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期間,湖南省東安縣鹿馬橋鎮簡家嶺村的精準扶貧文化展覽室熱鬧了起來。老照片、扶貧工作照、書畫攝影作品等,讓遊客讚嘆不已。(2020年5月4日 新華網)
「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對於很多貧困地區而言,他們擁有豐富的生態文化資源的,但是要把資源變成資本,還需要在精準上多下「繡花功夫」。找準著力點,才能夠為貧困地區帶去新的希望。「雖然遠在深山之中,但村子自然風光好,人文風情也很濃鬱。」2018年3月,38歲的唐濤華被選派到簡家嶺村扶貧,擅長美術和書法的他被這裡吸引住了。而正是因為這個美術和書法的特長成為了改變這個地方的優勢,也成為了貧困群眾擺脫貧困的「敲門磚」,「畫」出了扶貧的新天地,也畫出了貧困群眾的新生活。
「畫說扶貧」引關注,遞出了鄉村「名片」。俗話說:「酒香也怕巷子深」。一個地方的美景要開發出來才能變成經濟價值,要實現綠色扶貧,旅遊扶貧,就需要讓這個地方更具有吸引力。兩年多來,唐濤華用手中的畫筆,創作了近百幅扶貧小畫,瑤鄉特色、瑤民生活、鄉村美景以及扶貧路上的所見所聞等,都成了他的創作題材。通過「畫說扶貧」的方式,吸引了更多關注的目光,用這種特別的方式來介紹鄉村特色,給外界遞出了鄉村「名片」,自然能夠讓貧困地區的人氣旺起來,讓旅遊產業火起來,讓貧困群眾的收入多起來。
「畫說扶貧」套近乎,拉近了幹群關係。人心齊,泰山移。脫貧攻堅並不只是幹部的事情,更需要貧困群眾的參與。群眾作為脫貧攻堅的幫扶者,他們也是主力軍,要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讓幹群共同發力,尤其需要拉近幹群關係,贏得群眾信任。「繪畫可以把村裡的土特產和風景推介出去,還能跟村民『套』熱乎,我給村民畫畫,他們覺得很新鮮,還能把遊客吸引到村子裡來。」唐濤華說。繪畫打開了幹部和群眾之間的「話匣子」,也在無形之中拉近了幹群的關係,能夠讓幹群在相互理解中增加信任感,才能夠更好地推動扶貧工作。
「話說扶貧」有創意,開啟扶貧新思路。脫貧攻堅要在精準上多下功夫,更要善於打破傳統的思維,在創新上多想辦法。從「畫說扶貧」到在湖南省祁陽縣羊角塘鎮崀井山村,36歲的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楊坤正指導大家通過網絡直播賣貨。他們都用不同的扶貧故事述說著扶貧的新思路,正是他們能夠藉助自身的特長,轉變為鄉村發展的優勢,才能夠讓脫貧攻堅的成效更顯著,也能夠讓貧困群眾真正地過上好日子。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脫貧攻堅的「硬骨頭」很難啃,但是只要扶貧幹部用心,在扶貧一線腳踏實地地苦幹、實幹,能夠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把扶貧的工作做到細處、深處,多為解決問題想辦法,而不為解決問題找藉口,真正紮根基層、深入群眾,就一定能打贏脫貧攻堅戰。(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