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三 | 產學研創,深度融合與協同創新

2021-03-06 孵化you我

浙大科技園是第一批國家大學科技園,於2001年成立,成為「浙大系」創業者的搖籃,目前有兩大定位:一是依託毗鄰校區,依託學科,打造綜合園區;二是依託地方,依託產業,做專業園區,從而實現學科和產業深度結合。浙大科技園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資源集聚走在全國前列。園區在孵企業浙江艾摩柯斯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培育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促進浙大專利成果順利實施,企業4年間業務量增長了10倍,全年合同額超過1.1億元,實現科技成果轉化。

  

上海交大嘉興科技園孵化器依託上海交大優勢科研、人才資源及上海交大技術轉移中心,結合和深化嘉興當地產業需求,重點發展智能製造、新能源新材料、醫療器械等特色產業,為嘉興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供產學研支撐。該園區每年在孵企業中,有30%-40%是高校成果轉化的初創企業,這類項目有核心成果和專利,但缺乏成熟的運營模式,園區就為他們提供搭建團隊、疏通市場、企業融資等服務,解決他們的創業難題。

金華北大科技園發揮北大資源+14個園區優勢,長久服務金華產業發展。該園區由金華市政府、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北大科技園三方合作共建,由浙江北大科技園有限公司運營。園區以創新創業生態打造為重點,產業主導方向為數字經濟和文化創意產業。

「我們台州一直以來高度重視創新創業工作。」作為台州市唯一的本科高校,省級眾創空間、省級示範性雙創基地、省級示範性創業學院,台州學院創業學院副院長繆鳴安告訴記者,學院積極促進產學研結合,依託全市資源,做好雙創培育工作。

學院打造了一支由項目導師、競賽導師、專業課程教師、創業導師和校外專家導師組成的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努力實現創業指導全程化,使「創新成為凝結在臺院學子血液中的一種精神,創業成為臺院學子生命中的一種力量」。

學院不斷強化「協同育人」「產教融合」「創新引領」理念,以全方位創新支撐人才培養,以創新項目帶動創業發展,引領創新創業教育方向。2015年以來,學院立項各級各類創新創業訓練項目508項,專業性學科競賽獲國家級獎項179項、省部級獎項844項,創新創業類競賽獲「網際網路+」國賽獎項等,基本實現了創新創業項目訓練—創新創業競賽—創新創業項目孵化三聯動。

「我們不只是做企業的服務員,我們還要成為股東,與企業共生長。」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台州創新中心主任黃超說。該中心是由台州市人民政府和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共同組建的新型區域創新載體。中心不但有效地把清華人才技術、產業導向引到台州融入發展,還通過清華的產學研優勢和研究院的投資功能實現了「深入產業、自我造血」。在黃超眼裡,他和創業者是一樣的,他也願意一路陪跑企業發展,「和企業共同成長」。

創新中心以助推台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使命,架接起了清華大學、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與台州市的創新合作橋梁,為台州經濟轉型升級和產業創新發展提供高端助力。已集聚院士、國務院特殊津貼人才、清華大學教授等在內的高層次人才53名,成立「中國台州民營經濟學院」和「中國台州企業薪火傳承行動服務中心」等平臺,共輔育學員1170名,催生「同學經濟」項目28個、合作金額5億元,2019年獲評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原文載於《中國孵化器》

相關焦點

  • 玉溪大力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科技創新體系
    疫情之下的雲南南寶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之所以拿滿了全年的訂單,一方面源於其搭建起一系列科技創新平臺,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全面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另一方面源於其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和院校建立起產學研深度融合科技創新體系
  • 校企同頻共振 產學研融合向深度探索——貴州大學明德學院傳媒系...
    近年來,貴安新區各高校、企業紛紛以自身實踐積極作答,著力推動科研與市場有效接軌,共繪產學研融合發展的錦繡藍圖。   位於貴安新區花溪大學城的貴州大學明德學院(以下簡稱「明德學院」)主動「破題」,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正濃墨起筆。
  • 智匯谷產學研基地攜手溢思得瑞 合力打造國際協同創新體系
    6月28日,在廣東東莞舉行的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智匯谷產學研基地項目開工儀式上,智匯谷產學研基地與溢思得瑞科技創新集團籤署合作協議,就共同推動科研技術轉化、創新創業和產業升級,打造「引進來、走出去」的中加企業、人才、項目、資金的合作橋梁達成一致意向。
  • 航天基地攜手西安交大 促進產學研合作融合
    為充分發揮西安交通大學及陝西高校技術轉移聯盟科技、人才及教學優勢,促進西安交通大學及聯盟高校科技成果與西安航天基地企業發展需求精準對接及產業深度融合,營造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高科技企業就近孵化、創新創業項目就地落戶的科技創新良好氛圍,提升「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要素有效集聚和優化配置。9月17日上午,陝西高校「走進航天」專題產學研金協同創新校地合作對接會在西安航天基地隆重舉辦。
  • 深圳做法獲國務院點名表揚:推進產學研資深度融合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王海榮11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督查室將第七次大督查中發現的43項地方典型經驗做法擇要進行了通報,深圳市推進產學研資深度融合激發創新創業活力的經驗做法榜上有名。通報稱,深圳市不斷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構建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資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實施財政支持基礎研究補短板工程,市級財政科技專項資金三年實現翻番,2019年基礎研究投入佔比達37%。
  • 產學研協同創新 山東黃金-東北大學礦業技術創新研究院成立
    去年以來,山東省委省政府創造性提出打造「1+30+N」的創新創業共同體體系,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創新生態,成立「礦業技術創新研究院」正逢其時,山東黃金與東北大學強強聯手,必能碰撞出耀眼的創新火花。深部金屬資源的勘查開採是國家「四深」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黃金是重要的戰略儲備資源,成立礦業技術創新研究院對提升礦業產業核心競爭力意義重大。
  • 【網安智庫】崔培升:網絡安全人才產學研融合培養之路 ——AE50網絡安全產學研合作協同育人聯席會發布
    近日,由綠盟科技與騰訊安全聯合主辦的「AE50安全產學研論壇」在京舉行,會上同期舉辦了AE50網絡安全產學研合作協同育人聯席會發布儀式
  • 南昌高新區組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體 科技之花在這裡盛開
    GA20的順利下線,是南昌高新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科技體制創新結出的碩果。近年來,身處中部內陸的南昌高新區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加快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科技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有效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全國157家國家級高新區2017年綜合實力排名中,南昌高新區位居第40位。
  • 西電厚植產學研協同育人,打造人工智慧創新人才培養高地
    《高等學校人工智慧創新行動計劃》提出了「深化產學合作協同育人」的要求,實驗室在人工智慧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中始終堅持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培養創新性人才的理念。聘請30餘名人工智慧領域行業導師,共同參與研究生指導,依託平臺和行業導師,通過深度融合,從應用項目開發、應用性學術競賽、創新項目研究三個方面引導、培養學生,讓學生參與具有實際應用意義的項目開發,通過項目快速提升科研能力、加強學術交流能力,充分挖掘自身創新能力,實踐自己提出的學術性研究或應用性研究。
  • 服務創新發展 推動新材料產業協同融合——遼寧省新材料產業聯盟成立
    聯盟的成立,構建了遼寧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的協同機制,搭起了新材料產業多領域、多層級溝通融合的服務平臺。大會通過了《遼寧省新材料產業聯盟章程》,推舉產生了聯盟理事長(單位)、副理事長(單位)、秘書長等組織機構和組成人員。
  • 政產學研金深度合作!科技與文化融合共推中國V谷發展
    活動現場,對口需求企事業代表圍繞「政產學研金」協同創新工作,根據自身技術需求分別與長沙學院相關專家教授進行面對面交流。企業代表也表示,這次政產學研金對接活動為高校與園區、企業深度融合搭建了很好的科技成果轉化對接平臺。
  • 產學研融合創新 認準跑道堅持到底
    2018年,半導體照明產業節電達2700億度,相當於節約了大約三個三峽電站的年發電量。不僅如此,這項技術還解決了LED燈規格接口不統一、標準缺失等問題,實現了LED照明核心器件國產化,支撐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照明生產、消費和出口國,實現我國照明產業的轉型升級。
  • 西南大學豐都產學研協同創新中心正式籤約
    人民網重慶1月4日電 2020年12月30日,西南大學食品科學學院與豐都縣籤訂「西南大學豐都產學研協同創新中心」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圍繞豐都打造食品加工產業集群」,建立長期的、多形式、多層次的產學研合作關係,共同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推進技術合作,努力實現「校企合作、產學雙贏」。
  • 內蒙古師大:​立足民族地區,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培育精英人才
    同時,健全學生創新創業考核、評估和激勵機制,逐步建立起跨學院、跨學科、跨專業的交叉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新機制。目前已建立了「阿里雲大數據學院」「金通民航學院」「和林格爾足球學院」三個產教融合創新創業教育示範典型。學校設置創新創業教育中心,構建《創新創業與成長成才》等10門通識選修課、「超星爾雅」17門創新創業線上選修課相結合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 中國教育培訓協同創新聯盟在廣州成立—新聞—科學網
    未來教育與未來學習體驗中心實訓中心同期揭牌
  • 教育深度「融圈」協同創新發展
    瀘州市教育和體育局緊跟決策部署,認真思考謀劃,積極與重慶永川、江津等地開展深度交流、反覆磋商、調研座談,制定合作協議,形成了推動兩地教育協同創新發展的共識。1統籌開展招生合作 13所市外中職學校在瀘招生兒子今年中考考了383分,對於這個分數,合江縣榕山鎮的周強(化名)是很不滿意的。「啷個辦嘛?這個分數上普通高中是不得行的,就想讓他去上個好點的中職學校。」
  • 科創中心牽手學院 產學研融合助力創新人才培養
    雙方將在大學生專業教學實踐、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多層次合作,共同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大學生們在校園裡學到的東西,是相對系統化、基礎性的,也是相對封閉的,只有來到產業一線,不斷提升專業的實際應用水平,學生們的創意和想法才有機會實現,專業技能才有施展的舞臺。」
  • 「三創」大賽讓文創項目乘風破浪
    完善生態激發活力  創新資源加速匯聚  一直以來,海教園管委會大力推進產學研用融合,強化創新創業實踐,致力於構建完整的創新服務生態決賽現場,海教園社發局與津南區人社局籤署了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合作備忘錄,園區創新創業聯盟與智選創投基金籤署了創業項目投融資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並發布了園區創新創業開放平臺。「政行企校研」五方協同,搭建融合創新教育、交流展示、產融對接、項目孵化一體化平臺,將凝聚集約高效的工作合力,加快形成資源共享、高度融合、優勢互補、全面提升的合作機制,促進創新要素聚合發展,助力創意創新創業項目更好更快發展。
  • 運營商深化與高校合作 產學用融合激發創新動能
    (記者 杜峰)運營商加快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 邊緣計算技術與學術專題論壇:產學研融合,構築產業生態基石
    國防科技大學郭得科教授帶來專題論壇第一個報告《縱向融合橫向協同的邊緣計算架構》,報告探討了在雲邊端縱向融合架構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實現跨多個邊緣計算環境的橫向協同計算架構。重點介紹了邊緣計算架構、公有私有混合邊緣計算架構、以及移動和固定邊緣節點的協同架構。期望通過上述三個維度的設計,拓展邊緣計算模式的內涵和外延,進而探索更廣泛的邊緣計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