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1 來源:中國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後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教育的本質在於育人。「如何育人」和「育什麼樣的人以及為誰育人」始終是其兩個重要方面。如果說前者強調的是手段的話,那麼後者就決定了教育的價值屬性和目的所在。總書記強調「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
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有其質的規定性。新中國成立以來,其要求大致經歷了從「德智體」、「德智體美勞」、「德智體美」到總書記重新提出「德智體美勞」的深化過程。勞動教育的價值被正確估量,成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歷史唯物主義看,馬克思主義特別重視勞動的價值,它使人猿揖別,人成之為人,而且在勞動中,人們之間結成了社會關係,組成社會,創造了物質和精神財富,「勞動是財富之父」。勞動教育是應當是思想教育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勞動教育有利於社會風氣的改善。受傳統觀念影響,中國人的勞動觀念帶有偏差,集中表現在看輕或歧視體力勞動,所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把勞動分為三六九等,講究高低貴賤。要同這種傳統的落後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勞動教育責任重大,要弘揚新時代的勞動觀念。
勞動教育也是匡正教育時弊的需要。在競爭性選拔考試為唯一形式,在分數為唯一標準的情形下,教育落入了應試教育的窠臼,「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老師的法寶」,重智而輕德棄美厭勞,「單向度」而非全面發展往往成為常態,此弊務必匡正。所以總書記強調「德智體美勞」的高標準、全素質,「凡是不利於實現這個目標的做法都要堅決改過來」。
勞動教育,一則在觀念的改善和提高,從「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到「尊重勞動、尊重創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強調了正確的價值導向,凡是辛勤、誠實的勞動,哪怕最普通者的體力勞動,但凡有益於社會,有利於個人,應當得到崇尚、受到尊重。
二則在技能的改善與提高。今天是科技制勝的時代,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勞動更在於「智造」而非「製造」,因而,今天的勞動重在「創造性勞動」,勞動教育則更需要引導學生尚進尚新,以」有本領「的面貌實現自己的時代擔當。(華中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副教授 徐秉國)
(責任編輯:姚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