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利好密集釋放 10萬億級消費金融市場再升溫

2020-12-19 中華網財經

年內5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 10餘家候場持牌機構迎更大市場空間

迎政策禮包 10萬億級消費金融市場再升溫

消費金融市場多重利好密集釋放。近日,監管部門發文降低消費金融公司撥備覆蓋率、拓寬市場化融資渠道,被認為是促進消費金融公司發展的重磅信號。與此同時,消費金融公司批籌進程明顯加快,年內目前已有5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達近四年來批籌高峰,且仍有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等10餘家銀行候場排隊。在融資支持方面,今年持牌消金公司通過發行ABS、金融債方式融資近200億元,獲批數量及額度遠超去年同期。

業內認為,伴隨政策回暖和更多機構的加入,消費金融行業將迎來更激烈的競爭,在資金或者渠道上有優勢的持牌機構有望獲得更大市場空間。從消費金融市場結構來看,未來一兩年個人貸款結構上仍有較大優化空間,這也將為消費金融公司帶來差異化的發展機會。多機構表示,將在差異化、精細化的線上產品和服務方面尋求新突破。

消費金融獲政策力挺

作為促進國內大循環的助推器,消費金融市場迎來重磅政策「禮包」。

銀保監會辦公廳下發《關於促進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被業內認為是促進消費金融公司發展的明確信號。通知提出,允許相關機構的撥備覆蓋率可降低至130%,促進消費金融、汽車金融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在擴展融資渠道和增加資本充足手段方面,消費金融和汽車金融公司可在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盤活存量信貸,符合條件的相關機構可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二級資本債券。

此外,自今年8月最高法修改民間借貸利率上限以來,關於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等是否受限4倍LPR,業內一直存在爭議。記者採訪發現,民間借貸新規發布後,雖然有部分地方法院判決消費金融公司需按照4倍LPR來執行,但與中銀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等公司相關的金融借貸合同糾紛案例大多還是以24%的利率上限作為判決依據。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居民消費數量和質量的提高將成為經濟增長和結構升級的重要推動力。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發展消費金融能夠極大地促進居民消費,進而發揮消費對經濟的基礎性作用。

多方預測顯示,我國消費金融市場前景可期。北大光華和度小滿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發布的《2019年中國消費金融年度報告》顯示,我國消費貸款規模超過13萬億元,新消費主義崛起,金融科技成為消費金融核心驅動力,預計消費金融行業仍會有五年以上成長期。

持牌機構有望獲得更大市場空間

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消費金融行業受到不小衝擊,但伴隨政策回暖,監管框架日益完善,市場的巨大潛力正吸引更多機構「跑步」進入這一領域。業內人士指出,當前監管導向性已然明朗,預計在「金融業務一定要持牌經營」的監管思路下,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暢通國內大循環的大背景下,消費金融公司批籌進程明顯加快。據銀保監會官網統計,今年以來監管部門相繼批籌5家消費金融公司,是近四年來獲得批籌最多的一年,這也意味著我國消費金融公司數量已經達到30家。

消費金融公司牌照候場隊伍也十分龐大。包括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富滇銀行在內等十餘家銀行均有意申請設立消費金融公司。此外,業內人士預計,由於監管允許在資本金和專業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備條件的P2P機構申請改制為網絡小額貸款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後續部分網貸機構也有可能會轉型為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事實上,2019年末獲批的平安消費金融便是由陸金所轉型而來的一家消費金融公司。

「今年牌照批籌的加速體現了監管對行業的重視,持牌正規軍的增加,有助於行業走入良性的發展階段。隨著更多機構的加入,消費金融行業也將迎來更激烈的競爭,總體來看,未來持牌機構相較其他公司在合規性、資金成本、產品靈活度等方面會有明顯的優勢。」360數科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監管層對於持牌機構的「呵護」還體現在給予其更多元的融資支持。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招聯、捷信、馬上、興業等多家持牌消金公司通過發行ABS、金融債方式融資近200億元,獲批數量及額度遠超去年同期。

蘇寧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分析稱,從消費金融規模空間來看,未來一兩年個人貸款總規模尚不存在快速擴張的土壤,但結構上仍有比較大優化空間,為特定的消費貸款機構帶來差異化機會。同時不同放貸牌照之間加速分化,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市場佔比仍會持續擴大,未來一兩年內仍有發展空間。

線上消費場景成布局重點

伴隨消費行業場景業務的深入,市場用戶分層顯著,提供差異化、精細化的線上產品和服務已成為消金機構布局重要趨勢。

馬上消費金融董事長趙國慶認為,當前消費線上化趨勢日益明確,馬上將進一步提升滿足用戶線上消費的服務能力,即秒級審批,快速決策的能力。

樂信亦在加速打通線下線上場景融合。據樂信CEO肖文杰介紹,樂信旗下會員制消費服務平臺樂卡已經與沃爾瑪、屈臣氏、大地影院等眾多線下商家達成合作,消費者足不出戶即可掌握最新優惠信息和會員權益,線上購買,線下消費;商家接入樂卡後,可以在線上觸達用戶,運營用戶,提升消費頻次。

薛洪言表示,對於消費金融公司而言,積極拓展場景類貸款成為一個重要的差異化經營策略。就場景類貸款而言,要基於用戶消費場景發掘增長空間,在緊跟消費動向變化的基礎上,積極把握其中單筆消費金額大、市場前景廣闊的場景,以B2B2C模式為抓手,強化與服務類消費場景方的合作,就未來發展空間來看,教育、醫美、旅遊等消費領域都有很大的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與線上線下消費場景密切相關的消費金融行業,由於內外部環境變化可能導致消費者未來收入不確定性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行業風險。對此,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李萬賦建議,持牌機構在布局場景之前,要充分調研,詳細了解該場景市場發展動態,審慎選擇某些地區、機構或客群小範圍內測,確定風險可控後再拓展業務。(記者向家瑩汪子旭)

相關焦點

  • 文旅產業央地支持政策密集落地 10萬億級市場可期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原標題:文旅產業央地支持政策密集落地 10萬億級市場可期文旅產業迎強勁復甦 十萬億級市場可期從旅遊行業全面停滯,到跨省團隊旅遊恢復,從出遊熱度持續上升,到旅遊投融資項目密集籤約……即將過去的2020年,文旅行業在抗疫復甦中加速前行
  • 10萬億國內遊市場釋放利好 陳歐的共享充電或能再分一杯羹?
    近日,中國文化和旅遊數據中心發布報告稱,未來5年,我國有望形成年均百億旅遊人次與10萬億元消費規模的國內遊大市場。無論從疫情防控下的新選擇、還是從大眾出行的新理念來看,國內遊市場都正被激發龐大的內蘊潛力,從而成為炙手可熱的發展點。各行各業也都摩拳擦掌意欲乘上這股東風。
  • 多重利好將至 10萬億國內旅遊市場加速打開
    科技強國、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等系列重大戰略提供新契機13日,記者在2020中國旅遊集團發展論壇上獲悉,中國文化旅遊業消費信心正在穩步復甦,並有望迎來更大市場空間。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測算,未來國內旅遊市場空間將達到100億遊人次、10萬億元消費。文化和旅遊部表示,將採取多重舉措進一步培育繁榮國內旅遊市場,充分釋放內需潛力。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書記、部長胡和平在論壇上表示,必須做大做強旅遊產業,培育繁榮國內旅遊市場,充分釋放內需潛力,促進國內大循環。
  • 利好密集落地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駛入快車道出入境、支付、退稅...
    原標題:利好密集落地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駛入快車道出入境、支付、退稅等更多政策紅利可期作為城市消費升級擴容的重要載體,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持續升溫。近期,上海、北京、成都、廣州、武漢、重慶等多地發布支持舉措,從優化商品服務供給,到以科技支撐加快業態模式創新、升級消費體驗,全方位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加快推動消費提檔升級。
  • 文旅產業迎強勁復甦 十萬億級市場可期
    隨著國內旅遊消費復甦,一部分重點地區與重點產業迎來機遇期。寧夏、青海、新疆、內蒙古、黑龍江等省區旅遊消費迅速升溫,呈現巨大潛力;鄉村旅遊、城市周邊度假、體育+旅遊、康養、研學等熱度持續上升。   疫情還催生了旅遊市場一系列新需求和新供給。
  • 政策利好持牌機構 消費金融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近期,多重重磅利好密集釋放,為消費金融市場注入新的活力。一方面,監管加碼為無序發展的網絡小貸業務戴上「緊箍咒」,另一方面,政策定向「鬆綁」則為持牌消費金融「正規軍」迎來更大市場空間。  不過,消費金融領域競爭日益激烈,傳統銀行、持牌消費金融、網際網路消費金融業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在政策紅利、市場逐漸規範下,持牌機構如何走好下一步?
  • 文旅行業加快破「疫」復甦 央地支持政策密集落地
    文旅產業迎強勁復甦 十萬億級市場可期  從旅遊行業全面停滯,到跨省團隊旅遊恢復,從出遊熱度持續上升,到旅遊投融資項目密集籤約……即將過去的2020年,文旅行業在抗疫復甦中加速前行。一部分重點地區與重點產業迎來機遇期。
  • 多重利好加持 A股春季紅包提前發!現在「上車」還來得及嗎?
    摘要 【多重利好加持 A股春季紅包提前發!現在「上車」還來得及嗎?】A股在春季躁動下,又迎來「春節紅包行情」。
  • 國內文旅產業迎強勁復甦 十萬億級市場可期_旅遊中國_中國網_中國...
    隨著國內旅遊消費復甦,一部分重點地區與重點產業迎來機遇期。寧夏、青海、新疆、內蒙古、黑龍江等省區旅遊消費迅速升溫,呈現巨大潛力;鄉村旅遊、城市周邊度假、體育+旅遊、康養、研學等熱度持續上升。疫情還催生了旅遊市場一系列新需求和新供給。康養旅遊、近郊旅遊、親子旅遊、自駕旅遊等旅遊消費新業態快速擴張;旅遊企業加速擁抱線上化和智慧化,推動行業向「網際網路+旅遊」加速轉型。
  • 中信消費金融公司開業 中信系再獲一金融牌照
    中信消金未來還可以藉助金蝶在產業網際網路的布局,通過科技創新賦能普惠金融服務。   隨著中國消費市場的蓬勃發展以及國家政策鼓勵推動,中國的消費金融市場近兩年正在加速升溫。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2018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研究》顯示,消費金融市場規模由2010年1月的6798億元攀升至2018年10月的84537億元,佔境內貸款比重由1.7%上升至6.3%。在以房貸為代表的中長期消費貸款增速放緩之際,短期消費貸款呈現快速上漲趨勢,居民在教育、文化、醫療、旅遊等領域的消費金融需求正不斷釋放。
  • 金融再開放「戰火」已起 外資既是市場參與者也是受益者
    來源:第一財經金融再開放「戰火」已起 外資緊盯這些在華機遇作者: 杜川[ 近年來,中國加快金融開放的步伐,集中宣布了50餘條開放措施,包括大幅度擴大外資金融機構的業務範圍、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等。可以說,外資金融機構既是市場參與者,也是受益者。
  • 以史為鑑08年金融危機下的銅市場回顧及定價邏輯解析
    從2008年四季度的消費增速來看,消費下滑了9.6%,低於11%。但價格(預期)往往領先於市場,因此應當將11%與銅消費下滑預期進行比較。今年6月中旬起銅價大幅下跌,而且在下跌途中政策面和供應端不斷釋放利好信息,在市場困惑利好消息為何不起作用之時,市場交易的其實是總需求坍塌的邏輯,與08年底如出一轍。礦山成本曲線是一條S型曲線,兩頭陡峭中間平緩。
  • 首家信託系消費金融公司中信消費金融開業
    2019年6月5日,中信消金獲得中國銀保監會開業批覆,並於2019年7月26日正式對外營業,營業範圍包括發放個人消費貸款;接受股東境內子公司及境內股東的存款;向境內金融機構借款;經批准發行金融債券;境內同業拆借;與消費金融相關的諮詢、代理業務;代理銷售與消費貸款相關的保險產品;固定收益類證券投資業務。
  • 消費金融專題研究-下一站消費
    個百分點,已經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消費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居民的消費潛力逐步得到釋放。審批權下放到省級部門,並鼓勵符合條件的民間資本、國內外銀行業機構和網際網路企業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鼓勵消費金融公司通過發行金融債、資產證券化等方式拓寬融資渠道。在得到官方政策力挺後,消費金融的行業熱度持續升溫。各大銀行、電商平臺、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等紛紛進入消費金融市場。
  • 2021年促消費,會帶來哪些利好?
    2020年疫情期間,金融體系推出「抗疫大禮包」,效果顯著。商業銀行當年累計完成對6萬多億元貸款的延期還本付息,累計發放3萬多億元普惠小微信用貸款,支持3000餘萬戶經營主體,實現1.5萬億元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目標。現在市場擔心的是,2021年這些政策如何延續、怎樣退出?若不能穩妥退出,很容易對企業現金流繼而對穩就業產生重大影響。
  • 消費引擎提速在即 消費金融備戰2020下半場
    由此推斷,此前受到疫情持續拖累的線下消費、服務消費以及耐用品消費,或將在三季度加快修復。第二,居民消費能力企穩。一方面,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1.5萬億讓利」正在穩步落實,有望穩定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另一方面,年初至今,中國股市跑贏全球其他主要市場,將通過「財富效應」為居民消費注入動力。其三,消費場景修「舊」迎「新」。
  • 萬億級工具箱打開!金融F4再次聯手 人民幣絕地反擊 科創板行情拉開...
    1 又到關鍵時刻 中美經貿摩擦影響下,整個5月資本市場惴惴不安。 上證指數回調200多點,一度淡出視線的股權質押危機捲土重來,券商的統計數據,5月中旬以來,股票質押市值升至4.76萬億,其中大股東疑似觸及平倉的部分就高達2.52萬億。
  • 消費金融ABS回暖,八家「持牌系」誰會佔得先機
    文|甄莫文 編輯|西貝一視財經【ID:yishicaijing】消息——近年來,我國資產證券化高速發展,中央結算公司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發行ABS規模突破2萬億元,年末存量突破3萬億元。01消費金融ABS「升溫」但從2017年底開始,受監管與風險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消費金融ABS急剎車,但2018年下半年,消費金融ABS出現反彈趨勢。數據顯示,2018年,消費金融領域共發行ABS類產品115支,合計金額3039.68億元,雖然不及2017年,但已出現回暖之勢。
  • 中信系強勢介入 消費金融市場還有多少空間
    另外,據云南信託研發部統計,2018年,消費金融市場的入局者新增13家信託公司。截至2018年底,68家信託公司中已有近40家信託公司開展消費金融信託業務,佔據信託業近六成比例。相較於整個消費金融約10萬億的市場規模,信託行業在消費金融領域的布局滲透率偏低,業務增長空間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