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科集團深化產教融合 助力高等教育創新發展

2020-08-13 金融界

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將深刻影響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戰略新興產業已成為獲取未來國際競爭優勢的關鍵領域。國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和教育的競爭,人才是發展壯大戰略新興產業的首要資源。《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指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推動教育優先發展、人才引領發展、產業創新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舉措。中國高科集團以「支持國家發展戰略,以上市公司平臺反哺教育」為己任,遵循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基於產業端到教育端的OBE人才培養閉環模型,研發了新興信息技術領域(大數據+、人工智慧+、5G+、新媒體+)四個專業方向的教學資源,積極與高校開展產教融合業務,助力形成「共創、共生、共享、共贏」的產教融合生態圈,積極推進國際化合作,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現代教育的改革與創新。

基於OBE培養模型,連結產業端和教育端

中國高科集團基於OBE(Outcome-basedEducation)人才培養閉環模型,對產業用人需求進行調研,對產業崗位方向、崗位名稱、工作職責、技能要求等內容進行多維度分析、歸納和總結,建立與產業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培養標準體系,實現了人才培養標準與企業用人標準的統一,為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培養符合產業需求的人才。

整個閉環設計思路,是將企業、高校與中國高科集團融合在一起,針對企業需求,制定與高校匹配率優質的課程資源,完成基於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最終達到企業崗位要求的人才培養閉環設計思想。OBE以職業目標為導向,實現了課程的整合與創新、學科交叉融合,教學與實踐的融合,有效連結產業端和教育端。

遵循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保證專業建設質量

中國高科集團專業建設遵循工程教育認證的標準,根據產業需求設計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並形成畢業要求對培養目標的支撐矩陣;構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載體的「任務體系」,並且加強在課程內部進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建設和實施;從產業典型工作崗位的關鍵工作技能入手,分析專業的基礎課程、核心課程、實訓課程和其它課程,並形成課程與畢業要求的矩陣。

目前,中國高科集團已經在「人工智慧+」、「大數據+」、「5G+」、「新媒體+」四個核心專業方向上進行發力,聯合國內新興信息技術領域的頭部企業,汲取與融合優質的技術資源,遵循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研發了適合高校專業建設和提升的標準化教學資源,將產業前沿技術體系、業務模型、項目案例等轉換為教學資源,為學生搭建了適應崗位職業要求和可持續發展的平臺,保證了高校專業建設的質量。

積極深化產教融合,助力生態圈形成

中國高科集團的產教融合教育解決方案具有分層級、定製化、長期性的特點,針對學術型本科院校、應用型本科院校及高職高專院校的不同需求,提供賦能實訓、專業共建,產業學院共建等不同形式的合作模式。

中國高科集團產教融合業務的理念和模式收到眾多高校的好評,中國高科集團通過分析高校的優勢專業及區域產業發展需求,選取了近30所高校在「人工智慧+」、「大數據+」、「5G+」、「新媒體+」四個方向上進行合作。例如,中國高科集團與東南大學在人工智慧及區塊鏈領域聯合開展碩士研究生及本科學生的培養;與武漢大學開展在大數據、人工智慧專業方向的合作;與內蒙古科技大學進行大數據專業共建時,中國高科集團提供學科體系搭建、專業資源建設、師資培養、一線技術教學、企業實習實訓、就業推薦等全方位支持。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全國高校授課模式由線下轉為線上,用「學習革命」推動「質量革命」,以「網際網路+」、「智能+」為首的在線教學正在成為未來教育發展的方向之一。為保證產教融合項目的正常開展,中國高科集團及時調配軟硬體資源,在線實施6所合作院校的企業賦能實訓項目,共計700多名高校學生參與,授課總時長達1584課時。教學成果獲得參與學生、高校領導的高度評價,初步印證了中國高科集團端到端OBE人才培養模式的效果。中國高科集團產教融合教育產品展示平臺也正式上線,平臺將集中展示各合作高校的教學實施成果、賦能實訓產品、專業建設資源、學生優秀作品等內容。伴隨平臺功能的進一步拓展,中國高科集團將打造產教融合標杆案例空間,分享更多合作院校的教學培養成果。

為了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齊魯工業大學、中國高科集團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建立了「山東省人工智慧人才培養基地」,期望攜手推進山東省人工智慧高層次人才培養,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新經濟發展。中國高科集團聯合企業和高校進行深度產教融合,使學生、教師、高校和企業多方受益,助力產教融合生態圈的形成,促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積極推進國際合作,共享國際優質資源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中國高科集團積極引進國際優質教育資源、企業資源和社會資源,深化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2018年11月,中國高科集團與法國駐華使館文化教育合作處籤署合作協議,共建中法教育和研究中心。在此基礎上,2020年1月,在法國駐華大使館文化教育合作處官員陪同下,中國高科集團與巴黎高科展開交流,雙方將在教育、科研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同月,CrossKnowledge公司,Wiley公司與中國高科集團展開交流,雙方將在提升學生的軟技能等方面展開合作。

中國高科集團積極支持國家發展戰略,把握了新興信息技術領域專業建設的內涵,與院校進行深度產教融合,共同培養具有前瞻性的創新型、應用型複合人才,推動「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轉型升級,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服務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本文源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北大方正集團旗下中國高科集團深化產教融合助力高等教育創新發展
    國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和教育的競爭,人才是發展壯大戰略新興產業的首要資源。《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指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是推動教育優先發展、人才引領發展、產業創新發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舉措。
  • 北大方正集團旗下中國高科與內蒙古工業大學共同探討產教融合合作
    8月17日,內蒙古工業大學數據科學與應用學院院長劉利民、副院長馬志強,數據科學系系主任李雷孝、副主任李傑一行四人蒞臨中國高科集團考察訪問,並就大數據和人工智專業方向的建設與中國高科集團產教融合業務團隊進行了探討,達成產教融合領域人才培養合作共識。
  • 清華大學:深化產教融合 創新研究生培養
    「強化產教融合育人機制,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鼓勵行業產業、培養單位探索建立產教融合育人聯盟」「將產教融合培養研究生成效納入評估指標體系」……  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召開之後發布的相關文件對「產教融合」的意義和途徑做了一系列闡述和說明。如何使學校和企業在前期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
  • 吉利學院:對標一流 深化產教融合 建設一流學科
    二、聚焦產教融合,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 吉利學院依託吉利控股集團、北京大學、區域龍頭企業及行業,著力實施產學研用深度合作的協同育人模式,以工學為龍頭,管理學、經濟學、教育學、文學、藝術學、法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
  • 中國電子副總經理陳錫明:深化產教融合成為我國網信產業高質量發展...
    10月16日,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中華職業教育社、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主辦,駐馬店市人民政府、黃淮學院承辦的第七屆產教融合發展戰略國際論壇正式開幕。
  • 第一屆產教融合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呼和浩特舉行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精神,推進學院「雙高建設」工作,2020年8月25日,由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主辦、內蒙古中航睿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以「融合 協同 共贏」為主題的第一屆產教融合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暨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雙高」建設研討會在呼和浩特市隆重開幕。
  • 深海教育:深化產教融合,堅持職業教育創新發展
    近日,深海教育(北京深海雲課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接連與國內多家大型企業達成合作培訓計劃,旨在將「準職場人的職業技能專項提升」作為下階段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內容,將人才培養的實戰經驗融入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全過程,不斷增強職業教育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為新興產業的崛起培育更多接地氣的優質人才
  • 應用型高校深化產教融合內部調適的著力點
    201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重點構建三項推進機制,其中一項是實施產教融合工程,引導各類學校建立對接產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高校如何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發揮內部主體作用,推動產教融合,讓產業需求來引導教育培養,是高校推進產業發展由資源主導向技術創新主導轉變,由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創造對新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 廣宗縣召開產教融合對接會
    本報訊(王忠良 趙景清)為貫徹落實邢臺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實施方案,深入推進全縣產教融合工作,7月31日,廣宗縣產教融合對接會在縣職教中心第二會議室召開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衛東濤致歡迎辭:希望縣職教中心和企業要充分利用好這產教融合對接平臺,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助力廣宗經濟社會綠色崛起、科學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撐。
  • 深化校企合作 助推產教融合
    聯盟成立後將推動成渝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推動健康服務行業產教融合發展,成為支撐成渝地區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為健康川渝、健康中國作出貢獻。同時,聯合各成員單位不斷創新探索,將聯盟打造成可示範、有影響力的產教融合創新協同發展的亮麗名片,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戰略的實施貢獻職業教育的智慧與力量。
  • 推進產教融合 發展協同育人丨德州學院泰山體育產業學院揭牌
    德州學院作為德州的大學,建設現代產業學院,是推進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有效形式,是高等教育服務行業、產業和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動地方高校特色發展的重要舉措。產業學院成立後,德州學院將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著力精準培養應用型人才,著力推進科技創新,發揮人才、技術、平臺優勢,組建教授、博士服務團,為企業發展「貼身服務」,和共建單位攜手,共同實施人才培養培訓、共同開展項目攻關、共同建設產教融合研究實習基地、共同培育「雙師雙能型」師資,共同挖掘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打造集人才培養、技術研發、社會服務、文化傳播於一體的特色產業學院
  • 武漢科技大學:深化科教產教融合 提升研究生創新能力
    2020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發布《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教研〔2020〕9號)指出,完善科教融合育人機制,加強研究生系統科研訓練,以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支撐高質量研究生培養;強化產教融合育人機制,推動行業企業全方位參與人才培養,著力提升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
  • 中軟國際獲批教育部「產教融合」專項課題研究項目
    近日,教育部教師函〔2020〕3號文,發布了《教育部關於公布首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課題研究項目的通知》,公布了一批「產教融合」專項課題研究項目名單。中軟國際聯合部分高職院校申報的 《面向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職業教育教師企業實踐基地建設研究與實踐》、《職業教育軟體技術類專業「雙師型」教師企業實踐標準及課程標準研究》兩項課題,獲得教育部批准,成為課題研究項目。
  • 深化產教融合,促進網絡安全人才蓬勃發展
    8月20日,由江蘇省計算機學會信息技術職業教育專業委員會舉辦的2020年產教融合高峰論壇在南京舉行,此次論壇旨在深化產教融合,推進校企合作,共育數字人才,江民科技CEO聶永春作為本次大會的特邀嘉賓發表了主題演講。
  • 中國高科集團在線「雲實訓」 助力新工科教育「停課不停學」
    今年,國家先後出臺實施「網際網路+」行動和大數據戰略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其中,《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提出,大力發展融合化在線教育,構建線上線下教育常態化融合發展機制,形成良性互動格局,眾多利好政策為產教融合領域的業務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 文旅專家支招「文旅產教融合」,助力寧夏全域旅遊發展
    如何培養旅遊創新人才、促進文旅融合?如何改變傳統辦學模式,培養「全能型人才」?如何實現校企合作、實踐教學無縫對接?如何保障旅遊生態建設、旅遊助力脫貧攻堅?8月19日,北方民族大學旅遊管理學科建設暨產教融合研討會在銀川舉行。
  • 推動產教融合 促進創新發展:應用型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為加速推動地方高校產教融合發展,以產教融合為導向,引導地方高校更主動對接產業需求,加快推動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院校轉型,真正做到人才培養和產業需求聯動,同時將一些「點」上的經驗模式化並做好推廣,高教國培特舉辦「應用型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踐暨產教融合協同發展」線上工作坊。
  •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以產教融合推進「質量革命」
    本次對接會以「提升合作質量,助力『四新』建設」為主題,旨在介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實施進展,分享項目實施經驗,分析相關政策及項目指南,進一步探討深化產教融合、助推「四新」建設,提升項目質量、促進協同育人模式創新的方法與途徑。
  • 深化產教融合!山青院文化傳媒產業學院按下啟動鍵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關於推進新時代山東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及《教育部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整省推進提質培優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聯合大眾報業集團大眾創投公司、山東魯信文化傳媒投資集團,共同投入各自優勢資源,展開以創辦混合所有制文化傳媒產業學院為目標的深度合作。
  • 助力產教融合創新發展「2020全國職業院校產教融合50強」結果發布
    此次年會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指導,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中國民辦教育協會、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主辦,亞洲教育論壇培訓中心、高校畢業生就業協會教育與產業合作分會承辦,成都市博覽局、成都市教育局特別支持。作為2020亞洲教育論壇年會重要成果,「2020全國職業院校產教融合50強」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