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這一課,大學怎麼補

2020-12-11 央廣網

「德智體美勞,現在整個高等教育『勞』這一塊是絕對的短板,連老師們都不了解生活了,學生還怎麼了解國情。」近日,在全國政協教育界別小組討論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臨時黨委書記、常務副校長張政文的這番話引起很多委員共鳴。

勞動教育不應該僅成為中小學的必修課。大學應該如何加強勞動教育,幫學生補好這門課?記者採訪了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和會外專家。

勞動教育對大學生的意義不容忽視

一直以來,整個社會對勞動教育的討論更多集中在中小學階段,對大學勞動教育的關註明顯不足。

「目前,受到家庭、學校、社會和傳統文化的一些消極影響,部分大學生身上還存在勞動觀念不夠端正、勞動意識比較淡薄、勞動素養比較缺乏、勞動情懷比較缺失等問題。」全國政協委員、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戴立益說。

事實上,大學生作為直接面向勞動、直接對接職業的勞動後備軍,比中小學生更迫切地需要帶著全面系統的勞動素養走上工作崗位。

「要高度重視勞動的教育價值,勞動不僅創造財富,而且也造就人才。」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清華大學原副校長謝維和說,勞動造就人才的功能至少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實現自我認同,二是完成自律,把社會的外部控制轉化為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戴立益認為,高校勞動教育要深度構建「三位一體」的協同育人機制,健全勞動教育的保障制度,從國家、學校和家庭三方面明確責任、達成共識、通力合作完成勞動教育的任務。

大學勞動教育要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

勞動教育教什麼、怎麼教,是困擾很多高校的現實問題。

「要全面強化勞動教育的頂層設計,加快出臺國家層面的高校勞動教育政策文件,並提高文件的層級。」戴立益說。

與中小學以體驗、認識為主的勞動教育不同,面向大學生的勞動教育不僅要教育學生愛勞動、會勞動,更要使學生「明勞動之理」。此外,由於高等教育的整個培養體系都是直接指向勞動的,如何使勞動教育有機融入高校立德樹人、教學科研的方方面面,與現有人才培養體系真正結合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是高校開展勞動教育必須通盤考慮的問題。

對此,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院長劉向兵說:「高校推進勞動教育要在進課堂、進教材的同時,將其與專業教育相結合、與實踐實習相結合、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將勞動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樹人、教學科研的方方面面。」

全國政協委員、空軍航空大學教授楊承志建議,大學勞動教育要與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工匠精神結合起來,「培育勞動情懷,讓學生在勞動教育和實踐中掌握勞動技能、積累勞動經驗、提升勞動能力,塑造崗位需要的職業素養和道德品質」。

在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賴德勝看來,推動勞動教育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是加強勞動學科的建設,「目前,研究勞動的各個學科分散在不同學科門類下,導致高校很難有一個集中的培養勞動人才的學科平臺」。

新時代大學勞動教育形態要與時俱進

隨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一些體力勞動崗位將來可能被機器所替代,在這種情況下還需要勞動和勞動精神嗎?

「這絲毫不影響我們的勞動和勞動教育。」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政協副主席、省教育廳廳長李和平認為,創造性勞動是機器替代不了的,而且會越來越重要。而從教育的角度看,勞動教育的功能更是人工智慧所不可取代的。

新時代的大學勞動教育面向的群體是00後,他們伴隨網際網路長大,對勞動的認識與上一代人、上兩代人有很大差異。

針對這一特點,新時代的勞動教育必須直面質疑,及時更新教育形式,使青少年認識到,技術進步只不過使人類的勞動方式、勞動領域、勞動崗位發生了新的變化,但人的勞動精神和很多勞動技能仍是人機協同、智慧勞動、創造性勞動的重要基礎。

「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開展要考慮兩點:一是勞動形態,要與時俱進,不能犯把勞動等同於體力勞動的錯誤;二是教育形態,需要一定的課程,關鍵是要考慮怎樣讓間接的勞動教育在教育實踐中得到強化。」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檀傳寶說。

《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13日第6版

相關焦點

  • 儘快給學生補上「勞動教育」這門課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諸如從小缺乏勞動概念、作業太多、勞動課虛設、歧視勞動等,均對勞動教育形成不利,影響到學生的勞動價值觀。顯然,應該給學生補上「勞動教育」這門課,讓學生從勞動實踐中,真正體會到勞動的價值、意義。「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我們一直在讚美和歌頌勞動,倡導樹立起熱愛勞動的觀念,並鼓勵實施勞動教育。
  • 勞動教育應該教什麼怎麼教?
    「勞動教育急需回歸常態。」蘇州職業大學教務處處長傅小芳說,儘管全國範圍內的勞動教育理論實踐研究探索從未停止過,一些地方和學校也形成了亮點和特色,但總體上看,勞動教育在學校教育中仍存在邊緣化現象。張顯友表示,中小學勞動教育時廢時興,經歷了曲折的發展歷程。從家庭層面來看,獨生子女政策及學業競爭壓力,導致勞動在家庭教育中被忽視。
  • 勞動教育對大學生的意義不容忽視
    「德智體美勞,現在整個高等教育『勞』這一塊是絕對的短板,連老師們都不了解生活了,學生還怎麼了解國情。」近日,在全國政協教育界別小組討論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臨時黨委書記、常務副校長張政文的這番話引起很多委員共鳴。勞動教育不應該僅成為中小學的必修課。大學應該如何加強勞動教育,幫學生補好這門課?記者採訪了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和會外專家。
  • 代表建議:為孩子補上勞動這一課
    針對這種現象,北京青少年勞動教育調研組近日發放千餘份調查問卷,對北京青少年勞動教育現狀進行了摸底調查。根據調查,做家務時間少的原因普遍是「孩子學習負擔那麼重,哪有時間做家務」,結果就導致了64.9%的受訪家長對於自己孩子自理能力的評價為「一般」,8.3%的家長認為「差」。揚子晚報記者昨日就「收拾書包」和「疊被子」兩個小細節在南京一所小學做了個小調查。
  • 教育部要求中小學生補上「這一課」,家長認為「早該補了」
    教育部要求中小學生補上「這一課」,家長認為「早該補了」,不能光「 」背詩」如今,全社會提出制止浪費,提倡節約教育部同時要求,要將這一活動形成制度,要求城市中小學生要在每個學段至少安排一次農業生產勞動。希望通過此舉,讓城市裡的孩子,在社會實踐、勞動體驗中,切實感受到糧食來之不易,懂得農民的辛苦,最終形成尊重勞動和愛惜糧食的思想意識。
  • 勞動教育的本質是品質教育
    這是勞動教育缺失的縮影。勞動分為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有的學校立足於教授基礎勞動技能,有的學校立足於增加學生的勞動體驗,凡此種種,莫衷一是。勞動教育的普及,能為人才成長補上這一課。其實,任何形式的成功都離不開勞動,形式不同、領域不同,但吃苦耐勞、勤奮堅持的精神都是一樣的。勞動教育培養的是勞動意識、勞動習慣、勞動精神,最終目的是要讓勞動者將其內化為勞動素養。
  • 家庭教育應補上「逆商教育」這一課
    家庭教育應補上「逆商教育」這一課為啥孩子不能吃苦?家庭教育應補上「逆商教育」這一課王營前段時間,浙江在線報導了一名初中男孩因為嫌棄有空調的大學宿舍條件太差,不如星級賓館,第一天就從夏令營落逃的新聞,在網上引發了熱議。有教育專家稱,這名落跑男孩平時不喜歡社交的可能性比較大,住宿條件差有可能只是藉口。
  • 教師說說補課:「2 補 2 不補」,找誰補?怎麼補?
    成績一般的補:成績一般的學生多數是跟風學習、懶,別人學習我學習別人不學我也玩,這類學生對班級風氣特別依賴,所以給他挑選一個負責的補課班、嚴格督促是能提高成績的。家長朋友需要多陪同一起學習,尤其低年級學生習慣養成階段。
  • 山東財經大學成立勞動教育委員會
    來源:人民網人民網北京8月6日電 為充分發揮勞動教育在教育教學中的功能作用,日前,山東財經大學正式成立勞動教育委員會,校長趙忠秀擔任委員會主任。委員會全面負責學校勞動教育教學工作,統籌學校勞動教育教學工作規劃、部署等。
  • 上好「勞動教育」這一課·福建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仙遊縣華僑中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凌建華說,為此,學校集思廣益,確定了勞動教育總體思路:以校內實踐體驗為基本形式,把勞動教育作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體系的基本任務,激發學生崇尚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的熱情。    總體思路有了,可校內如何開展勞動教育?「先從讓學生當好學校的『主人翁』入手。」凌建華說,要讓學生從勞動實踐中成長成才,就要適時對學生放手,把校園還給學生。
  • 中學生勞動教育要來啦,作為家長我有話說
    從國家教育方針政策角度而言:一、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二、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三、把握育人導向,遵循教育規律,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教育實效,實現知行合一
  • 勞動教育該怎麼開展?看看世界各國是怎麼做的
    馬上就要到勞動節了,受疫情影響孩子還不能隨意出去玩,家長們有沒有想過在勞動節小長假期間給孩子補上「勞動」這堂課呢?今天,我們來看看其他國家是怎麼進行勞動教育的?綜合課:類似於大學的畢業設計,學期初,孩子們需要撰寫設計計劃,在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下完善計劃,按計劃推進並完成作品,可以獨立或合作完成。
  • 勞動教育成為「硬核」要求
    教什麼:立足三類勞動,分學段因材施教記者:勞動教育教什麼?有哪些教育要求?《指導綱要》對此是如何規定的?二是明確三類勞動教育的內容,包括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生產勞動教育和服務性勞動教育。其中,日常生活勞動教育要讓學生立足個人生活事務處理,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強化自立自強意識;生產勞動教育要讓學生體驗工農業生產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增強產品質量意識,體會平凡勞動中的偉大;服務性勞動教育要注重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技能,服務他人和社會,強化社會責任感。
  • 如何補?
    勞動教育的「短板」在哪裡?「短板」怎麼補?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所黃瓊博士提出了以下觀點。勞動教育短板在哪裡認知短板:曲解勞動教育價值近年來,對勞動及勞動教育的價值認知出現了問題。部分學校存在把勞動教育窄化的問題。一些學校根據自身條件開設了3D列印、手工製作等課,認為設置了這些課,講了這些課就是落實了勞動教育要求。實際上,這是把勞動技術學習等同於勞動教育。勞動教育包括勞動技術學習,但在課堂上講一些勞動技術,讓學生掌握某種勞動技能,並不是勞動教育的全部。
  • 重要| 大學生勞動教育有了「硬指標」
    答:勞動教育是新時期黨對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意義重大。《意見》面向全社會,全面部署勞動教育工作。《指導綱要》是《意見》的配套文件,主要面向教育系統內部,依據《意見》,細化有關要求,重點解決勞動教育是什麼、教什麼、怎麼教等問題。勞動教育有自己的特點和規律,專業性比較強。提高勞動教育質量和水平,必須加強專業指導。
  • 大學"最後一課"別是只此一課
    又是一年畢業季,各所高校先後舉行了畢業典禮,在畢業生的「最後一課」上,校長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寄語。比如,「你們就好比是學校即將寄往世界各地的明信片,加蓋著川大的郵戳,張貼著青春的郵票,正是你們這一張張精美的明信片,把川大的聲譽播撒到海內外。」
  • 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不亞於文化教育
    接下來的教育,會把勞動教育貫通大中小學各個學段,貫穿家庭,貫穿學校,貫穿社會各方面,這是新的育人導向與教育規律,也是創新教育體制機制的表現。勞動教育被提上重要議事日程,這是新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即便讀書學習成績再好,沒有起碼的動手能力,培養出來的也只能是書生氣十足的「書呆子」。
  • 西北大學大學生勞動教育基地在天寶農業園區揭牌
    8月5日,西北大學大學生勞動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在天寶現代農業園區舉行,西北大學黨委副書記、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呂建榮,白河縣政府縣長李全成、副縣長王匡夫參加揭牌儀式。參觀交流期間,李全成對西北大學長期以來給予的大力支持和幫助表示衷心感謝,並詳細介紹了「三苦」精神的歷練形成,他指出,「三苦」精神的形成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歷程,是生活在白河的21萬人民骨子裡不屈不撓意志品質的體現,也是為改善生存條件、矢志不渝建設美麗富裕新家園奮鬥精神的集中體現。
  • 《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教材發布
    12月6日,《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新書發布會暨專業教育與勞動教育融合發展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黨委書記劉向兵、機械工業出版社副社長林松出席大會,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印刷學院等院校的10餘位專家學者共同見證了新書發布。
  • 「第二屆新時代財經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論壇」在西南財大舉行
    11月27日,「第二屆新時代財經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論壇」在西南財經大學柳林校區舉行,來自全國36所高校、130餘名領導專家和學生代表參加。西南財經大學組織發起了24所財經高校,共同成立了「新時代財經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聯盟」,聯合探索契合財經高校特質的勞動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