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學構建教育精準扶貧體系

2020-12-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北京科技大學自2012年正式確定定點扶貧秦安縣以來,通過多種渠道進行調研、溝通,了解當地情況和實際需求,不斷創新扶貧開發思路和方法,確定了以「教育扶貧」為主體的幫扶思路,一步步探索實施,逐漸形成了一套與國家政策相匹配、與地方需求相吻合,且高校系統內可以有效實施的 「以轉變幹部觀念、提升教育水平、做好學生幫扶為主線的教育精準扶貧體系」。

  (一)「扶貧貴扶志」,開展智力幫扶,努力提升秦安領導幹部綜合素質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對於貧困地區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加強理念提升和認識統一,顯得尤為重要,改變安於貧窮落後的觀念,增強自我脫貧的自信心和主動性,由享受「輸血」到主動「造血」。

  根據秦安縣需求,北京科技大學充分挖掘友好合作單位資源,利用海澱區的智力優勢、人才優勢和教育資源,積極聯繫北京市海澱區委黨校,舉辦「北京科技大學——秦安縣精準扶貧幹部培訓班」,培訓覆蓋秦安縣領導班子、委辦局、鄉鎮主要幹部及後備幹部等150人。學校邀請國家部委、高校等專家教授進行政治、經濟政策解讀和基層工作、領導管理等方面的理論方法提升,並深入北京鄉鎮進行調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校還多次組織專家赴秦安縣提供智力幫扶,充分發揮高校專業優勢,組織經濟、管理、科學技術史、文化遺產、城鄉規劃等領域知名專家學者與秦安幹部共謀發展,推動地區經濟發展、歷史文化挖掘及城鄉規劃制定等工作。

  學校黨委書記武貴龍親自帶領秦安縣縣委書記程江芬、秦安縣規劃局等同志赴浙江大學交流對接,聘請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等專家幫扶秦安縣做好城市發展諮詢和規劃,以及制定鄉鎮和村莊規劃。組織浙江大學、西北大學等城市規劃領域相關專家赴秦安參加「北科大攜手浙大幫扶秦安城鄉規劃建設與發展報告會」,指導秦安縣的特色小鎮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組織學校科技史與文化遺產研究院的多名專家學者赴秦安調研大地灣文化、女媧文化等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工作,召開「北科大助力秦安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座談會」,與秦安縣文物局等相關單位進行充分溝通和交流,並在對秦安文化遺產考察的基礎上,給出了學術性意見,提出了關於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工作具有針對性、指導性的意見建議;籌備召開「秦安大地灣文化與科技國際學術研討會」,表示願為大地灣文化、女媧文化的傳承和推廣提供持續的保障和支持。

  學校還探索實行學歷教育,培養1名縣領導幹部為學校公共管理碩士研究生,進一步提升地方治理科學化水平。

  (二)「扶貧必扶智」,做好教師培訓,提高學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

  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秦安縣在實施國家「改薄項目」之後,日常教學的硬體設施已經比較完備,急需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師資力量。北京科技大學整合校內外資源,從多方面入手,著力推動提高秦安縣教育教學水平。

  北京科技大學從秦安縣提出的需求出發,積極聯繫海澱區教師培訓學校,從兩方面開展培訓:一是加強秦安縣中小學校長培訓,二是面向秦安縣骨幹教師培訓,從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到教育教學方法上給予針對性指導。從2017年暑假開始,開展2—3期培訓,培訓200人以上,包括100名中小學校長或後備幹部,以及120名骨幹教師。

  北京科技大學還設立了專項獎勵基金,每年出資12萬元,用於開展 「秦安縣教師敬業奉獻獎」的評選,旨在通過評選發揮模範引領作用,推動秦安縣基礎教育發展。

  學校還向團中央申請在秦安縣設立長期支教服務基地,每年選派4名研究生支教秦安縣教育工作;利用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中心平臺,每年接收秦安縣選派的學校團幹部掛職研修。

  (三)「治貧先治愚」,做好貧困生幫扶工作,從源頭「治愚」從小「扶志」

  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有了文化和知識,發展就有了希望。扶貧、扶志或扶智,最基本的還是要讓每個適齡兒童都能入學,都能幸福的生活、愉悅地接收教育。北科大積極聯繫對接秦安縣扶貧辦,了解建檔立卡貧困戶,篩選出急需資助的困難學生或家庭,通過各種方式給予資助和幫扶,和政府一起幫扶貧困學生完成學業。

  學業幫扶主要面向兩個階段的對象實施措施,一是中小學幼兒園的學生,尤其是留守兒童,二是針對高中生和秦安籍大學生。實施從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中小學生的資金、學習用品資助,到高中生的高考指導,大學期間給予獎助學金幫扶,以及畢業前的就業指導,畢業後加強校友聯絡反哺家鄉等一整個體系的教育扶貧核心計劃。

  在學校積極開展以「育苗行動」為主題的系列幫扶活動。2013年,開展「一塊錢消除貧窮」、「幫扶挑戰」等主題的線上幫扶傳遞活動,得到全校師生的積極響應,有178名師生自發參與捐款捐物,一次性募捐善款13421元,捐贈書籍255本,衣物200餘件,全部用於資助貧困學生;機關黨支部聯繫秦安縣西川鎮姜堡小學,捐資助學10名貧困學生,共計4616元,為他們提供一年的在校基本花費;2016年組織廣大師生和校友,捐贈學習用品14.7616萬元,受益貧困學生981名。目前,北科大師生、校友採用「一對一」的方式已經資助了80名秦安縣貧困家庭學生。

  學校還組織開展「秦安縣少年兒童關懷實踐團」,開展主題線上募捐活動,2016年共募捐善款和物資約5000餘元,實踐團學生走訪了近20戶貧困家庭,將善款和物資捐贈給需要幫助的少年兒童。開展「關心秦安縣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實踐團」,發揮學校心理中心的資源優勢、專業優勢對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輔導和幫助,讓孩子能夠更加自信和開朗,積極正確面對生活。 

  2016年開始,學校工會與秦安縣農村合作社聯繫,實施消費扶貧,每年購買總價38萬左右家有學生的貧困戶果品,並且由工會積極聯絡其它高校工會推介購買。學校還啟動「北科大•秦安精準扶貧129公益接力計劃」,全校129個學生團支部認領秦安縣貧困農戶的129棵蘋果樹。北科大管理學院舉辦了「秦安•華園果業杯」高校公益營銷大賽,攜手全國8所高校61支團隊,300餘名師生共同為定點幫扶單位甘肅省秦安縣種下一顆顆愛心蘋果樹,實現認領果樹1000餘棵。活動中通過編寫營銷文案、微信推送、實戰營銷、製作微廣告、微博宣傳等多種形式進行營銷宣傳,推送、發布宣傳200餘條,進一步提升了秦安蘋果知名度,幫扶貧困家庭如期脫貧持久致富。《北京日報》《中國青年網》《甘肅經濟日報》等媒體對此進行了報導。

  此外,北科大與秦安縣籤訂合作協議,確立秦安一中為北科大「優質生源基地」。學校招生宣傳教師每年都會到秦安對當地中學做招生政策宣傳,指導學生報考。學校還組織策劃「教授進中學」活動,安排大學教授走進秦安中學,通過科普講座,讓高中生了解學科現狀和未來發展,幫助學生找尋到專業興趣。2017年開始,學校將依託團委及有關單位組織的科技夏令營或暑期夏令營,免費接收秦安縣優秀中學生入營實踐。

  對於秦安籍貧困生學校充分利用《高等教育學生資助政策》給予更多關心和資助,做到應發盡發應獎盡獎。自2013年以來,幫助秦安籍學生3人申請國家助學貸款70800元,發放助學金11人次共計30000元,發放獎學金6人次62000元。同時進行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實施感恩教育,引導學生走上社會後反哺家鄉。

  「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和提升貧困群眾造血能力的重要抓手,「教育扶貧」能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掌握知識、改變命運、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準扶貧。北京科技大學的校園裡早已形成幫助秦安、支持秦安的良好氛圍,北科大多年探索實施的精準教育扶貧體系,也已在逐步發揮著作用。我們對實現2020年秦安縣「脫貧摘帽」的信心更加堅定,今後將在黨和國家的支持和指導下,認真做好已有定點幫扶項目,不斷開拓創新,為黨和國家的扶貧事業做出新的貢獻。

相關焦點

  • 北京科技大學構建「破-拓-育-合-優」教育精準扶貧模式
    北京科技大學構建「破-拓-育-合-優」教育精準扶貧模式 2019-10-14 來源: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發揮教育研究優勢,統籌多方資源,按照「以學生培養與資助為重點
  • 構建「全過程」教育幫扶體系 全方位推進精準教育扶貧
    合肥工業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扛起脫貧攻堅的政治責任,堅決落實黨中央和教育部黨組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高校智力、人才、科技優勢,以教育扶貧為突破口,主動對接安徽省宿州市靈璧縣,遵循「多措並舉全面精準、扶智為先全程輻射」工作總思路,探索出了一條貫通學前教育、義務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的「全過程」教育幫扶體系,全方位推進精準教育扶貧
  • ——北京科技大學定點扶貧秦安縣宣傳材料
    北京科技大學是以工科為主的鋼鐵冶金行業特色明顯的高校,甘肅省秦安縣,是位於隴中黃土高原西部梁峁溝壑區以農林為主的林果大縣。2012年,北京科技大學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與秦安縣結對建立定點幫扶關係,由此雖遠隔千裡,但真情相接。
  • ——北京科技大學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經驗介紹
    隨後,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等八部委下發了《關於做好新一輪中央、國家機關和有關單位定點扶貧工作的通知》(國開辦發〔2012〕78號),確定了北京科技大學與甘肅六盤山區秦安縣為扶貧結對關係。  至今,北京科技大學開展秦安縣定點扶貧工作已有四年,結合秦安縣發展情況,以知識扶貧、整合社會資源和多元化人才培養為目標,通過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匯集全校力量,不斷加大扶貧工作力度,已然形成了「廣泛開展扶貧教育宣傳,積極營造扶貧濟困氛圍,大力推動扶貧相關活動,紮實做好定點扶貧工作」的全方位、多層次的扶貧工作格局。
  • 北京科技大學積極構建實驗室安全工作體系
    北京科技大學積極構建實驗室安全工作體系 2015-09-23 來源: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從工作體制、規章制度、獎懲結合、隱患整改、宣傳等方面構建實驗室安全工作體系,
  • 北京師範大學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經驗介紹
    十二五」以來,北京師範大學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重要戰略思想,充分發揮學校獨特的學科資源優勢、智力優勢和人才幫扶優勢,自覺踐行扶貧攻堅的時代使命,努力在精準扶貧諮政上出成果、在精準幫扶對象上出實招、在脫貧成效精準上見真效。
  • 華中科技大學多管齊下,傾盡社會服務全力,精準扶貧助臨翔!
    他們「三管齊下」 為對口山區「拔窮根」 今天,《中國教育報》聚焦 華中科技大學精準扶貧工作 一起來看其中的精彩故事吧
  • 國家精準扶貧評估理論體系及其實踐應用
    「三系統」及其技術保障構成了國家精準扶貧評估技術體系,以及利用網際網路技術、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構建的基於雲構架的軟體平臺,成為第三方評估技術先進性的重要保障和集中體現。同時,評估專家團隊充分發揮了科技智庫作用,積極撰寫報告、開展專題研究和支撐精準扶貧決策,多次專題匯報第三方評估結果及相關對策建議。為高質量完成國家精準扶貧第三方評估重大任務,中國科學院於 2016 年 12 月成立了中國科學院精準扶貧評估研究中心,為統籌協調國家精準扶貧第三方評估工作創建了新平臺、新機制,並已成為中國科學院科技扶貧的重要品牌之一。
  • 《全國教育新聞聯播》深度報導北京樂考網精準扶貧論壇!
    《全國教育新聞聯播》深度報導北京樂考網精準扶貧論壇!  由人民日報海外網主辦,樂考網(北京點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主題為:新時代、新教育、新起點,2019「網際網路+教育」助力精準扶貧論壇, 1 月 9 日上午在人民日報社海外網成功舉辦!
  • 【科技助力精準扶貧】科技養殖拔除「窮根」
    北京市科協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及市委的戰略部署,充分發揮科技社團組織 優勢,實施科技助力精準扶貧相關工作。在北京市科協的推薦下,多人(團體) 先後獲得「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先進個人(團體)」稱號。 撰文/記者 韓繼波 新媒體編輯/房永珍 「禽流感預警來了,一定按要求在雞舍周圍灑消毒液和石灰,按預案做好防控。」
  • ——記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扶貧研究中心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時期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在國家有關部門指導下,北京師範大學成立中國教育扶貧研究中心,掛靠在繼續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  中心聘請北京師範大學兼職研究員、國務院扶貧辦原黨組成員、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副會長司樹傑同志擔任中心首任主任。
  • 西南大學構建創新體系大力推進大學生勞動教育
    西南大學認真落實《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文件精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新時代勞動教育創新體系,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北京科技大學:教育報國守初心 立足科技譜新篇
    北京科技大學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把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主題教育重中之重,以「自學、導學、辯學、踐學」「四學機制」貫穿主題教育全過程,有機融入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各個環節,切實做到學思踐悟、知行合一,努力推進主題教育走深、走心、走實。
  • 依託新職農水產專業學歷教育平臺助力精準扶貧出成效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精準扶貧」概念,推動中國扶貧戰略實現重大轉變,精準扶貧上升為國家戰略。  精準扶貧,扶人扶智。扶貧的本質是「扶人」,關鍵在於「扶智」。2012年中央1號文件突出強調加快農業科技創新,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把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主題教育重中之重,以「自學、導學、辯學、踐學」「四學機制」貫穿主題教育全過程,有機融入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各個環節,切實做到學思踐悟、知行合一,努力推進主題教育走深、走心、走實。
  •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構建創業教育體系
    7月,在由北京青年政治學院主辦,百萬菁英(北京)教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辦的「北京青年政治學院2016年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上,曾兩次登上百萬菁英創業共享會的2011級李小雨同學介紹了自己團隊打造的《生長空間》項目,憑藉新穎、獨特的商業模式取得在場評委的高度認可和許多VC機構的青睞,最終摘取桂冠。除了李小雨,該校還有許多同學的項目得到了大賽相關評委的肯定。
  • 南京農業大學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典型項目
    南京農業大學自定點幫扶貴州省麻江縣以來,在教育部及相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立足麻江縣情,聚焦特色產業,發揮學科優勢,整合全校資源,在定點扶貧工作中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精準施策,以實施「用金牌、助招牌、造品牌」為主線,助力定點扶貧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發展。
  • ——發揮學校優勢,實施以「7+1」信息化為牽引的精準扶貧
    作為我國電子信息行業的排頭兵,電子科技大學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與岑鞏縣縣委縣政府深入溝通、實地考察交流後,學校與岑鞏縣籤訂了《電子科技大學-岑鞏縣人民政府定點幫扶框架協議》,明確定點幫扶的原則、思路及主要幫扶內容。
  • 【中國新聞網】著眼未來 中科院部署教育扶貧和心理扶貧
    (中科院)科技扶貧成效新聞發布會,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表示,該院著眼未來,部署教育扶貧和心理扶貧工作。  她說,中科院有心理研究所,中科院從院層面通過科技扶貧項目作為抓手,部署鄉村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示範項目,由中科院心理所科研團隊牽頭,在定點幫扶的庫倫旗首先開展科技心理扶貧這方面的工作探索。科研團隊主要通過對貧困戶、扶貧幹部、學生家長等進行系列訪談、調查,精準把握貧困人口的心理、行為以及認知的特點。
  • 2019年度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作先進揭曉 我省7個科技組織,20個...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決勝全面建成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戰略部署,深入推動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作,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開展了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 2019 年度工作考核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