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2日 08:55:54
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Wind資訊」。
2019年末,城市慢了下來,卻讓原來並不如意的生鮮電商變得炙手可熱。
部分數據如下:
1、過去一周,盒馬鮮生在廣州、深圳、成都等地的訂貨量達到平時的5-10倍;
2、除夕至正月初三期間,京東到家全平臺銷售額同比去年春節增長 540%;
3、從臘月二十八到正月初九,杭州市民在餓了麼平臺廚房生鮮類訂單量同比增長近3倍……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亦反響明顯,作為生鮮電商的上市龍頭, 永輝超市自2月3日鼠年股市開盤以來,股價大漲超20%。
「搶菜大戰」
線上買菜已經成為這個最特殊的春節假期的主流,生鮮電商訂單數量大幅增長,異常火爆。
「今天搶到菜了嗎?」一度成為許多家庭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
有人熬夜守到凌晨12點等待生鮮「上新」,準點搶菜,才能搶到次日的派送;有人一覺醒來發現新鮮青菜、豬肉等熱門品類早已被搶購一空,只能再等一天……
以盒馬鮮生為例,雖然防控期間日均供應量已提升至平時蔬菜供應的6倍,但仍會出現當天線上訂單一上線,0點幾秒鐘就被搶光的現象,這就是為何有網友發現盒馬鮮生顯示無法配送的原因,因為早就被人「搶光了」。
盒馬南京區域的生鮮採購負責人劉勝兵1月28日表示,盒馬當天到貨約30噸蔬菜,是平時的3倍還多,接下來每天都不低於這個備貨量。
(圖片來自網絡)
有平臺生鮮訂單同比增5-10倍
「搶菜大戰」的背後,則是各大生鮮電商平臺訂單的爆發性增長。
淘鮮達在全國 29 省 165 城 570 家超市上線「無接觸配送」服務,送貨上門將物品放於指定地點,避免接觸,減少病毒傳染的可能性。
以盒馬為例,其在廣州、深圳、成都等地的線上訂單量達到平時的5-10倍。據盒馬的一位店長透露,店內所有人都參與到配送工作中,每天工作時間都超過14個小時,甚至自己的私家車都用來送貨了。
阿里本地生活數據顯示,從農曆臘月二十八到正月初九,杭州市民在餓了麼平臺上的廚房生鮮類訂單量比去年春節同期增長近3倍,達282%。
僅春節7天時間,叮咚買菜的訂單量就完成了400萬單,且客單價激增,由原本60元漲到了100多元左右。據七麥數據預測,防控期間,叮咚買菜APP的日均下載量超過4萬人次,且平臺GMV(成交總金額)同比增長6倍,客單價也大幅增長了70%。
2020 年除夕至正月初三期間,京東到家全平臺銷售額同比去年春節增長 540%。其中,糧油副食、日配冷藏、水果蔬菜和肉類成為銷售額最高的品類。與此同時,超市商品銷售額同比去年春節增長 600%,醫藥產品增長 430%,水果和蔬菜均增長達 200%。
每日優鮮除夕至正月初四,平臺實收交易額較去年同期增長 321%。
線下商超拓展線上業務
線下商超也沒閒著,除了加速補貨的同時,也拓展線上渠道的戰略機遇,開放更多的線上購買入口。
實體商場紛紛通過入駐第三方電商平臺、開通自營 APP 或者微信小程序發展線上「到家」業務,服務周圍 3 公裡內社區,滿足消費者「1 小時購物」送貨到家的便捷需求。
大潤發、永輝超市等均根據平日供應量的 2-5 倍進行儲備物資。步步高更是在大年初六正式上線「小步到家」服務,首批覆蓋湖南長沙西區27 個社區。小步到家僅上線一個小時,就突破了 1000 單。
生鮮電商牽手傳統餐企
據盒馬官方稱,實際上門店一直在補貨,貨物也充足,但沒有足夠人力送到用戶手上。2月3日,盒馬鮮生宣布,接納近500名來自雲海餚、青年餐廳(北京)的員工到盒馬旗下北京、上海等城市的門店「上班」,並向其他線下餐飲企業發出了「招工令」,臨時彌補人手不足的問題。
防控疊加春節假期,部分生鮮產地都已放假過年,蔬菜供應不足成了巨大難題。據叮咚買菜CEO梁昌霖透露,叮咚買菜緊急派出了100多名採購人員奔赴全國各地,動員蔬菜產地復工。
目前,各大生鮮電商APP的蔬菜供應,已基本恢復正常,僅有少量暢銷類商品,需要準點搶購。
5萬億生鮮市場巨變
一場熱鬧的「搶菜大戰」背後,似乎預示著中國生鮮電商行業的風口正在上演,甚至有市場人士指出,中國生鮮電商有可能複製2003年「非典」時期淘寶、京東領銜的電商行業的成長過程。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生鮮市場規模足夠大。根據歐睿數據,2018年中國生鮮市場規模達到4.97萬億,同比增長5.3%,預計2019年將突破5萬億元(數據暫未公布)。
但目前中國生鮮交易仍然以線下農貿市場為主,市場份額超過50%,生鮮電商的渠道份額僅2.5%。而從發展趨勢來看,農貿市場的渠道份額正在不斷萎縮,超市、電商渠道份額正在逐步增加,替代效應顯著。7
可見,生鮮電商的替代空間巨大,以發達國家為例,農貿渠道份額普遍僅為20-30%。隨著我國「農改超」政策進一步推進,農貿市場渠道份額持續下降,新渠道加速崛起成為必然。
渠道成本降低是生鮮電商的核心競爭力
雖然此次防控讓生鮮電商得以爆發,實際上,它在過去卻陷阱重重,危機不斷。
小企業在中間「垂死掙扎」,大巨頭在中不斷火拼。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生鮮電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88%虧損,且剩下的7%是巨額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了盈利。雖然這個市場仍然燒錢不止,但是資本還是願意買單的,比如每日優鮮就收到蘇寧的TS。
國金證券吳勁草發布研報認為,從長期來看,生鮮電商的供應鏈管理核心點主要在於對以下三個問題的解決:
①生鮮產品保質期短、標準化程度低,且受地域性和季節性限制強,產品質量難以控制。
②對於生鮮電商來說,有一個保障的供應鏈渠道非常重要,生鮮電商產業鏈很長,包括種植、選品、包裝分揀、物流、損耗和營銷等環節,便直接導致產品的損耗大,利潤降低。
③目前生鮮農產品物流標準化體系建設緩慢,物流設施設備缺乏統一規範,各流程之間不能有效連接,導致各個物流環節工作量加大,從而導致物流成本增加。
申萬宏源首席零售分析師趙令伊最新發布研報指出,據粗略統計,近三年已有近 20 家生鮮電商倒下,低價補貼、過度擴張、管理粗放導致融資失敗、資金鍊斷裂是生鮮電商企業倒閉的主要原因。
研報指出,強供應鏈管理能力的企業能建立現代化的生鮮直接採購體系,從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維度解決中間環節多、物流效率低、門店精細化運營難和履約成本高的生鮮電商痛點。從源頭直採、冷鏈物流信息化到配送路線優化,過程漫長且艱辛,強供應鏈管理能力企業擁有高競爭壁壘,有望在生鮮電商突圍中勝出。
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均竭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證其絕對準確和可靠,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不管是否侵權法下的責任或合約責任又或其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