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營商深化與高校合作 產學用融合激發創新動能

2020-12-14 澎湃新聞

運營商深化與高校合作 產學用融合激發創新動能

2020-12-11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記者 杜峰)運營商加快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中國聯通日前宣布與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高校籤約,成立聯合實驗室,加大在5G、智能開放光網絡等方面的研發。中國電信近日與清華大學籤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通過聯合攻關等多種方式,共同推動下一代網際網路、車路協同、網絡安全等關鍵技術研究和應用科技創新。此前中國移動也攜手清華大學在北京成立聯合研究院。

運營商深化與高校合作,有助於互通有無,優勢互補,激發創新潛能,將人才和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和經濟優勢。

運營商校企合作不斷深化

近日運營商與高校合作的消息頻傳。在11月30日舉行的中國聯通2020年科技創新大會上,中國聯通宣布與中國人民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籤訂合作協議,在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智能開放光網絡、5G冶金智能製造、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等方面成立聯合實驗室。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創新平臺、核心技術攻關、產學研協同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

無獨有偶,11月17日,中國電信與清華大學在京籤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科研合作、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協同、高校信息化建設、人才培養與交流等方面進行長期深入合作,將從下一代網際網路、車路協同、網絡安全等切入,積極向未來移動通信、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公共安全等領域延展。

除了清華大學,中國電信與西安交通大學、廈門大學等眾多有創新活力和實力的高校均已達成戰略合作關係,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而11月16日,中國移動也攜手清華大學在北京成立聯合研究院,聚焦未來移動通信、下一代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物聯網等領域,圍繞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在更大範圍內開展更加廣泛的合作,力爭在6G、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前沿科技領域取得源頭性創新。

優勢互補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在中美貿易摩擦和市場需求的雙重刺激下,我國把創新放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要位置。科技創新一方面為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賦予了新的動能,另一方面,也成為運營商全面數位化轉型、打造差異化核心優勢的戰略支撐。

以中國電信和清華大學的合作為例,雙方開展的NB-IoT智能物聯網技術合作,在智能路燈、環境監控、智能門鎖等校園應用場景中進行試點,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未來成立聯合科研機構,面向清華大學的多學院、多學科及多專業開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打造應用科技領域的尖端研發和技術轉化平臺,提升了中國電信核心技術掌控力和產業應用競爭力。

近日中國電信17.68億元入主辰安科技,辰安科技是一家源於清華大學的創業板上市公司,也是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的成果轉化單位。辰安科技定位公共安全產業,涉及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四個主要方面,這與中國電信大力發展智慧城市、網絡安全的戰略高度契合。中國電信在智能物聯網平臺、5G、雲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優勢,與辰安科技領先的公共安全解決方案和產品相結合,具有產業協同效應,可助力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繁榮創新生態打造發展引擎

「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以此來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毫無疑問,在「十四五」新發展階段,科技創新將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國家將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

創新是運營商發展的引擎,據了解,「十四五」時期,中國電信將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加快科技體制改革,加強與高校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著力在5G/6G、雲網融合、網信安全、量子通信等關鍵核心技術進行研發並取得突破。

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也著重強調,要與產學研各界專家學者、合作夥伴互相攜手共進,與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共建良好生態,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創新平臺、核心技術攻關、產學研協同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

5G創新進入「深水區」,6G研究進入「無人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未來,運營商將堅定不移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繁榮協同創新生態,加快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應用型高校深化產教融合內部調適的著力點
    在國家全面重視產教融合的新環境下,分析應用型高校中觀和微觀層面如何通過內部調適觸發高校主體的主觀能動性,使企、教、學三方以更大合力促進產教融合。201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重點構建三項推進機制,其中一項是實施產教融合工程,引導各類學校建立對接產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高校如何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發揮內部主體作用,推動產教融合,讓產業需求來引導教育培養,是高校推進產業發展由資源主導向技術創新主導轉變,由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創造對新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 達內推動產教融合深化發展,賦能高校建立特色鮮明的合作模式
    (原標題:達內推動產教融合深化發展,賦能高校建立特色鮮明的合作模式)
  • 中國高科集團深化產教融合 助力高等教育創新發展
    《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指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推動教育優先發展、人才引領發展、產業創新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舉措。中國高科集團以「支持國家發展戰略,以上市公司平臺反哺教育」為己任,遵循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基於產業端到教育端的OBE人才培養閉環模型,研發了新興信息技術領域(大數據+、人工智慧+、5G+、新媒體+)四個專業方向的教學資源,積極與高校開展產教融合業務,助力形成「共創、共生、共享、共贏」的產教融合生態圈,積極推進國際化合作,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現代教育的改革與創新。
  • 2016全國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對接會在京舉行
    會議旨在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深入推進科教合作、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將社會優質資源轉化為育人資源,為企業和高校合作搭建平臺。
  • 「深度產教融合 體制機制創新」教育部高教司理工處處長吳愛華在產...
    11月23日,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第5次對接會在北京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教育部高教司理工處處長吳愛華做了題為《「父教育而母實業」加快新工科建設,激發產業變革活力》的報告。>◆◆新工科◆◆◆◆深化產教融合◆◆
  • 清華大學:深化產教融合 創新研究生培養
    「強化產教融合育人機制,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鼓勵行業產業、培養單位探索建立產教融合育人聯盟」「將產教融合培養研究生成效納入評估指標體系」……  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召開之後發布的相關文件對「產教融合」的意義和途徑做了一系列闡述和說明。如何使學校和企業在前期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
  • 煙臺建校地合作聯席會議制度 校地"聯姻"激發創新活力
    自2018年第一次聯席會議以來,我市搭建校企合作示範基地,研究推進駐煙高校服務地方、校地合作的重大課題和項目實施,推動校地合作,促進駐煙高校健康發展,提高服務地方的層次和水平。多年來,依託制度創新和平臺搭建,煙臺大學、魯東大學、山東工商學院、濱州醫學院等駐煙臺高校與我市合作更加緊密,在生物醫藥、智能科技、金融貿易、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領域創新出一批優秀科研項目,科技成果也得以轉化落地。
  • 山東畜牧獸醫職院混合所有制辦學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多年來,學院在省教育廳正確領導下,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創新混合所有制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的「山牧模式」。一、混合所有制辦學實踐學院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從小規模養殖場、獸藥廠起步,到建立資產公司,再到合資合作成立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經過了30多年實踐探索。
  • 深化校企合作 助推產教融合
    聯盟成立後,將進一步加強區域職業院校與相關行業、企業的合作,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推動大健康職業教育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在大健康產業領域的發展。這是職業院校與相關企(事)行業在技能人才培養、校企協同方面的又一力舉,更是在資源上的互補與共享。
  • 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落地情況分析
    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但國家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的落地和實施需要地方政府的積極配合,各地只有通過細化具體舉措,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作用才能有效體現。各地對國家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的落實情況如何?是否根據本地區實際細化或出臺了促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地方法規?是否在推進過程中形成了地方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
  • C9高校第一 西安交大獲批49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近日,教育部公布有關企業支持的2019年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名單,西安交通大學獲批49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獲批總數在C9高校中排名並列第一。2019年教育部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共有916所高校的8211個項目入選。
  • 國泰安助力的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再次取得創新性研究成果
    2020年5月,由國泰安支持的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的合作院校——華南農業大學再次傳來佳音,華南農業大學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的課題組專業帶頭老師在相關專業領域核心期刊發表以「VR智慧教育:動畫+VR課程開發」為主題的創新研究性學術論文,並獲得由美國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出版的著名、專業、權威的工程技術類綜合性檢索工具收錄,EI
  • 一維弦科技與蘭州理工大學籤署產教融合合作框架協議
    2019年11月23日,蘭州理工大學與一維弦科技產學合作籤約儀式在蘭州理工大學紅柳創客夢工廠隆重舉行。此次籤約儀式響應《國務院辦公廳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精神,對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結合,全面提升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也是一維弦科技推進高校開設人工智慧、機器人工程、智能製造、智能工程專業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 北大方正集團旗下中國高科集團深化產教融合助力高等教育創新發展
    《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指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推動教育優先發展、人才引領發展、產業創新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舉措。中國高科集團以&34;為己任,遵循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基於產業端到教育端的OBE人才培養閉環模型,研發了新興信息技術領域(大數據+、人工智慧+、5G+、新媒體+)四個專業方向的教學資源,積極與高校開展產教融合業務,助力形成&34;的產教融合生態圈,積極推進國際化合作,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現代教育的改革與創新。
  • 深化產教融合!山青院文化傳媒產業學院按下啟動鍵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關於推進新時代山東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及《教育部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整省推進提質培優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聯合大眾報業集團大眾創投公司、山東魯信文化傳媒投資集團,共同投入各自優勢資源,展開以創辦混合所有制文化傳媒產業學院為目標的深度合作。
  • 深化產教融合 實現供需接軌
    □ 洪捷9月7日,益陽高新區工委書記汪軍率隊到益陽職業技術學院,與益陽職院黨委書記謝梅成、院長蔡建宇就破解園區企業用工難問題、推進益陽職院高新區校區建設深入交流座談(詳見9月8日《益陽日報》3版《推動校企合作 破解用工難題》)。地方政府與高校負責人開展座談,意在推動校企深度合作,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化解人才供需矛盾,讓職業教育真正成為地方發展的助推器。
  • 山東將組建產教融合聯盟 學科專業與十強產業對接
    原標題:山東將組建產教融合聯盟,學科專業與"十強"產業對接1月15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產教融合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實施意見》。1月17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省發改委、省教育廳、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解讀《實施意見》。
  • 深化產教融合 宜賓加快建成成渝地區經濟副中心
    「宜賓在加快建成成渝地區經濟副中心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產的融合是前提,教的發展是保障,產教融合是過程。」近期,宜賓學院教授、宜賓學院中國酒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郭五林在接受宜賓新聞網記者專訪時表示。
  • 煙臺大學:產教融合 推動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煙臺大學聚焦省市重大發展戰略,持續深化產教融合、推動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相關內容,突出了學校的辦學特色,快跟小編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吧!
  • 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案例集(15) | 青島大學&思科公司: 《計算機網絡原理》省級精品課程產學合作立體化建設
    《計算機網絡原理》省級精品課程產學合作立體化建設—產學合作促進地方高校網絡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