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市場的生鮮保衛戰| 搏疫

2020-12-24 創業邦

《搏疫》是創業邦在疫情時期推出的欄目,以案例解析的形式,跟蹤報導創業群體的生存狀態、「搏疫」策略、經驗分享等故事,以幫助創業者和衷共濟,共克時艱。

文丨田甜

編輯丨劉巖

圖片來源丨受訪者供圖

疫情帶來的實際困難比預期更嚴重。

叮咚買菜CEO梁昌霖原本預計,隨著節後配送員陸續返工,運力緊張問題將得到緩解,用戶訂單及時送達也能有保障了。

但事實上,隨著多地防疫措施升級,老百姓買菜難的困境並未紓解。

比如杭州自2月3日起,各區縣陸續對小區實行封閉管理,採購生活日用品僅限每戶一人兩天外出一次,出入需登記身份證和領取通行證。返回一二線城市人數驟升,出門次數受限,線上生鮮購買量激增,供應鏈、運力卻很難在短時間內填補,部分配送員的出行甚至受到限制。

但誰也不能否認保障供給之於各生鮮電商的重要意義。往大處說是社會責任;更切實地說,面對突然襲來的訂單,各家正在比拼對上遊供應鏈的爭奪,及用戶留存轉化能力,經歷疫情考驗的生鮮電商行業將會加速洗牌。

口罩之外的硬通貨

幾乎是一夜之間,綠葉蔬菜成為僅次於口罩的硬通貨。

1月23日,叮咚買菜總部上海。當武漢封城消息傳出,梁昌霖意識到疫情變得嚴重。往年的春節是生鮮銷售淡季,今年銷量一定會上來。梁昌霖號召所有還沒離開上海的員工都留下來。此外,他還鼓勵已離職的前員工能夠歸隊,共同加入「戰鬥小組」全力保障供給。

短期湧入的需求還是遠超預期。據叮咚買菜公布的數據,今年春節每日訂單量較節前增長了3—4倍。

訂單暴漲是各生鮮電商面臨的共同挑戰。公開數據顯示,每日優鮮從除夕到大年初八實收交易額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50%,百果園線上業務同比節前增長了2.5—3倍,百果園旗下買菜品牌百果心享訂單增長了2—3倍。

百果園是水果專營連鎖品牌,迄今在全國開出了4500多家門店,分布在80多個城市。百果園集團運營中心總監兼百果心享事業部總經理孫鵬告訴創業邦,此次疫情下,百果園在全國只有200多家門店閉店,閉店原因為個別社區、街道防疫要求,其中在武漢關閉了30多家店,還有200多家正常營業。

「水果是僅次於蔬菜的民生保障產品,百果園要做社區一盞明燈,疫情期間更需全力保障。」孫鵬說。

保障員工安全健康才能更好地服務用戶,這一點成為生鮮電商企業的共識。

緊急情況下,百果園集團疫情應急小組成立,聯動人力、配送、運營、採購等部門,協調全國資源緊急採購口罩、體溫計、消毒物資等。叮咚買菜為此升級了前置倉及員工防護措施,前置倉消毒和巡檢從每日一次增加到每日兩次,前置倉員工、配送員早晚各測量體溫一次,配送箱早晚各清潔、消毒一次。每日優鮮除了做好員工防疫,還為全體大倉作業人員、前置倉站點工作人員和配送員購買了保險,如果有人不幸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可獲得每人200萬元額度的100%理賠。

生鮮有著重要的民生價值,在特殊時期尤為人們寄予厚望,保障民生成為生鮮電商「戰時」最重要職責。

叮咚買菜派出採購人員奔赴各地,動員產地工人復工。已經過年放假的產地工人提前開工,叮咚買菜運貨員又遭遇各地封村封路,幹線運輸障礙重重。

情急之下,叮咚買菜藉助政府力量,協調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和西郊國際,從線下調配了大量新鮮豬肉和蔬菜。在供貨品類上,叮咚買菜上線「過年菜」,其中不乏像咖喱雞丁、蒜香排骨這樣的半成品,食用快捷方便。

面對暴漲的訂單,每日優鮮的做法是將田間地頭的存量盤活,當下每日優鮮蔬菜供給量已上升到每日1000噸。

「不少人春節期間會去超市買菜,多地超市由於疫情關閉後,原產地會出現大面積的菜滯留在田地裡,我們把這部分的量盤活了。」每日優鮮合伙人兼CFO王珺對創業邦說。

每日優鮮在全國各地的300名買手全面啟動,與產地農戶一齊拔菜、打包。面對封村封路,最初幾天,每日優鮮運貨人員只能通過人拉、肩扛的方式將蔬菜運出村。經過與各地方政府溝通,每日優鮮獲得了民生保障企業的政府文件,運輸車輛才得以通行。

自2017年來,盒馬在全國建設直採供應基地,發展訂單農業。在特殊時期,盒馬這一提前鎖定價格和貨源的舉措,保障了供給穩定的優勢。

盒馬APP重度用戶會發現,綠葉蔬菜較節前沒漲一分錢,對盒馬自身,訂單農業的舉措也能有效防止各生鮮電商玩家對上遊供應鏈的爭奪。

運力捉襟見肘

前幾日,盒馬、每日優鮮均向消費者呼籲:供應充足,不必囤貨。叮咚買菜創始人梁昌霖在朋友圈表示:「早晨5點到10點都會有新菜上架,不必趕0點,早睡早起身體好。」

既然貨源充足,生鮮電商已克服重重阻礙將生鮮運輸至前置倉,那麼買菜難的癥結究竟在哪裡?為何持續多日仍未有效解決?

梁昌霖表示,春節期間加上防疫管制措施,目前還有不少春節回鄉的配送員尚未到崗,即便回到工作城市,也需居家隔離觀察一段時間才能上崗。

2月4日,叮咚買菜APP彈出通知,2月7日起暫停寧波地區配送服務。創業邦記者向叮咚買菜了解具體原因及恢復時間,未得到確切回復。值得注意的是,《寧波實施防疫防控十二條措施》中,對外賣等配送服務並未喊停,只是規定必須實行無接觸配送。

運力不足無法配送加劇了消費者恐慌心理,消費者本能地開始囤菜。

此外,蔬菜是易損耗品,習慣於線下買菜的消費者平日裡每天都去商超、社區生鮮店買菜,現在考慮到被感染風險及出門次數受限等因素,這些消費者被迫養成了線上買菜習慣。他們一次性增加購買量,對綠葉菜的新鮮度也有了更高容忍度。

半夜屯菜,定好鬧鐘清晨搶菜,成了眾生生活寫照。

創業邦記者近日嘗試通過幾款服務可覆蓋所住區域的APP買菜,發現叮咚買菜已將可下單時間調整為早上7點,29分鐘送達調整為預約當日時間段送達,但經常遇到的情況是,上午8點多下單,當日可配送所有時間段已預約滿;每日優鮮履約時效從之前30分鐘達變為2小時達;疫情前能用的菜划算,此時創業邦記者所住小區已不在配送範圍內。

打開叮咚買菜APP,首頁正中位置發布了招聘通知,包括配送員、打包員、分揀員等崗位,其中配送員綜合月薪可達8000—13000元。

據每日優鮮公布的數據,疫情期間客單價達到120元。每日優鮮與西貝、眉州東坡等暫時閉店的餐廳「共享員工」,餐廳提供員工,將每日優鮮的毛菜進行分揀、打包,加工成獨立包裝的淨菜。

在末端運力方面,每日優鮮快速組織新的運力,通過其數位化系統,將新手快速培養成熟手。每日優鮮交付中臺負責人王飛表示,他的團隊正在與外賣平臺談合作,疫情之下餐飲企業無法開工,這部分外賣運力也可為每日優鮮所用。

孫鵬告訴創業邦,百果園「線下做專,線上做寬」,水果可在門店購買,也可O2O到家;百果心享的生鮮業務是次日達模式,百果園門店兼生鮮前置倉,採用門店自提和送貨上門模式。

春節加疫情導致運力緊張,百果園在疫情區進一步開放門店作為自提點。「百果園水果、百果心享蔬菜都可到店自提,百果園門店通常就開在社區門口,我們努力與運力平臺方合作,也利用好自身優勢,以多種方式滿足用戶需求。」孫鵬說。

窗口期還是洗牌期

訂單暴漲,突然襲來的疫情意外為生鮮電商行業帶來新的窗口期。

這一回,各生鮮電商玩家比拼的不再是「新零售」「前置倉」等概念,而是更硬核的供應鏈能力和履約能力。

當下不少消費者被迫轉戰線上買菜,此時拉新成本幾乎可忽略不計。在新用戶的重複動作下,很容易養成對平臺的黏性。如上文所述,各生鮮電商玩家則是想盡各種招數,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

梁昌霖認為,叮咚買菜預約當日配送時間段的做法,仍然是要帶給用戶確定性。用戶可提前知道哪個時間段可預約送達;如果可當日已約滿,用戶可提前計劃去線下店或其他生鮮平臺採購;叮咚買菜沒有推出「戰時」次日達,也是希望以此修煉自身的運作效率。

不過在當日配送時間約滿,次日又無法保證能夠約成功的場景下,叮咚買菜的做法可能給用戶帶來心理恐慌,此時用戶很容易遷移至其他買菜APP。

王珺表示,每日優鮮在疫情之下能保證90%的訂單在2小時內送達。但根據創業邦記者實測,超出2小時,貨品售罄的情況不在少數。

相比前置倉極速達模式,孫鵬認為,百果園店倉一體、線上線下一體化,百果心享次日達,反而在疫情時期發揮了靈活優勢。

一方面,次日達便於集中採購,增強計劃性,降低供應鏈成本。「百果園會根據訂單量加預估量,將蔬菜訂購量給到基地,基地在夜間將貨品補充到倉庫,打包分揀後蔬菜跟隨水果的幹線物流到達門店,有計劃地採購售罄或損耗就會相對比較少。」孫鵬說。

另一方面,在運力不足的情況下,倉店一體也更能保障供給穩定性。配送員無法送貨上門時,用戶還有門店自提這一選擇。

前置倉、倉店一體等生鮮電商模式之爭是過去一年行業內熱點,不同模式支持者不時隔空喊話,嗆聲連連,這次疫情無疑又給了各派實踐者重新審視自身模式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封村封路帶來的幹線物流成本上漲,不少生鮮電商堅持面向用戶不漲價,自己消化成本。

梁昌霖在內部會議上表示:「特殊時期可以不考核成本、毛利率,要讓用戶每天都吃得到平價的新鮮菜。」即便無法承諾生鮮不漲價的商家,也極力關注價格,生鮮傳奇創始人王衛在公開的全員信中表示:「和競爭對手比,我們依然執行低價策略,我們要主動拜訪物價部門,要求更大尺度的合作菜籃子,低價菜品為消費者提供。」

2003年「非典」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淘寶、京東的崛起,但生鮮電商平臺相比交易撮合平臺,其模式卻要重得多。此次疫情之下訂單暴漲,對各生鮮電商平臺的供應鏈能力和履約能力都帶來極大挑戰,表現較弱的平臺或將面臨淘汰。

此外,疫情使得超市等以線下為主的業態也更加重視到家業務,其中不乏供應鏈能力強大的物美、永輝等玩家。當疫情結束回到常態後,生鮮電商行業面臨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如何處置因大量備貨帶來的損耗,如何做好用戶留存,如何與巨頭過招,各生鮮電商玩家也將面臨切實考驗。

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editor@cyzone.cn。

相關焦點

  • 長沙社區生鮮店「疫」外火起來(經濟觀察)
    6月3日,位於鑫科明珠小區的錢大媽生鮮店門外,一位促銷員正大聲吆喝,吸引過往的小區住戶。前幾天剛開業的這家店,正好位於福瑪特生鮮和婆婆買菜兩家生鮮店之間。  新冠疫情令不少零售業態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但危中有機,生鮮消費激增,令社區生鮮店「疫」不小心火起來。外來品牌、本地品牌紛紛搶點布局,一場「近身肉搏」在長沙悄然上演。
  • 2023年生鮮市場突破6萬億大關,阿里客服全鏈路優化生鮮服務立標杆!
    諮詢機構Euromonitor預計,2023年中國生鮮市場將突破6萬億大關。屆時,電商會成為中國消費者購買生鮮的重要渠道。然而,生鮮作為易腐品類,對質量管控、物流標準有嚴格要求,要保證生鮮新鮮到家並非易事。為了讓消費者在天貓「買得好、買得爽」。
  • 中國生鮮超市行業市場規模及發展前景分析
    要保證生鮮商品「鮮」,對生鮮商品的配送時間、配送方式和配送要求必然很高。生鮮電商目前最大的客戶群是工作繁忙、沒有時間線下購買的上班族,上班族的生活節奏朝九晚五,正好錯開了配送公司的常規配送時間。因此,生鮮類食品的物流配送要求極高,既要保持食品的新鮮,又要保證到達的速度,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冷鏈物流。     超市業態競爭激烈,但市場巨大。
  • 巨頭們爭奪萬億生鮮市場 盒馬卻跑不進下沉市場
    巨頭們爭奪萬億生鮮市場 盒馬卻跑不進下沉市場 來源:騰訊科技 • 2020-12-15 17:06:28 2020年網際網路巨頭做的最瘋狂的事情
  • 1萬億抗疫特別國債 將花在哪裡?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1萬億抗疫特別國債,將花在哪裡? 新京報記者 王姝 編輯 李國君 校對 李項玲抗疫特別國債是什麼?與其他特別國債有何區別?如何發行?投向何處?發行規模為何為1萬億?一文讀懂。5月22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
  • 「萬億」團餐市場來了!生鮮配送企業,如何快速搶佔供應鏈端?
    萬億團餐,迷霧中突圍,備受資本青睞,究竟其有何魅力?生鮮配送企業如何抓住商機,快速搶佔供應市場?從疫情爆發,到現在的趨於穩定,偶有個例。在這段時間內,團餐市場可以說是,風頭最勝時。2019年,中國團餐市場規模高達1.5萬億元,佔據中國餐飲市場的33.23%。今年受疫情影響,復工後,多地政府鼓勵企業進行預約式網絡訂餐,解決復工後員工「吃飯難」問題,團餐則成為低迷期餐飲業的一匹黑馬,殺出重圍。
  • 一個生態餐廳小老闆的自救 | 搏疫
    《搏疫》是創業邦在疫情時期推出的欄目,以案例解析的形式,跟蹤報導創業群體的生存狀態、「搏疫」策略、經驗分享等故事,以幫助創業者和衷共濟,共克時艱。你或許還不知道,北京郊區隱匿著至少幾十家稍具規模的農場,那裡生活著一群新農人,按照有機、生態的理念生產生活,好產品卻難以打開市場。生態農場在國內還遠遠沒有進入大眾視野。一部分消費升級、願意為健康食材支付溢價的中產家庭率先成為生態農場會員,以預付會員費形式提前保障農場銷量,享受送菜到家,除此,生態農場產品就缺乏銷售渠道了。
  • 「兩桶油」先後進軍生鮮電商市場 中國生鮮行業頭部效應愈發明顯
    生鮮電商市場受青睞據了解,每日優鮮于2015年首創「前置倉」生鮮到家的商業模式,憑藉在上遊供應鏈和智慧連鎖核心能力上的長期投入,業務規模超過百億元,並保持健康的盈利性增長。生鮮電商行業走到這一步實屬不易。去年年底,多家生鮮電商企業因為資金鍊斷裂而倒閉。
  • 這個5萬億市場正悄然改變
    這個5萬億市場正悄然改變 2020年2月12日 08:55:54 萬得資訊 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Wind資訊」。
  • 盒馬鮮生難以顛覆傳統生鮮市場 自身擴張受局限
    盒馬鮮生的出現打破了生鮮市場的湖面,有人擔心盒馬會顛覆傳統生鮮市場,但新零售外參認為有些誇張,且不說競爭對手接踵而至,盒馬本身也痛點不少。新零售下,盒馬鮮生的商業模式有何不同?有人說盒馬鮮生就是同時在線上和線下開了店,獲得了兩條渠道的客流,只不過是同時經營了兩種零售業態,通過炒作概念抓住群眾好奇心理的一種宣傳手段罷了。
  • 以「藝」搏「疫」|歌爾學校原創立體繪本《病毒,我不怕》出爐
    以「藝」搏「疫」,美麗人間疫情是不可逃避的現實,但教同學們在兇險面前科學理智並轉化成美育,學校可以大有作為。親手做一張畫,繪製一個防疫小繪本,也能清醒和感染一群人。歌爾學校美術組的老師們,把時事當素材,把「疫」不容辭、勇於擔當作目標,帶領全校同學為「國之逆行者」繪畫。低段孩子們根據老師講解的抗疫事跡,繪畫創作《致敬逆行者》。圖為美術老師為孩子們收集的不同類型優秀美術作品。
  • 【疫線觀察】王立祥:「疫」中心臟停搏這麼救——腹部提壓心肺復甦...
    本期《疫線觀察》,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原急診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王立祥教授解讀腹部提壓心肺復甦法。  無論何種病因,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內導致的死亡,其前都會出現心跳呼吸停止,醫學上稱為「心臟停搏」(Cardiac Arrest,CA),對心臟停搏患者通過建立人工循環和呼吸的搶救方法,醫學上謂之心肺復甦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在實施心肺復甦過程中,一部分心臟停搏患者可恢復心跳和呼吸。
  • 生鮮電商的市場分析報告
    電商領域有句話:「得生鮮者得天下。」不過生鮮市場看上去很美,做起來卻並不容易——生鮮電商4000多家入局者,4%盈虧平衡,88%虧損,70%巨額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了盈利。那麼生鮮電商這個盤子到底做的怎麼樣了呢?市場又如何呢?
  • 美智科技重磅打造智能生鮮自提櫃,重塑生鮮新零售模式
    萬億生鮮市場 百花齊放生鮮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在零售消費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根據尼爾森對亞太零售的研究,亞洲消費者食品帳單的50%以上花費在生鮮上。我國由於龐大的人口基數,生鮮消費市場空間廣闊。
  • 新隆嘉、地利生鮮等生鮮超市怕是挺不了多久,資本大鱷匯聚大連!
    一大波補貼即將徹底壓垮本地大型生鮮!近期美團的社區生鮮團隊已經連夜布局大連社區團購生鮮,與此同時阿里、拼多多、滴滴打車、也在利用各自的優勢向大連的社區團購生鮮進軍!看看本地生鮮連鎖超市的模式,怎麼和這些巨頭PK?
  • 生鮮電商的下半場:社區團購,壁壘已成風口不在
    2020即將結束,網際網路超級巨頭市值排名出爐,騰訊4.9萬億排名第一,阿里4.7萬億,美團1.6萬億增速飛快,緊隨其後的是拼多多約1.4萬億,京東約0.9萬億,頭條約0.7萬億……中國正處於大巨頭時代,補貼燒不完的錢、完善的供應鏈、壓倒性的技術實力
  • 萬億規模的供應鏈市場 入局者該如何搶食市場?
    原標題:萬億規模的供應鏈市場,入局者該如何搶食市場?   萬億的市場規模,哪些領域存在機會?入局者該如何搶食市場?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國內餐飲行業收入達到4.67萬億,較上年增長9.4%。
  • 生鮮成新零售行業最後一片藍海
    生鮮被認為是新零售行業的最後一片藍海,擁有著一個萬億市場,很多人都樂此不疲的投入生鮮市場,京拍檔就也其中一位。  和其它生鮮新零售不同,京拍檔孵化的果鄰居、農鮮生、 水果大王、菜鄰居、香果苑等,從全面代運營切入,與線下夫妻店共建前置倉,通過整合線上多個三方引流平臺,把傳統生鮮店升級打造成生鮮O2O創新店,實現2018年GMV1.5億,2019年Q3季度將近六千萬業績。
  • 社區生鮮未來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圍繞數萬億元的社區生鮮銷售市場,傳統的農貿市場、生鮮超市、生鮮電商及後起的社區生鮮小店等四股力量正呈群雄對陣之勢,必定導致銷售市場的深度洗牌與再次裂變。除此之外,將來社區生鮮銷售市場已顯現出主體架構非均衡再組合、供給端O2O將變成普遍王道、網上策應增加門店坪效、要素配置向供應鏈上遊移動、區域龍頭漸次崛起、中小城市蓄勢爆發、商業盲區獲得全方位覆蓋、情景體驗與精確定製盛行、品牌延伸多向發力、資產布局快馬加鞭等鮮明的發展趨向。
  • 群雄逐鹿的生鮮電商中,叮咚買菜如何佔領市場?
    提高了上遊生產端的同時,促進了生鮮電商的發展1.2 經濟(Economy)層面生鮮新零售行業持續需求火熱,生鮮行業規模過萬億,市場規模大,資本利好生鮮新零售領域,行業發展長期向好。下遊行業交易規模增長,為聲線新零售行業提供新的發展動力,並且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鮮類產品的需求也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