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最後一課"別是只此一課

2020-12-11 人民日報

又是一年畢業季,各所高校先後舉行了畢業典禮,在畢業生的「最後一課」上,校長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寄語。比如,「你們就好比是學校即將寄往世界各地的明信片,加蓋著川大的郵戳,張貼著青春的郵票,正是你們這一張張精美的明信片,把川大的聲譽播撒到海內外。」6月25日,在四川大學2018屆學生畢業暨授位典禮上,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就寄語畢業生,「順境善待他人,逆境善待自己」。(6月26日《成都晚報》)

因為朋友圈中有四川大學的校友,李言榮的這一寄語,我幾乎在第一時間就看到了。確實講得很好,特別是這句「順境善待他人,逆境善待自己」,有著一種雞湯式溫暖,走入了很多人內心。

大學校長的畢業致辭,往往被稱為大學「最後一課」。不能不提著名的「根叔」。2010年,華中科技大學本科生畢業典禮上,時任校長李培根院士在2000多字的演講稿中,把4年來的國事、校事、校園人物、網絡熱詞等融合在一起。短短16分鐘的演講,被掌聲打斷30次,全場7700餘名學子起立高喊「根叔」。「什麼是母校?就是那個你一天罵它八遍卻不許別人罵的地方」,這一「金句」與「根叔」一道,自此成為網絡熱詞。

對於大學校長們來說,畢業致辭似乎也成為一年中最重要的講話。圍繞致辭,校長們都是「很拼的」,很多校長講得不錯。譬如今年,西南交大校長徐飛寄語:讓未來的你不可替代;西南民族大學校長曾明提醒:只有奮鬥的芳華才配得上錦繡;還有中央民族大學校長黃泰巖拋出了「神話」:願你像葡萄牙的C羅一樣成為神一樣的存在;河南黃淮學院女校長譚貞落淚哽咽:請一定要大膽地扶起摔倒的老人,以暖心之舉驅逐冰冷麻木;也不要輕易給遲到幾分鐘的外賣小哥差評,人生著實不易……

有人分析,大學校長們的致辭,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型,分別是傳統型、溫情型、幽默型。在致辭中,校長們也是用盡渾身解數,甚至拉來了一些「幫幫唱」。即便那些沒有引起反響和刷屏的致辭,也只是「橫向比不突出」,縱向比可以看到用心良苦。校長們這麼做,恐怕不是為了「炫技」,不是為了比「哪家校長強」,而是希望能在「最後一課」中,儘量把自己的人生經驗,把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傳授給學生,從而讓他們走好人生路。校長們的努力,基本得到了認可,只是這樣的機會對於學生來說,可能還是少了一些,大學四年也許只此一次。

清華老校長梅貽琦曾經講過一句話,「師生猶魚,行動猶遊泳,大魚前導,小魚尾隨,從遊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不求而至,不為而成。」講向教授,理通校長。傳道授業解惑,大學生們其實有很多問題需要尋找答案,他們心中有一個「濡染觀摩」的夢,想經常聽校長們講講。既然校長們「最後一課」講得這麼好,為什麼不多對學生講講?而且,「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講得好也要做得好,學生們還想知道校長們做得怎樣。校長們能不能走近身邊,經常與學生來一個邂逅,讓學生們近距離觀察學習?

既然這麼重要這麼有意義,那麼這種講人生講理想的大學「最後一課」就不應該「只此一課」,而是應該融入日常教育中,成為大學教育的重要內容。當然,這不僅是校長們的事,但校長們有責任和義務提供更多機會,把更多的人生經驗傳授給學生。有多少大學生「想和校長一起吹吹風」。校長們還應該走近學生,讓學生近距離地看到自己如何身體力行,而不是成為一個「熟悉的陌生人」。

(來源:南方都市報)

相關焦點

  • 大學「最後一課」,銘記一生!
    大學「最後一課」,銘記一生! 近日甘肅各高校相繼迎來畢業典禮疫情下的畢業季大學校長的
  • 大學最後一課不只是溫情
    少一點虛假客套、多一點熱切真誠,說一說前路注意事項、談一談人生哲理思考,接地氣、振人心,拉近了距離、貼近了心窩,這樣的「最後一課」很值得。這幾天,全國各大高校陸續迎來畢業典禮,校長們的演講則被網友們調侃為「最後一課」。
  • 【祈年文潭】最後一課:贈與什麼樣的良言
    在新媒體傳播時代,當這最後一課通過微信、微博向無限的遠方傳遞之時,它自身也變成了一場大學的盛宴。但閱讀那些或深或淺的畢業致辭時,有時也禁不住有些擔憂。王國維曾說,一時代有一時代之文學。說得大一些,一時代有一時代之大學。但無論文學再怎麼變化,也無論大學再如何演變,有些基本的東西是不變的。那便是對道的崇尚。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 電影《最後一課》湖大首映
    本報9月15日訊(記者 何國慶 通訊員 黃紅立)今天下午,湖南大學禮堂座無虛席,一部根據該校77級校友、抗震救災英雄譚千秋事跡創作的電影《最後一課》在這裡首映。譚千秋妻子張關容和學校師生及省有關部門代表近千人含著熱淚,觀看了這部情節感人至深的電影佳作。
  • 【誦讀藍衣飄飄】李楓《最後一課》
    因為當過學生,因為我們民族也經歷過都德《最後一課》中所記錄的那樣沉痛的一頁,因為人類審美意識中與生俱來的悲劇美學取向,所以,儘管我沒在課堂上學過《最後一課》,但《最後一課》卻成為我少年時代印象最深、意義最特殊的課文。因為當了老師,所以,自然面對了許許多多次的「最後一課」——某一班的,某一課程的,某一學期的,但沒有一次「最後一課」像這堂課這樣特殊。
  • 視頻|卡內基梅隆大學蘭迪·波許教授的最後一課
    蘭迪·波許(Randy Pausch,1960年10月23日-2008年7月25日)是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計算機科學、人機互動及設計教授。
  • 追憶林徽因的最後一課
    追憶林徽因的最後一課 2020-05-15 16:03:33 參與互動   追憶林徽因的最後一課  ▌王世仁
  • 《最後一課》背後的真真假假
    數十年來,他們孜孜不倦地把法國作家阿爾方斯•都德的《最後一課》選入初中課本。於是,小說中的法語教師韓麥爾對法語「王婆賣瓜」式的頌揚,便潤物細無聲地潛入到我們一代代人的意識之中。近些年來,關於《最後一課》歷史真實性問題的爭論,一度鬧得沸沸揚揚。支持者和反對者均言之鑿鑿,針鋒相對,讓吃瓜群眾看得無所適從。
  • 《最後一課》試講稿
    《最後一課》就產生於這樣的時代背景。從普魯士軍隊佔領法蘭西國土的那一刻起,法蘭西人民就奮起反抗。法國作家都德也參加了這場戰爭,並以淪陷後的阿爾薩斯的學校被迫停教法語改教德語為題材,通過最後一堂法語課的描述,表現了法國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都德(1840~1897),法國著名小說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長篇自傳體小說《小東西》。
  • 浙大「最後一課」,老師們張口就是金句
    畢業季的最後一課,需要怎樣的儀式感?最近在浙大,伴隨著畢業與期末,各種各樣的「最後一課」在上演:法學院的副教授陸青給大家分析自己的一篇感悟文章;人文學院請了老師們分享人生故事並為大家開書單;浙江大學優秀學生發展聯誼會則請了最受歡迎的老師們上最後一課……陸帥有感而發法律條文不再冷冰冰
  • 電影《最後一課》中的矯情
    電影《最後一課》是大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的一個獨立單元,講述了範老師的最後一課。只是,在情節方面,有很多的矯情。範老師得了老年痴呆症,記憶回到了1992年支教的時候。為了讓範老師恢復記憶,或者只是滿足他上最後一課的願望,他的兒女們夥同他曾經支教的鄉村幹部還有他以前的學生,給他營造了一個最後一課的背景,讓他上好最後一課。雖然教室是蠶房改造的,學生們也是臨時湊的,但範老師依然認真上課,還要為學生找顏料。學生的反駁說明現在的教育環境已經不是原來的環境了,範老師的失憶也是對教育的一種鞭撻。
  • 哈佛大學畢業生談:哈佛的「最後一課」
    原題:哈佛的「最後一課」 在美國幾乎每一所大學,畢業典禮都是一場「重頭戲」。它們講究排場,大多還蘊含著歷史與傳統。這在哈佛這所美國最古老的大學裡自然展露無遺。我們會以各自舍院為起點開始遊行,排成一列縱隊,穿過劍橋的街道,再「殺」回哈佛園(Harvard Yard)。
  • 最後一課的讀後感
    最後一課的讀後感 2015-08-27 15:22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譚千秋《最後一課》開拍 地震周年時全國公映
    他叫譚千秋,是湖南人,畢業於湖南大學。他犧牲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專門為他頒發了榮譽證書,湖南省委書記張春賢盛讚他是一個偉大英雄。     今天,他的故事被他的校友們編成了圖書——《大愛千秋》,在湖南大學首發,他在救人前的最後一課將被搬上熒幕——《最後一課》今天開拍。
  • 北大舊事:梁思成的最後一課
    閒讀張中行老先生《負暄瑣話》,寫20世紀30年代前後北京大學舊人舊事,舉凡60餘篇,多有逗趣,讀來多處忍俊不禁,謹轉述幾則,今次乃「梁思成的最後一課」。這一天,是學年的最後一課,講課的內容是「雜建築」,有橋、塔和花園。兩個小時過去,梁思成說:「課講完了,為了應酬公事,還得考一考吧?大家說一說怎麼考好?」聽課的有近20人,但沒有一個人答話。
  • 這位老師的最後一課竟這樣上!老師,你的最後一課會怎麼上? | 特別關注
    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中國教育報」關注我們各位老師,您想沒想過,如果明天將迎來您教師生涯最後一堂課,您想怎麼上呢?您希望擁有一場怎樣的「告別演出」呢? 近日,中國藥科大學的「人氣一哥」楊訪老師,潮範十足地出現在講臺上,身穿棕色皮夾克、戴著印花小絲巾、燙著一頭捲髮,為自己職業生涯的「最後一課」開講。
  • 老師患病為學生上最後一課
    約20名學生圍繞在病床前,聽病床上的老師為他們上「最後一課」。這位音樂老師劉勝平今年34歲,4月份被診斷患有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硬化等疾病,經過近10餘次人工肝治療,效果並不理想。家人介紹,肝移植是最好的治療方式,但因高昂的醫療費,他已兩次錯過肝源。自感身體狀況越來越不好,劉勝平提出,想見一下學生們,為他們再上「最後一課」,把自己學習和授課的經驗感悟分享給大家。
  • 畢業典禮:大學「最後一課」 名人大咖頻曝金句
    中新網北京6月28日電(潘心怡)又是一年畢業季,被稱為大學生「最後一課」的高校畢業典禮再度成為輿論焦點。各種「人生寄語」、各式創意合影、各類「紅毯儀式」……今年,又有一批誕生於畢業典禮的大咖「金句」、校長合影走紅網絡,刷屏微信朋友圈。
  • 徐崢《最後一課》:最高級的表達方式
    其中,我認為由徐崢執導,範偉、陳數、陶虹、李晨、李易峰、王俊凱、楊紫主演的《最後一課》表達方式更高級。上映四日,國慶檔首個破十億影片《最後一課》這個單元的主題是:歌頌鄉村教師、家鄉建設。為了幫助範老師完成「最後一課」,村民們把新建成的蠶設「破環」為幾十年前的模樣:破洞漏雨的房頂、教室亂飛的大公雞,花臉的學生……範老師來之後,果然正常上起了課,配合起範老師因為的病不正常的語序和最後一課展現出的不舍,教室外已經長大的學生已是淚流滿面。
  • 「最後一課」老範放不下的,究竟是什麼?
    「最後一課」老範放不下的,究竟是什麼? 在近期熱映的電影 《我和我的家鄉》中 故事《最後一課》講述了 曾在大山裡支教的鄉村教師老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