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認真落實《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文件精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新時代勞動教育創新體系,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橫向互動融合,探索構建勞動教育體系。創新勞動教育體制機制,積極構建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有機銜接的勞動教育體系。將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相結合,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設置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教學內容,融入「隆平學長」「蠶桑院士」「油菜教師」等鮮活勞動育人案例,提升勞動教育感染力。將勞動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結合課程實踐、專業實驗、田野調查、實習實訓、畢業設計等,開設以提高學生專業技術能力和職業勝任能力為核心的勞動實踐活動。將勞動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開設《大學生創業基礎》必修課程,設置6學時以上的創造性勞動教育實踐環節,加強校、院兩級眾創空間和雙創實踐基地建設,不斷拓展勞動實踐場域。
縱向分類施策,創新勞動教育實踐路徑。在整體規劃學校勞動教育基礎上,尊重學科專業發展規律,分類實施勞動教育。打好「設計牌」,聘請學校勞動教育研究院專家團隊設計「基於專業成長的勞動教育指導手冊」,根據學科專業分類建立勞動教育紀實方案和風險防控預案。念好「實踐經」,將專業實習和勞動教育相結合,聯合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共同搭建勞動教育實踐平臺,拓展勞動教育實踐場所,滿足多樣化的勞動實踐需求和專業實習需求。下好「保障棋」,將勞動教育納入學生培養方案,注重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建立學生勞動教育成長檔案,構建勞動知識、勞動習慣、服務性勞動、生產性勞動、創造性勞動「五位一體」的勞動教育綜合評價體系。
凸顯專業特色,提升勞動教育育人實效。促進專業實踐與勞動教育融合發展,著力提升勞動教育效果。發揮農科專業優勢,打造農科勞動教育實踐品牌。積極響應「走進鄉土鄉村,助力精準扶貧」號召,將勞動教育與脫貧攻堅相結合,每年派遣500餘名農科學生到鄉村持續開展農事幫扶、農業科技宣傳、農田基本建設等多種形式的勞動實踐。發揮師範專業優勢,打造師範勞動教育實踐品牌。持續開展「小松樹頂崗支教」計劃,每年組織1000餘名師範專業學生,定點、定向到中小學校進行為期半年的「頂崗支教」勞動實踐,開展實用技術教育培訓、農村社會發展諮詢等勞動實踐活動。發揮文化育人優勢,打造勞動文化育人品牌。將勞動教育與校園文化相結合,建立「大國工匠、勞動模範進校園」常態化活動機制,在園區管理、清潔衛生、膳食服務等崗位中開闢勞動育人示範崗,利用多種媒體平臺打造「身邊勞模」「青年勞動之聲」等文化產品,塑造「農民豐收節」「寢室文化節」等活動品牌,積極營造勞動文化育人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