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彩雲之南這片邊疆熱土
為確保臨翔區實現穩定脫貧
有一群華中大師生
一直在不懈努力與探索
開展科技產業、醫療健康、
教育精準幫扶
他們「三管齊下」
為對口山區「拔窮根」
今天,《中國教育報》聚焦
華中科技大學精準扶貧工作
一起來看其中的精彩故事吧
圖為8月4日《中國教育報》關注我校精準扶貧工作
炎熱的暑期,華中科技大學生命學院教授餘龍江團隊的朱園敏博士仍堅持往返於由學校捐建的螞蟻堆茶廠和華中科技大學臨翔科技創新研究院之間。在離家千裡之外的盤山路上顛簸往返,已成為她工作的常態。
根據教育部統一部署,華中科技大學自2015年開始對臨翔區全面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每年近300人次赴臨翔區開展幫扶。在彩雲之南這片邊疆熱土,為確保臨翔區實現穩定脫貧,華中大師生一直在不懈努力與探索。
科技產業扶貧蹚出「新路子」
螞蟻堆村是臨翔區5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之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40戶1011人。該村一直存在產業發展壯大難、貧困群眾增收難、村集體經濟發展難的「三難」問題。
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初,經過多方調研、綜合分析,立足村裡茶葉的資源優勢,華中科技大學產業集團6家核心企業捐資360萬元,建設螞蟻堆茶廠,2018年5月完成建設並順利投產。作為村集體資產,通過茶廠生產經營帶動了茶農茶葉銷售,提高了茶農收入,同時,為村集體每年帶來20萬元集體經濟收入,每年還為當地貧困戶提拱了20多個就近務工的機會。通過分紅等多種形式,帶動了全村24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增收。
在茶廠建設過程中,餘龍江團隊具有國家專利的「純造普洱」系列相關技術在當地研製成功,標誌著臨翔區具備了批量生產世界上「最潔淨」的普洱熟茶的能力。當地政府與學校將技術轉化到螞蟻堆茶廠,建成了年產60噸的「純造普洱」熟茶生產車間,實現了「純造普洱」熟茶的規模化生產,做到了產、學、研有機結合。
如今,螞蟻堆茶廠有普洱生茶生產線、精製加工生產線、普洱紅茶生產線和「純造普洱」熟茶生產線4條生產線,可實現年產260噸茶,預計產值3000萬元以上,為全村脫貧摘帽提供了有力支撐。
為持續深入開發當地特色資源,2017年,華中科技大學在臨翔成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在此基礎上於2019年成立科技創新研究院,培育孵化科技企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落地為地方的實際生產力,華中大人在臨翔蹚出了一條產業致富「新路子」。
醫療健康扶貧打下「新底子」
6月10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姚尚龍教授帶領的麻醉專家團隊和田洪濤副教授帶領的骨科專家團隊,在臨翔區人民醫院完成了雲南首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日間手術。術後僅4小時,患者就能在助行器的幫助下獨立行走。
手術的聯繫協調人同樣來自協和醫院——在臨翔區人民醫院掛職副院長的鄒枕瑋博士。與姚尚龍一同來到臨翔的還有協和醫院的多位專家,他們在臨翔區人民醫院開啟「專家團」活動,進行現場指導、手術帶教、專題講座、病例討論、大型義診……
聚焦「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結合雲南省健康扶貧30條措施,華中科技大學精心設計了「三·三醫療健康扶貧模式」,即圍繞「疾病預防、醫療救治、健康管理」3個方面,學校公共衛生學院、協和醫院、校醫院3家單位聯合,積極構建「區、鄉、村」三級聯動醫療保障服務體系,旨在為臨翔百姓享受美好生活打下堅實的健康底子。
為提升當地疾病預防能力和醫療救治水平,華中科技大學公衛學院專家團隊多次到臨翔區螞蟻堆等3個村開展健康體檢,組織了32批共88人到武漢進修。學校還在臨滄市人民醫院建立了心血管外科基地,選派專家長期駐地,培養當地醫療隊伍,目前已成功完成手術128例,輻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教育扶貧譜寫未來「新樂章」
7月1日,華中科技大學產業集團天喻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向臨翔區一中捐贈了總價值210萬元的教學資源。此前,該公司向當地政府、部分中小學捐贈了價值600餘萬元的教育雲平臺軟體系統。
自2013年掛鈎幫扶臨翔區一中以來,華中科技大學分批選派幹部、百餘人次的專家團隊到區一中開展各種教育教學研討活動,加快了當地教師專業成長,教育科研水平得到了有力提升,教育質量逐年穩步提高。
華中科技大學附小、附屬幼兒園則多次組織專家教授深入杏勒小學、南屏小學、臨翔區中心幼兒園等,開展課堂指導、集體教研和教學專題講座等教育教學幫扶活動,安排附小3名教師對接幫扶杏勒小學同學段教師,實行「三對一」互動服務。
華中科技大學還鼓勵更多的學子走進臨翔開展支教與大學生社會實踐。經學校挑選,每年5至6名研究生分別前往臨翔區一中、螞蟻堆中學和杏勒小學開展支教。2019年,在10餘名專業教師的帶領下,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等7個院系70餘名本、碩、博學生,分批多次前往臨翔區實地調研,深入了解當地扶貧工作開展情況,形成6萬餘字調研報告,為扶貧後續規劃和鄉村振興工作提供了經驗推廣和建設性意見。
設立教育助學基金、捐贈圖書……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性手段,華中大人在臨翔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撐,為孩子們的未來譜寫全新樂章。
編輯:高翔、劉鶴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