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光明日報】;
日前,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指導綱要》)。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介紹,《指導綱要》主要面向學校,依據今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細化有關要求,具體回應了勞動教育教什麼、怎麼教、如何評等問題。
教什麼:立足三類勞動,分學段因材施教
記者:勞動教育教什麼?有哪些教育要求?《指導綱要》對此是如何規定的?
教材局負責人:
依據《意見》,《指導綱要》對勞動教育的目標內容做了細化和具體化。
一是明確勞動教育目標框架,具體包括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具有必備的勞動能力、培育積極的勞動精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四個方面。
二是明確三類勞動教育的內容,包括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生產勞動教育和服務性勞動教育。其中,日常生活勞動教育要讓學生立足個人生活事務處理,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強化自立自強意識;生產勞動教育要讓學生體驗工農業生產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增強產品質量意識,體會平凡勞動中的偉大;服務性勞動教育要注重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技能,服務他人和社會,強化社會責任感。
三是明確小學、初中、普通高中、職業院校、普通高等學校等不同學段的勞動教育內容的具體要求。在中小學勞動教育方面,《指導綱要》著重強調打好基礎、安全適度、開齊課程、講究方法和注重家校合作;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的重點是結合專業特點,增強學生職業榮譽感和責任感,提高職業勞動技能水平,培育積極向上的勞動精神和認真負責的勞動態度;普通高等學校著重強化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注重圍繞創新創業,結合學科專業開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
各地和學校可以依據以上三個方面的要求,結合實際制定更為具體的勞動教育清單,切實解決勞動教育教什麼的問題。
怎麼教:課內外結合,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記者:提高勞動教育的質量水平,必須解決怎麼教的問題。《指導綱要》是如何加強指導的?
教材局負責人:
就勞動教育必修課課時而言,《指導綱要》要求中小學平均每周不少於1課時,職業院校不少於16學時,普通高等學校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就課外校外勞動時間而言,《指導綱要》規定中小學每周課外活動和家庭生活中的勞動時間,小學1-2年級不少於2小時,其他年級不少於3小時;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生活中的勞動事項和時間,納入學生日常管理。此外,《指導綱要》還要求大中小學每學年設立勞動周,小學以校內為主,小學高年級可適當安排部分校外勞動;普通中學、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兼顧校內外。
勞動教育不是簡單讓學生掃地、做家務。《指導綱要》圍繞講解說明、淬鍊操作、項目實踐、反思交流、榜樣示範等關鍵環節,加強對勞動教育方式方法的具體指導,要求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勞動實踐,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增強勞動教育效果。
如何評:健全評價標準,開展勞動素養監測
記者:評價也是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指導綱要》如何細化有關要求?
教材局負責人:
《指導綱要》明確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以勞動教育目標、內容要求為依據,將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結合起來,健全和完善學生勞動素養評價標準、程序和方法,鼓勵、支持各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勞動教育過程監測與記實評價,發揮評價的育人導向和反饋改進功能。
首先要做好平時表現評價。在平時勞動教育實踐活動中及時進行評價,以評價促進學生發展。以自我評價為主,輔以教師、同伴、家長等他評方式,要指導學生如實記錄勞動教育活動情況,納入綜合素質檔案,作為學生學年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
其次要做好學段綜合評價。學段結束時,對勞動觀念、能力、精神等勞動素養發展狀況進行綜合評定。建立誠信機制,實行寫實記錄抽查制度,對弄虛作假者在評優評先方面一票否決,性質嚴重的應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在高中和大學開展志願者星級認證。高中學校和高等學校要將考核結果作為畢業依據之一。推動將學段綜合評價結果作為學生升學、就業的重要參考。
此外,還要開展學生勞動素養監測,將學生勞動素養監測納入基礎教育質量監測、職業院校教學質量評估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