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至29日,由華中師範大學、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華中師範大學知行實踐教育研究院、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所、中國德育雜誌社承辦的第二屆「中小學實踐教育論壇」在武漢舉行,共有來自教育部相關單位、湖北省教育廳及相關地市教育局有關部門領導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師範大學有關專家,以及北京、深圳、廣州、河南、山東、黑龍江、新疆、湖北等19個省市近500多位中小學校校長、實踐教育工作者出席論壇,同時,近十萬人通過直播平臺參與了本次論壇。
本次論壇以「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探索」為主題,旨在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全面落實教育部印發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充分發揮華中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特色以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的專業引領優勢,進行勞動教育政策解讀、理論探討、實踐探索、經驗分享以及交流與合作,助力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專業化發展。
論壇包含開幕式、主旨報告、區域經驗分享、勞動教育資源建設、學校案例及分論壇等環節。與會專家圍繞「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探索」這一主題展開深入探討。
論壇開幕式由華中師範大學副校長彭南生教授主持,華中師範大學黨委書記趙凌雲、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貴華分別代表主辦方致辭。
趙凌雲表示,勞動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環節和重要方式,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重視勞動教育的國度。當前,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教育的推進面臨諸多制約因素,包括基礎理論欠缺、政策支持不夠、教育標準不明、課程開發不足、教育場地缺乏、教育設施匱乏、家庭學校社會協同不力等。《意見》強調,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和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強調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可以說,以勞動教育為主體的實踐教育迎來了春天。
劉貴華表示,全面推進和落實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工作,是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光榮而緊迫的歷史任務。一個時期以來,學校教育工作不同程度存在著「重於智、疏於德、弱於體、缺於美、少於勞」的問題,這與發展素質教育不相適應,與推動教育現化代進程不相適應,與新時代實現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的發展目標不相適應。為此,學校教育必須堅持五育並舉,強化弱項,補齊短板,全面加強新時代學校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著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專家雲集,倡導勞動教育融合發展
論壇主旨報告由華中師範大學知行實踐教育研究院院長、教育學院教授陳佑清主持。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公民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全國德育學術委員會理事長檀傳寶作了《勞動教育的三個大哉問》專題報告,系統的闡述了新時代下勞動教育的本質、目標與實施原則。檀傳寶教授認為,勞動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價值觀的塑造。同時,在新時代下,勞動教育要考慮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服務性勞動與生產性勞動、複合性勞動生產之間的結合與比例控制,堅持價值性、審美性、建構性等原則。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文件起草組成員柳夕浪作了《勞動教育是什麼》專題報告,闡述了勞動與勞動教育範疇與意義,認為勞動既是教育的途徑方式,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標內容,同時從國家、社會的層面分析了新時代下勞動教育「思想性強、實踐性強、社會性強」等三個基本特性。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所所長、《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文件起草組成員郝志軍教授從「五育融合」的視角作了深度解析。新時代勞動教育則是最高層次的五育融合,要以適切合理的方式,多途徑、多層面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元素和內容,實現學科課程育人與勞動教育綜合育人的有機統一,做到「應滲則滲,能滲必滲」。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顧問成尚榮作了《實踐育人視域下的勞動教育》的視頻報告。成尚榮委員認為新時代五育並舉、五育融合都離不開勞動教育,勞動教育有獨特的育人價值,可以推動形成更高水平的育人體系。在實踐育人視域下,勞動是更高水平上的綜合,可以推動綜合育人目的的實現。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工業化國家,尤其是高端製造業一直領先於世界。華中師範大學知行實踐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教育學院教授羅祖兵系統的介紹了德國凱興斯泰納(Kerschensteiner,Georg)的「大勞動教育觀」教育思想,分析了其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羅祖兵教授總結道,我們要自覺在勞動教育中滲透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開創「勞動課程」與「課程勞動」並進新局面,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勞動情感與勞動意志,重視職業勞動與家務勞動在勞動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經驗分享,探索區域發展模式
區域經驗分享環節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所黃瓊博士主持,邀請到了武漢市武昌區、成都市金牛區、青島市教科院進行了現場分享。
武漢市武昌區教育局德育辦主任謝英水作《涵養勞動情懷 奠基多彩人生》報告。武昌教育始終堅持「遵循規律,遵守規範,輕負高效,持續發展」的綠色教育理念,積極探索勞動教育新路徑、新方法。謝英水主任現場分享了武昌區小學、中學勞動教育融合發展的探索,即在社會實踐中融合、在學科教育中融合、在特色課程中融合、在志願服務中融合發展的思路與實踐。
成都市金牛區教育局副局長孫丹作《實施「全勞動教育」構建融合共生的教育生態》報告。金牛區是全國首批、四川唯一的「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單位」,構建起「一核引領、雙向貫通、三軌同步、四輪驅動」的區域勞動教育體系。
山東省青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副主任胡忠瑜作《守正創新 篤行致遠——青島市基於區域協同推進中小學勞動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報告,分享了青島市推動勞動教育的四項舉措,即以機制為保障、以創新為策略、以全時空為途徑,以成績為起點,系統推動勞動教育發展。
資源整合,勞動教育協同發展
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副校長董裕華作《讓每個學生成為美好生活的創造者》的分享。海安中學學生充分利用實習農場資源,「過三關」項目獨具特色。海安中學實行「勞動教育導師制」、「勞動技能過關制」、「勞動培訓聯動制」,並通過成長記錄平臺構建勞動教育評價體系。同時,董裕華副校長還提出了「學校扛起主責任」、「教師適應新要求」、「學生增強內驅力」的心得與思考。
華中師範大學知行實踐教育研究院兼職研究員、武漢知行樂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監尹翔作了《實踐教育機構如何在勞動教育中發揮協同育人的作用》的分享。知行樂學認為實踐教育機構可以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社團活動、校本課程、研學旅行、校外勞動教育基地等方面融入勞動教育,並率先在業內開發了《勞動教育課程手冊》《實踐課程手冊》等系列課程,並展示了竹馨勞動教育基地、飛花谷勞動教育基地、茶園勞動教育基地的勞動教育規劃與課程。
特色發展,學校勞動教育實踐
學校案例分享環節,由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所楊穎東博士主持,邀請到了北京、武漢、上海、大冶四地五所學校進行了現場分享。
北京市東城區史家教育集團課程資源部主任陳綱作了《三生立人》報告,分享了史家小學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目標體系」、「課程體系」、「評價體系」及「保障體系」。史家小學「創·智匯 校園MAKER分享會」作為獨具特色的勞動教育形式,深受與會者好評。
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育才行知小學校長陳敏作了《童心生花 勞動澆灌》分享。育才行知小學從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社會及學校」、「生活及教育」等教育思想出發,構建了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的勞動教育發展模式。該校以「空中生態科普教育基地」為載體的《植園》課程開發是有序實施勞動教育的堅實保障。
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魯巷實驗小學副校長邱玲作了《抓實勞動教育的12345》分享,圍繞一個目標、二個突破、打造三類課程(基礎性課程、融入型課程、體驗型課程)、協同四方力量(學校、家庭、社會、網絡)、解決五個困惑(學校、教師、學生、家長、認識等)等方面作了系統的梳理,和全面的經驗分享。
上海市中小學社會實踐活動課程研究所學常務副所長孫英俊以視頻方式作了《建構高中勞動教育校本化課程體系的探索與思考——以上海市曹楊第二中學為例》的分享。上海市曹楊第二中學充分結合該校的歷史和傳統,凸顯學校特色,在勞動教育的常態實施上下功夫,將勞動教育落實到各部門,形成工作常態,以班級為單位,統一部署,具有豐富的實施經驗,形成了規範的勞動教育管理和運行機制。
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市職業技術學校副校長陳蓉作了《職業院校與特色產業融合的勞動教育》的分享。該校與華師知研院、知行樂學及上海交通大學等有關研究機構協同,充分利用校內校外勞動教育實踐資源,規劃校外勞動教育基地,開發勞動教育課程,多方位的開展勞動教育,形成了「職業教育+產業建設+勞動教育」的創新發展模式。
交流互動,分論壇精彩紛呈
論壇第二天,與會人員分別來到「學校勞動教育實施」、「學校勞動教育評價」、「勞動教育課程及資源整合」等三個分論壇,分組進行經驗交流與分享。
「學校勞動教育實施」分論壇由楊穎東博士主持,武漢市漢陽區教育局李莎、大連市金普新區紅星海學校蔡海燕、武漢市青山區鋼城二小陳偉、武漢市黃陂一中向清耀等人分別分享學校勞動教育實施經驗。漢陽區教育局在疫情期間,指向戰疫核心、鼓勵學生士氣、鍛鍊學生意志、讚頌職業勞動之美,通過多種方式組織學校開展德育與勞動教育工作,並圍繞三維一體的勞動教育目標,成區域勞動教育方案,受到與會者一致好評。
「學校勞動教育評價」分論壇由黃瓊博士主持,成都市金牛區七中萬達學校張有財、武漢市漢陽區西大英才學校馬莉、武漢市洪山區成豐學校鄭立平、武漢市青山區四十九中王家太等人分別進行了專題分享,與會者一致認為,勞動教育評價不等於打分、排名,要構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勞動觀念、養成勞動習慣的評價體系。
「勞動教育課程及資源整合」分論壇由羅祖兵教授主持,襄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袁靜、武漢市農業科學院祝菊紅、武漢市青山區紅鋼城小學劉珣、武漢市漢陽區郭茨口小學周紅纓、武漢市七裡中學曹文、成都市全興小學校陳銳、武漢市黃陂區前川三中羅進等人分別分享了所在單位進行資源整合開展勞動教育課程的經驗。武漢洪山實驗小學張星宇代表分論壇在大會上作了總結報告。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國德育雜誌社發展中心主任趙廣忠主持了分論壇代表分享環節及閉幕式。華中師範大學知行實踐教育研究院院長、教育學院教授陳佑清作了論壇總結並對主辦方、承辦方、會務組織方及分享嘉賓及所有參會人員表示了感謝。陳佑清院長認為,第二屆中小學實踐教育論壇政策解讀透徹、交流成果豐碩,體現了「領導重視、參會踴躍、內容豐富、引人深思」等特點,我們需要持續加強勞動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探索,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
(通訊員:鄧洲 汪萬軍 攝影:汪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