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惠蓉,成都市第十七幼兒園教育集團總園保教主任,中小學一級教師,金牛區學科帶頭人。
在小班開展自我服務勞動教育能有效地彌補家庭教育中幼兒勞動教育的缺失,有針對性的突破勞動教育的薄弱環節。我們立足常態,遵循小班幼兒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基礎上,靈活轉變傳統勞動教育觀念和模式,讓勞動教育自然滲透幼兒一日生活,讓幼兒在生活中勞動,在勞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真正實現勞動育人理念。
1.再讀《指南》,勞動教育中樹立兒童觀
由於每一屆小班老師大都是從大班輪換,在把握小班年齡特點和學習方式上、在勞動教育目標制定上都感到困惑。我們通過分析現狀問題引發教師對勞動教育的價值和內涵新認識;通過學《指南》了解3—4歲幼兒學習與發展基本規律和特點。通過系統學習讓教師對小班勞動教育有了全新的視角,即更加重視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價值,更著眼遵循小班幼兒發展軌跡,捕捉幼兒一日生活中蘊含的勞動契機,以細緻和理性地關注幼兒生活中勞動的習得和養成。
2.共學「新勞動教育思想」,把握勞動教育核心
新時代背景下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加強幼兒勞動教育,提高幼兒勞動素質是我們需要踐行的教育任務。成都市第十七幼兒園提出了「慧勞動享生活塑品格」的勞動教育理念,詮釋了勞動教育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的深遠意義。勞動不僅是生活對幼兒提出的要求,也是幼兒自身發展的需要。在勞動中,孩子們可以學習獨立和自信,學會尊重勞動和尊重他人,提高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形成服務精神和助人品格,是創造幸福人生的「第一教育」。
3.回歸教育現場,找準小班勞動教育定位
小班幼兒以自我服務勞動為主,是勞動教育的起點。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包括盥洗、如廁、喝水、午睡、餐點等,是小班幼兒在園活動的重要部分,在其成長中具有無可替代的教育功能。3—4歲幼兒由於自主意識的萌芽和發展,他們擁有強烈的自己做事情的心理欲望,已具備簡單的自我服務的勞動能力,這時有目的地引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勞動意識,不僅能培養幼兒勞動素養,還能讓幼兒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
1.改作息,保證兒童勞動的時間
以前,受戶外活動場地有限、作息時間必須大一統等因素影響,班級幼兒作息時間分割的零碎和固定,教師忙於拉環節,在生活環節中不停地催促孩子。在新勞動教育背景下,我們放權給予老師大段位作息時間表,減少過渡環節,讓教師根據需求彈性、自主安排,給予幼兒充足的勞動時間。如每周一早餐後增加擦小椅子時間;餐點環節增加幼兒擦桌子、洗渣盤的時間;遊戲結束環節延長時間給幼兒充分收拾整理玩具材料的時間,每周各班輪流開展烘焙和戶外拾落葉等活動,給予幼兒更多參與、體驗勞動的時間。
2.破流程,給予兒童勞動的機會
由於教師未建立起科學的勞動教育價值觀,總怕幼兒動作慢和不安全因素而急於包辦代替。現在教師們打破高控現象,調整傳統組織流程,把勞動的權利適度讓給幼兒。如過去早餐流程中教師始終處於忙碌組織的狀態,控制、包攬幼兒的勞動行為:剝雞蛋、端餐點、清理碗中殘渣、擦桌子、洗砸盤,整個過程由老師完成。在新勞動教育觀下,我們改變了對餐點中單一功能的認識,建立新的流程:幼兒自取餐點—幼兒剝雞蛋—幼兒清理碗中殘渣—幼兒倒盤中殘渣—幼兒洗渣盤—幼兒擦渣盤—幼兒分類放餐具—幼兒擦桌面。教師有意識把勞動教育自然融入每個細微的環節,給予每個幼兒充分參與、體驗勞動的機會。
3.尋資源,支持兒童多元的勞動
幼兒園一日生活蘊含著巨大的勞動教育價值,我們緊緊抓住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深挖適宜小班開展勞動教育適宜活動,有意識從入園到離園讓勞動教育滲透全過程。我們將勞動與遊戲相結合,營造接近孩子生活的勞動情境,使其在遊戲情景中,潛移默化地、愉快地進行勞動的模仿,通過遊戲習得一些吃飯、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後再幫助他們遷移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結合小班幼兒直覺形象的思維特點,創設支持性環境,如多處設置流程圖,將勞動技能和步驟進行分解;標記圖示,提醒幼兒物品使用後還原;衣服筐方便幼兒脫下的衣服摺疊好放在指定位置……積極暗示的學習環境,激發幼兒勞動的興趣,讓幼兒在與環境互動中主動習得勞動經驗。
4.重互動,促進兒童在勞動中發展
「教師要成為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通過有效的師幼互動去實現。生活中,問題情景引入激發幼兒勞動的欲望:通過直觀形象流程分解引導幼兒在閱讀中獲得勞動的技能和方法;通過勞動故事為幼兒樹立勞動榜樣;自創兒歌幫助幼兒在趣中習得的勞動經驗。同時,我們創設支持性互動環境,引發幼兒在生活中不斷嘗試與體驗,鞏固勞動的技能。通過家園互動,鼓勵家長積極配合幼兒園在家庭中實施勞動教育,形成合力,達成勞動教育一致性。
在探索小班勞動教育實踐的路上,老師們堅守初心,知行合一,紮實推進,取得明顯成效。在教育行為上教師實現了變催促為等待(教育態度)、變單一為多元(教育內容)、變凌亂為有序(教育策略)的轉變;建立起小班勞動教育的主體框架,讓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推進勞動教育;在以勞動教育為核心的主題活動下生成《小嘴擦乾淨》《繞杯帶》《我會剝雞蛋》、《脫下的衣服放回家》等30多節小班勞動教育實施課程;形成《小班幼兒餐點活動中勞動教育策略研究》《小班洗餐盤問題的破解》《穿衣有妙招》等50多篇經驗文章,同時教師保持研究的熱情,以班級或個人積極申報以小班勞動教育為主題的微課題研究,如《支持小班幼兒主動參與窗臺種植活動的研究》《小班幼兒勞動教育趣味化支持性策略研究》等,取得研究成效。在實施勞動教育路上,教師的研究實踐能力得到提升。
在新時代勞動教育背景下,回歸生活、回歸兒童,勞動教育能得以生發和拓展;回歸生活、回歸兒童,勞動教育會更加自然而深刻;回歸生活、回歸兒童,勞動教育更能助力生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