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多管齊下,傾盡社會服務全力,精準扶貧助臨翔!

2020-12-17 騰訊網

在彩雲之南這片邊疆熱土

為確保臨翔區實現穩定脫貧

有一群華中大師生

一直在不懈努力與探索

開展科技產業、醫療健康、

教育精準幫扶

他們「三管齊下」

為對口山區「拔窮根」

今天,《中國教育報》聚焦

華中科技大學精準扶貧工作

一起來看其中的精彩故事吧

圖為8月4日《中國教育報》關注我校精準扶貧工作

炎熱的暑期,華中科技大學生命學院教授餘龍江團隊的朱園敏博士仍堅持往返於由學校捐建的螞蟻堆茶廠和華中科技大學臨翔科技創新研究院之間。在離家千裡之外的盤山路上顛簸往返,已成為她工作的常態。

根據教育部統一部署,華中科技大學自2015年開始對臨翔區全面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每年近300人次赴臨翔區開展幫扶。在彩雲之南這片邊疆熱土,為確保臨翔區實現穩定脫貧,華中大師生一直在不懈努力與探索。

科技產業扶貧蹚出「新路子」

螞蟻堆村是臨翔區5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之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40戶1011人。該村一直存在產業發展壯大難、貧困群眾增收難、村集體經濟發展難的「三難」問題。

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初,經過多方調研、綜合分析,立足村裡茶葉的資源優勢,華中科技大學產業集團6家核心企業捐資360萬元,建設螞蟻堆茶廠,2018年5月完成建設並順利投產。作為村集體資產,通過茶廠生產經營帶動了茶農茶葉銷售,提高了茶農收入,同時,為村集體每年帶來20萬元集體經濟收入,每年還為當地貧困戶提拱了20多個就近務工的機會。通過分紅等多種形式,帶動了全村24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增收。

在茶廠建設過程中,餘龍江團隊具有國家專利的「純造普洱」系列相關技術在當地研製成功,標誌著臨翔區具備了批量生產世界上「最潔淨」的普洱熟茶的能力。當地政府與學校將技術轉化到螞蟻堆茶廠,建成了年產60噸的「純造普洱」熟茶生產車間,實現了「純造普洱」熟茶的規模化生產,做到了產、學、研有機結合。

如今,螞蟻堆茶廠有普洱生茶生產線、精製加工生產線、普洱紅茶生產線和「純造普洱」熟茶生產線4條生產線,可實現年產260噸茶,預計產值3000萬元以上,為全村脫貧摘帽提供了有力支撐。

為持續深入開發當地特色資源,2017年,華中科技大學在臨翔成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在此基礎上於2019年成立科技創新研究院,培育孵化科技企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落地為地方的實際生產力,華中大人在臨翔蹚出了一條產業致富「新路子」。

醫療健康扶貧打下「新底子」

6月10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姚尚龍教授帶領的麻醉專家團隊和田洪濤副教授帶領的骨科專家團隊,在臨翔區人民醫院完成了雲南首例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日間手術。術後僅4小時,患者就能在助行器的幫助下獨立行走。

手術的聯繫協調人同樣來自協和醫院——在臨翔區人民醫院掛職副院長的鄒枕瑋博士。與姚尚龍一同來到臨翔的還有協和醫院的多位專家,他們在臨翔區人民醫院開啟「專家團」活動,進行現場指導、手術帶教、專題講座、病例討論、大型義診……

聚焦「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結合雲南省健康扶貧30條措施,華中科技大學精心設計了「三·三醫療健康扶貧模式」,即圍繞「疾病預防、醫療救治、健康管理」3個方面,學校公共衛生學院、協和醫院、校醫院3家單位聯合,積極構建「區、鄉、村」三級聯動醫療保障服務體系,旨在為臨翔百姓享受美好生活打下堅實的健康底子。

為提升當地疾病預防能力和醫療救治水平,華中科技大學公衛學院專家團隊多次到臨翔區螞蟻堆等3個村開展健康體檢,組織了32批共88人到武漢進修。學校還在臨滄市人民醫院建立了心血管外科基地,選派專家長期駐地,培養當地醫療隊伍,目前已成功完成手術128例,輻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教育扶貧譜寫未來「新樂章」

7月1日,華中科技大學產業集團天喻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向臨翔區一中捐贈了總價值210萬元的教學資源。此前,該公司向當地政府、部分中小學捐贈了價值600餘萬元的教育雲平臺軟體系統。

自2013年掛鈎幫扶臨翔區一中以來,華中科技大學分批選派幹部、百餘人次的專家團隊到區一中開展各種教育教學研討活動,加快了當地教師專業成長,教育科研水平得到了有力提升,教育質量逐年穩步提高。

華中科技大學附小、附屬幼兒園則多次組織專家教授深入杏勒小學、南屏小學、臨翔區中心幼兒園等,開展課堂指導、集體教研和教學專題講座等教育教學幫扶活動,安排附小3名教師對接幫扶杏勒小學同學段教師,實行「三對一」互動服務。

華中科技大學還鼓勵更多的學子走進臨翔開展支教與大學生社會實踐。經學校挑選,每年5至6名研究生分別前往臨翔區一中、螞蟻堆中學和杏勒小學開展支教。2019年,在10餘名專業教師的帶領下,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院等7個院系70餘名本、碩、博學生,分批多次前往臨翔區實地調研,深入了解當地扶貧工作開展情況,形成6萬餘字調研報告,為扶貧後續規劃和鄉村振興工作提供了經驗推廣和建設性意見。

設立教育助學基金、捐贈圖書……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性手段,華中大人在臨翔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撐,為孩子們的未來譜寫全新樂章。

編輯:高翔、劉鶴軒

相關焦點

  • 華中科技大學思政課:入腦更入心 很紅也很炫
    原標題:華中科技大學思政課:入腦更入心 很紅也很炫 最近,華中科技大學思政課《深度中國》走紅校園,每堂課學員爆滿,連走道都坐滿了「蹭課」的學生,其他高校老師也紛紛前來取經。 什麼課有如此魅力?
  • 南京農業大學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典型項目
    南京農業大學自定點幫扶貴州省麻江縣以來,在教育部及相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立足麻江縣情,聚焦特色產業,發揮學科優勢,整合全校資源,在定點扶貧工作中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精準施策,以實施「用金牌、助招牌、造品牌」為主線,助力定點扶貧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發展。
  • 華中農業大學扶貧工作情況
    華中農業大學扶貧工作情況 2014-10-17 來源:教育部   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扶貧工作的重大戰略部署,華中農業大學2012年11月開始參與國家定點扶貧工作,定點扶貧湖北省恩施州建始縣。
  • 精準扶貧的關鍵在於「助人自助」
    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牢記於心,把黨和政府的關心與愛護送到千家萬戶,對生活上存在困難的群眾,要格外地關心照顧,綜合政府與社會的力量助其排憂解難,體現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先後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 大廠:精準扶貧確保精準脫貧
    割草、放料、飲水、防疫……在大廠回族自治縣的福華養牛基地,飼養人員正在精心照料「扶貧牛」。「今年資產收益扶貧的政策有了新調整,福華養牛基地的產業扶貧資金在原來121萬元的基礎上又新增了112萬元,貧困戶的收益將明顯提高。」大廠社會事務局副局長劉盼介紹說。
  • 北京科技大學構建教育精準扶貧體系
    北京科技大學自2012年正式確定定點扶貧秦安縣以來,通過多種渠道進行調研、溝通,了解當地情況和實際需求,不斷創新扶貧開發思路和方法,確定了以「教育扶貧」為主體的幫扶思路,一步步探索實施,逐漸形成了一套與國家政策相匹配、與地方需求相吻合,且高校系統內可以有效實施的 「以轉變幹部觀念、提升教育水平、做好學生幫扶為主線的教育精準扶貧體系」。
  • ——長安大學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經驗介紹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長安大學充分發揮學校在教育資助等方面的工作優勢,立足教書育人,結合中央和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堅持精準扶貧,加大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的精準資助力度,率先出臺了《長安大學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精準資助專項行動計劃》,以「精準、保密、服務、育人」為原則,從入學到就業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實行全過程、全方位資助育人計劃,把精準扶貧工作落到了實處,見到了實效。
  • 12個典型項目一覽,教育部直屬高校這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三是開展來華留學生「感知中國——鄉村振興」社會實踐與文化體驗活動。自2018年底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獲批「全國來華留學生社會實踐與文化體驗基地」以來,發揮地域資源優勢,把脫貧攻堅主戰場作為培養「知華友華」國際友人的「第二課堂」,組織開展「聽」「觀」「詢」「品」「談」五位一體的社會實踐活動。
  • 2019年度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作先進揭曉 我省7個科技組織,20個...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決勝全面建成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戰略部署,深入推動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作,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開展了全國科技助力精準扶貧 2019 年度工作考核評審。
  • 太平人壽踐行精準扶貧 極致服務助推惠民保障
    、健康發展為基礎,運用商業保險的經驗、技術及公司的特色化服務手段,輔助地方政府將惠民保障、精準扶貧落到實處。,積極推進精準扶貧,通過構建及優化「四大平臺」,達成社會責任與商業利益的有機結合。  太平人壽作為中國太平旗下的專業壽險子公司,一直強調健康發展,同樣也把履行社會責任放在重要位置,並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扶貧思想和「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的重要指示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充分發揮金融保險優勢,幫助群眾脫貧致富,把優質經營帶來的整體利潤,留一部分投入民生保障、精準扶貧,協助政府做好社會管理。
  • ——北京科技大學定點扶貧秦安縣宣傳材料
    北京科技大學是以工科為主的鋼鐵冶金行業特色明顯的高校,甘肅省秦安縣,是位於隴中黃土高原西部梁峁溝壑區以農林為主的林果大縣。2012年,北京科技大學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與秦安縣結對建立定點幫扶關係,由此雖遠隔千裡,但真情相接。
  • 華中農業大學抓好定點扶貧工作 助力湖北省建始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華中農業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入落實教育部關於做好定點扶貧工作的部署要求,以黨建扶貧強志、以產業扶貧強技、以社會扶貧強效、以教育扶貧強智,助力湖北省建始縣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以黨建扶貧強志,鑄魂領航夯實基層攻堅堡壘。壓實責任鏈條,建立校黨委全面負責、學院黨委和機關黨組織具體落實的定點扶貧工作責任制。
  • 上海外國語大學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經驗介紹
    自2013年起,上海外國語大學認真貫徹黨中央扶貧開發大戰略和積極響應教育部扶貧滇西的號召,以教育扶貧為抓手,充分發揮自身特色辦學優勢,認真參與,積極作為,努力做好對口幫扶雲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縣的教育扶貧工作。
  • ——北京科技大學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經驗介紹
    隨後,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等八部委下發了《關於做好新一輪中央、國家機關和有關單位定點扶貧工作的通知》(國開辦發〔2012〕78號),確定了北京科技大學與甘肅六盤山區秦安縣為扶貧結對關係。  至今,北京科技大學開展秦安縣定點扶貧工作已有四年,結合秦安縣發展情況,以知識扶貧、整合社會資源和多元化人才培養為目標,通過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匯集全校力量,不斷加大扶貧工作力度,已然形成了「廣泛開展扶貧教育宣傳,積極營造扶貧濟困氛圍,大力推動扶貧相關活動,紮實做好定點扶貧工作」的全方位、多層次的扶貧工作格局。
  •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元元帶隊調研網安基地校區建設
    9月14日,校長李元元、校黨委副書記馬建輝、副校長梁茜帶隊前往國家網安基地,與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東西湖區委書記楊澤發一起調研華中科技大學網安基地校區投入使用情況。
  •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元元帶隊調研網安基地校區建設
    9月14日,校長李元元、校黨委副書記馬建輝、副校長梁茜帶隊前往國家網安基地,與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東西湖區委書記楊澤發一起調研華中科技大學網安基地校區投入使用情況。李元元強調,學校全力支持網安學院紮根國家網安基地發展,學校黨委常委會多次專題研究網安學院的建設發展和入駐事宜,並成立專項工作組協調推進相關工作,為基地校區運行提供有力保障。他希望各方協調配合,助力網安校區和網安學院對接國家需求,更好更快發展。
  • 「電子信息+」暢通精準扶貧高速路
    「e幫扶」是在教育部的指導下,由電子科技大學攜手校友企業共同打造的電商平臺,旨在解決「消費扶貧」信息不暢通、物流成本高、供需不匹配等問題,在線集中展銷貧困縣的特色產品,匯聚高校和社會力量助力精準扶貧。該平臺今年1月10日正式上線,目前,教育部45個定點扶貧縣中,已經有44個縣的農特產品在「e幫扶」平臺對接上架。
  • 北京科技大學構建「破-拓-育-合-優」教育精準扶貧模式
    北京科技大學構建「破-拓-育-合-優」教育精準扶貧模式 2019-10-14 來源: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發揮教育研究優勢,統籌多方資源,按照「以學生培養與資助為重點
  • 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籤約入駐國家網安基地網絡安全學院!
    圖為,國家網絡安全學院內建築 黃金 攝近日,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分別與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東西湖區)籤署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網絡安全學院入駐辦學協議,籤約入駐國家網安基地網絡安全學院。她表示,武漢大學將積極發揮高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方面的優勢,落實雙校區辦學戰略,探索產學合作協同育人模式,聚力一流網絡安全學院建設示範項目;適應「獨立+共享」的新校區運行模式,培養一流網安人才;與地方政府和企業通力合作,不斷產出創新性成果,回答習近平總書記對網絡安全工作的殷切期待。
  • ——專訪華中農業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校長李召虎建設新農科,需要圍繞農業系統價值鏈、農業產業生態鏈、農業產品健康鏈,用現代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工程科技改造和提升傳統農科,為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新生態建設提供全域支撐華中農大目前已有生物學、園藝學和作物學學科群、畜牧學、獸醫學、農林經濟管理5個學科(群)入選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