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溪大力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科技創新體系
疫情之下的雲南南寶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之所以拿滿了全年的訂單,一方面源於其搭建起一系列科技創新平臺,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全面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另一方面源於其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和院校建立起產學研深度融合科技創新體系
-
「科技副總」正式上崗 淄博柔性引才為企業「輸血注氧」
從企業角度看,選聘一名「科技副總」,就等於對接了一個高校,連結了一個強大的資源平臺,能夠有效推動企業破解關鍵人才和技術難題,增強企業科技創新和經營管理能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淄博市作為一座老工業城市,要實現轉型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 借力「大後方」,用好「朋友圈」。「科技副總」進企業,從另一個方面將在無形中充當柔性引才的「助推器」。
-
政產學研金深度合作!科技與文化融合共推中國V谷發展
新湖南客戶端9月29日訊(記者彭可心通訊員 裴習君 朱珊)依託學科和平臺、科研和成果、人才與團隊優勢,長沙學院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上取得了新的進展和突破。今天上午,長沙市人民政府—長沙學院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活動在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舉行。
-
安徽信息工程學院領導走訪蕪湖縣科技企業 開展校企合作交流
未來網高校頻道8月21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鹹友健)8月19日,安徽信息工程學院校長吳敏、副校長王彬、葛付才一行在蕪湖縣科技局副局長王士峰的陪同下,頂著炎炎烈日,走訪蕪湖縣科技企業,深入了解企業的業務發展和人才需求情況,商談校企合作事項。
-
江蘇"科技副總"名單出爐 1018名專家教授上崗
原標題:我省第六批「科技副總」人氣爆棚 江蘇第六批「科技副總」名單近日出爐,來自全國176家高校院所的1018名專家教授上崗,擔任江蘇企業的「科技副總」。與往年不同的是,最新一批「科技副總」不再享受一次性15萬元的激勵性資助,而申報項目數卻比往年翻一番。
-
2020麻省理工北京論壇推動產學研融合 頂級科學家共話科技創新未來
論壇緊跟經濟全球化、智慧城市、抗擊新冠疫情等熱點話題,邀請中美兩國前沿領域領軍者雲上相聚,研討疫情下科技創新發展的現狀與前景,並為八支來自 MIT 的科技創新項目搭建投資合作對接平臺,推動產學研融合,以巔峰對話引領產業未來。
-
清華-青騰未來科技學堂開學 共創產學研跨界融合的創新生態
弗裡曼講席教授、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創新創業與戰略系教授、學院副院長李紀珍,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高管教育中心主任李靜,青騰大學校委、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騰訊集團高級管理顧問、青騰大學教務長楊國安,青騰大學總經理王蘭等,以及清華-青騰未來科技學堂三期 54 位新學員共同出席。
-
產學研深度融合| 威達環保與安徽大學智慧環保項目啟動會在威達...
產學研深度融合| 威達環保與安徽大學智慧環保項目啟動會在威達環保召開北極星大氣網訊:2020年9月25日下午,由安徽威達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大學綠色產業創新研究院聯合開展的「智慧環保信息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項目啟動會在威達環保六樓會議室召開。
-
喜訊 | 桔子科技&廣州大學產學研合作項目,正式啟動!
12月18日,深圳桔子智能科技與廣州大學產學研項目已達成戰略合作,正式舉行籤約儀式!桔子科技總經理、常務副總等一行到校參與本次籤約儀式。廣州大學技術代表、產學研項目資深教授、現任物聯網及安全研究所所長等知名專家,及相關專業研究員,出席啟動會現場。
-
來企業學「乾貨」!重慶南方翻譯學院教師到華龍網掛職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7月22日9時30分訊(楊川 實習生 翟桓 李奇緣)為深入推進產教融合發展,踐行校企「雙元」育人新理念,四川外國語大學重慶南方翻譯學院國際傳媒學院3位專業教師餘鴻康、譚江月、姚遠來到華龍網進行雙師掛職。
-
山東將遴選千名博士到企業掛職科技副總、總經理助理等崗位,意向
近日,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印發《關於開展2020年度省「千名博士進企業」行動掛職意向徵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面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編制(人員控制總量)內人員遴選優秀青年博士,到省內提出需求的國有企業、非公有制企業開展合作、掛職服務。
-
儀徵科技鎮長:從技術「翻譯官」變成了項目「服務員」
翻開《儀徵科技鎮長團工作簡報》可以看到,去年8月1日起,儀徵團完成輪換,全體成員開始大調研,進園區、走企業、訪鄉鎮、問發展;次月4日,儀徵團月度例會上,每位成員都亮出了自己的任期目標。「掛職」重在「掛責」。
-
2020年湖北省產學研合作化工新材料行業專場對接活動在宜舉辦
2020年湖北省產學研合作化工新材料行業專場對接活動在宜舉辦 日期:2020-09-18 16:38 來源:宜昌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責任編輯:王華強 閱讀量: 12 9月18日,2020年湖北省產學研合作對接系列活動化工新材料行業專場在宜舉辦。
-
武鹹同城、市區引領、兩帶驅動、全域推進!提出鹹寧「十四五」規劃...
積極推動「武鹹同城」,找準在武漢城市圈中的功能定位,優勢互補,借勢發展。突出「市區引領」,推進主城區、鹹安區、高新區一體化發展,做大市區經濟總量,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優化產業結構,發揮三產支撐二產、帶動一產升級的重要作用,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種好產業樹,以「產業樹」的理念來謀劃產業發展,開展建鏈、補鏈、延鏈、強鏈,不斷增強產業厚度、提高產業韌性。 三是抓住創新驅動這個核心,實現發展動能轉換。以企業為主體激發創新活力,完善政策體系,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重視發揮本地和武漢的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優勢,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
做好產學研融合這篇「大文章」!濟南大學多措並舉投身社會服務
這些都是濟南大學深度產學研融合,積極服務社會的一個個縮影。近年來,濟南大學制定出臺了《濟南大學服務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行動方案》《關於深化產教融合 提升服務企業水平的實施意見》《關於共建研究院 助推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制度文件,進一步深化服務社會工作,做好產學研融合這篇「大文章」。
-
南昌高新區組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體 科技之花在這裡盛開
GA20的順利下線,是南昌高新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科技體制創新結出的碩果。近年來,身處中部內陸的南昌高新區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加快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科技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有效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全國157家國家級高新區2017年綜合實力排名中,南昌高新區位居第40位。
-
之三 | 產學研創,深度融合與協同創新
浙大科技園是第一批國家大學科技園,於2001年成立,成為「浙大系」創業者的搖籃,目前有兩大定位:一是依託毗鄰校區,依託學科,打造綜合園區;二是依託地方,依託產業,做專業園區,從而實現學科和產業深度結合。浙大科技園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資源集聚走在全國前列。
-
8位網絡大V、海歸教授北京掛職副廳局級領導職務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張頤武(資料圖)據微信公眾號「長安街知事」11日消息,包括張頤武、施一公在內的網絡大V和海歸教授等8人將在北京市政府各部門掛職。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在電話中向人民網記者證實,他本人已收到任命書,將在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職位掛職一年。張頤武說,掛職從2014年12月開始,延續至2015年12月。張頤武同時還是北京市人大代表,他告訴記者:「通過掛職,將進一步熟悉和了解北京市文化系統的工作,為今後北京市的文化繁榮和發展提出更好的意見和建議。」
-
「院士專家企業行」湖北文理學院2人入選,「科技副總」3人入選
」第一批和第二批專家和服務中小微企業首批「科技副總」名單,我校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唐克敏教授入選2020年「院士專家企業行」首批專家,機械工程學院秦濤副教授入選2020年「院士第二批專家企業行」。我校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化學工程學院程華副教授、郭壯副教授,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張海軍副教授入選服務中小微企業首批「科技副總」。 「院士專家企業行」活動是加強營商環境建設、促進企業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此次活動有210人入選首批院士專家人選,291人入選第二批院士專家人選。
-
校企同頻共振 產學研融合向深度探索——貴州大學明德學院傳媒系...
近年來,貴安新區各高校、企業紛紛以自身實踐積極作答,著力推動科研與市場有效接軌,共繪產學研融合發展的錦繡藍圖。 位於貴安新區花溪大學城的貴州大學明德學院(以下簡稱「明德學院」)主動「破題」,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正濃墨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