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寄遞事業部主動承擔全國貧困縣助農幫扶任務,依託EMS「極速鮮」商城,藉助以郵政自主航空和冷鏈等幹線網絡為核心的寄遞平臺及郵政體系「線上+線下」聯動營銷的銷售渠道,為特色農產品提供全鏈路支持和多種增值服務,搭建農產品進城的「銷售+寄遞」通道,助力國家精準扶貧。
一年時間,累計幫扶18個省、57個國家級貧困縣,確保了67個扶貧項目順利實施。其中,農產品銷量超30萬件,銷售額超1000萬元。
在此過程中,一批成效顯著的助農增收項目和默默奉獻的扶貧先進個人相繼湧現。經過前期對候選材料進行收集整理、審核篩選等準備工作,寄遞事業部評選出10個扶貧優秀案例獎和20個扶貧先進個人獎。
我們將分兩期向大家展示10個扶貧優秀案例,展現郵政助力精準扶貧結出的碩果!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寄遞事業部馬鈴薯扶貧項目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後旗馬鈴薯扶貧項目累計形成訂單6.1萬單,實現銷售收入120萬元,實現快包寄遞收入40.92萬元,幫扶當地貧困農戶250餘戶、貧困人員520餘人
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後旗豐裕村和牛明村是當地脫貧攻堅的重點幫扶村,馬鈴薯種植是當地農戶主要的經濟來源。2018年9月,察哈爾右翼後旗馬鈴薯遭遇滯銷,眼看數千噸優質馬鈴薯即將成熟,前來採購的商家卻寥寥無幾。
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烏蘭察布市郵政寄遞事業部馬上派人趕往馬鈴薯滯銷較嚴重的豐裕村和牛明村,與當地村集體和種植戶代表進行了面談,並根據他們反映的情況,形成了郵政助銷的初步方案。
以「919豐收歡樂購」為時間契機,烏蘭察布市寄遞事業部馬鈴薯扶貧項目正式啟動。2018年9月19日,烏蘭察布市郵政分公司舉辦了「919豐收歡樂購·萬單土豆發貨啟動儀式」。為了激發種植戶的生產熱情,察哈爾右翼後旗郵政分公司組織行政部室成員以及不在崗的營業員共130餘人,組成了8個工作小組。這些工作小組互相比賽監督,利用所有閒暇時間與當地貧困戶共同採挖馬鈴薯,並幫助各臨時攬收點為待發貨訂單稱重、打包、裝車。
為將幫扶工作落到實處,烏蘭察布市寄遞事業部聯合察哈爾右翼後旗富園馬鈴薯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當地一家名為雨潤冷良農業有限公司的民營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由察哈爾右翼後旗富園馬鈴薯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貨源,雨潤冷良農業有限公司一次性認購200噸優質馬鈴薯,通過郵政寄遞渠道銷往北京、河北、河南等8個省(區、市)。此外,烏蘭察布市寄遞事業部聯合當地媒體對郵政扶貧助銷進行了報導,使因滯銷藏於地窖中的馬鈴薯迅速變成炙手可熱的「網紅」產品。
發運初期,為保障所有銷售訂單能夠第一時間發出,烏蘭察布市分公司派發載重5噸重和8噸重的兩輛廂式車,專門用於運輸售出的馬鈴薯郵件。但因訂單數量較多導致運力不足,經內蒙古區郵政寄遞事業部協調,組織開行了扶貧地到呼和浩特郵區中心局的臨時直達專線郵路,並從呼和浩特郵區中心局臨時派發兩輛載重12噸的廂式車,專門用於郵件往返運輸,簡化了經轉環節,提高了運輸時效。
烏蘭察布市寄遞事業部馬鈴薯扶貧項目自2018年9月19日正式啟動,至12月1日項目結束時為止,累計形成訂單6.1萬單,實現銷售收入120萬元,實現快包寄遞收入40.92萬元,共幫扶察哈爾右翼後旗貧困農戶250餘戶、貧困人員520餘人。
雲南大理州寄遞事業部大蒜扶貧項目
雲南大理州洱源大蒜扶貧項目累計產生大蒜銷售訂單11980單,共計銷售大蒜34噸,並將當地大蒜收購價格從每公斤1元提高至每公斤2.5元,實現銷售額25.39萬元,帶動當地農戶增收5.1萬元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因地理位置和氣候得天獨厚,這裡盛產的紫皮大蒜全國聞名,遠銷泰國、越南等國家。然而,2018年,洱源縣大蒜大面積豐收,出現了「穀賤傷農」的困局,大蒜價格一落千丈。不僅如此,大蒜收穫的時期恰逢雨季來臨,新蒜更不易保存。
得知這一情況後,2018年5月2日,雲南省郵政寄遞事業部和大理州郵政寄遞事業部派出專門團隊緊急趕往現場,進村入戶摸排。團隊人員意識到這是一場和時間的賽跑,幫助種植戶打開大蒜銷路一秒鐘也不能耽誤。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極速鮮」平臺的大蒜銷售消息一經發布,訂單便迅速增多。為了不辜負來自四面八方的愛心力量,大理州寄遞事業部放棄一般快遞公司全程陸運的做法,而是讓紫皮大蒜通過航空運輸,在最短的時間內飛到全國各地。同時,精準把控大蒜品質,選擇晾曬5天後的半乾紫皮蒜,力求品質更為優良。
大理州寄遞事業部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進行大面積的宣傳,讓很多本來已經對大蒜銷售失去信心的困難群眾看到了希望。此前,收購價格過低導致辛苦從地裡挖出的大蒜銷售後還不夠支付挖大蒜的工錢,對農戶來說原本最好的選擇就是任由大蒜爛在地裡。但是,郵政通過網絡推廣的形式讓全國人民知道了大理蒜農的困難,讓蒜農有了信心、看到了希望。
大理州寄遞事業部大蒜扶貧項目累計產生大蒜銷售訂單11980單,共計銷售大蒜34噸,並將當地大蒜收購價格從每公斤1元提高至每公斤2.5元,實現銷售額25.39萬元,帶動當地農戶增收5.1萬元。通過郵政員工的內部微信轉發,訂單量在最高峰時達到1分鐘200單。
四川宜賓市寄遞事業部茵紅李扶貧項目
四川宜賓市茵紅李扶貧項目共幫助當地果農實現收入114.14萬元,銷售、運輸茵紅李200餘噸。其中,「極速鮮」平臺實現寄遞量35060件,實現寄遞收入78.55萬元
四川省宜賓市屏山縣茵紅李是當地有名的一種水果,因質地嫩脆化渣、風味甜濃、清香爽口,廣受各地消費者的喜愛。
2018年6月下旬,屏山縣茵紅李逐步進入成熟期,全國各地水果商都陸續進入屏山縣,到各農戶處、合作社查看茵紅李的成熟情況。但真正購買的商販很少,大多商販都持觀望的態度,能購買的商販也是將茵紅李的價格一壓再壓。2017年,茵紅李能賣到4元/斤,2018年,水果商販將價格壓低到1元/斤左右,讓身處豐收旺季的果農們瞬間跌入「冰潭」。
為了幫助陷入困境的果農們順利將成熟的茵紅李銷售出去,宜賓市郵政寄遞事業部成立「屏山—茵紅李項目組」,項目組下設3個小組,即極速鮮小組、航空運輸小組、冷鏈運輸小組。
項目組成立後,項目組成員分別到屏山縣各鄉鎮進行摸排走訪,對當地茵紅李產量及發運方式有了詳細的了解。同時,項目組積極與屏山縣政府、農業局、果業局、扶貧移民辦等部門對接,縣政府對宜賓郵政為茵紅李銷售打造的「銷售+寄遞+運輸」的方案作出肯定答覆,並希望宜賓郵政拓展銷售渠道、打通運輸網絡,助力當地農民脫貧。
為了打開現有的銷售局面,項目組立即與四川省郵政寄遞事業部商企中心聯繫,並向集團公司「極速鮮」平臺相關部門進行了簡要匯報。僅用了兩個半小時,就將茵紅李在郵政EMS公眾平臺及「極速鮮」銷售平臺上線,進行全國推廣。推廣文章發出後2小時,平臺銷售量就突破1萬單;第二篇推廣文章推送,1小時訂單量就突破3萬單。文章的廣泛傳播還吸引了一大批水果商販前來採購。同時,「極速鮮」平臺團隊通過與中糧集團建立聯繫,得到了中糧集團的大力支持。來自各地的水果商開始大量訂購茵紅李,從開始的1元/斤提升至3元/斤,茵紅李銷售供不應求。
茵紅李項目組共有成員11人,從茵紅李項目運行至結束共計57天的時間裡,大家每天早上8點就從宜賓驅車前往屏山錦屏鎮,69公裡的山路要行駛2小時;到最遠的清平鄉,更是需要4個小時車程。項目組成員每天凌晨2點左右下班,每天裝卸茵紅李10噸。57天的時間,從海拔500米到海拔2800米、從省道到鄉村公路、從鄉村公路到懸崖絕壁,每天都有一輛車到修理廠去「休養」。精準扶貧的過程凝結了項目組成員的艱辛努力,但他們心中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幫助果農們將茵紅李賣出去。
宜賓市寄遞事業部通過茵紅李項目,共幫助當地果農實現收入114.14萬元,銷售、運輸茵紅李200餘噸。其中,「極速鮮」平臺實現寄遞量35060件,實現寄遞收入78.55萬元,幫助果農銷售茵紅李80噸;實現航空貨代收入26.47萬元,幫助果農運輸茵紅李120噸;實現冷鏈運輸收入9.12萬元,幫助果農運輸茵紅李80噸。項目組已對2019年的茵紅李銷售作出相關預案,力爭寄遞茵紅李郵件量突破5萬件。
安徽阜陽市寄遞事業部土雞蛋扶貧項目
安徽阜陽市臨泉縣土雞蛋扶貧項目累計產生線上銷售訂單2529單,形成銷售收入約10.06萬元;線下銷售訂單量達6880單,形成銷售收入約20.64萬元
譚棚鎮隸屬國家級貧困縣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屬於典型農業大鎮。一些貧困農戶靠散養土雞產下土雞蛋維持生計,卻一直苦於沒有銷路。雖然當地的壹號農倉電子商務公司收購了一部分土雞蛋進行銷售,但這種扶貧方式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
得知譚棚鎮土雞蛋的銷售困境後,阜陽市郵政寄遞事業部迅速行動,安排人員對譚棚鎮的貧困農戶進行走訪,查看貧困戶的居住環境,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狀況。
通過走訪得知,土雞蛋滯銷的情況在譚棚鎮普遍存在,譚棚鎮的貧困戶有的年邁、無收入,有的因病致貧,有的因傷殘而不能工作,還有的因子女上學而背負沉重壓力。阜陽市寄遞事業部了解情況後,與譚棚鎮政府、譚棚鎮郭大村村民委員會進行溝通,提出通過搭建土雞蛋網絡銷售平臺,幫助拓寬土雞蛋銷售渠道。譚鵬鎮政府對郵政支持扶貧工作表示感謝,並表示將全力配合扶貧項目的各項工作。
在取得當地政府支持後,阜陽市寄遞事業部經過多次溝通,進一步與當地壹號農倉公司商討項目合作方案,並達成良好的業務合作關係,為開展扶貧項目做好鋪墊。
銷路有了保證後,當地農戶只需要精心將雞苗養大,不必擔心其餘的收購、銷售等事宜。待雞苗養殖成熟後,將有專人收購這些土雞、土雞蛋。在正常養殖情況下,每個農戶每年可以增加近萬元的收入,能滿足基本的日常開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阜陽市寄遞事業部通過這樣的方式,讓農戶真正得到實惠,幫助那些沒有勞動能力、沒有經濟來源的農戶有了一個「就業機會」。
土雞蛋通過集團公司「極速鮮」平臺及安徽省內「徽常郵禮」平臺進行銷售,被譽為「回購率最高的土雞蛋之一」。在運作過程中,阜陽市寄遞事業部對土雞蛋項目進行嚴格把關、專業寄遞,建立了完備的項目體系。從前期深入調研、成立項目組,再到設定計劃、制定銷售和網運方案以及設置應急預案,全面保障項目有序進行。項目組安排人員每日對訂單量進行跟蹤,通過訂單量的多少,提前與壹號農倉公司進行溝通,確保貨源充足,保證每個訂單都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發貨。當客戶訂單量超過已有存貨量,立即從備選貨源採購符合要求的產品,快速調整供貨量;當客戶訂單量遠低於預期時,立即通過組織線下團購等活動,發揮郵政系統線下分銷優勢,為線上銷售提供支撐。
同時,項目組設立專職客服人員,並提供電話熱線、微信客服兩種方式,保證問題反饋渠道暢通,問題解決處理及時、有效。自2018年5月底至7月底項目運作期間,土雞蛋扶貧項目累計產生線上銷售訂單2529單,形成銷售收入約10.06萬元;線下銷售訂單量達6880單,形成銷售收入約20.64萬元。
阜陽市寄遞事業部的扶貧項目得到了當地商務局扶貧辦及譚棚鎮政府的認可。下一步,阜陽市寄遞事業部將進一步履行國企社會責任,繼續研究開發更多本土農產品項目,通過「網際網路+農業」帶動更多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貴州黔東南州寄遞事業部椪柑扶貧項目
貴州黔東南州從江椪柑扶貧項目累計實現椪柑訂單量3.95萬件,實現銷售額78.5萬元,為當地種植戶帶來直接經濟收益54.8萬元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的滾玉村、頂洞村距離縣城30多公裡,是典型的貧困村。從江縣的椪柑素有果大色豔、皮薄肉厚、甘甜微酸等特點,但由於當地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農戶種植的椪柑不僅售賣範圍小,且存在客商壓價的行為,導致農民實際收益較少,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
為改變這一現狀,貴州省郵政分公司積極參與到貴州精準扶貧工作中,幫助從江椪柑產生訂單量3.95萬件,實現銷售額78.5萬元,為當地農民帶來直接經濟收益54.8萬元。從江椪柑扶貧項目為貴州郵政扶貧攻堅事業樹立了典範、堅定了信心,也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2018年11月初,「從江椪柑精準扶貧項目」工作小組成立,貴州省郵政寄遞事業部負責項目的營銷策劃、渠道拓展、規劃郵路等工作;州郵政分公司負責人員、場地、包材、進貨款、收寄等工作;縣郵政分公司負責貨源組織、貨物運輸及與政府洽談政策補貼等工作。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從江椪柑項目作為年終重要扶貧項目申報到集團公司寄遞事業部扶貧辦公室,立即得到集團公司的大力支持。2018年12月7日晚,新華社客戶端和EMS中國郵政速遞物流、EMS「極速鮮」、黔郵鄉情、貴州郵政EMS等4個微信公眾號同步推送《美到詞窮的貴州從江,藏著央視都點名的美味!助農特價19.9元6斤》微文,當晚閱讀量超過「10萬+」。上線10分鐘,產生訂單2000多單;上線2個小時,產生訂單2萬多單;上線10小時,訂單突破3萬單。
面對近4萬單的訂單量,雖然事先已經做好了預打包工作,但預包裝量仍與訂單數相差甚遠。為了不辜負從江縣農民的期望,貴州郵政臨時聘用部分大學生進行幫扶。為維持現場秩序,特參照外省水果寄遞項目經驗,將現場分為揀果組、打包組、過秤組和收寄組。在此分類基礎上,細分5個小分隊進行工作,5天的時間就處理完所有訂單。同時,按照「優先發運省際郵件」的原則,省際郵件在3天內全部發出。針對廣東路線郵件量較大的情況,郵區中心局還協調了到廣東的專線車確保最短時間將郵件運送到客戶手中,也有效避免了郵件多次轉運造成的損耗。
為了使項目完美收官,貴州郵政快包部電子渠道團隊全員協助「極速鮮」商城工作人員一起處理客戶郵件查詢、客戶投訴等問題。同時,將客服工作時間延長至22:00,第一時間解決售後服務問題,為中國郵政扶貧工作和「極速鮮」品牌樹立了良好的服務形象。
本版文字供稿:蔡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