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時老師常說努力就完事了,你們還沒到拼智商的時候。但有時候不得不承認,世界上確實有一群天才,他們的大腦構造跟我們可能真的不太一樣。
《北京遇上西雅圖2》裡陸毅扮演的清華數學系高材生出現在澳門賭場裡,他們通過算牌提升勝率,儘管只能提升一點點也讓他們所向披靡。當然,可能是勸人戒賭,電影裡他們最終輸得一敗塗地。
這部愛情為主旋律電影中的小小片段,或是借鑑,或是致敬,因為現實中確實就有這麼一位天才「賭神」,曾經橫掃美國各大賭場,一度讓拉斯維加斯聞風喪膽,將他拉進黑名單。
他的名字叫馬愷文,一個完完整整從賭場中走出來,沒有缺胳膊少腿,沒有失蹤,沒有被暗殺的賭棍。
完美雨人
阿湯哥的一部《雨人》讓人知道世界上有這麼一類人,他們天生對數字敏感,數字在他們眼裡不再是抽象的。
而馬愷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也不是雨人那樣的自閉患者,他出生於舊金山,英文名Jeff Ma,姓馬的真厲害!
他從小就表現出超人的數學天賦。憑藉驚人的天賦他成功考入麻省理工學院學習計量分析。
時間來到1994年,不得不說天才的腦容量確實夠大,讀書毫不費力的馬愷文這時候已經大三,在並無醫學背景的情況下他居然決定要去醫學院深造。不想就在這個節點上,他被另外兩名同學邀請,加入了「麻省理工21點小組」。
自此,馬愷文和他的天才同學們組成了團隊,在校切磋牌技,周末遊蕩於拉斯維加斯各大賭場,將錢塞滿麻袋後再背回學校。
在數學家眼裡,概率就是真理!
對於這群MIT的高材生來說,他們「謙虛」地說算牌僅能提高3%的勝率。但在賭桌上,這3%對於荷官們來說無異於「二向箔」般的降維打擊。
賭場禁詞
所有的賭博電影都會告訴你,「算牌」這個詞在賭場是絕對的禁詞。短短幾個月內,馬愷文和他的朋友們只玩21點從各個賭場贏走1000萬美金。這時候他才21歲,他的大腦更是被人稱為「因特爾晶片」,過目不忘。
察覺到不對的賭場紛紛將他拉進黑名單,甚至揚言再來就要以侵害財產的名義起訴他。
今天,早已全身而退的馬愷文回憶起九十年代的風光歲月還是充滿懷念:
憑著一點點算牌能力就能賺到那麼多錢,怎麼可能不想念呢?
但賭場畢竟不是提款機啊!
為了應付賭場的策略,他們精心化妝,每次都裝扮成不同的身份混進賭場,時而是運動員,時而是西裝革履的商人。直到賭場引進人臉識別系統,馬愷文和他的團隊才開始漸漸收手,直到完全退出賭場。
馬愷文是幸運的,美國有任何一家賭場會不沾染黑道背景嗎?直到金盆洗手,他還是完整的。
洗手後的馬愷文也沒有浪費天賦,他創辦過賭博網站,開設過21點培訓班,僅入場券就要899美金。
他的故事後來被拍成了電影《決戰21點》,馬愷文作為影片指導,還在電影裡扮演了一位荷官。
結語
對於賭徒來說,輸錢贏錢已經不是他們賭下去的唯一考量,他們開始享受每一次開牌時帶來的刺激感。
每一局短暫的賭局都足以讓他們分泌比上一次更多的多巴胺,在一次次的有驚無險中,他們自認為開始接近勝利。
興奮、欣喜、沮喪、渴望,他們在一局局對賭中漸漸迷失,又不斷再尋求賭博的快感。即使是偶爾贏錢了,也會又在一次次自責中重新投入,直到口袋空空,傾家蕩產。
最後奉勸大家遠離賭博,特別是如今網賭屢禁難止,沒有鈔票經手,財產數位化的今天甚至能讓你在不知不覺之中就輸個精光。
所以從一開始就絕對不要沾染任何形式的賭博,再說一句賭狗不得HOUSE!普通人還是就在安全舒適的地方體驗電影裡緊張刺激吧。
不是人人都是馬愷文,沒有他的智商和數學天賦就趁早遠遠地離開是非之地。別說六副牌的21點玩法算不過來,可能四張牌的24點也能難倒一片。
不信,(5,5,5,1)四個數四則運算,不藉助百度又有多少人知道怎麼算出24點?