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暢通精準扶貧高速路

2020-12-23 學信網

電子科技大學攜手校友企業打造「e幫扶」電商平臺——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農產品滯銷成了不少貧困地區群眾「撓頭」的難題。最近,四川涼山甘洛縣的彝族群眾格外高興,他們的大涼山花椒雞雞蛋、紅皮土豆、核桃軟糖等農特優產品在「e幫扶」平臺上線後受到熱捧,上線第一天,成交額就達到2萬多元。

「e幫扶」是在教育部的指導下,由電子科技大學攜手校友企業共同打造的電商平臺,旨在解決「消費扶貧」信息不暢通、物流成本高、供需不匹配等問題,在線集中展銷貧困縣的特色產品,匯聚高校和社會力量助力精準扶貧。該平臺今年1月10日正式上線,目前,教育部45個定點扶貧縣中,已經有44個縣的農特產品在「e幫扶」平臺對接上架。

電子科技大學定點扶貧工作辦公室主任楊恩華告訴記者,自2013年定點扶貧貴州省黔東南州岑鞏縣以來,學校不斷探索,將電子信息領域的綜合優勢與傳統農業的升級改造融合,為貧困地區開出一輛信息化「列車」。

破開「冰點」,以「電子信息+」助推傳統種植養殖業升級

2019年12月27日,岑鞏縣塔山村的「研究生豬倌」鄭培坤目送裝滿白胖胖生豬的卡車離開,喜上眉梢:「2019年,村裡的標準化養殖小區已出欄生豬4600頭,銷售額1300萬元,利潤360萬元,將帶動9個貧困村的500餘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大幅增收。」

7年前,從畜牧專業畢業的鄭培坤返鄉創業搞生豬養殖,建成了年出欄5000頭的標準化養豬場,努力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但傳統養殖模式存在勞動強度大、病害風險高、質量難把控等諸多問題」,經過一系列「試水」,雄心勃勃的鄭培坤也不禁感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養殖戶的難點就是教育扶貧的著力點。在電子科大的幫助下,鄭培坤開始嘗試利用電子信息,採取「智慧養豬」的發展思路。從2017年1月開始,電子科大先後投入近100萬元,幫助「智慧養豬」項目建成了養殖環境感知系統、養殖場視頻監控系統、養殖場遠程管控系統、養殖場信息管理系統等4個系統。「電子信息+養豬」,使養豬產業從「標準化」升級為「智能化」,從「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發展道路,走上了「知識密集型」的智能化發展道路。

電子科大掛職岑鞏縣委副書記謝繼華介紹,除了「智慧養豬」外,2018年,學校還為岑鞏縣大有鎮2000畝果園建成6套遠程可視化農業監控設備、一套小氣候監測站、一套土壤監測站及一個展示中心,打造「智慧果園」,幫助岑鞏縣83戶貧困戶提高了收益,每年每戶約增加6000元收入。此外,學校還投入300萬元建設「天空地一體化」水稻農情精準監測與分析大數據平臺,為水稻長勢精準監測、藥肥精準施用提供有力保障。

岑鞏縣副縣長張煒說:「電子科技大學為岑鞏的發展帶來了現代化、信息化的科技手段和管理模式,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夢想正在實現。」

推動「消費扶貧」觸網上線

「教育扶貧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只有打通了兩頭,才能真正讓貧困群眾受益。」楊恩華說,為了把生產端和消費端緊密聯繫起來,電子科大又開始了新的探索。

消費扶貧是近年來社會各界通過消費來自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產品與服務,幫助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的一種扶貧方式,是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

隨著社會參與度的不斷提高,線下模式的「痛點」逐步顯現。一方面,線下參與方式的市場輻射範圍和影響力比較有限;另一方面,在一所學校對口一個貧困縣的採購模式下,出現大宗採購需求時,對口貧困縣的產能滿足不了。

消費扶貧的「痛點」不止這些。根據相關貧困地區和企業的反映,「消費扶貧」面臨的瓶頸問題,除了信息不暢和物流昂貴外,還包括品質不一、招標煩瑣、方式不長效、供需不匹配等問題。

「『e幫扶』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楊恩華說,建設這個平臺的初心,就是要挖掘貧困地區優質特色產品,打造貧困縣扶貧品牌,加強扶貧產品宣傳,促進產銷對接,解決銷售不暢問題,凝聚廣泛力量,助力脫貧攻堅。

成效初顯,產銷兩端熱情持續高漲

2019年春節前後,電子科大聯合相關校友企業,嘗試搭建能聯通供需雙方信息,打破各高校間信息壁壘的教育系統消費扶貧採購平臺「e幫扶」。

據了解,「e幫扶」有四大特色功能,即各高校根據需求,上報下一年度扶貧任務、扶貧採購年度計劃;通過平臺算法為有大宗採購需求的高校及其校友企業智能推薦最優化的商品採購方案;查看高校和貧困縣扶貧的進度與具體情況;自主選擇配送方式,可送貨上門,也可集中配送。

為了方便廣大消費者快速找到所需產品,該平臺根據不同需求劃分了「三區三州」「黔東南山珍」「高原特產」等8個類別。針對單位的大宗採購需求,平臺還設置了「大宗採購」「需求上報」入口,並發布了詳細的流程指南。

在這樣的框架下,供銷兩端被逐漸激活。

在生產端,貧困縣的電商公司、農戶等紛紛入駐,有的貧困縣已經在「e幫扶」平臺嘗到了甜頭。在消費端,各高校除了大力開展定向採購外,還紛紛創新方式方法,倡議、調動廣大師生和校友參與「消費扶貧」的積極性,並大力推介「e幫扶」平臺。通過「e幫扶」採購來自貧困縣的土特產品,正在逐漸成為新的校園時尚。

疫情防控期間,「e幫扶」的作用更加凸顯。2月15日,該平臺推出「助扶貧、保供應、惠民生,安心宅家享好物」等促銷活動,得到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的積極支持,一個月內為因疫情難以外出的師生家庭送去了20餘萬元的農特產品。

未來,電子科大將繼續堅持科技賦能地方發展的幫扶理念,圍繞循環生態農業發展主線,與地方政府共同探索並實踐「循環生態農業+旅遊業」幫扶模式。「e幫扶」平臺也將持續探索扶貧與消費、扶貧與商業的深度結合之路,助力貧困縣產品品牌化、產業化和商業化發展。(本報記者 魯磊 通訊員 王曉剛 鍾興茂)

 

相關焦點

  • 精準扶貧7周年,農博會折射哪些「新發展」信息?
    11月3日,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重要論述7周年,湖南作為精準扶貧首倡地,七年跨越非凡,成績有目共睹。同一天,為期5天的第22屆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在長沙圓滿閉幕,20餘個省、市、自治區盛大參展,湖南亮眼出圈。兩件「農家」事,都發生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勝利閉幕之後。仔細觀察,其中存在緊密的內在關聯。
  • 信息高速路跑起「致富車」
    新疆日報訊(記者米日古力·吾報導)在信息化的今天,「信息公路」是否暢通成了貧困地區能否快速脫貧的重要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實施網絡扶貧行動,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讓扶貧工作隨時隨地、四通八達,讓貧困地區群眾在網際網路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
  • 信息鋪就幸福路:甘肅電信「六大」精準扶貧方略吹響脫貧攻堅衝鋒號
    作為基礎通信運營商,中國電信甘肅公司脫貧攻堅本著網絡先行的原則,通過提升網絡覆蓋水平,加快光纖寬帶、4G網絡建設,消除「數字鴻溝」,讓貧困地區的人民群眾也用得上、用得好通信服務,通過「網絡扶貧」開闊貧困群眾的眼界,夯實精準扶貧的「底盤」。
  • 牡丹江市林口縣精準扶貧搭上「網際網路+」快車
    在林口縣,這樣的事例只是電商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該縣推進網際網路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深度融合,促進產業發展、農民增收,依託本地產業和優勢資源,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平臺支撐、服務跟進」的發展原則,做活電商扶貧工作,幫助貧困群眾探索脫貧致富有效途徑。
  • 精準扶貧,郵政在行動!(上)
    我們將分兩期向大家展示10個扶貧優秀案例,展現郵政助力精準扶貧結出的碩果!精準扶貧的過程凝結了項目組成員的艱辛努力,但他們心中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幫助果農們將茵紅李賣出去。     宜賓市寄遞事業部通過茵紅李項目,共幫助當地果農實現收入114.14萬元,銷售、運輸茵紅李200餘噸。
  • ——發揮學校優勢,實施以「7+1」信息化為牽引的精準扶貧
    〕24號)關於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學校精準幫扶岑鞏縣大友鎮塔山村。  作為我國電子信息行業的排頭兵,電子科技大學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與岑鞏縣縣委縣政府深入溝通、實地考察交流後,學校與岑鞏縣籤訂了《電子科技大學-岑鞏縣人民政府定點幫扶框架協議》,明確定點幫扶的原則、思路及主要幫扶內容。
  • ——長安大學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經驗介紹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長安大學充分發揮學校在教育資助等方面的工作優勢,立足教書育人,結合中央和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堅持精準扶貧,加大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的精準資助力度,率先出臺了《長安大學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精準資助專項行動計劃》,以「精準、保密、服務、育人」為原則,從入學到就業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實行全過程、全方位資助育人計劃,把精準扶貧工作落到了實處,見到了實效。
  • 電子科技大學探索「電子信息+」精準扶貧新模式
    電子科技大學發揮電子信息學科專業優勢,從規劃設計、產業幫扶、智力保障、資源整合等方面,點面結合、重點突破,用心育「芯」、以「芯」聚心,探索以「電子信息+」幫扶模式助力貴州岑鞏縣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加強設計研發,鑄造規劃「大腦芯」。
  • 精準扶貧 - 政府信息公開 - 烏蘭察布市人民政府網站
    第二節  基本原則一是堅持分類施策,精準扶貧原則。綜合運用建檔立卡數據資料開展扶貧開發工作,對精準識別人口按照「五個一批」分類施策,確保規劃、政策、措施到村、到戶、到人,切實把「六個精準」落實到位。二是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原則。注重發揮政府在決策指導、規劃制定、監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導作用。
  • 中國電信福建公司精準扶貧實實在在
    中國電信為寧德三都澳漁民安裝監控設備近年來,中國電信福建公司積極開展黨建扶貧、網絡扶貧、通信扶貧、信息應用與產業扶貧、消費扶貧「五大行動」,在實施電信普遍服務工程、消除城鄉數字鴻溝的同時,不僅利用自身技術和人力優勢,幫助貧困村多渠道構建農產品銷售網絡售賣產品,還通過組織採購扶貧消費農產品,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 黃南州尖扎縣積極探索 「網際網路+區塊鏈+精準扶貧資金代理記帳」新模式確保扶貧資金在陽光下運行
    為有效解決基層財會人員素質不高、扶貧資金數據信息分散、扶貧資金監督成本高、扶貧領域廉政風險防控難等問題,黃南州尖扎縣積極探索網際網路、區塊鏈與精準扶貧資金管理的結合點,在全省率先開展「網際網路+區塊鏈+精準扶貧資金代理記帳」試點工作,確保扶貧資金在陽光下運行,為扶貧資金管理新模式提供「黃南經驗」。解決政策執行「偏」的問題。
  • 玉環創新打造「幸福碼」,精準識貧、高效扶貧
    玉環市創新打造「幸福碼」智能扶貧新模式,實現「識貧、扶貧、防返貧」一碼集成管理,做到精準識貧、高效扶貧。望繼續探索完善,確保高水平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掉隊。從「一戶一檔」到「一戶一碼」信息化建庫精準識貧「一碼式」歸集 扶貧信息更精確整合扶貧、民政、教育等各部門原有「一戶一檔」等信息資源,將全市低保在冊、低保邊緣戶、特困人員等三類貧困戶基礎信息導入「幸福碼」平臺,以就業、就學等多個維度建立扶貧大資料庫
  • 2020金融峰會特刊丨邳州農商銀行:黨建+金融按下精準扶貧「快進鍵」
    優化資源配置,搭建快速脫貧「高速路」按照扶貧名冊範圍,精準識別支持對象。該行2020年單列3億元信貸規模,制定扶貧小額信貸投放計劃,為全年扶貧貸款投放確定總目標。實施更加有力的舉措,實現扶貧政策快速落地,做到應貸盡貸、應貸快貸,及時滿足貧困農戶有效扶貧小額信貸需求。
  • 呂五權、陳蕊:只有精準扶貧才能精準脫貧
    深刻把握精準扶貧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系統論述,將我國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關於扶貧工作的理論思考上升到一個新高度。習近平同志反覆強調,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精準扶貧就是這樣的偉大鬥爭之一。
  • 沭陽教育精準扶貧出實招
    今年8月,沭陽縣再出教育精準扶貧實招,決定從2016年起至2020年,縣財政投入約3億元,對全縣3.1萬低收入農戶的約4.7萬名在讀子女進行扶持。扶持範圍涵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5個階段,分別補助1200-8000元不等的費用。現將《沭陽縣低收入農戶、低保戶子女教育扶貧工作實施細則》以簡報形式印發,供各地學習借鑑。
  • 北京師範大學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經驗介紹
    十二五」以來,北京師範大學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重要戰略思想,充分發揮學校獨特的學科資源優勢、智力優勢和人才幫扶優勢,自覺踐行扶貧攻堅的時代使命,努力在精準扶貧諮政上出成果、在精準幫扶對象上出實招、在脫貧成效精準上見真效。
  • 華僑城:精準扶貧的六大路徑|扶貧榜樣
    僅恆碧融三家龍頭房企在精準扶貧事業上的投入,就已經超過300億元。它們創新扶貧模式,探索出一條條企業公民新途;它們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創造出一個個扶貧攻堅的奇蹟。樂居財經特別策劃「2020中國責任房企」系列報導,發現中國「扶貧榜樣」。
  • 精準扶貧的「喜羊羊」
    科技助推 精準扶貧據了解,通過西農大的技術支持,依託企業養殖示範基地展開奶山羊養殖技術攻關工作,為全縣奶山羊養殖關鍵技術突破性提高。為提高奶山羊的繁育數量,開展了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性控凍精等一系列技術培訓和實踐。目前,基地累計存欄達到1.4萬餘只,現泌乳羊數3000餘只,日產鮮奶達到5噸多。
  • 和慶鎮舉辦2020精準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
    和慶鎮舉辦2020精準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日上午在和慶鎮政府大院舉辦儋州市2020精準就業扶貧下一步,和慶鎮將通過微信群、村委會公告欄、村委會電子顯示屏等多種手段第一時間廣泛發布就業信息和相關政策,滿足群眾的務工需求,為農村勞動力提供及時、有效的務工信息。
  • 12個典型項目一覽,教育部直屬高校這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電子科技大學針對這些問題,利用電子信息技術,幫助岑鞏縣發展「智慧大農業」。充分發揮學校一流學科優勢,提供技術支持,運用「電子信息+」賦能農業生產經營;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033萬元,及時紓解困難;組織專家謀劃農業發展;充分調動校友資源,打通產業鏈梗阻,確保農戶增產又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