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學自2012年正式確定定點扶貧秦安縣以來,通過多種渠道進行調研、溝通,了解當地情況和實際需求,不斷創新扶貧開發思路和方法,確定了以「教育扶貧」為主體的幫扶思路,一步步探索實施,逐漸形成了一套與國家政策相匹配、與地方需求相吻合,且高校系統內可以有效實施的 「以轉變幹部觀念、提升教育水平、做好學生幫扶為主線的教育精準扶貧體系」。
(一)「扶貧貴扶志」,開展智力幫扶,努力提升秦安領導幹部綜合素質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對於貧困地區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加強理念提升和認識統一,顯得尤為重要,改變安於貧窮落後的觀念,增強自我脫貧的自信心和主動性,由享受「輸血」到主動「造血」。
根據秦安縣需求,北京科技大學充分挖掘友好合作單位資源,利用海澱區的智力優勢、人才優勢和教育資源,積極聯繫北京市海澱區委黨校,舉辦「北京科技大學——秦安縣精準扶貧幹部培訓班」,培訓覆蓋秦安縣領導班子、委辦局、鄉鎮主要幹部及後備幹部等150人。學校邀請國家部委、高校等專家教授進行政治、經濟政策解讀和基層工作、領導管理等方面的理論方法提升,並深入北京鄉鎮進行調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校還多次組織專家赴秦安縣提供智力幫扶,充分發揮高校專業優勢,組織經濟、管理、科學技術史、文化遺產、城鄉規劃等領域知名專家學者與秦安幹部共謀發展,推動地區經濟發展、歷史文化挖掘及城鄉規劃制定等工作。
學校黨委書記武貴龍親自帶領秦安縣縣委書記程江芬、秦安縣規劃局等同志赴浙江大學交流對接,聘請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等專家幫扶秦安縣做好城市發展諮詢和規劃,以及制定鄉鎮和村莊規劃。組織浙江大學、西北大學等城市規劃領域相關專家赴秦安參加「北科大攜手浙大幫扶秦安城鄉規劃建設與發展報告會」,指導秦安縣的特色小鎮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組織學校科技史與文化遺產研究院的多名專家學者赴秦安調研大地灣文化、女媧文化等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工作,召開「北科大助力秦安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座談會」,與秦安縣文物局等相關單位進行充分溝通和交流,並在對秦安文化遺產考察的基礎上,給出了學術性意見,提出了關於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工作具有針對性、指導性的意見建議;籌備召開「秦安大地灣文化與科技國際學術研討會」,表示願為大地灣文化、女媧文化的傳承和推廣提供持續的保障和支持。
學校還探索實行學歷教育,培養1名縣領導幹部為學校公共管理碩士研究生,進一步提升地方治理科學化水平。
(二)「扶貧必扶智」,做好教師培訓,提高學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
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秦安縣在實施國家「改薄項目」之後,日常教學的硬體設施已經比較完備,急需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師資力量。北京科技大學整合校內外資源,從多方面入手,著力推動提高秦安縣教育教學水平。
北京科技大學從秦安縣提出的需求出發,積極聯繫海澱區教師培訓學校,從兩方面開展培訓:一是加強秦安縣中小學校長培訓,二是面向秦安縣骨幹教師培訓,從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到教育教學方法上給予針對性指導。從2017年暑假開始,開展2—3期培訓,培訓200人以上,包括100名中小學校長或後備幹部,以及120名骨幹教師。
北京科技大學還設立了專項獎勵基金,每年出資12萬元,用於開展 「秦安縣教師敬業奉獻獎」的評選,旨在通過評選發揮模範引領作用,推動秦安縣基礎教育發展。
學校還向團中央申請在秦安縣設立長期支教服務基地,每年選派4名研究生支教秦安縣教育工作;利用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中心平臺,每年接收秦安縣選派的學校團幹部掛職研修。
(三)「治貧先治愚」,做好貧困生幫扶工作,從源頭「治愚」從小「扶志」
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有了文化和知識,發展就有了希望。扶貧、扶志或扶智,最基本的還是要讓每個適齡兒童都能入學,都能幸福的生活、愉悅地接收教育。北科大積極聯繫對接秦安縣扶貧辦,了解建檔立卡貧困戶,篩選出急需資助的困難學生或家庭,通過各種方式給予資助和幫扶,和政府一起幫扶貧困學生完成學業。
學業幫扶主要面向兩個階段的對象實施措施,一是中小學幼兒園的學生,尤其是留守兒童,二是針對高中生和秦安籍大學生。實施從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中小學生的資金、學習用品資助,到高中生的高考指導,大學期間給予獎助學金幫扶,以及畢業前的就業指導,畢業後加強校友聯絡反哺家鄉等一整個體系的教育扶貧核心計劃。
在學校積極開展以「育苗行動」為主題的系列幫扶活動。2013年,開展「一塊錢消除貧窮」、「幫扶挑戰」等主題的線上幫扶傳遞活動,得到全校師生的積極響應,有178名師生自發參與捐款捐物,一次性募捐善款13421元,捐贈書籍255本,衣物200餘件,全部用於資助貧困學生;機關黨支部聯繫秦安縣西川鎮姜堡小學,捐資助學10名貧困學生,共計4616元,為他們提供一年的在校基本花費;2016年組織廣大師生和校友,捐贈學習用品14.7616萬元,受益貧困學生981名。目前,北科大師生、校友採用「一對一」的方式已經資助了80名秦安縣貧困家庭學生。
學校還組織開展「秦安縣少年兒童關懷實踐團」,開展主題線上募捐活動,2016年共募捐善款和物資約5000餘元,實踐團學生走訪了近20戶貧困家庭,將善款和物資捐贈給需要幫助的少年兒童。開展「關心秦安縣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實踐團」,發揮學校心理中心的資源優勢、專業優勢對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輔導和幫助,讓孩子能夠更加自信和開朗,積極正確面對生活。
2016年開始,學校工會與秦安縣農村合作社聯繫,實施消費扶貧,每年購買總價38萬左右家有學生的貧困戶果品,並且由工會積極聯絡其它高校工會推介購買。學校還啟動「北科大•秦安精準扶貧129公益接力計劃」,全校129個學生團支部認領秦安縣貧困農戶的129棵蘋果樹。北科大管理學院舉辦了「秦安•華園果業杯」高校公益營銷大賽,攜手全國8所高校61支團隊,300餘名師生共同為定點幫扶單位甘肅省秦安縣種下一顆顆愛心蘋果樹,實現認領果樹1000餘棵。活動中通過編寫營銷文案、微信推送、實戰營銷、製作微廣告、微博宣傳等多種形式進行營銷宣傳,推送、發布宣傳200餘條,進一步提升了秦安蘋果知名度,幫扶貧困家庭如期脫貧持久致富。《北京日報》《中國青年網》《甘肅經濟日報》等媒體對此進行了報導。
此外,北科大與秦安縣籤訂合作協議,確立秦安一中為北科大「優質生源基地」。學校招生宣傳教師每年都會到秦安對當地中學做招生政策宣傳,指導學生報考。學校還組織策劃「教授進中學」活動,安排大學教授走進秦安中學,通過科普講座,讓高中生了解學科現狀和未來發展,幫助學生找尋到專業興趣。2017年開始,學校將依託團委及有關單位組織的科技夏令營或暑期夏令營,免費接收秦安縣優秀中學生入營實踐。
對於秦安籍貧困生學校充分利用《高等教育學生資助政策》給予更多關心和資助,做到應發盡發應獎盡獎。自2013年以來,幫助秦安籍學生3人申請國家助學貸款70800元,發放助學金11人次共計30000元,發放獎學金6人次62000元。同時進行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實施感恩教育,引導學生走上社會後反哺家鄉。
「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和提升貧困群眾造血能力的重要抓手,「教育扶貧」能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掌握知識、改變命運、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準扶貧。北京科技大學的校園裡早已形成幫助秦安、支持秦安的良好氛圍,北科大多年探索實施的精準教育扶貧體系,也已在逐步發揮著作用。我們對實現2020年秦安縣「脫貧摘帽」的信心更加堅定,今後將在黨和國家的支持和指導下,認真做好已有定點幫扶項目,不斷開拓創新,為黨和國家的扶貧事業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