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林徽因的最後一課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追憶林徽因的最後一課

2020-05-15 16:03:33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丁寶秀 責任編輯:丁寶秀

2020年05月15日 16:03 來源:北京晚報

參與互動

  追憶林徽因的最後一課

  ▌王世仁

  我於1951年考入清華大學營建學系,1952年院系調整,北京大學工學院建築工程系併入清華營建學系,改稱建築系或建築學系。當時,系裡只有梁思成、林徽因兩名一級教授,但是自1950年後,梁、林二位就不再授課了。

  梁先生被任命為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副主任,主任是時任市長彭真。所以實際日常業務,包括總規、詳規、城市設計直至重要建築方案,都要親自過目甚至親筆修改。同時他又是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還是許多學會、協會的負責人,其中擔任的中國建築學會理事長,外事活動頻繁,所以無暇顧及系裡事務,更不用說登臺講課。而林先生從來就不上建築學的課。營建學系初期分為四個組(專業),一是建築設計,二是城市規劃,三是園林景觀,四是工藝美術。1952年後,園林景觀併入林學院(今中國林業大學),工藝美術組原定併入工藝美術學院,由於林先生堅持仍在建築系保存下來。儘管幾位骨幹如高莊、常沙娜、李宗津等陸續調離,林先生只保留了兩名女生,堅持做現代景泰藍圖案設計。但是,在1955年初一個寒冷的冬季,我卻有幸聽了林徽因先生給建築系學生上的最後一課。

  那是我們四年級時的一個設計作業,題目是舞廳設計,建築的平面或矩形、或圓形、或橢圓形,自己決定,重點設計天花板、地面、門窗、牆壁,也就是室內裝修設計。我的設計指導教師是留美海歸周卜頤教授。未動手設計之前,周先生告訴我們,林徽因先生聽說我們要作室內裝修的課題,主動提出要給我們上課,地點就在勝因院家中。勝因院是抗戰勝利後新建的一批紅磚坡頂美國式獨立住宅,比他們原來住的新林院二戶並列的住宅要寬敞明亮。因為我們這班有六十多學生,家裡容納不下,所以分兩次授課。上課那天我們每人帶一個小馬扎進到她家。她家的前廳和書房連通,書房臨窗一張大書桌,林先生從書桌後面站起來,走在前面。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見到她。我們知道,她從上世紀40年代就患有肺結核,經常要臥床養病,今天為了上課,居然挺直身板站在學生面前。她穿著一件肥大的寶藍色絲棉長袍,因為身體太瘦了,看起來長袍特別肥大。腳下穿一雙翻毛一體的連幫鞋。她那時不過50歲,頭髮黑亮,只是面頰凹陷,瘦得有些脫形,只有一雙大眼睛閃爍著炯炯的光芒。她講課沒有講義提綱,而是漫談式地講了藝術構圖的基本法則,色彩的運用,紋飾的構成。她把當年設計國徽的所有方案和許多景泰藍花紋,大約有十幾幅圖,一張一張給我們講評。她強調說:國徽是國家的象徵,必須要有中國的精神,這就是以中立國、以中治國、以中處事,所以全部構圖必須絕對對稱,又必須有一座能代表國家的古建築形式作為構圖重心,天安門理所當然成為代表。最後的方案達到了這些條件,最終就是現在的式樣。在講解中,她特別強調要注意細節。她說一個細節就如同畫龍點睛,她指著靠牆的兩個小沙發,說這是梁先生自己設計的,坐墊和靠背角度很舒適,兩個木扶手是仿明式家具,在扶手下面和木腿之間各襯有一條木條,這就是細節所在,木條的線型遒勁圓滑,感覺上有一股靈氣。既展示,又點評,足足有一個多小時,最後長舒一口氣說:行了,下課吧,禿小子們先走,丫頭們留下,我還有話說。事後,我們這些男生悄悄問女生,她(林先生)講了些什麼?女生都笑而不答。後來逐漸透露,原來她是對女生說了一些「淑女風範」的規矩,如髮式、衣著,坐、站、走路姿勢等。只是那時講究樸素,沒說如何化妝。

  這節家中授課以後,她又臥床不起了,不久轉入市內住院,再也沒有起來。一代才女名師在1955年永遠閉上了眼睛,再沒能返回她的清華園,湊巧我們也在當年畢業,告別了母校。

  斯人已矣,只有這最後的一課,就像她的詩句「你是人間四月天」,永遠留下青春的記憶。

相關焦點

  • 追憶老同學梁從誡及其父母梁思成林徽因
    在談到徐志摩和林徽因的關係時, 梁從誡說, 徐志摩把他母親詩化了, 他愛的是詩化了的林徽因;而林徽因只是欣賞徐志摩的詩, 並沒有愛徐志摩這個人。梁從誡還把早年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情詩手稿拿給我看。我也不知道這些有沒有公開發表過。它如今可能還保存在林家後人的手中吧!梁從誡也講到他媽媽很愛他, 在他出生後, 曾為他寫了《你是人間四月天》的著名新詩。
  • 林徽因和徐志摩兩情相悅,徐志摩也離婚了,為何林徽因不嫁徐志摩
    林徽因當時隨父親林長民遊歷歐洲,暫居在英國倫敦。 也就是在那裡,林徽因認識了在康橋留學的才子徐志摩。 當時,林徽因16歲,徐志摩24歲。 情竇初開的林徽因讀過徐志摩的詩,再見其人風度翩翩,談吐儒雅,難免對他欣賞不已。
  • 環境日追憶林徽因之子梁從誡:我們三代人都是失敗者
    林徽因的這句話被很多人當成情話來念,但其實它被誤讀了快100年。 這句話不是寫給愛人的,而是林徽因寫給自己的小兒子,梁從誡的。26年後的又一個環境日,MISS半城謹以此文追憶梁先生不求波瀾壯闊、只需水滴石穿的自然一生。
  • 林徽因最美的情詩,寫給曾經追求自己的徐志摩,第一句便令人心醉
    很多人初讀,不知林徽因到底是寫給誰的,要用上這麼美的語句。有說是林徽因寫給自己剛出生的兒子梁從誡的,也有說是林徽因悼念在天國的徐志摩所作。 不過並非是懷念與追憶,而是用來拒絕徐志摩的。既是深情也是決然,因為這首詩的名字叫做《情願》。
  • 往事| 「太太客廳」的最後時光:「院系調整」前後的林徽因
    那是在清華大學勝因院12號,林徽因的最後一個家。後來成為建築學家、工程院院士的關肇鄴那時23歲,剛從清華大學營建系畢業留校,那段時間每天來這裡,幫老師林徽因畫圖。老朋友金嶽霖、張奚若、周培源等時來造訪。這樣的下午茶時光,關肇鄴能依稀感覺到30年代那個著名的北總布胡同3號「太太的客廳」的氛圍。
  • 「太太的客廳」最後時光:1952「院系調整」前後的林徽因
    那是在清華大學勝因院12號,林徽因的最後一個家。後來成為建築學家、工程院院士的關肇鄴那時23歲,剛從清華大學營建系畢業留校,那段時間每天來這裡,幫老師林徽因畫圖。 老朋友金嶽霖、張奚若、周培源等時來造訪。這樣的下午茶時光,關肇鄴能依稀感覺到30年代那個著名的北總布胡同3號「太太的客廳」的氛圍。
  • 網紅校長「最後一課」的講話,與高考作文題「撞車」
    就在昨天上午,該校舉行的2018年送考大會上,該校副校長向贊勳以「做新時代的大國國民」為主題,給大家上了「最後一課」,沒想到,很多發言內容竟與今年的高考作文題「撞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鬥,一個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考驗。我們可以追憶70後,可以同情80後,可以看不起90後,因為我們是00後(當然,這裡還有準00後)。
  • 大學"最後一課"別是只此一課
    又是一年畢業季,各所高校先後舉行了畢業典禮,在畢業生的「最後一課」上,校長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寄語。比如,「你們就好比是學校即將寄往世界各地的明信片,加蓋著川大的郵戳,張貼著青春的郵票,正是你們這一張張精美的明信片,把川大的聲譽播撒到海內外。」
  • 國旗下的最後一課 長沙理工大學舉行畢業前升旗儀式
    輔導員程靜徵再次用「既然背井離鄉,自當出人頭地」的年級名言追憶了與同學們一起成長的四年光陰。 該校設計藝術學院院長王健為畢業生致歡送詞,講授了大學最後一課《致吾生:且送一盞霧燈》,勉勵同學們,要永遠擦亮底色,熱愛我們的祖國;永遠保有情懷,恪守前行的信念;永遠敢於擔當,保持奮鬥的激情;永遠銘記母校的教誨,熱愛你我的長理。
  • 《最後一課》試講稿
    《最後一課》就產生於這樣的時代背景。從普魯士軍隊佔領法蘭西國土的那一刻起,法蘭西人民就奮起反抗。法國作家都德也參加了這場戰爭,並以淪陷後的阿爾薩斯的學校被迫停教法語改教德語為題材,通過最後一堂法語課的描述,表現了法國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都德(1840~1897),法國著名小說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長篇自傳體小說《小東西》。
  • 林徽因與梁思成
    (見林洙:《困惑的大匠梁思成》) 有幾種傳記根據這話,把林徽因、梁思成相識時間定在林徽因從英國歸來的一九二一年,將梁思成初次拜訪林徽因和他倆的相識時間混為了一談。應該說,在這次拜訪之前林徽因已經認識了梁思成。林、梁兩家世交,往來頻頻,林徽因出國前便有很多結識梁思成的機會。
  • 電影《最後一課》中的矯情
    電影《最後一課》是大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的一個獨立單元,講述了範老師的最後一課。只是,在情節方面,有很多的矯情。範老師得了老年痴呆症,記憶回到了1992年支教的時候。為了讓範老師恢復記憶,或者只是滿足他上最後一課的願望,他的兒女們夥同他曾經支教的鄉村幹部還有他以前的學生,給他營造了一個最後一課的背景,讓他上好最後一課。雖然教室是蠶房改造的,學生們也是臨時湊的,但範老師依然認真上課,還要為學生找顏料。學生的反駁說明現在的教育環境已經不是原來的環境了,範老師的失憶也是對教育的一種鞭撻。
  • 最後一課的讀後感
    最後一課的讀後感 2015-08-27 15:22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電影《最後一課》湖大首映
    本報9月15日訊(記者 何國慶 通訊員 黃紅立)今天下午,湖南大學禮堂座無虛席,一部根據該校77級校友、抗震救災英雄譚千秋事跡創作的電影《最後一課》在這裡首映。譚千秋妻子張關容和學校師生及省有關部門代表近千人含著熱淚,觀看了這部情節感人至深的電影佳作。
  • 林徽因、徐志摩、金嶽霖、梁思成——他們的感情糾葛為何讓人難忘
    那麼,林徽因的情感之路,究竟有多麼的坎坷,然而又是多麼叫人難忘的呢?我想,看完了她的情感之路之後,就知道為什麼在文學史上,她的情感故事會被這麼多人所追憶了吧!在林徽因的生命中,從來不缺乏對其仰慕至極的男人。可是終究只有一個林徽因,誰也不能把她分成幾份。
  • 大學「最後一課」,銘記一生!
    大學「最後一課」,銘記一生! 近日甘肅各高校相繼迎來畢業典禮疫情下的畢業季大學校長的「最後一課
  • 冰心與林徽因:曾是多年好友,最後卻因「一壇醋」而絕交!
    林徽因而林徽因對冰心,也是冷冷的,要結成冰的模樣。冰心為什麼偏偏是林徽因呢?因為這林徽因,也在家裡搞了個太太會客廳,這在當時的文化界是人人皆知的。所不同的是,冰心所寫的《我們太太的客廳》裡的主角是個寡婦,而作為太太會客廳主角的林徽因是個有夫之婦。除去這點不同,兩個「太太客廳」的相似之處就太多了,多到讓人覺得冰心不是隱射、暗諷林徽因都難的地步。
  • 《最後一課》背後的真真假假
    數十年來,他們孜孜不倦地把法國作家阿爾方斯•都德的《最後一課》選入初中課本。於是,小說中的法語教師韓麥爾對法語「王婆賣瓜」式的頌揚,便潤物細無聲地潛入到我們一代代人的意識之中。近些年來,關於《最後一課》歷史真實性問題的爭論,一度鬧得沸沸揚揚。支持者和反對者均言之鑿鑿,針鋒相對,讓吃瓜群眾看得無所適從。
  • 徐志摩生前給林徽因寫的最後一首情詩,為何名家很少提起?
    他對林徽因的那一份感情曾感動了很多人,即使後來的林徽因與梁思成已經結婚,但得知林徽因病重後他依然專程去瀋陽看望林徽因。1931年11月,徐乘坐飛機去參加林所開辦的講座時遇到空難,不幸離世。他在同年夏天寫下的那首《你去》成為了他的絕筆詩,林在香山養病,徐經常去看望她,某天下午徐志摩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詩。
  • 【誦讀藍衣飄飄】李楓《最後一課》
    因為當過學生,因為我們民族也經歷過都德《最後一課》中所記錄的那樣沉痛的一頁,因為人類審美意識中與生俱來的悲劇美學取向,所以,儘管我沒在課堂上學過《最後一課》,但《最後一課》卻成為我少年時代印象最深、意義最特殊的課文。因為當了老師,所以,自然面對了許許多多次的「最後一課」——某一班的,某一課程的,某一學期的,但沒有一次「最後一課」像這堂課這樣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