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為槓桿,撬動教育扶貧的新天地

2020-12-27 閆躍龍

張慶平,在大學畢業後報名成為了一名特崗教師,分配到雲南省文山富寧縣木央鎮木令村木令小學任教。「剛到時,身處偏遠的大山也曾感到困惑、迷茫,直到加入青椒計劃,我的生活仿佛打開了一個新天地,不用走出去也能學到無窮的新知識……」

張慶平老師提到的「青椒計劃」,全稱為「鄉村青年教師社會支持公益計劃」,「青椒」是「青教」的諧音。2017年,青椒計劃在教育部教師工作司指導下,由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北京師範大學、滬江「互加計劃」聯合國內教育公益機構、企業、政府組織、學術研究機構共同發起,通過線上直播授課的模式,為鄉村青年教師提供系統性培訓。今年,「青椒計劃」更是延伸到了國家實施的農村特崗教師計劃中,聯合多方組織機構更有針對性服務於特崗教師,為這些新入職的特崗教師免費開展為期一年的網絡遠程培訓,為網際網路+背景下鄉村教師成長探索出新的途徑。

青椒計劃是教育領域一個切口,折射出教育在科技賦能下的滄桑巨變。

「科技」的力量

身處北京,我每一天都感受和體驗到科技給生活帶來的巨變。但是,在深入採訪後,筆者不由得深深為青椒計劃點讚,這真的是一項創舉,將科技用於以往總被我們忽略的鄉村青年教師的成長教育,讓科技真正惠及偏遠的山區。

在其中,科技展現出的是「聯接」的力量。這個「聯接」首先是實現了地處偏遠的農村地區的鄉村青年教師與一線優質教育資源的聯接。每天,北師大、華東師大、首師大及全國各高校專家、一線優秀教師通過直播的方式為遍布全國的鄉村教師上課,為他們提升專業能力,帶來前所未有的學習機會。

張慶平老師說,作為一個特崗教師,一般被分到鄉村小學時,因為條件所限,所教的科目不一定就是自己的專業或者擅長,比如可能你報的是體育,但需要教語文、數學。這個時候,就需要成為全能,需要迅速提升專業知識、專業能力。青椒計劃可以讓地處大山這樣偏遠地區的老師們迅速補齊短板,提升教學水平。

這就是科技的力量!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常青基金」甘琦副主任說,科技打破了地域的壁壘,讓全國最頂尖的教育和培訓資源快速送到鄉村,實現教育普惠。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的這種「聯接」還體現在,通過鄉村教師之間的連接,增強了他們的心理歸屬感,尤其是特崗教師更是如此。張慶平老師在接受採訪時坦言,從城市到鄉村,自己有時候會迷茫:為什麼要去大山裡教書?未來會怎麼樣?通過青椒計劃,她認識了很多像她這樣有類似經歷的特崗老師,她們志同道合,互相交流、鼓勵,增強了對未來的信心。通過青椒計劃,他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一群人在努力奮鬥,給大山裡的孩子們帶去知識,幫助他們走出大山。

甘琦副主任將青椒計劃的創新總結為課程模式創新、成長模式創新、激勵機制創新、扶貧模式創新。其中的成長模式創新,是科技所帶來的社群學習,鄉村教師跨越地域、年齡、職稱、學歷的邊界,在社群中學習、分享,而一些優秀的青椒學員也成為助教,她們負責對學員的課後作業進行篩選、評分,日常在學習群裡解答學員問題,直播課前主持暖場環節等,充分激發了青椒學員的學習積極性與凝聚力。

科技正在聯接起「人與人」、「人與知識」,展現出溫度的一面。

教育扶貧的「新」天地

2015年,國務院頒布《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將鄉村教師隊伍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其中明確提出,「必須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甘於奉獻、紮根鄉村的教師隊伍,為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堅強有力的師資保障」。

鄉村教師在中國有300萬名之多,他們長期堅守在邊遠貧困地區,為鄉村學童播撒知識的火種,支撐著我國32%的初中、62%的小學、34%的幼兒園的教學點。他們是阻斷我國代際貧困傳遞的工程師,但事實上他們自己也處在某種貧困之中,不僅教育資源匱乏,而且與同行交流困難,心理上有很多困惑和迷茫。

一般的教育扶貧多是針對偏遠地區的孩子們,要麼是捐助校舍、設備等硬體,要麼是一線老師支教等提供扶智的舉措。青椒計劃獨闢蹊徑,聚焦鄉村教師,通過科技的方式給這個特殊群體帶去培訓,提升他們的知識能力,開闢出一個教育扶貧的「新」天地。據了解,青椒計劃實施三年多來,已經覆蓋全國23個省級行政單位,426個區縣,16738所學校的79965名青年教師。

鄉村教師是鄉村教育的重要支點,他們的教學能力提升,將能很好地帶動更多的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提升。友成基金會副秘書長苗青表示,友成基金會一直秉承著一個理念,即人的成長是最大的公益,鄉村教育的核心關鍵點在教師,教師的成長一定會帶來學生的改變、鄉村的改變。

筆者在調研青椒計劃中發現,眾多的鄉村教師在收看直播後,將學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迅速用到課堂上,為當地教育帶來變化。

例如,江西贛州市寧都縣第四中學艾亮亮老師在《青椒計劃學習有感》中寫道,「(青椒計劃的培訓)對我教學有了很大改變,改變了我之前一味灌輸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上我也嘗試應用涼水井中學的先進教學理念和創新的教學方式,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改變了原先乏味單調的課堂氣氛。例如,我巧妙的應用李慧老師在《化學融合》中所提多學科融合方法應用在《葡萄糖》中的教學上,利用化學與生物相融合,讓學生應用生物知識解釋釀製葡萄酒的化學原理等,讓學生體驗化學的趣味性……」

後記:科技與新木桶

國務院參事、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副理事長湯敏曾經提煉出一個「公益新木桶理論」。「如果大家都把自己最強項拿出來與別的機構合作,就相當於把自己最長的那塊『木板』拿出來,這樣就能拼出一個新的更大的木桶。

「青椒計劃」不就像是一個「新木桶」嗎?作為聯合發起單位的這30多家機構和組織,都充分發揮「長板」作用,共同為鄉村教師提供免費、專業、前沿、可持續的培訓。

這其中,華為WeLink這樣的科技也在「新木桶」中扮演起重要的角色,WeLink為青椒計劃提供了平臺級的解決方案,聯接業務,聯接團隊,聯接設備,以及聯接知識。甘琦副主任在接受採訪時透露,今年的青椒計劃基於WeLink可以將直播、打卡、社區等功能匯聚在一起,還能開發小應用,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和系統化集成能力。

泰戈爾曾這樣寫道:「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幹葉的事業吧,因為它總是謙遜地低垂著它的綠蔭。」 無數像張慶平老師這樣的特崗教師、鄉村教師們,幹的就是葉的事業,她們放棄了在城市工作的機會,毅然決然地走進大山,是他們為大山裡的孩子們帶去了知識、帶去了希望。而科技讓他們更好地實現夢想,為他們的堅持注入力量。

展望未來,科技日新月異,將能在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科技從來不是為了擴大世界的差距,而是要竭盡所能的包容彼此的差異,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普及,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地區都能在數字世界享受到紅利,科技普濟天下。例如,苗青就說,期待著全息投影等更先進的技術能夠用在青椒計劃中,那時候即使身處大山,也將能在科技的賦能下像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一樣有沉浸式的培訓體驗。

相關焦點

  • 【助企】科技企業遭遇融資難,渝北撬動金融槓桿為企業解困
    【助企】科技企業遭遇融資難,渝北撬動金融槓桿為企業解困 2020-12-19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金澤:用槓桿撬動名校資源打破擇校熱
    原標題:金澤:用槓桿撬動名校資源打破擇校熱  記者日前獲悉,北京市16幅區縣教育的新版圖已經呈現在市民面前。為推進優質均衡,力促教育公平,北京市級部署帶動各區縣因地制宜、謀劃布局,整合開發本區域優質教育資源圈,著力「兩個槓桿」,撬動「兩個突破」,即以優質教育資源的重組和整合為槓桿,撬動公平與均衡問題的突破,從根本上緩解擇校矛盾,實現教育公平從機會均衡向實際獲得的均衡邁出實質性步伐;以考試評價改革特別是中高考改革為槓桿,撬動素質教育與減負問題的突破,形成以優質、均衡、公平為特徵的「北京新教育地圖」。
  • 龔克:科學技術是撬動可持續發展目標加速實現的重要槓桿
    近日,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龔克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科學技術是撬動可持續發展目標加速實現的重要槓桿,疫情之下,這一點尤顯重要。龔克指出,可持續發展擺在第一位的目標就是消除貧困,緊接著是零飢餓、良好的健康與福祉、優質教育、性別平等、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等。這次疫情來臨,對全球可持續發展在過去幾年取得成果的造成明顯的負面影響,其中最大的打擊是貧困,有關國際組織估計會有數以億計的脫貧人口返貧。
  • 永和村:集體經濟撬動富民強村「槓桿」
    永和村:集體經濟撬動富民強村「槓桿」 2020-06-11 2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隴川縣稅務局運用「多民族槓桿」撬動「大黨建」
    原標題:稅務局運用「多民族槓桿」撬動「大黨建」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隴川縣稅務局將主題教育與「黨建+民族」的大黨建品牌相結合,夯實黨建基礎、厚植黨建根基。  隴川縣稅務局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指導思想,結合稅務工作需求和本地特色,以黨建為引領,積極與民族小學、民族中學聯動,深入推動青少年稅法宣傳教育,開展稅收宣傳進校園、講稅課、青少年稅法大學堂、「稅收伴我成長」主題演講比賽等活動,增強稅收意識,以小手牽大手的形式鼓勵公民學習稅法,在全社會形成尊崇稅法、學習稅法、運用稅法的良好長效機制;聯合縣公安局、邊防部隊、打私辦等職能部門,到邊境村寨開展
  • 5億投入撬動120億投資 背後的「槓桿」是什麼?
    位於都江堰市柳街鎮的川西音樂林盤成網紅打卡點,圖為其中的音樂玫瑰園在許多地方發展的探索中,怎樣以最小的成本撬動最大的市場,這是個重要的命題。       2019年上半年,都江堰交出的一份成績單讓人眼前一亮——地方政府投入5億元,卻拉動了超過120億固定資產投資,民間投資佔比居成都市各區縣第一名。       政府小投入拉動民間大投資,背後的那根「槓桿」是什麼?
  • 國家開發投資集團劉洋河:扶貧基金撬動產業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扶貧基金撬動產業發展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扶貧辦主任 劉洋河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5月,是央企中唯一的投資公司和首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單位25年來,國投集團始終把扶貧工作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社會責任來抓。據統計,25年來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15億元,派駐扶貧掛職幹部121人次,重點實施基礎設施、醫療、教育幫扶等「兩不愁三保障」項目。
  • 含山縣財政局:四措並舉「撬動」金融槓桿服務經濟發展
    含山縣財政局:四措並舉「撬動」金融槓桿服務經濟發展   一、助力民營企業發展。今年以來,共為150餘家企業授信貸款達6億多元,完成新型政銀擔擔保業務799筆4.5億元,在保餘額14.2億元,其中科技擔保2.6億元,佔目標任務的131.5%。  三、推進企業掛牌上市。截至目前,已完成2家企業在安徽省股權託管交易中心科創板掛牌,14家企業已收集相關資料正待掛牌審批,安徽同興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首發上市。
  • 撬動強村富民「槓桿」 慶元黃田「村企聯姻」促項目聯建
    近日,黃田鎮湖頭村新成立的恆盈食用菌棒加工廠成為菇農熱議的話題。不少菇農都盼著能從加工廠裡買到今年年末的灰樹花菌棒,而這一切的資金源頭都來自浙江中遠置業有限公司、浙江浙礦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長興國泰康復醫院等三家結對企業的幫扶資金。
  • 小小燕麥粒撬動武川扶貧大產業
    同時,燕谷坊集團積極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4年來累計為64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每人每月資助50元,全年資助600元,共支出3.84萬元;累計為31名貧困戶大學生提供免息借款,每人每月可借款500元,全年可借款6000元,大學畢業後三年內償清,共支出經費18.6萬元。
  • 以市場槓桿撬動用水新時代 水權交易挺進深水區
    【中國環保在線 原創視點】聚焦時事要聞,追蹤環保動態,關注現場,《環保視野》為您一網打盡每日新環保快訊。  以市場槓桿撬動用水新時代 水權交易挺進深水區   種種跡象顯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思路在水資源領域正漸入佳境。水權,這個我們現在還不太熟悉的事物,將在未來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截至目前,中國水權交易所已促成近10筆水權交易,累計實現交易水量近9億立方米,交易價款5億多元。
  • 真正厲害的人,其實都擁有「槓桿思維」!到底什麼是槓桿思維?
    答案是:憑的是「槓桿思維」。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有句話流傳千古:「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這就是物理學上我們所講的「槓桿原理」。槓桿原理其實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驅動力之一。社會上許許多多的事物都存在槓桿的影子,比如大到金融投資、社會的規章制度的制定、企業的頂層設計,小到買房、找工作等。而槓桿思維則是槓桿原理延伸出來的另一種在思維層次上的表述。槓桿思維的核心在於用儘可能少的成本去撬動更多的資源,從而達到收益最大化。槓桿的訣竅在於找到事情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 撬動孩子學習興趣和好成績的槓桿是成就感
    讓我覺得這一年來為課題辛苦付出的一切汗水和委屈,我覺得都值得了。我們成年人尚且如此需要別人的肯定鼓勵,更不用說正處於成長時期的學生們了吧。恰到好處的成就感能最大限度地撬動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成就孩子好成績的槓桿和原理。
  • 「牽手」上市公司 央企扶貧基金出產業化扶貧新路
    ■截至今年10月底,央企扶貧基金投資撬動社會資本2600億元,全部達產後帶動55萬人直接或間接就業,為就業人口每年提供收入48億元,為地方政府每年提供稅收36億元。2020年漸至尾聲,中央企業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下稱「央企扶貧基金」)悄然重回資本市場視野。
  • 槓桿思維,提升人生的轉化率
    如何做才能撬動合作方為你砸錢做市場?如何做才能更好地招募到商業合作夥伴(或合伙人)?為什麼大多數的富豪他們之所以能夠快速的崛起,快速的賺取人生的第一桶金?不僅僅是透過自己的努力,除了他們自身拼命的努力之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撬動了原本不屬於他的資源。
  • 湖北稅務:脫貧攻堅戰場上的「槓桿力量」
    在湖北脫貧攻堅戰場上,活躍著一支「藍色」小分隊:他們送政策上門,與企業互動,駐鄉村幫扶,以稅收為杆槓,撬動各種社會力量助力鄉村脫貧,成為獨特的「槓桿力量」。「稅收是國家調控經濟運行的重要手段。湖北稅務部門充分發揮稅收政策『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增強政策引導、吸聚效應,促進貧困地區土地、勞動力等要素煥發新活力,為湖北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稅務力量。」國家稅務總局湖北省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胡立升說。稅收紅利為扶貧「造血」 減稅降費,興農富農。
  • 撬動2600億元、帶動55萬人就業 扶貧基金牽手上市公司有奇效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撬動2600億元,帶動55萬人就業,扶貧基金牽手上市公司有奇效!其中,央企扶貧基金以5億元獲配金額位列獲配金額第二位。兩周後的12月1日,央企扶貧基金又出現在居然之家的定增名單中。根據居然之家披露的認購結果,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與小米科技、阿里巴巴等23名對象被確認為居然之家35.95億元定增的認購對象。
  • 特長變優勢,「畫」出扶貧新天地
    找準著力點,才能夠為貧困地區帶去新的希望。「雖然遠在深山之中,但村子自然風光好,人文風情也很濃鬱。」2018年3月,38歲的唐濤華被選派到簡家嶺村扶貧,擅長美術和書法的他被這裡吸引住了。而正是因為這個美術和書法的特長成為了改變這個地方的優勢,也成為了貧困群眾擺脫貧困的「敲門磚」,「畫」出了扶貧的新天地,也畫出了貧困群眾的新生活。
  • 瑪咖「小支點」,支撐精準扶貧「大槓桿」
    這一年,精準扶貧工作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動員部署下,開展得如火如荼。似乎並不是特意安排,而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發展,曲水瑪咖產業鏈在促進群眾增收、推動精準扶貧上發揮了有力的作用。為培養農牧民技術骨幹,曲水縣「四業辦」以才納鄉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為依託,舉辦瑪咖、雪菊、鬱金香等新品種種植培訓,農牧民學技術的同時還能得到培訓補貼,直接增加了現金收入。收穫瑪咖
  • 北京科技大學構建教育精準扶貧體系
    北京科技大學自2012年正式確定定點扶貧秦安縣以來,通過多種渠道進行調研、溝通,了解當地情況和實際需求,不斷創新扶貧開發思路和方法,確定了以「教育扶貧」為主體的幫扶思路,一步步探索實施,逐漸形成了一套與國家政策相匹配、與地方需求相吻合,且高校系統內可以有效實施的 「以轉變幹部觀念、提升教育水平、做好學生幫扶為主線的教育精準扶貧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