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產品須整合線上線下兩方資源,對接菜園子和市民餐桌。
繼發布第一批湖南省農產品滯銷信息後,近日,紅網時刻再發布全省500多家農業實體的農產品滯銷信息,引發廣泛好評。
這條消費新聞至少透露了兩個經濟信息點:受疫情影響,農產品大量積壓,不好賣;線上銷售平臺還有巨大拓展空間。
如何更好地對接市場?如何更好地降低交易成本和風險?如何足不出戶,就物美價廉地敲定買賣?很多企業和商家都在考慮如何充分做好線上經濟這篇大文章。
讓買菜的和賣菜的快速精準對接
前述農產品大量滯銷的另一面,是城鎮居民較難有充足的、物美價廉的生鮮產品供應。為對接好兩端市場,一些跟市場連接緊密的資本集團率先出手。
2020年1月,湖南的大菜籃子平臺「田園香生鮮」,被土流集團旗下所孵化的鮮快網絡正式收購。2月,田園香生鮮400餘家線下實體門店交割提速,「土地+生鮮基地+前置倉+社區團購」的生鮮全供應鏈整合運營之路,全面開啟。
而3個月前,鮮快網絡與京東已開展合作,填補了土流集團在物流方面的不足,而京東對土流網強大的土地資源,以及鮮快網絡在生鮮領域專業的團隊運營能力「比較滿意」,兩者強強聯手,給全供應鏈增添了保險係數。
鮮快網絡收購田園香生鮮後的配送環節也值得一書,經大刀闊斧改造零售端後,其將原有單一的線下到店模式改為與線上到家相結合模式,通過線下門店「田園香生鮮」、線上平臺「鮮快社區」最大程度縮短中間環節。
滯銷的生鮮產品,此後可直接配送到原田園香生鮮各大門店,徹底解決了生鮮產品供應少、配送慢等難題。目前,鮮快網絡已經在長沙配置了近100家「前置倉」(前店後倉),確保3公裡範圍內的消費者,在1小時就能獲得新鮮的食材,蔬菜、水果從田園採摘到客戶(門店)手中最快8小時。
這樣,「生產端、物流端、零售端」有機串連起來,形成了全產業鏈閉環模式,生鮮產品供應市場,可以真正做到又快又鮮又精準。
「淘法網」力推線上集裝服務模式
疫情催生了傳統行業新運營模式,也加速了許多領域的線上升級。在湖南,網上看車看房現象早已不新鮮。一場帶有顛覆意義的市場革新,正由線上引領,在法律服務行業持續推進。
國內涉及法律服務的市場空間很大。2019年3月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顯示,2018年全年僅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就達2800萬件,其中審結、執結2516.8萬件,結案標的額5.5萬億元,同比分別上升8.8%、10.6%和7.6%。這些數據表明,民眾法律需求量在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專業法律諮詢難、「找到合適的律師更難」成為不少民眾遭遇的問題。
而來自司法部2019年3月公布的數據,截至2018年底,國內律師總數才42.3萬人。受知名度和渠道線索影響,律師業出現兩個極端:有的資源過剩,忙不過來;有的苦於市場化程度不高,常年缺失案源。
那有沒有一種方式,直接將上述兩個群體對接,通過直接搭橋減少其它社會力量介入,同時降低律師和客戶兩方辦事成本呢?
答案是肯定的。
2020年2月,湖南本土此前推出的全國首個線上法律專業服務平臺——「淘法網」,正準備招兵買馬、大展身手,力推線上集裝交易模式。
長沙本土法律業務服務平臺「淘法網」很受市場歡迎。
據「淘法網」內部人士介紹,線上平臺受淘寶網等商業模式啟發,採取註冊會員制,每位用戶都享有免費法律諮詢服務,「每一次諮詢,都會有我們上萬名律師組成的智庫中的至少3位律師進行專業解答」,不過「只有3次免費機會」。用戶如果有訴訟需求,可以在該網「打官司」板塊發布案源,律師見到線索後,可提供辦案思路和報價進行「競拍」,用戶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律師。
「這樣一來,用戶大大降低了找人的時間、精力成本和律師費,律師那頭則可擁有充足案源,增加收益。」淘法網工作人員說,目前公司已經與長沙多個公共機構的微信公眾號如「便民服務橋」「星城園丁」合作,開闢了多個線上共享平臺,民眾在手機上就可以享受免費的在線法律服務。
業內人士評價,受此次疫情影響,淘法網這一運營模式,將催生傳統行業的迭代升級,加速法律服務業的市場化,對完善現有法律體系也有極大促進作用。
【來源:紅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