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到勞動節了,受疫情影響孩子還不能隨意出去玩,家長們有沒有想過在勞動節小長假期間給孩子補上「勞動」這堂課呢?今天,我們來看看其他國家是怎麼進行勞動教育的?
日本,像成年人一樣自理
日本的小孩在幼兒園開始,就要學習自理能力,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包括:
用針線縫製布袋,墊子。
自己淋浴,換衣服。
到學校食堂幫廚,完成餐桌擺放、飯菜分配、收送餐具等任務。
打掃衛生,學校提供100多頁的打掃指南,包括工具名稱、使用方法等,學生要自行完成學校的打掃工作。
廁所教育:學生每天都要打掃廁所,工作沒有貴賤。
養育小動物,養花種菜。
午休時間自己鋪床。
放學後自己收拾書包,背書包回家。
美國,家務勞動寫進教科書
美國教科書對各個年齡段的孩子應承擔的家務都有明確規定。
9-24個月:給孩子一些簡單指示,比如把尿布扔進垃圾桶。
2-3歲:在家長的指示下扔垃圾,使用馬桶,刷牙,澆花,睡覺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歲:更好地使用馬桶,刷牙,洗手。睡前幫媽媽鋪床,飯後把餐具放到水池,把自己的髒衣服扔到洗衣籃。
4-5歲: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家務,學會自己疊衣服,準備自己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歲:能幫助家長擦桌子、鋪床、換床單,準備第二天上學要用的東西。
6-7歲:能在父母幫助下洗碗,能獨立打掃房間。
7-12歲:能簡單做飯,幫忙洗車,清理洗手間,掃樹葉。
13歲以上:會換燈泡,清理冰箱、烤箱,做飯,洗衣服。
芬蘭,和社會教育有機結合
芬蘭的勞動教育包括手工課、家政課以及綜合課,不僅要求孩子們掌握技能,還要求孩子們尊重勞動、熱愛勞動,並要求孩子獲得解決實際技能的能力。
手工課: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包括針織、縫紉、布藝等的輕手工課程,一類是木工、金屬技工等使用機械設備的重手工課程。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要求孩子合理使用工具和材料,完成自己想要的作品。
家政課:每周至少一小時,學習包括食品製作、生活起居、消費理財等方面的技能。
綜合課:類似於大學的畢業設計,學期初,孩子們需要撰寫設計計劃,在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下完善計劃,按計劃推進並完成作品,可以獨立或合作完成。
德國,銜接職業和社會實習,注重實踐
德國中學勞動課的設置有四大類:
技術:主要有金/木工,電子電工,技術製圖,現代辦公技術等。
經濟:財金初識,銀行貸款等經濟活動。
家政:縫紉、烹飪與營養、編織等。重視傳統工藝,如泥塑、紙工等。
職業指導:了解各種職業性質特點,求職方式、寫求職信函、面試等。
勞動課程以實際為中心,幫助孩子掌握知識、發展技能、培養習慣。課程之間銜接較好,比如孩子要自己設計,然後學習工具使用,製作,最後還要賣掉作品,涉及產品製作、成本計算、廣告等方面的知識。
以上教育方法對你有啟發嗎?從現在起重視孩子的勞動教育,收穫一個勤勞、獨立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