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黎縣探索「村企聯建」助力集體經濟騰飛

2020-12-16 新華網5G入口

昌黎縣探索「村企聯建」助力集體經濟騰飛

2020年09月18日 09:09:21 中國共產黨昌黎縣委員會組織部

昌黎縣積極探索基層黨建工作新模式,持續推動農村黨建與企業黨建互聯互動,注重豐富基層黨建載體,全面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昌黎縣靖安鎮試點「村企聯建」模式,以靖安南村與安豐公司進行有機「組合」,實現「1+1>2」的效果,形成以企帶村、以村促企、互助共贏的新局面。

互通有無,資源共享「強」黨建。村黨支部和企業黨支部通過互相觀摩學習、共用黨員活動陣地、共同參加組織生活等形式,不斷提升黨員整體素質。「村企聯建」開展以來,南村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村民素質、道德水準、大局意識普遍提高,村民之間團結互助,婆媳之間和睦相處,好人好事層出不窮,沒有一起無故上訪事件。在黨員的帶動下,成功拆除了街面臨建、違建,硬化、綠化了主次街道,解決了1000餘畝土地澆地難等問題。安豐黨支部黨員在生產一線勇挑重擔,最苦最累的崗位上經常看見黨員的身影,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得到進一步彰顯。特別在疫情防控中,黨員自發站崗值班、捐款捐物,南村黨員共捐款9530元,安豐公司黨員捐款76200元,合計佔全鎮黨員捐款總數的22.5%。

優勢互補,共謀發展「壯」經濟。借力「村企聯建」模式,南村為企業提供土地、勞動力等資源,企業為南村提供資金、就業崗位,南村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村集體經濟月收入已達66萬餘元。南村為企業輸送源源不斷的勞動力等資源,助推企業效益連年增長。目前,「村企聯建」模式已經輻射帶動周邊村莊,靖安北村計劃集資2000萬元,入股吉豐農業生態觀光園項目,預計每年每人可增收1000元,村集體可增收10萬元。另外,經鎮黨委精心安排,為企業周邊吳各莊村、西和睦營村、於莊子村、馬芳營村4個村各申請項目資金50萬元,入股吉豐農業生態觀光園項目,預計每年每村可增收5萬元。

村企雙贏,攜手致富「惠」民生。隨著集體經濟收入的增加,村集體「沒錢辦事」的情況得到有效解決。南村村民醫保開支26萬元、村民養老保險開支26萬元、67周歲以上老人生活補貼50萬元,全部由村集體承擔。隨著頤養中心、安豐中學等建成,使得靖安鎮成為了老有所養、學有所教的「風水寶地」,吸引更多人才來靖安就業。以靖安南村吉豐農業生態園為依託,購置大量先進農機設備,逐漸向現代化種養殖方式轉變,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養殖業汙染問題,有效降低了環境汙染。「村企聯建」開展以來,企業舉辦各類演出活動10餘次,村民廣場上大秧歌、廣場舞常態化開展,南村村民、企業員工以及周邊群眾在「村企聯建」的帶動下,文化物質水平再上新臺階,幸福感、獲得感、滿足感不斷增強。

相關焦點

  • 村企聯建 互惠共贏
    「村企聯建真的好。以前我們收購稻麥要對接幾百戶家庭,零散稱重、運輸、算帳程序很繁瑣,耗費了太多精力。現在只要與十幾個村集體農場和種田大戶對接就行了,省時省力省人工省成本。我們將差價補貼部分給農場和種田大戶,大家都得到實惠!」
  • 「中部崛起勢正勁:安徽篇」走進滁州市南譙區,從村企聯建看鄉村振興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黃金奇異果、晴王葡萄、法蘭西西梅……位於滁州市南譙區章廣鎮的元松村,通過村企聯建流轉近800畝土地,集約化發展高品質水果產業,三年累計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20萬元。9月16日下午,「中部崛起勢正勁」(安徽站)採訪團走進滁州市南譙區章廣湛,探尋「村企聯建」的發展之道。「採摘、分揀、歸類、包裝、搬運,我們這裡成熟的葡萄通過這一系列的流程,最後用冷鏈車運至上海等地銷售。」章廣鎮元松村的滁州煜鮮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 【鄉村振興】同心結碩果 共走振興路 :「村企聯建」育出鮮食玉米
    自「萬企聯萬村、共走振興路」行動開展以來,下蜀鎮迅速行動、精準對接,把村企聯建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同步推進,進一步吸納農民就業、促進村級經濟發展,真正實現「村企聯建」的經濟收益和社會效益,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全方位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 撬動強村富民「槓桿」 慶元黃田「村企聯姻」促項目聯建
    「在家門口就能夠買到整根菌棒,而且菌棒廠產生的效益還能讓村集體拿到分紅,一舉兩得。」近日,黃田鎮湖頭村新成立的恆盈食用菌棒加工廠成為菇農熱議的話題。不少菇農都盼著能從加工廠裡買到今年年末的灰樹花菌棒,而這一切的資金源頭都來自浙江中遠置業有限公司、浙江浙礦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長興國泰康復醫院等三家結對企業的幫扶資金。
  • 長白縣十四道溝鎮「聯建強村」壯大集體經濟 富民產業拓寬致富渠道
    長白縣十四道溝鎮解放思想,著力創新農村黨組織建設,因地制宜,結合實際,通過村與村聯建,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採取多項措施積極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發展,助力鄉村產業振興,實現群眾增收致富。據介紹,安樂村有貧困戶15戶,21人,全村貧困戶中70歲以上15人,而且均屬因病致貧,很難實現「造血式」自主脫貧,必須轉變思想,通過入股村集體經濟收益分紅形式進行脫貧。2018年初,長白縣教育局幫扶安樂村實施珍珠草種植項目,使貧困戶每年每人分紅400元。2019年,帶動3戶貧困戶進行生產勞動和管理,實現人均增收3000元。
  • 「聯」出優勢「建」出成效——白山市江源區區域化聯建促脫貧攻堅...
    2016年4月,石人鎮在榆木橋子村、車站村、遙林村、榮斌村開展「村級組織區域化聯建」新模式探索,由榆木橋子村黨支部書記牟永錄任總支書記,在產業項目發展上確定了「各自發力各有特色、集中發力做大做強」的思路。
  • 四川北川:「村企聯建」做優民宿產業鏈
    據了解,這是北川第一個「村企聯建」的精品民宿,也是當地重要的鄉村旅遊試點項目。「在項目建設上,採取1+2+N的模式,即通過黨組織+合作社+專業運營團隊+農戶這樣一個『村企聯建』模式合力打造;在利益分配上,則採取3:4:3的利益連結機制,即30%分配給合作社、40%為人工工資和運營成本、30%分配給運營商。」
  • 我省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開新局
    青海省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啟動以來,全省廣大黨員幹部帶領群眾克服一切能夠克服的困難,實現村集體經濟從無到有的跨越,走出了一條符合青藏高原實際、地域特色鮮明、可持續發展的村集體經濟振興之路,改變了村容村貌、富裕了農村農民,截至5月底,我省共有4111個行政村實現村集體經濟「破零」,佔全省行政村總數的99.2%。
  • 錦屏:聚焦「人財物」三要素,讓村集體經濟火起來
    群眾在農業產業園區就近務工為推動實現富群眾、富集體的「雙富工程」,錦屏縣結合村情實際,探索適合發展集體經濟的新路子,努力推進村企共建,在「造血」力量上下功夫,充分抓住「人財物」三要素,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和農民增收致富奠定堅實基礎。
  • 海東市1587個村全面實現村集體經濟「破零」
    近年來,自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實施以來,海東市主動作為,把「破零」當成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地位、推動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破解地理條件較差、經濟基礎薄弱等「瓶頸」約束,探索符合海東實際的「破零」模式。
  • 江蘇無錫雲林街道:黨建引領促發展 村企結對譜新曲
    經過周密籌劃,細化共建目標,雙方共研究制定出11份黨建聯建年度工作計劃。按照「一對一」「一對多」的模式開展共建合作,結對過程中打破地域「壁壘」,11個村社區跨越轄區限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分別與15家企業(其中區重點民營企業11家,國企1家)結成「紅色聯盟」,結對雙方就合作關係共籤訂並交換《村企結對共建協議書》30份。同時,為進一步加深合作,結對第一時間成立共建小組11個。
  • 瀾滄縣富邦鄉「三個聚焦」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瀾滄縣富邦鄉始終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強化村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等民主決策機制,著力提升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增強村「兩委」班子成員抓村集體發展本領,把建強村黨組織作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基礎保障。
  • 全省「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行動現場推進會召開
    抓項目,村企聯建結碩果走進句容市寶華鎮港華紫荊農莊的現代農業綜合示範基地,一座座現代化智能溫室大棚排列整齊,大棚裡種植的小黃瓜、水果辣椒和各類葉菜長勢喜人。「今年6月,我們與寶華村委會籤訂村企聯建協議,共同建設現代農業示範園項目,重點發展現代種植業、農旅配套、商務中心及餐飲接待服務,實現共建共贏。」
  • ...促企,雙向聯動,形成了村企對接引領發展、凝聚民心的「磁場效應」
    截至目前,已發展成57家企業與20個村對接。村企聯動,實現了以企帶村,以村促企,聯出了鄉村振興新動力。 村企對接助力生態美 大圩村很美,綠樹成蔭,鳥語蟬鳴,溝清魚躍。用4組村民龔漢兵的話來說,就是一個天然大氧吧。據大圩村黨總支書記龔克娜介紹,全村2713畝土地,綠化率達到40%以上。
  • 淺談黨建工作聯建互動促進鄉村振興
    南寧市衛生健康系統現階段的做法及案例南寧市衛生健康委下屬22家二層單位,定點幫扶28個貧困村,各後盾單位不斷完善和探索強化黨建聯建的形式和內容,黨建聯建促脫貧已然成為衛健系統開展扶貧工作過程中的閃光點。現選取委屬4家具有代表性的醫療機構作為主要調研單位,包括市一醫院、市二醫院、市中醫醫院、市六醫院。
  • 高新區投合委:發揮優勢壯大「百企幫百村」攻堅隊伍
    結合工作實際,高新區投合委充分發揮招商引資優勢,多渠道多角度動員民營企業加入百企幫百村攻堅隊伍,不斷激發企業幫扶熱情,努力營造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濃厚氛圍。在與村企的協調對接過程中,投合委不斷深入宣傳百企幫百村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意義,積極組織幫扶能力強、有幫扶意願的企業,深入鎮街、涉貧村,摸清人口結構、資源稟賦等基本情況,掌握涉貧村發展脫貧需求,參與結對幫扶。
  • 鐘山區:集體經濟入股農村電商助力壯大集體經濟
    近年來,隨著農村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鐘山區通過試點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融入「網際網路+」,採取以村集體經濟入股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的方式,推動村集體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去年11月,鐘山區把山根腳社區作為試點,通過村集體出資入股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的方式,共同成立電子商務小微企業,互相信任,風險共擔,年底根據運營收益,進行分紅。依託電子商務服務站載體,將當地土特產品在電商平臺上進行推廣、宣傳、銷售,打開了銷售市場,拓寬了銷售渠道。
  • 濱州市無棣縣:村集體經濟實現破題
    其中「集體經濟空殼村」115個。   為指導村集體經濟發展,2013年初,該縣部署開展了「農村集體經濟增收突破年」工作。按照「全面啟動、典型引領、重點突破、穩步推進」的原則,確定2013年,60%以上的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3萬元以上,集體經濟「空殼村」轉化率達到60%以上,到2015年底80%以上的村年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3萬元以上,已達到3萬元的村達到5萬元以上,基本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
  • 青田這個鎮10個村一起幹了件「大事」!
    十村抱團發展 打開增收之路  年前,在東源鎮會議室裡,十村聯建項目——青田富群閥門有限公司的年底股東會召開,前來參加的股東們既是閥門公司的出資者,也是東源鎮十個行政村的黨支部書記。  作為東源鎮的主導產業,國內閥門產業的多家領軍企業主要集中在東源村、項村村、武陵村等少數幾個村,這也導致各村集體經濟發展極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