段學業後,如果找不到工作,不僅無法脫貧,還可能因為貸款上大學而背上沉重的債務。在確保學生就業問題上,美國雖然沒有統一的法律文件加以規範,但也有一些具體政策。第一是通過聯邦政府購買服務來支持貧困大學畢業生(特別是貧困家庭的大學畢業生)快速實現就業。歐巴馬執政時期,政府曾出臺《愛德華·甘迺迪服務美國法案》,鼓勵大學生投身公共服務事業。該法案繼續推行「為美國而教」「美國公共服務行動計劃」和「預備軍官團計劃」等大學生公共服務項目,並增加對5種新型志願隊的支持,包括倡導能源效率和能源保護的清潔能源志願隊、幫助提高學生成就的教育志願隊、幫助改善衛生條件的健康未來志願隊、提供就業信息的機會服務志願隊,以及退伍軍人服務志願隊。

儘管這些措施不只針對貧困家庭大學生,但無疑他們是獲益的大多數。很多貧困家庭大學生畢業後因此解決了就業問題。

此外,美國的就業政策靈活多變,以購買服務方式增加就業機會,已成為美國政府的經常性行為。最近10年來,為解決護士奇缺問題,聯邦政府通過購買服務方式,額外增加了10多萬個護理崗位,以促進護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聯邦政府也曾在特殊時期,通過發放失業金以解燃眉之急。在貧困家庭大學生再就業培訓方面,聯邦政府也提供撥款支持。這些政策和舉措,無論在10年前的金融危機時期,還是今年的疫情暴發和蔓延時期,都有異曲同工之處。諸多政策儘管還顯鬆散,但在幫助貧困家庭大學生就業方面,仍能產生立竿見影的影響。

美國教育扶貧的特點分析

美國教育扶貧有以下三個特點。

讓「國家利益」為教育扶貧背書。扶貧工作既是社會和諧發展的基礎,也是社會發展成熟的表現。美國教育扶貧政策相對成體系,主要因為有國家利益為其背書。美國的教育扶貧主要依據是平權法案及其包含的原則。平權法案始於上世紀60年代,當時有思潮認為「誰成績好誰就有優先升學權」對「少數族裔」是不公平的,因此有必要「適當照顧」弱勢群體,而且應寫進法律條文。該法案的歷史性價值是糾正了美國建國以來種族和群體之間的歧視。由於美國的貧困家庭多為非洲裔和西班牙裔,因此平權法案為貧困家庭的孩子增加入學機會也是一種政策傾斜。此外,國家利益往往成為聯邦政府出臺相關扶貧計劃和政策的基本依據。從為貧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提供免費午餐,到為貧困學生提供佩爾助學金,無不考慮到扶貧項目與國家利益的密切關係。

突出扶貧工作的關鍵性事項和節點。美國教育扶貧的特點就在於關注學生的關鍵性事項,比如入學機會保障、基本營養保障和基本職業保障。將這三大保障聯繫起來,構成了由關鍵節點組成的鏈條:從小要解決入學和吃飯問題;高中畢業後要解決上大學和上得起大學的問題;大學畢業後要解決就業問題。由於這些關鍵性節點相對完善,可以初步判斷,美國的貧困家庭除了生育之外,只要做好一件大事,即讓孩子保持學習興趣,或不失去學習興趣。只要留在學校裡,其他的都由國家政策來保障。不難看出,關鍵性節點的支持,是做好教育扶貧的關鍵。

教育扶貧政策的具體可操作性強。政策能否得到有效執行,關鍵看其可操作性。操作性越強,可期盼的政策效益就越好。美國教育扶貧政策的具體可操作性就很強。教育扶貧首先要解決扶貧資格的問題,貧困標準由農業部確定,滿足標準的學生可以享受這一政策,達不到標準自然就沒有權利享受。美國貧困家庭的年收入標準可以具體到家庭人口,區分如此細密,也給我們很多啟發。以大學助學金為例,貧困大學生的家庭年收入標準十分具體,甚至精確到個位數,哪個家庭是貧困家庭,孩子能否享受助學金,一目了然。要得到補貼,就要提供數據和證據。理由充分,就應該提供幫扶。能不能實施,則取決於國庫的財力大小。

美國的教育扶貧政策和手段有一定優勢,但也存在很多問題。如佩爾助學金一直是國會辯論的經常性議題,不少議員提出要砍掉它或縮減其資助總額。聯邦財政緊張的時候,佩爾助學金始終面臨被壓縮的危險。對印第安人保留地的教育援助,也出現聯邦政策到位而資金不到位的情況。此外,也存在特殊教育問題。在全納教育思潮影響下,特殊兒童隨班就讀的比例有很大提升,但聯邦政府在補貼學校為殘疾人提供必要的物質和人力資源方面還有很大差距。可見,教育扶貧在美國也有一條不斷完善的路要走。(作者洪成文,系北京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曾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

來源:神州學人(2020年第9期)

作者:洪成文

相關焦點

  • 美國STEAM教育是什麼?都有哪些特點?
    此後,STEAM教育迅速躍升為國際教育界的新熱點。STEAM教育發源於美國,經歷了STS-STEM-STEAM幾個發展階段。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範文翔和趙瑞斌,以及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張一春,在《美國STEAM教育的發展脈絡、特點與主要經驗》一文中,詳細梳理了STEAM教育發展的歷史脈絡及特點,同時針對我國實際情況提出了相關的發展STEAM教育的建議。
  • 基於突發事件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價值和路徑
    基於應急管理相關理論,分析黨建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作用,以期在高校突發事件的預防階段進行實效性價值及路徑研究。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應急管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突發事件的類型及產生原因新時期,中國正處於經濟、文化等社會的全面轉型時期,高校社會化程度的提升,引起了高校內突發事件的增多。
  • 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概念、價值、內容與路徑
    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目前主要有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兩類路徑,因其內容的豐富性,教育途徑還有待進一步多樣化發展。教育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積極作用,當前在關於「民族院校」「民族團結」「民族認同」「民族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研究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已成為焦點議題,但尚未形成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系統研究。筆者認為,當前應深入研究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概念、價值、內容與實施路徑。
  • 我國教育扶貧政策的演進邏輯及未來展望
    借鑑歷史制度主義的分析框架,我們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扶貧政策的演進歷程進行了梳理,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從路徑依賴和關鍵轉折點兩個層面來分析我國教育扶貧政策發展和階段變遷原因,進一步探討我國教育扶貧政策制度變遷的深層邏輯,探尋教育扶貧政策的未來走向。
  • 教育扶貧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教育扶貧是實現精準扶貧的重要路徑之一,在扶貧脫貧中取得了明顯成效,深受貧困地區的歡迎。之所以這樣,我認為關鍵還是教育扶貧在扶貧脫貧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具體表現在:一、教育扶貧的地位如期打贏和打好脫貧攻堅戰已經成為我國當前最大的政治責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兩不愁三保障」作為實現貧困縣脫貧摘帽和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底線目標也已經成為脫貧攻堅的主要任務,其中保障義務教育是一項重要內容。
  • 「賦權式扶貧」的價值追求與推進路徑
    如何激發脫貧的內生動力,尊重扶貧對象主體地位,需要通過「賦權」激發脫貧對象的自主積極性。脫貧對象「先天不足」環境因素制約。扶貧對象所處的農村地區多屬於自然災害頻發、自然資源稟賦不強、地理位置偏僻地區,交通、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數量不足、質量不高,基礎設施匱乏,制約了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
  • 華僑城:精準扶貧的六大路徑|扶貧榜樣
    樂居財經 嚴明會 發自深圳「由六個不同顏色的『手掌』組成互動感的圖形,寓意華僑城及旗下子公司戮力同心、扶貧攻堅,也代表華僑城精準扶貧「六大路徑」——人才扶貧、產業扶貧、基金扶貧、旅遊扶貧、短板扶貧、文化扶貧。」
  • 美國教育的三個特點
    針對「錢學森之問」,筆者對世界上比較發達的美國教育進行了研究。從世界上看,美國站在了科技最先進的行列,換一個角度看,世界上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最多的還是美國。美國教育以體制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善於培養創新型人才而著稱,拋去各種因素,單就教育而言,是有可取之處的。   尊重每個人的價值。
  • 湖南省教育扶貧工作研討會在我校召開
    他在簡要介紹了學校發展情況和扶貧工作成績後指出,舉行湖南省教育扶貧工作研討會,其目的就是為了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於教育扶貧的重要論述,學習教育扶貧的最新精神、最新進展,總結推廣各高校在教育扶貧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進一步推進全省高校在教育扶貧與鄉村振興研究與實踐中的交流與合作。 省扶貧開發辦公室協調處副處長饒楊在會上講話。
  • 幼兒園國學啟蒙教育價值理念與路徑探析
    關鍵詞:國學;啟蒙教育;價值理念;路徑探析作者簡介:杜青芬(1985—)女,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生,濰坊工程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民族教育、比較教育。因國學啟蒙教育的對象是幼兒,故本文取狹義的國學內涵,以國學中儒家經典著作對幼兒身心發展的影響為出發點,從而保證整個研究具有現實針對性而不泛泛而談。二、幼兒園國學啟蒙教育的價值理念國學是中華民族傳統核心價值理念和追求的文化體現,廣博豐富,深奧精微。
  • 教育部:發揮高校優勢,打造高校扶貧特色路徑
    發動全校力量,調動校友和社會資源,引導各類資金、管理要素等向定點縣聚集,創新開展各類特色扶貧項目,形成了教育扶貧、智力扶貧、健康扶貧、科技扶貧、產業扶貧、消費扶貧、文化扶貧等七大類高校扶貧特色路徑。在此基礎上,教育部連續舉辦五屆直屬高校和三屆省屬高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典型項目推選活動,累計產生133項高校扶貧典型項目,起到了很好的引領示範和推廣作用,為下一步總結提煉中國扶貧「高校方案」提供了紮實的案例基礎。
  • 【中國新聞網】著眼未來 中科院部署教育扶貧和心理扶貧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表示,該院著眼未來,部署教育扶貧和心理扶貧工作。  白春禮說,目前,中科院在內蒙古庫倫旗和貴州水城縣,幫助當地共建了4所小學和幼兒園,提升當地教育水平;中科院還在內蒙古庫倫旗開展各類心理幫扶活動,覆蓋當地1500多個家庭以及教師、一線扶貧幹部等人群;中科院所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也發揮教育特色,在貴州六枝特區開展的教育培訓、教育扶貧和科普方面都做出品牌。
  • 探索教師核心素養的價值和實踐路徑
    教育的發展和人的發展需要的是教師綜合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對於教師核心素養的探索要以學術理論和學術價值去引導教師核心素養提升路徑的實現。哈爾濱師範大學在2018年12月舉辦了中國教育學會地理教學專業委員會2018年綜合學術年會,是以學科教育對於教師技能和素養的要求作為切入點,去探討教師核心素養的深層價值以及實踐的路徑和意義。
  • 轉變觀念—中國扶貧走出新路徑
    邢臺靠近發展勢頭強勁的首都地區,其總人口算上市區和所有周邊市轄縣大約為730萬左右。該市因其區位特點可謂喜憂參半。雖然,當地人從長遠考慮也想搭上北京和天津發展的順風車,但是現實卻是另外一碼事。許多勞動力,特別是有才華的年輕人奔向工資高、發展機會多的首都,老年人、婦女和兒童留守在家。
  • 【借鑑】美國社區學院的教育特點
    【借鑑】  美國社區學院的教育特點   美國社區學院發展至今已有100年歷史。在最初階段,它只提供初級的高等教育,其規模和社會影響都無法與現在的社區學院相比。  美國的社區學院從成立之初就將轉學教育當作自己的主要任務之一。學院設有專門的轉學銜接機構和專門人員負責此項工作。在美國取得學士學位一般需要拿到120以上的學分,在社區學院得到副學士學位通常需要60-70學分,對於轉學教育的學生來說,這部分學分是可以帶到大學並獲得承認的。
  • 美國大學教育的特點
    就是因為看上了美國留學的這些特點,才會喜歡上這個國家來留學的,相信很多學生都是帶著同樣的想法過來的,想要在這個專業內取得更好的成就才會選擇美國來留學的,現在的各國教育當中美國教育水平可以說是全世界都頂尖的,其教育環境也是相對來說比較輕鬆的,所以很多學生們都喜歡用這裡當成是自己出發的起點
  • 河北:山區教育扶貧折射「扶貧之路」困境
    「扶貧先扶智,教育扶貧是一個很好的扶貧路徑。」河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袁立壯說,這需要加大對貧困地區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貧困地區教育條件。同時,袁立壯認為教育扶貧要「先扶教師」。面對現實中的困難,河北省教育廳在2018年上半年教育扶貧工作總結裡指出,要抓好教育扶貧「十大工程」,包括全面改薄工程、山區教育扶貧、營養改善計劃等工程,同時突出「兩個重點」,包括控輟保學和學生資助。河北省教育廳財務處處長王紅衛表示,下一步,教育扶貧將確保義務教育階段孩子有學上、上得起。
  • 新時代影視文藝作品的價值引領和實現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 影視文藝作品 價值引領 實現路徑 【中圖分類號】G120 【文獻標識碼】A經過長期的發展,影視文化已成為我國文化價值系統中的重要構成要素,對國民價值觀的影響和引領作用越來越明顯。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文藝的作用,指出「文藝是給人以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的」。
  • 新時代我國食育扶貧理論與實踐模式——通遼庫倫旗食育扶貧試點
    扶貧工作的轉變隨著我國社會發展步入新時代,扶貧工作從以經濟幫扶為主的單一維度向經濟、生活、衛生、教育幫扶等多維度視角轉變;在扶貧路徑方面,從設定和實現階段性目標向建立扶貧長效機制轉變;在扶貧動力方面,從外力推動向主體能動轉變。從單一維度到多維度長期以來,我國採用以經濟收入為核心指標的扶貧瞄準機制。
  • 依託新職農水產專業學歷教育平臺助力精準扶貧出成效
    項目首提「兩試兩補」精準招生、「種子」與「星火」培育目標定位等新理念,首創精設模式、精定課程、精編教材、精選教師、精造資源、精用教法的 「六精」培養新模式,建立了具有精準扶貧接續教育鮮明特質的長效保障機制,改革創新的力度大、程度深,具有獨創性,對當前精準扶貧戰略下的教育扶貧具有獨特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