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貧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2020-12-13 中國青年網

教育扶貧是實現精準扶貧的重要路徑之一,在扶貧脫貧中取得了明顯成效,深受貧困地區的歡迎。之所以這樣,我認為關鍵還是教育扶貧在扶貧脫貧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具體表現在:

一、教育扶貧的地位

如期打贏和打好脫貧攻堅戰已經成為我國當前最大的政治責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兩不愁三保障」作為實現貧困縣脫貧摘帽和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底線目標也已經成為脫貧攻堅的主要任務,其中保障義務教育是一項重要內容。《「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能力明顯增強,職業教育體系更加完善,高等教育服務能力明顯提升,教育總體質量顯著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水平接近全國平均水平。」作為貧困地區脫貧治本之策的教育扶貧,是順利實現脫貧攻堅的重要保障,是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更是實現穩定脫貧的前提條件。

二、教育扶貧的作用和特殊優勢

教育扶貧通過彌補貧困地區教育短板以提高貧困人口基本文化素質,發展職業教育以提高貧困家庭脫貧致富內生能力,統籌各類教育均衡發展,阻斷貧困代際傳遞,並最終實現貧困地區穩定而長久的脫貧。充分發揮教育在扶貧攻堅中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既是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支撐,也是後小康時期強國戰略的需要。

1.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之策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從貧困的代際傳遞來看,父輩的人力資本水平是其家庭獲得收入的重要因素,上一代所擁有的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可能通過代際傳遞的方式影響下一代。教育為貧困地區的貧困人口實現縱向流動、阻斷代際傳遞提供了可能,許多貧困家庭的子女通過努力提高受教育水平,獲得更高的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積累,打破了貧困惡性循環的鏈條。

貧困地區教育具有很強的正外部性特徵,它不僅可以斬斷貧困的惡性循環鏈,還能為貧困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輸送優質的人力資源,有助於加快貧困地區群眾增加收入的步伐,為縮小我國居民收入差距發揮重要作用。

2.教育扶貧是提升扶貧脫貧質量和可持續性扶貧的有效路徑

教育不僅是一項權利,同時也是對人們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投資。不可否認,依賴外部物力投資,在一定時期內,貧困家庭可以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增長,但是如果不重視人力投資,人力資本水平得不到提高,外部力量撤走之後,「返貧」現象極易發生,如此以來影響扶貧脫貧質量。

扶貧脫貧的關鍵是貧困人口能力的提升,不僅包括生計能力,更重要的是發展能力的提升以及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等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只有這樣,扶貧脫貧才具有可持續性,脫貧的質量才會高,才會減少和減低「返貧」現象。因此,從長遠來看,要從根本上消除貧困,離不開教育,要將教育作為擺脫貧困的治本之策,提升貧困地區及貧困人口脫貧的可持續性。

3.教育扶貧是培育貧困人口內生動力的重要內容

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是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重要論述的深刻內涵。「扶志」就是要把貧困農民自己主動脫貧的志氣「扶」起來,增強他們脫貧增收的主觀能動性。「扶智」就是從農村普通教育、職業教育、農技推廣等方面或是通過升學、轉換職業等方式實現勞動力轉移,或是培育有科技素質、有職業技能、有經營意識與能力的新農民。「扶志」與「扶智」都要依靠教育扶貧,教育扶貧的成效不僅可以產生經濟效益,而且可以產生精神力量。當前為了有效緩解脫貧攻堅過程中的難題,必須激發貧困主體的內生動力,形成可持續發展動力,發揮教育在扶貧開發中關鍵性作用,把「外部推動」和「內生動力」有效結合,實現「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轉變,這樣才能真正增強扶貧脫貧的動力源泉。教育扶貧就是營造起扶貧扶志扶智的環境,解決人的素質先脫貧,轉變一些貧困人群的「等靠要」觀念,引導貧困農民家庭主動發展致富。因此,國家明確了教育優先的戰略定位,貧困地區的教育發展和教育扶貧是優先中的優先,得到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這也是教育扶貧的特殊優勢。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扶貧研究院 張琦)

相關焦點

  • 民辦學校在國家教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998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明確規定:「國家鼓勵企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他社會組織和公民等社會力量舉辦高等教育,參與和支持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1999年,國務院批轉教育部  這些政策的闡述,從法律的角度,從政策保障的角度,明確了民辦教育的重要地位、顯著作用、應有權利和應盡義務,為民辦高校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 劉守英:重新界定農業的基礎地位和作用
    【劉守英:重新界定農業的基礎地位和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全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教授劉守英指出,在農業發展的新的階段,我們需要重新定義農業。未來中國農業要實現根本轉型,必須重新認識和定義農業。
  • 教育扶貧:衡山縣針對特殊學生開展「送教上門」服務
    扶貧扶智,教育先行。為了讓每一位孩子都能接受教育,衡山縣教育局針對不能正常入學的特殊學生開展「送教上門」服務,解決了全縣56名殘疾學生的上學問題,讓他們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樣,享受學習的快樂。今年11歲的陳錦家是羅婷所教學生中最特殊的一個。由於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礙,陳錦家無法像同齡孩子一樣與他人正常生活與交流。
  • 我國教育扶貧政策的演進邏輯及未來展望
    >  內容提要:教育扶貧政策對推進脫貧攻堅戰略具有關鍵性作用。自1979年以來,隨著我國扶貧工作的深入,教育扶貧政策不斷發揮著不容小覷的重要作用。縱觀40年來政策發展的歷程,依據主要關鍵轉折點和階段特徵,本文將我國教育扶貧政策的演進歷程劃分為三個主要階段。
  • 鄉村振興,教育扶貧如何持續發力
    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教育扶貧具有基礎性、根本性作用。作為扶貧工作分類施策的內容之一,「發展教育脫貧一批」較之於發展生產、易地搬遷、生態補償、社會保障兜底等形式,意義更加重大、作用更加長遠。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如何依靠教育改變人的素質、提高人的能力,實現貧困人口根本脫貧,從而推動鄉村振興,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 美國教育扶貧的價值、路徑和特點
    發達國家教育扶貧的價值追求是什麼,扶貧的路徑有哪些,呈現哪些特點,了解這些不僅對於理論研究有價值,而且對我國脫貧攻堅及教育扶貧具有借鑑意義。美國教育扶貧的理論和法律依據在發達國家的教育扶貧中,美國不一定做得最好,但卻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扶貧經驗和教訓也相對較多。透過美國的教育扶貧,我們可以大致了解發達國家的相關情況。教育扶貧,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教育手段,來解決扶貧的政策及政策實施的過程。
  • 學校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哪一個更重要?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對象自有不同的觀點。我們可以形成的共識,一是在個體成長及社會同一化的過程中,三種教育缺一不可,而家庭教育在人格塑造、價值觀培養、行為習慣養成等方面,起著基礎性作用;二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邊界日益模糊,家庭教育不再是家長自己的事,學校和社會更多地參與到家庭教育中,承擔著服務與指導的重要功能。
  • 遊戲在原蘇聯學前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遊戲在原蘇聯學前教育體系中佔據著最重要的地位。原蘇聯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馬卡連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列昂節夫、艾裡康寧都重視遊戲的教育作用,並有專門的研究。克魯普斯卡婭在她的《論學前教育》中寫道:「遊戲對學前兒童有著特殊的意義:遊戲對於他們是學習,遊戲對於他們是勞動,遊戲對於他們是一種嚴肅的教育形式。學前兒童的遊戲是一種認識周 圍事物的方法。」馬卡連柯在高度評價兒童遊戲的教育作用時寫道:「遊戲在兒童生活中具有極重要的意義,具有與成人的活動、工作和服務同樣重要的意義。兒童在遊戲中怎麼樣,當幼兒長大的時候,他在許多方面的工作中也會怎麼樣。
  • 教師都具有法律地位特殊性了,那就實施教育或特殊公務員制度吧!
    在《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有一點被明確:確立公辦中小學教師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特殊的法律地位。中小學教師被認定為國家公職人員,雖然不是指公務員但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這種提法具有提高教師地位的傾向性。
  • 益民中學迎接區教育扶貧和控輟保學工作檢查
    8月6日上午,區教育體育局基教科孟鑫峰科長、資助中心王立粉主任一行五人蒞臨益民中學,實地檢查教育扶貧和控輟保學工作。在益民中學會議室,基教科領導一邊查閱學校教育扶貧工作資料,一邊和王懷市校長交流,詢問教育扶貧工作情況,特別關注建檔立卡貧困兒童、殘疾兒童、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兒童是否全部入學。
  • 河北:山區教育扶貧折射「扶貧之路」困境
    他解釋道,教師是教育扶貧的關鍵,高水平、高素質的師資隊伍不僅對貧困學子的學習很重要,而且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更好地將德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灌輸給學生,對孩子們健康成長成才起到關鍵的作用。他認為,應該加大投入,提升貧困地區教師隊伍的數量與質量。
  • 凝練教育扶貧的中國經驗
    在中國扶貧開發攻堅戰中,教育扶貧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發揮了積極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努力讓每一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等一系列重要論述指引了教育扶貧工作的有序開展。
  • 從英語的地位和作用思考英語教學
    因此,很有必要從英語的地位和作用的認識出發,探討英語教學的前路。  二、英語的地位和作用  英語已經成為全球通用語(globallinguafranca)。歷史上,在羅馬帝國興盛之時,其觸角所及人多地廣,拉丁語一度成為通用語,而且影響至今,植物學、醫學等許多領域仍經常可見拉丁文。
  • 【中國新聞網】著眼未來 中科院部署教育扶貧和心理扶貧
    【中國新聞網】著眼未來 中科院部署教育扶貧和心理扶貧 2020-11-16 中國新聞網 孫自法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表示,該院著眼未來,部署教育扶貧和心理扶貧工作。
  • 教育扶貧家訪記錄
    教育扶貧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我校制定了相關的工作目標,切實關愛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成長。近幾天,校長以身範垂,其他老師緊隨其後,兵分兩路深入xx鄉各村的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家庭進行了家訪活動。
  • 以「科技」為槓桿,撬動教育扶貧的新天地
    青椒計劃是教育領域一個切口,折射出教育在科技賦能下的滄桑巨變。「科技」的力量身處北京,我每一天都感受和體驗到科技給生活帶來的巨變。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常青基金」甘琦副主任說,科技打破了地域的壁壘,讓全國最頂尖的教育和培訓資源快速送到鄉村,實現教育普惠。值得注意的是,科技的這種「聯接」還體現在,通過鄉村教師之間的連接,增強了他們的心理歸屬感,尤其是特崗教師更是如此。張慶平老師在接受採訪時坦言,從城市到鄉村,自己有時候會迷茫:為什麼要去大山裡教書?未來會怎麼樣?
  • 與愛同行,暖心扶貧——北大培文貴安高級中學教育精準扶貧暖心家訪...
    教育精準扶貧,重在扶教扶智。為深入貫徹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進一步推進和落實「扶持對象精準」要求,聚焦建檔立卡貧困戶,對貧困學生實行精準化識別、動態化管理,準確掌握底數,落實教育扶貧政策。北大培文貴安中學各班級的老師們走村竄寨,愛心家訪活動持續進行中。
  • 【媒體聚焦】安徽青年報專題推介我縣教育扶貧經驗:深化教育扶貧...
    為打贏教育扶貧攻堅戰,肥西縣統籌謀劃教育扶貧機制,形成縣教育體育局、中心學校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為打贏教育扶貧攻堅戰,肥西縣統籌謀劃教育扶貧機制,形成縣教育體育局、中心學校、村小學和縣政府、鄉(鎮)、村(居)雙軌聯動、齊抓共管的教育扶貧工作新格局。
  • 教育扶貧,惠及民生
    2020年8月6日,為深入了解近年來教育扶貧政策對人民生活產生的巨大影響,我配合扶貧工作隊工作人員深入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官兒鄉官兒中學對學校校長、部分學校教師以及同學們進行採訪,並採訪了相關家長,了解他們的生活。
  • 請談談你對新時代教師的作用和地位的看法
    請談談你對新時代教師的作用和地位的看法。【參考答案】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他們的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一方面,教師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正所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另一方面,教師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習總書記強調廣大教師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書育人,嘔心瀝血,默默奉獻,為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作出了重大貢獻。對社會來說,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繼承者和傳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