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大力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科技創新體系

2021-02-15 玉溪招商

疫情之下的雲南南寶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之所以拿滿了全年的訂單,一方面源於其搭建起一系列科技創新平臺,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全面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另一方面源於其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和院校建立起產學研深度融合科技創新體系,推動各類創新要素聚集發力,打好了包括高效除蟲菊素提取工藝在內的一系列國家和省、市級核心技術科研攻堅戰。在此基礎上,南寶生物深耕除蟲菊產業鏈,將所取得的11項專利技術轉化為核心競爭力,建成3000餘畝原料基地和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精製生產線,形成年產200噸除蟲菊精油和1000噸製劑產品的生產規模,提取除蟲菊酯含量超過國外20%,成為全球第二個除蟲菊全產業鏈經營企業。南寶生物只是玉溪大力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科技創新體系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玉溪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圍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搭建科技創新合作平臺,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核心競爭力,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近年來,玉溪先後成功舉辦「中國院士玉溪行」、中國科協年會生物論壇、中國高原特色農業科技諮詢會、中國玉溪科教創新高峰論壇和「一帶一路」數字科技文化節等重大科技合作交流活動,先後與中科院及其下屬多個分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等38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全面、長期、穩定的科技創新合作關係。玉溪立足聚集全國創新資源,積極構建科技合作大格局。玉溪依託東南大學和江蘇省生產力促進中心建立招才引智合作平臺,依託中科院昆明分院構建協作創新平臺,依託中國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和雲南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院構建全國科技信息對接交流平臺;中科院綠盟玉溪辦事處和中科(玉溪)創新園、同濟大學玉溪智能製造研究院在玉溪高新區成功落地。玉溪面向全國布局,積極構建科技創新大平臺。自2013年成立首個院士專家工作站以來,玉溪立足引進院士、帶進團隊、搭建平臺、振興企業、帶動產業,與省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先後建成16個院士專家工作站,涉及高原特色農業、礦冶及裝備製造、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等重點產業領域;依託院士專家工作站優化創新資源配置,組織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提升創新鏈整體效能,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能動。自2009年以來,玉溪堅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突出重點的思路,堅持政策牽引、企業自主、擇優扶持的原則,依託高校和科研機構在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建成67個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使其成為聚才凝智、成果轉化、釋放動能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截至目前,全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累計吸納科技研發人員超過4200人,培訓人員超過1.1萬人次,承擔國家和省、市級科技計劃項目超過320項,獲得各類專利授權超過750項,帶動創造經濟社會效益超過百億元。近年來,玉溪依託「滬滇合作」「科技入滇」「雲臺會」等平臺,大力推動地方和企業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廣泛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通過推進科技創新聯合體建設,促進了包括生物醫藥、智能製造、新材料新能源在內的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推動了鋰資源開發利用課題研究、玉溪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提升了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質量。去年以來,從中國科學院系統單位50餘名專家入玉考察,到市委、市政府召開支持玉溪師範學院加快發展專題會議,再到市委領導與省內高校書記(校長)、中央駐滇及省內科研院所舉行交流座談會……彰顯出新發展格局下的玉溪,正依託戰略節點核心優勢、生態宜居寶貴財富、開放創新發展姿態及完備的產業體系基礎,以及豐富的資源稟賦,加快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破解高質量發展瓶頸,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相關焦點

  • 深圳做法獲國務院點名表揚:推進產學研資深度融合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王海榮11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將第七次大督查中發現的43項地方典型經驗做法擇要進行了通報,深圳市推進產學研資深度融合激發創新創業活力的經驗做法榜上有名。通報稱,深圳市不斷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構建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資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實施財政支持基礎研究補短板工程,市級財政科技專項資金三年實現翻番,2019年基礎研究投入佔比達37%。
  • 政產學研金深度合作!科技與文化融合共推中國V谷發展
    新湖南客戶端9月29日訊(記者彭可心通訊員 裴習君 朱珊)依託學科和平臺、科研和成果、人才與團隊優勢,長沙學院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上取得了新的進展和突破。今天上午,長沙市人民政府—長沙學院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活動在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舉行。
  • 之三 | 產學研創,深度融合與協同創新
    浙大科技園是第一批國家大學科技園,於2001年成立,成為「浙大系」創業者的搖籃,目前有兩大定位:一是依託毗鄰校區,依託學科,打造綜合園區;二是依託地方,依託產業,做專業園區,從而實現學科和產業深度結合。浙大科技園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資源集聚走在全國前列。
  • 揚州廣陵:構建科技創新生態服務體系
    為積極落實創新驅動,該局突出圍繞「智造」廣陵建設,助推校企產學研合作,助建企業研發機構,搭建科技綜合體等載體和平臺,構建科技創新生態服務體系,助力企業科技創新水平再上新臺階。&nbsp&nbsp&nbsp&nbsp為了幫助企業解決科技創新路上的技術難題,廣陵區科技局積極牽線搭橋助推校企結盟,引導企業向外借腦借智,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 產學研融合創新 認準跑道堅持到底
    產學研融合 由完全依賴進口到自主可控全面國產化2012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考察時指出:「半導體照明是一個孕育著全球性的產業革命的領域」。如何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形成創新合力,加強我國在導體照明方面自主創新能力?這是擺在科研機構和一眾企業眼前的難題。
  • 產學研協同創新 山東黃金-東北大學礦業技術創新研究院成立
    唐波對山東黃金-東北大學礦業技術創新研究院成立表示熱烈祝賀。他說,近年來,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深入實施「大科技計劃、大科學平臺、大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規劃,推動科技創新更加精準、更加高效地融入和支撐全省重點產業發展。
  • 智匯谷產學研基地攜手溢思得瑞 合力打造國際協同創新體系
    6月28日,在廣東東莞舉行的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智匯谷產學研基地項目開工儀式上,智匯谷產學研基地與溢思得瑞科技創新集團籤署合作協議,就共同推動科研技術轉化、創新創業和產業升級,打造「引進來、走出去」的中加企業、人才、項目、資金的合作橋梁達成一致意向。
  • 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生產經營體系 - 兵團日報
    日前,兵團黨委、兵團出臺《關於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快實現兵團農業現代化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全面把握新發展階段,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圍繞「保存量、擴增量、提質量、增效益、創品牌」,構建兵團現代農業產業、生產、經營體系,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
  • 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
    高校依託自身優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將為社會源源不斷地輸送青年創新力量。實現「1+1>2」的協同效應,需要大力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加快形成規模宏大、富有創新精神、勇於投身創業實踐的創新創業人才梯隊。 釐清認識誤區,樹立正確融合觀。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首先必須釐清認識誤區,樹立正確的融合觀。
  • 創新為上 腳踏實地 紮實推進科技創新戰略
    二要大力實施『科創中國』山西行動,推動科技經濟融合,搭建『政產學研金服用』平臺,為企業創新提供重要的支撐。三要大力實施『智匯中國』山西行動,積極實施招才引智計劃,服務黨政部門科學決策,培育良好的創新生態。」
  • 清華-青騰未來科技學堂開學 共創產學研跨界融合的創新生態
    白重恩表示,清華經管學院正與深圳市合作,打造科技、教育、產業、經濟金融緊密結合的創新體系,為深圳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提供有力地人才與智力支撐。秉持讓世界更美好的責任擔當,清華-青騰未來科技學堂已培養百餘名創業領袖。三期學員構成豐富多元,涵蓋醫藥、消費、文創等行業,尤其還有三名來自高校的科學家,匯聚了優秀的創業群體、極致的智慧碰撞和綿延的同窗情誼。
  • 校企同頻共振 產學研融合向深度探索——貴州大學明德學院傳媒系...
    近年來,貴安新區各高校、企業紛紛以自身實踐積極作答,著力推動科研與市場有效接軌,共繪產學研融合發展的錦繡藍圖。   位於貴安新區花溪大學城的貴州大學明德學院(以下簡稱「明德學院」)主動「破題」,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正濃墨起筆。
  • 西南大學構建創新體系大力推進大學生勞動教育
    西南大學認真落實《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文件精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新時代勞動教育創新體系,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六部門印發《陝西省關於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實施意見》
    》(國科發高〔2019〕280號),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創新能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省科技廳、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財政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廣播電視局共同研究制定了《陝西省關於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實施意見》。
  • 華中科技大學軟體學院院長李國徽:把握軟體定義時代的機遇與挑戰,構建產學研用融合的高端軟體人才培養體系
    中國電子報特策劃推出「建設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探索軟體人才培養新模式」專欄,邀請高等院校、地方工信部門、骨幹企業相關專家和負責同志圍繞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產教融合培養路徑、創新軟體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對建設指南進行深入解讀,分析我國軟體人才現狀和存在問題,並提出推動特色化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的舉措建議。敬請關注。本期為華中科技大學軟體學院院長李國徽的署名文章。
  • 2020麻省理工北京論壇推動產學研融合 頂級科學家共話科技創新未來
    論壇緊跟經濟全球化、智慧城市、抗擊新冠疫情等熱點話題,邀請中美兩國前沿領域領軍者雲上相聚,研討疫情下科技創新發展的現狀與前景,並為八支來自 MIT 的科技創新項目搭建投資合作對接平臺,推動產學研融合,以巔峰對話引領產業未來。
  • 重慶璧山:傾力打造「1+3+N」創新體系 營造科技創新生態「小氣候」
    全區科技創新大會暨西部(重慶)科學城(璧山)建設動員大會的召開,更是吹響了西部(重慶)科學城(璧山)建設的號角。璧山高新區作為全區工業經濟的「頂梁柱」,是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稅收最重要的來源。如何搶抓重大戰略機遇集中期,傾力打造「1+3+N」的創新體系,營造科技創新生態「小氣候」,加快建設科技璧山、創新璧山,推進西部(重慶)科學城(璧山)建設?璧山報邀請到璧山高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劉志鳴進行探討。
  • 鹹寧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8位教授來鹹掛職企業「科技副總」
    香城都市報訊(記者吳青朋 實習生王瑤 通訊員潘勇 肖瓊)7月31日,在鹹寧「科技副總」服務中小微企業暨院士專家企業行活動啟動儀式上,我市對接4位院士專家指導本地企業,聘請8位高校教授掛職企業「科技副總」,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 航天基地攜手西安交大 促進產學研合作融合
    為充分發揮西安交通大學及陝西高校技術轉移聯盟科技、人才及教學優勢,促進西安交通大學及聯盟高校科技成果與西安航天基地企業發展需求精準對接及產業深度融合,營造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高科技企業就近孵化、創新創業項目就地落戶的科技創新良好氛圍,提升「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要素有效集聚和優化配置。9月17日上午,陝西高校「走進航天」專題產學研金協同創新校地合作對接會在西安航天基地隆重舉辦。
  • 文化育人:構建 「質量·創新·融合」特色文化育人體系
    作為徐州地區唯一一所以工業命名、工科為主的高職院校,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認識到培養製造業緊需的大國工匠和創新型技術人才,應具有精益求精的質量意識、追求卓越的創新思維和兼收並蓄的融合能力,為此,學校凝練出了「崇德尚技、守正出新」的核心文化理念,構建起了從樹立質量意識、激發創新思維到發展融合能力一體化的工業文化特色育人體系,形成了以「質量立本、創新樹魂、融合賦能」的育人模式,貫穿價值觀培育、思維方式培養到行為能力養成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