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門口就能夠買到整根菌棒,而且菌棒廠產生的效益還能讓村集體拿到分紅,一舉兩得。」近日,黃田鎮湖頭村新成立的恆盈食用菌棒加工廠成為菇農熱議的話題。不少菇農都盼著能從加工廠裡買到今年年末的灰樹花菌棒,而這一切的資金源頭都來自浙江中遠置業有限公司、浙江浙礦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長興國泰康復醫院等三家結對企業的幫扶資金。
菇農口中的恆盈食用菌棒加工廠是由湖頭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和本村村民以股份合作的形式興辦,總投資100萬元的民營企業,其中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投資12.8萬元,佔12.8%股份。該項目佔地面積3畝多,將購置菌棒自動扎口機4套,滅菌鍋爐2臺,生產設備由半自動換成了全自動,把村裡的食用菌基地建成了「機器換人」的「試驗田」。
近年來,黃田鎮始終把培育村集體自我「造血」功能作為「消薄」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浙江中遠置業有限公司等三家結對企業幫扶資金75.1萬元,不斷盤活農村閒置資源,大力推進黃真溪流域生態養魚河權承包項目等鄉鎮聯建項目2個、村級單建項目9個。
食用菌加工廠就是其中一個項目,不僅方便了村民購買菌棒,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參與入股更是給村集體增收帶來了收益。該加工廠每年可加工、生產菌棒200萬袋以上,按每袋收取淨代加工費0.1元和本廠加工後銷售淨收入每段0.2元計算,該廠一年可創收30萬元以上,湖頭村村集體每年可實現分紅3萬元以上。
在黃田鎮葛田村,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回收坐落在雙溪村租賃期已滿的80畝村集體毛竹林,由村集體自主經營管理,通過毛竹撫育技術改造和林道硬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建成筍竹兩用林高效豐產區,盤活筍竹資源。如今,葛田村畝產冬筍可達40公斤,畝產春筍100公斤,收入預計5.6萬元;每畝採伐竹木40株,預計收入4.8萬元,合計兩年總收入將達10.4萬元,平均每年收入能夠達到5.2萬元。
「喚醒『沉睡』的土地,讓村集體的『錢袋子』鼓了起來!」黃田鎮葛田村黨支部書記沈紹堂說,這些高效村集體經濟增收方式的源頭都來自「村企聯姻」的「造血」功能。
「我們將以『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以項目帶動『雙增』工作。」黃田鎮黨委書記李志遠表示,下一步,他們將繼續用好「村企聯姻」的扶貧創富「紅包」,深挖內生動力,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撬動強村富民大「槓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