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課》背後的真真假假

2021-02-23 廣陵散人慢遊記

中國的男女老少,無論是否有機會接觸過法語,都知道「法語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這個「刻板印象」的形成,首先要歸功於咱們中學語文教材編者。數十年來,他們孜孜不倦地把法國作家阿爾方斯•都德的《最後一課》選入初中課本。於是,小說中的法語教師韓麥爾對法語「王婆賣瓜」式的頌揚,便潤物細無聲地潛入到我們一代代人的意識之中。

近些年來,關於《最後一課》歷史真實性問題的爭論,一度鬧得沸沸揚揚。支持者和反對者均言之鑿鑿,針鋒相對,讓吃瓜群眾看得無所適從。其實,為正反雙方在史實的掌握和文章的理解方面,都存在相當的問題,常將一些謬誤或不確定的觀念,當做自己的論據。那麼,就我們一起看看來有關《最後一課》的各種迷思。


《最後一課》收錄於都德的短篇小說集《月曜日故事集》(les Contes du Lundi)。在十九世紀璀璨的法國文學家星系中,都德的光芒,絕對不算顯眼;而《月曜日故事集》的名氣,更是遠低於他的《磨坊書簡》等代表作,基本不為法國普通的文學愛好者熟知。亞馬遜上搜索,從90年代至今,該書在法國所有上架版本還不到十種,實在顯得蕭瑟。那麼,它又如何進入了國人的視野呢?


據專家考證,胡適在留美期間,偶然接觸到《最後一課》的文字,有所觸動,由在普法戰爭中割地賠款的法國,想到了當時深受日本欺凌的中國,便將其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典範文章,以《割地》為名,翻譯併力推。

該譯作的面世,激起了知識界的強烈共鳴,爭相傳頌。愛國與勸學的主題結合在一起,使其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就頻頻入選中學的國文課本。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佔領東北,並強推日語教學。《最後一課》的影射含義愈發明顯,也更受教育界和文化界人士的歡迎。此後的幾十年間,眾多翻譯家(鄭振鐸、郝運、柳鳴九、陳偉等)紛紛推出自己的譯本,使其持續保留在公眾視野,成為家喻戶曉的名篇。

因此,就影響力而言,《最後一課》牆內開花牆外香,雖在法國默默無聞,但並不妨礙它在中國進入世界文學經典的行列。


都德的政治傾向,其實並不大明朗。他出生於法國南部一個傳統的天主教家庭,政治立場偏於保守,對猶太人也似乎有些成見;但因此就被扣上「大國沙文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的大帽子,似乎又很冤枉。順便說一句,都德著作的中文版序言中,常說他曾參加過普法戰爭,純屬無稽之談。事實上,就在大戰爆發前,他在巴黎的別墅裡與朋友們追逐打鬧,不小心摔斷了腿。

都德筆下的人物,確實不少都狂熱地迷戀著法蘭西帝國的榮耀。以《月曜日故事集》中另一名篇《柏林之圍》的主人公為例。法國在普法戰爭前線節節敗退之際,家人為了不刺激這位愛國的退伍老兵,精心編造著「法軍在德國長驅直入,殺往柏林」的謊言,直到德軍進佔巴黎前夕……不難看出,都德對他們的刻畫,與其說是謳歌,不如說是憐憫,甚至有一絲嘲諷的意味在。

說到都德的反猶太主義問題,除了他曾經贊助過排猶的小宣傳冊之外,好像並沒什麼實錘的證據。他的兒子萊昂•都德,日後確實是法國極右翼的領軍人物之一,立場很偏激,但把帳都算在都德的家教上,還是很牽強的。

總之,沒有充分證據表明都德是極端的民族主義者,也絕不能把《最後一課》視作「為軍國主義張目」的「顛倒黑白」之作。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法國兵敗,皇帝拿破崙三世被俘,法蘭西第二帝國垮臺;普魯士國王威廉,在法國前王宮凡爾賽宣布建立德意志帝國,以示對法國的羞辱;新建的法國政府接受城下之盟,割讓法德邊境的阿爾薩斯和洛林部分地區;德國積極在新納入的國土上實施「去法蘭西化」舉措,在中小學推行德語教學,取消法語課。這就是《最後一課》的歷史背景。

國人在閱讀或學習該文時,往往忽略了一個基本常識:普法戰爭期間,法語並非阿爾薩斯人的母語。都德沒有說謊。小說中,法語教師責備學生時說道:「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現在那些傢伙就有理由對我們說了:『怎麼?你們還自己說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其實,這一場景不是假設或誇張,而是現實。

(法國1863年說法語人群的地理分布:布羅代爾《法蘭西的特性•卷一》第100頁)

小說的主人公小弗朗士,冬天經常曠課去薩爾河滑冰。薩爾河是一條流經法德兩國的國際性小溪,只穿過一座阿爾薩斯的村鎮:薩爾聯(Sarre-Union)。該鎮位於阿爾薩斯北部的下萊茵地區,也就是上圖中紅圈裡的法國東北角一帶。由圖可知,在小說的故事發生不到十年之前,這裡的居民仍不講,或基本不講法語。

阿爾薩斯人的語言和德語相去不遠,與法語的區別卻很大。隨便舉兩個例子:「我」,阿爾薩斯語和德語都是「ich」,而法語是「je」;"好",阿爾薩斯人說「güet」,德國人說「gut」,而法國人說「bien」。從語言學意義上講,阿爾薩斯語是德語的一個分支,是沒有多大疑義的。對小弗朗士來說,法語其實比德語更遠離自己的母語,學習起來也更為艱苦——這也是他之前不夠好學的原因之一吧。

都德給小說的主人公命名弗朗士(Franz),是飽含深意的。弗朗士是個德語名,相當於法語中的弗朗索瓦(François),本意為「法國人」。這個名字就是19世紀許多阿爾薩斯人的寫照:一群說著德語方言的法國人。順便說一句,文中另外兩個村民——鐵匠華希特(Wachter)和老人郝叟(Hauser)——使用標準的日耳曼姓氏;法語教師韓麥爾(Hamel)是法國姓氏,因此,很可能生於異鄉。

在17世紀以前,阿爾薩斯名義上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領地;直到1681年,經過法國數任國王的運籌帷幄,巧取豪奪,阿爾薩斯才大半歸於法國。那麼,在《最後一課》的年代,阿爾薩斯人究竟有著怎樣的民族認同?描述阿爾薩斯居民對法國戰敗的憤懣時,都德是否在意淫,甚至顛倒黑白呢?

其實,以語言和族群為特徵的「民族國家」概念,歷史非常短暫。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前,歐洲人的身份認同,更多建立在地區,甚至城鎮和村落的基礎上。普通百姓關心向誰交租,向誰尋求庇護,知道自己的封建領主則可;至於國王是誰,則過於遙遠,並不重要——正所謂,「領主的領主,不是我的領主」。大革命的近代意識形態,將「民族」和「國家」等同於「全體國民」,進而一層層與「權利」和「榮譽」掛上勾,「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情感才見萌芽。

說具體些:在阿爾薩斯17世紀併入法國的前後,當地人都只是自己村鎮領主的臣民,不會對神聖羅馬帝國有什麼情感;經過法國大革命的社會震蕩,他們中一部分人直接投身「民族」與「國家」的懷抱,從內心深處接受了「法國人」的標籤。別忘了,法國國歌《馬賽曲》,最早就是革命初期阿爾薩斯軍團的軍歌;而拿破崙帳下有數十名為國東徵西討的將帥,出生於阿爾薩斯。隨後,法國政府為了進一步強化國家的政治和文化凝聚力,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中小學的法語教育。韓麥爾老師就是這樣,站到了阿爾薩斯村鎮的講臺上。

不過,也不必誇大阿爾薩斯民眾對「法國人」身份認同的程度。有歷史學家認為,在民族主義誕生初期,「民族」的概念只進入上流社會和資產階級的頭腦,與大眾無關。從上文韓麥爾老師對阿爾薩斯人那段「恨鐵不成鋼」的批評中,大體也能看出這四十年的教育成果如何。

最後一課的教室裡坐著好些旁聽者,包括從前的鎮長和郵遞員——這些對法國抱有深刻情感的人,往往是資產階級和政府公務人員;大多數當地人,還是像鐵匠華西特一樣的看客(Wachter就是英語中的watcher),平靜地閱讀著阿爾薩斯被割讓的公報,開著不鹹不淡的玩笑。至於韓麥爾這樣來自法國其他地區的異鄉人,現在只能收拾行李離去了。

總之,處於形成初期的民族國家意識,主要有兩個特徵:「民族」與「國民」共用nation一詞,界定不清;社會中上層人士與底層民眾的國民身份認同,存在較大差距。1871年的阿爾薩斯人,並不會因為語言接近而心向德國;他們中相當一部分民眾,還沒有清晰的民族國家概念,不會為自己是法國人還是德國人而操心;但另一部分人,已經通過教育或職業等社會化渠道,接受了「法國人」的身份認同。

我們先看看「作業幫」上歸納的《最後一課》的中心思想:「真實地反映了法國淪陷區的人民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解放和統一的堅定意志,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與語文課本中許多篇目的作者一樣,都德先生對此恐怕只能苦笑。

但凡多讀兩篇都德的作品,我們就會知道,這就是一位喜歡用溫和平淡的筆觸描繪人間疾苦的作家。有人以「法國的沈從文」比擬他,大抵是合適的。拋開歷史背景不論,單就把李清照評論成辛棄疾這一點上看,我們的所謂」標準中心思想」,也有指鹿為馬之嫌。

其實,都德在創作《最後一課》時,應該只想通過一座阿爾薩斯小鎮戰後的眾生相,展現時代的悲哀,個人的無奈:村鎮淪入敵手,有人悲憤,有人遺憾,有人麻木不仁;但面對國家的潰敗,所有人都束手無策。在師生們的自我懺悔中,都德也指出了人們需要對個人悲劇所承擔的負責:教師常為了釣魚,擅自給學生放假;學生以曠課嬉遊為常事,家長也聽之任之;公務人員們號稱為國服役,平時卻不願意多花時間以掌握官方的語言……所有人揮霍著寶貴的時光,待危機來臨,才心生悔意。一篇文章下來,如果只讀到了「愛國」兩字,其實是把都德的情懷看小了。

最後說一句題外話,教參不可靠,教材裡的原文,也不可當真。法語確實美麗,但如果說這世上有門「最美麗的語言」,難道不應該是每個人的母語嗎?



相關焦點

  • 真真假假-假蘋婆
    植物界中很多真真假假的植物,如連翹假連翹,檳榔假檳榔,蘋婆假蘋婆。假蘋婆和蘋婆是同科同屬的植物,但無論是樹形,枝葉,花朵還是果實都有明顯的區別。蘋婆是常綠大喬木,樹形高大,樹冠濃密。兩者的花的區別最大,花色與形態均不同,蘋婆花像一個小燈籠,假蘋婆的花是星型。蘋婆花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序長8-20釐米,花萼鍾狀,初時乳白色,後轉為淡紅色,裂片裂至花萼中部,在頂端互相黏合,玲瓏剔透。花期五月。假蘋婆花淡紅或粉色花,圓錐花序腋生,花序長4-10釐米,花密集且多枝,萼片深裂、開展,花期3-4月。
  • 真真假假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真真假假,指真假難辨。: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2回:「這姓鐵的一個少年人,明明為貪色,卻真真假假,百般哄誘他不動。」近義詞有: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指真假難辨。真真假假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真真假假(zhēn zhēn jiǎ jiǎ)成語釋義:指真假難辨成語: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2回:「這姓鐵的一個少年人,明明為貪色,卻真真假假,百般哄誘他不動。」近 義 詞:虛虛實實成語用法:可作謂語、定語、狀語;指真假難辨。
  • 世界真真假假 這些星座總是分不清
    世界真是太複雜了,真真假假的,讓眼神不好的人可怎麼活,有時候覺得是真的,實際一看原來是假的,有時候覺得是假的,然後竟然是真的。十二星座中的這些星座就總是迷迷糊糊的,分不清這個世界的真假,還是需要仔細一點才好。
  • 「下毒披薩」還是「普通發燒」,喬丹流感之戰背後的真真假假
    喬丹在《最後之舞》的第9集中詳細講述了這個故事,並由他的私人教練Tim Grover和他的老朋友George Koehler作了旁證。在第5場比賽前一天的晚上,公牛隊住在鹽湖城以東約40分鐘路程的度假小鎮帕克城。大約晚上10點,喬丹餓了,幾乎每家當地餐館都已經關門了。
  •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之緣由!
    世事難料,客觀瞬息萬變,主觀各有所圖,因而世事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 這就決定說話和聽話之藝術!說話之藝術會說實,壞事變好事,不會說實,好事變壞事,良言一句三春曖,惡語傷人六月寒。如何說話,中國傳統的格言警句很多。
  • 真真假假笑笑,字字句句荒唐
    看完第二遍只覺得處處毛骨悚然,真真假假間透漏著些許詭異。我是個比較愚鈍的人,看了小說下面的讀者評論才漸漸自己琢磨出來些許意蘊。我也是個文辭粗糙的人,推文這種的只會空喊「好看」「香」...嗷嗷地一通亂叫。今天這本我真的瞬間詞窮,我覺得我所有的語言在這本面前都很蒼白,描述不出它的十分之一的優秀。就以我最喜歡的兩位讀者的評論結尾吧!
  • | 朋友圈內關於STEM專業的真真假假
    小編熬夜仔細分析了相關新聞和法規,現在就和大家說說這些朋友圈內STEM專業各種新聞的真真假假。 STEM專業首次申請OPT受影響---》假消息,首次申請不受影響,本次判決只關乎STEM專業OPT 17個月的延期問題 在法院最終判決前不能再申請OPT延期---》假消息,在最終判決前可繼續申請延期,移民局仍會繼續審批辦公。
  • 英語熱詞:「熒幕情侶」的真真假假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英語熱詞:「熒幕情侶」的真真假假 2014-08-23 15:53 來源:網絡 作者:   Showmance
  • 娛樂圈的明星與蠟像,真真假假難辨的合照!
    娛樂圈的明星與蠟像,真真假假難辨的合照!趙麗穎在杜莎夫人蠟像館為自己首個蠟像揭幕,她身著一襲藍色露肩連衣裙亮相,清涼又不失活潑。現場,趙麗穎頗為興奮,變身好奇寶寶,不停左瞧瞧右看看,時而摸摸頭髮,時而與自己的「姐妹」親密互動合影。
  • 王安:郭文貴事件背後的真真假假
    想找個或真或假的老闆來釣區伯還不大把地排隊?  話說這區伯乃廣東一草根,幾年裡在廣州等地以隨手拍公車私用知名。顯然,這讓官家不高興。就在3月26日區伯出事當天,區伯還在微博上曝光了長沙的公車私用。於是大家立馬猜測,區伯中了官家的埋伏,被釣魚執法了,「順我者昌,逆我者嫖娼」。  埋伏很簡單:微博上一個叫@春桑的網友,熱情邀請區伯去湖南遊玩。
  • 大學最後一課不只是溫情
    少一點虛假客套、多一點熱切真誠,說一說前路注意事項、談一談人生哲理思考,接地氣、振人心,拉近了距離、貼近了心窩,這樣的「最後一課」很值得。這幾天,全國各大高校陸續迎來畢業典禮,校長們的演講則被網友們調侃為「最後一課」。
  • 徐崢《最後一課》:最高級的表達方式
    其中,我認為由徐崢執導,範偉、陳數、陶虹、李晨、李易峰、王俊凱、楊紫主演的《最後一課》表達方式更高級。上映四日,國慶檔首個破十億影片《最後一課》這個單元的主題是:歌頌鄉村教師、家鄉建設。為了幫助範老師完成「最後一課」,村民們把新建成的蠶設「破環」為幾十年前的模樣:破洞漏雨的房頂、教室亂飛的大公雞,花臉的學生……範老師來之後,果然正常上起了課,配合起範老師因為的病不正常的語序和最後一課展現出的不舍,教室外已經長大的學生已是淚流滿面。
  • 怎樣鑑別市場上真真假假的蜜蠟,蜜蠟有什麼功效與作用
    可如今這個時代,市面上的高仿品層出不窮,我們怎麼樣才能鑑別市面上的真真假假的蜜蠟呢?這裡可以介紹幾種比較簡單的鑑別方法。三、紫光燈老蜜蠟的外包漿因為氧化而成紅色,深受很收藏家喜愛,市場上有很多老蜜蠟通常都是假的,一般都是烤色蜜蠟偽裝而成。要鑑別烤色蜜蠟我們可以使用紫光燈,如果在紫光燈的照射下蜜蠟裡面泛有微紅的光線,那麼這串蜜蠟就是人工氧化製成。
  • 真真假假的肌鈣蛋白升高,到底是不是急性心梗?|溫故知「心」
    除急性心肌梗死之外,臨床上可能引起肌鈣蛋白升高的常見疾病如下表所示:表2 引起肌鈣蛋白升高的常見疾病(除急性心肌梗死以外)真真假假的肌鈣蛋白升高上表所列的疾病代表了臨床上導致肌鈣蛋白真正升高的情況,其實肌鈣蛋白還存在假性升高和假性降低的現象。
  • 這位老師的最後一課竟這樣上!老師,你的最後一課會怎麼上? | 特別關注
    短短20分鐘的高數課很快過去,正當楊老師宣布下課時,學生們給了他一個意外驚喜,不僅送上了定製的蛋糕和鮮花,還請來了楊老師昔日的學生,共同紀念楊老師的「最後一課」。 每位老師的「最後一課」對自己來說應該都是很特別的,都是獨一無二的一份回憶吧,如果你還沒有想過這件事情,今天不妨和小編一起,為自己的最後一堂課,做一次設想。
  • 大學"最後一課"別是只此一課
    又是一年畢業季,各所高校先後舉行了畢業典禮,在畢業生的「最後一課」上,校長們紛紛表達了自己的寄語。比如,「你們就好比是學校即將寄往世界各地的明信片,加蓋著川大的郵戳,張貼著青春的郵票,正是你們這一張張精美的明信片,把川大的聲譽播撒到海內外。」
  • 浙大「最後一課」,老師們張口就是金句
    畢業季的最後一課,需要怎樣的儀式感?最近在浙大,伴隨著畢業與期末,各種各樣的「最後一課」在上演:法學院的副教授陸青給大家分析自己的一篇感悟文章;人文學院請了老師們分享人生故事並為大家開書單;浙江大學優秀學生發展聯誼會則請了最受歡迎的老師們上最後一課……陸帥有感而發法律條文不再冷冰冰
  • 《最後一課》試講稿
    《最後一課》就產生於這樣的時代背景。從普魯士軍隊佔領法蘭西國土的那一刻起,法蘭西人民就奮起反抗。法國作家都德也參加了這場戰爭,並以淪陷後的阿爾薩斯的學校被迫停教法語改教德語為題材,通過最後一堂法語課的描述,表現了法國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對侵略者的仇恨。都德(1840~1897),法國著名小說家。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長篇自傳體小說《小東西》。
  • 陣痛、見紅、破水,真真假假的臨產徵兆,究竟哪個靠譜?
    真真假假,也要學著辨別~賈小姐懷孕39周了,醫生告訴她,這個孕周是隨時可能發動的,她緊張起來,在家開始嚴陣以待,肚子偶爾痛了一下,就以為快生了,老公也急得不行,趕緊送醫院,還招呼了雙方父母從家裡趕過來!
  • 寶寶長高的信號,真真假假,家長你知道嗎?
    民間也流傳了很多關於長高的信號,真真假假,家長們你知道嗎? 1.睡覺突然抖動是在長高?NO 家長們在生活中一定遇到過這種情況,孩子在入睡的時候突然一個哆嗦驚醒了。家裡老人常說是因為孩子在長個。讓我們來聽聽科學解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