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科技園是第一批國家大學科技園,於2001年成立,成為「浙大系」創業者的搖籃,目前有兩大定位:一是依託毗鄰校區,依託學科,打造綜合園區;二是依託地方,依託產業,做專業園區,從而實現學科和產業深度結合。浙大科技園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資源集聚走在全國前列。園區在孵企業浙江艾摩柯斯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培育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促進浙大專利成果順利實施,企業4年間業務量增長了10倍,全年合同額超過1.1億元,實現科技成果轉化。
上海交大嘉興科技園孵化器依託上海交大優勢科研、人才資源及上海交大技術轉移中心,結合和深化嘉興當地產業需求,重點發展智能製造、新能源新材料、醫療器械等特色產業,為嘉興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產學研支撐。該園區每年在孵企業中,有30%-40%是高校成果轉化的初創企業,這類項目有核心成果和專利,但缺乏成熟的運營模式,園區就為他們提供搭建團隊、疏通市場、企業融資等服務,解決他們的創業難題。
金華北大科技園發揮北大資源+14個園區優勢,長久服務金華產業發展。該園區由金華市政府、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北大科技園三方合作共建,由浙江北大科技園有限公司運營。園區以創新創業生態打造為重點,產業主導方向為數字經濟和文化創意產業。
「我們台州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創新創業工作。」作為台州市唯一的本科高校,省級眾創空間、省級示範性雙創基地、省級示範性創業學院,台州學院創業學院副院長繆鳴安告訴記者,學院積極促進產學研結合,依託全市資源,做好雙創培育工作。
學院打造了一支由項目導師、競賽導師、專業課程教師、創業導師和校外專家導師組成的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努力實現創業指導全程化,使「創新成為凝結在臺院學子血液中的一種精神,創業成為臺院學子生命中的一種力量」。
學院不斷強化「協同育人」「產教融合」「創新引領」理念,以全方位創新支撐人才培養,以創新項目帶動創業發展,引領創新創業教育方向。2015年以來,學院立項各級各類創新創業訓練項目508項,專業性學科競賽獲國家級獎項179項、省部級獎項844項,創新創業類競賽獲「網際網路+」國賽獎項等,基本實現了創新創業項目訓練—創新創業競賽—創新創業項目孵化三聯動。
「我們不只是做企業的服務員,我們還要成為股東,與企業共生長。」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台州創新中心主任黃超說。該中心是由台州市人民政府和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共同組建的新型區域創新載體。中心不但有效地把清華人才技術、產業導向引到台州融入發展,還通過清華的產學研優勢和研究院的投資功能,實現了「深入產業、自我造血」。在黃超眼裡,他和創業者是一樣的,他也願意一路陪跑企業發展,「和企業共同成長」。
創新中心以助推台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使命,架接起了清華大學、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與台州市的創新合作橋梁,為台州經濟轉型升級和產業創新發展提供高端助力。已集聚院士、國務院特殊津貼人才、清華大學教授等在內的高層次人才53名,成立「中國台州民營經濟學院」和「中國台州企業薪火傳承行動服務中心」等平臺,共輔育學員1170名,催生「同學經濟」項目28個、合作金額5億元,2019年獲評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原文載於《中國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